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銳參考|這座美國小鎮,緣何如此熱望中國?

只為接待兩名普通中國記者, 這座美國小鎮在市政廳裡迎門擺放了中美兩國國旗, 在法院大樓前升起了五星紅旗, 在小學門口張貼了歡迎標語, 還組織小學生舉行歡迎儀式, 展示漢語教學成果, 並請肯塔基州官員從州府專程趕來見面。

摩根敦小學的師生在教室門口歡迎中國記者農場, 資產至少以百萬美元計。 他從15歲起幾十年如一日, 每天早上4時半起床工作, 晚10點才上床睡覺。

崇尚依靠自己雙手努力工作, 是小鎮文化的鮮明特徵。

技術進步奪走工作

物以稀為貴。 摩根敦雖未經歷“鐵銹帶”鋼鐵鎮的衰敗, 但對維持和創造就業機會的艱難深有體會。

麥金尼起初自謙是小農場主, 我們以為開玩笑, 但詢問方知當地最大一家農場面積達5000英畝。 由於大規模機械化運作, 美國農業對勞動力需求相當低, 農業領域難以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麥金尼向我們演示了他購置的大型播種機,

這個龐然大物, 一天能完成250英畝土地的大豆或玉米播種。 800英畝農場, 包括有空時來幫忙的侄子侄女, 4名勞動力足矣。

技術和機器自動化的進步, 又使得工廠的拓展也未必能創造新工作。 坐落在摩根敦工業園區、專門生產水龍頭及配件的德爾塔旋塞公司生產經理告訴我們, 公司3個月後就將引進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 但雇工數量非但不會增加, 還將把目前在車間工作的約40名工人安置到其他崗位。 技術進步奪走工作的現象正在美國蔓延。

菲爾普斯說, 小鎮不指望依靠招商引資發大財、賺大錢。 相比金錢, 人們更珍視家庭和社區, 熱愛綠水環繞的家鄉。 雖然年輕時想出去看世界, 但以後會希望回到家鄉工作,

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家鄉的工作機會, 因此分外重要。

那麼, 對中國企業有什麼要求嗎?

菲爾普斯回答, 什麼類型的企業都可以, 只要有長期計畫, 不會待上一兩年就走。 當然, 不能是高污染企業。

腹地小鎮有何優勢

吸引中國投資, 小鎮有什麼優勢?

出乎意料的是, 菲爾普斯首先談到的“優勢”不是政策——小鎮乃至州政府準備為中國企業提供一系列土地和稅收等優惠政策;不是成本——地稅低、房價低, 基礎設施完善, 勞動力週薪低於全美平均水準;不是教育——半小時車程之外, 便是肯塔基州第四大城市鮑靈格林, 那裡的西肯塔基大學擁有近兩萬名學生, 開設的孔子學院深受歡迎;更不是環境——綠色大氧倉般的清新空氣和優美的鄉村景色。

他首先談到的是小鎮傳統。 儘管位於美國腹地, 遠離東西海岸、南北國界, 但小鎮歷史上“一直敞開著大門, 實行開放政策”。 不僅如此, 小鎮繼承了美國南方的好客傳統, 民風淳樸熱情。

而在記者看來, 小鎮吸引中國投資的最大優勢, 是滿滿的誠意和對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的普遍好感。 鎮政府準備好了土地和優惠政策;農場主們期冀著向中國出口更多玉米和大豆;教育官員致力於在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農業技術培訓人員接納兩名中國高中生寄宿, 計畫將來帶孩子到中國旅遊, 期待和中國同行展開更多教育和農業技術交流。

小鎮居民說, 中國是夥伴。 他們熱望中美兩國友好, 兩國人民友好。

在摩根敦小學, 一年級孩子們為我們表演了校訓朗誦。 七條校訓, 來自美國管理學家斯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其中一條就是“雙贏思維”。 按照柯維的解釋, 雙贏思維, 是“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 是“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 而非敵對式競爭”。

期望這座美國深處的小鎮能夠早日得償所願。 當越來越多的中美城鎮結為友好城市, 越來越多的普通中國人、普通美國人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注視和傾聽對方, 中美關係的雙贏基礎, 就會越來越深厚、穩定和牢固。 這是中美兩國的福祉, 也是世界穩定繁榮的福祉。

連結:“溫醫生是百萬中挑一!”——華裔醫生成美國小鎮傳奇人物

參考消息美國摩根敦特派記者徐劍梅 郭一娜4月27日報導他很瘦,中等個兒,濃眉毛,眼神溫潤。西服左胸衣袋裡疊放著半舊的乾淨手帕。堅持為女性開車門,非常老派的紳士作風。

80歲老人,獨自開輛寬大的白色SUV,在鄉村公路上動輒時速接近130公里,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可大驚小怪。陪我們東走西看一整天,不顯一點兒疲態。

正是美好的四月天。田野上、道路旁,盛開著金黃的芥菜花和白色的雛菊。黃昏時分的格林河,水面一層層卷起細小的渦紋,格外寧靜。

一輛皮卡掠過我們時忽然減速停下,一對壯碩的中年夫妻降下車窗,滿臉笑容,一邊伸出手臂揮舞,一邊對著他喊:“溫醫生,我愛你!”

