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建湖高新區雙湖社區居民蔣秀蘭悉心照料癱兒44年

中國江蘇網4月28日鹽城訊 (周紅梅 肖兆力)4月22日, 筆者如約來到雙湖社區雙湖一品10號樓的蔣秀蘭家中採訪。 走進客廳, 只見屋裡窗明几淨, 家裡一點異味也沒有, 不像一個有癱瘓病人的家庭。 癱兒顧紅俊滿面紅光, 衣衫整潔, 半躺在特製的輪椅上悠閒地看著電視,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蔣秀蘭告訴我們, 癱兒顧紅俊今年44歲了, 至今還穿著開襠褲, 就是為了方便他大小便。

顧紅俊剛生出時, 因臍部感染化膿引發了敗血症。 孩子6個月後的一天, 突然日夜哭鬧、煩躁不安, 蔣秀蘭就把他長時間抱在懷裡, 孩子睡了她就跟著眯一會,

孩子醒了她就繼續哄他、撫慰他;經過醫院搶救, 孩子的生命雖說保住了, 但由於敗血症後遺症而導致了全身癱瘓, 不僅再也無法站立行走, 甚至連吃飯, 坐起身來都需要人幫忙。 時至今日, 蔣秀蘭和他丈夫顧萬新已經默默堅持了44年。

蔣秀蘭共生了3個孩子, 對於癱兒顧紅