車裡的男子,是溫醫生40多年前親手接生到這個世界的。

“他是我知道的最好的人之一”

在肯塔基州南部巴特勒縣府摩根敦,老人行醫50年,接生過大約2000個孩子。

不只接生,他也是小鎮和巴特勒縣居民的兒科醫生、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從骨折、內科疾病到心臟病甚至腫瘤,什麼病都看。

“溫醫生是摩根敦的財富,待人好,總是幫助別人。”到處聽見當地人這樣稱讚。

“溫醫生是百萬中挑一!他總是幫助病人和他們的家庭,不論他們有什麼需要。他是我知道的最好的人之一。”肯塔基州衛生協會的帕齊·赫德森在一封表彰信裡寫道。

“做醫生,最重要的是有同情心、有愛心。”溫醫生說,語氣平淡,像是在陳述最普通的事實。

老人名叫溫天爵,英文名字是理查·溫。他祖籍廣東新會,曾祖父是在美國修鐵路的華工,父母是留日學生,在日本生下他。還在繈褓中,他就隨不肯當漢奸的父母返回祖國,少年時期從香港到臺灣學醫,後赴北美。在肯塔基州最大城市路易斯維爾兒童醫院當住院醫生時,有位國會議員勸他放棄大城市到鄉村環抱的摩根敦,因為鎮上唯一的醫生年紀太大,不能再行醫,鎮上就要沒有醫生了。

1966年1月2日,“溫醫生醫療中心”在摩根敦開張。

那時,以及之後很多年裡,他是鎮上唯一的醫生、唯一的華人。小鎮居民95%以上是白人,很多人從沒見過東方面孔。起初幾年,他獲得的回頭率很高,連晚上睡什麼樣子的床都被好奇“八卦”。

剛開始。一天只有三四個病人,很快他的醫術和醫德贏得了信任。幾十年間,他常常一天要看數十位病人,一周7天,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忙得沒時間吃飯喝水。

他的家從不鎖門,任何人都可以直接進到臥室門口把他叫醒。上門診治也是常事。那時沒有導航儀,有人在電話裡這樣指路:往前走,左邊有匹白馬;再往前,右邊有頭黃牛;繼續往前,會遇見一群雞,跟著它們就到了。

小鎮不富裕。對經濟困難的病人,他不收取診費。鎮上有一所中學、兩所小學,他給學校運動隊的孩子們免費體檢,充當隨叫隨到的免費隊醫。小鎮養老院,乃至設在法院大樓地下室的監獄,也是他經常出診的地方。

發揮餘熱成為“中國紐帶”

行醫之外,他熱心慈善和公益。每逢耶誕節,就為縣裡早教專案的孩子們組織聖誕派對,一一派送禮物,堅持了足有30年,被稱為不穿紅衣的聖誕老人。他資助過很多學生念書,甚至幫忙繳大學學費,還為鎮上學校捐贈獎學金。

他就這樣生活和工作,直到兩年前以78歲高齡退休。退休了,還是閒不住,當上了小鎮的“經濟發展大使”,幫助鎮政府在中國尋找友好城市結對,從中國“招商引資”。

摩根敦居民對中國的友好熱情難以用筆墨形容。從鎮長到農場主、法官、警察局長、教育官員、農業培訓官員、普通居民,都熱誠歡迎中國企業到摩根敦投資開工廠。鎮上的中學和小學,專門請來中文教師教漢語。一年級小學生已會用中文從一數到十。

問鎮長比利·菲爾普斯對中國人的印象,他回答:辛勤工作,友善禮貌,幫助他人。這正是當地人對他——鎮上第一位華裔居民的評價。

溫醫生是摩根敦的“中國紐帶”,鎮長笑著說。

他獲得過許多榮譽:傑出社區成就獎、聖誕大遊行的年長者總指揮、美國家庭醫生學會終身會員表彰等等。行醫滿30年時,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和肯塔基州聯邦眾議員共同簽名,宣佈1996年1月28日是肯塔基州的“理查·溫日”。

有一年耶誕節後,縣裡早教項目給他寫信,感謝他讓孩子們度過一個精彩的耶誕節。信中寫道:“從現在起100年後,沒人在意你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銀行裡有多少錢,或者穿什麼衣服。但是,世界或許會變得更好一點點,因為在一個孩子的生活裡,你,曾經很重要。”

他還收藏著另外一張“獎狀”,上面寫道:“巴特勒縣早教項目的孩子們,認為理查·溫醫生是我們家鄉的英雄。”

參考消息美國摩根敦特派記者徐劍梅 郭一娜4月27日報導他很瘦,中等個兒,濃眉毛,眼神溫潤。西服左胸衣袋裡疊放著半舊的乾淨手帕。堅持為女性開車門,非常老派的紳士作風。

80歲老人,獨自開輛寬大的白色SUV,在鄉村公路上動輒時速接近130公里,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可大驚小怪。陪我們東走西看一整天,不顯一點兒疲態。

正是美好的四月天。田野上、道路旁,盛開著金黃的芥菜花和白色的雛菊。黃昏時分的格林河,水面一層層卷起細小的渦紋,格外寧靜。

一輛皮卡掠過我們時忽然減速停下,一對壯碩的中年夫妻降下車窗,滿臉笑容,一邊伸出手臂揮舞,一邊對著他喊:“溫醫生,我愛你!”

車裡的男子,是溫醫生40多年前親手接生到這個世界的。

“他是我知道的最好的人之一”

在肯塔基州南部巴特勒縣府摩根敦,老人行醫50年,接生過大約2000個孩子。

不只接生,他也是小鎮和巴特勒縣居民的兒科醫生、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從骨折、內科疾病到心臟病甚至腫瘤,什麼病都看。

“溫醫生是摩根敦的財富,待人好,總是幫助別人。”到處聽見當地人這樣稱讚。

“溫醫生是百萬中挑一!他總是幫助病人和他們的家庭,不論他們有什麼需要。他是我知道的最好的人之一。”肯塔基州衛生協會的帕齊·赫德森在一封表彰信裡寫道。

“做醫生,最重要的是有同情心、有愛心。”溫醫生說,語氣平淡,像是在陳述最普通的事實。

老人名叫溫天爵,英文名字是理查·溫。他祖籍廣東新會,曾祖父是在美國修鐵路的華工,父母是留日學生,在日本生下他。還在繈褓中,他就隨不肯當漢奸的父母返回祖國,少年時期從香港到臺灣學醫,後赴北美。在肯塔基州最大城市路易斯維爾兒童醫院當住院醫生時,有位國會議員勸他放棄大城市到鄉村環抱的摩根敦,因為鎮上唯一的醫生年紀太大,不能再行醫,鎮上就要沒有醫生了。

1966年1月2日,“溫醫生醫療中心”在摩根敦開張。

那時,以及之後很多年裡,他是鎮上唯一的醫生、唯一的華人。小鎮居民95%以上是白人,很多人從沒見過東方面孔。起初幾年,他獲得的回頭率很高,連晚上睡什麼樣子的床都被好奇“八卦”。

剛開始。一天只有三四個病人,很快他的醫術和醫德贏得了信任。幾十年間,他常常一天要看數十位病人,一周7天,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忙得沒時間吃飯喝水。

他的家從不鎖門,任何人都可以直接進到臥室門口把他叫醒。上門診治也是常事。那時沒有導航儀,有人在電話裡這樣指路:往前走,左邊有匹白馬;再往前,右邊有頭黃牛;繼續往前,會遇見一群雞,跟著它們就到了。

小鎮不富裕。對經濟困難的病人,他不收取診費。鎮上有一所中學、兩所小學,他給學校運動隊的孩子們免費體檢,充當隨叫隨到的免費隊醫。小鎮養老院,乃至設在法院大樓地下室的監獄,也是他經常出診的地方。

發揮餘熱成為“中國紐帶”

行醫之外,他熱心慈善和公益。每逢耶誕節,就為縣裡早教專案的孩子們組織聖誕派對,一一派送禮物,堅持了足有30年,被稱為不穿紅衣的聖誕老人。他資助過很多學生念書,甚至幫忙繳大學學費,還為鎮上學校捐贈獎學金。

他就這樣生活和工作,直到兩年前以78歲高齡退休。退休了,還是閒不住,當上了小鎮的“經濟發展大使”,幫助鎮政府在中國尋找友好城市結對,從中國“招商引資”。

摩根敦居民對中國的友好熱情難以用筆墨形容。從鎮長到農場主、法官、警察局長、教育官員、農業培訓官員、普通居民,都熱誠歡迎中國企業到摩根敦投資開工廠。鎮上的中學和小學,專門請來中文教師教漢語。一年級小學生已會用中文從一數到十。

問鎮長比利·菲爾普斯對中國人的印象,他回答:辛勤工作,友善禮貌,幫助他人。這正是當地人對他——鎮上第一位華裔居民的評價。

溫醫生是摩根敦的“中國紐帶”,鎮長笑著說。

他獲得過許多榮譽:傑出社區成就獎、聖誕大遊行的年長者總指揮、美國家庭醫生學會終身會員表彰等等。行醫滿30年時,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和肯塔基州聯邦眾議員共同簽名,宣佈1996年1月28日是肯塔基州的“理查·溫日”。

有一年耶誕節後,縣裡早教項目給他寫信,感謝他讓孩子們度過一個精彩的耶誕節。信中寫道:“從現在起100年後,沒人在意你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銀行裡有多少錢,或者穿什麼衣服。但是,世界或許會變得更好一點點,因為在一個孩子的生活裡,你,曾經很重要。”

他還收藏著另外一張“獎狀”,上面寫道:“巴特勒縣早教項目的孩子們,認為理查·溫醫生是我們家鄉的英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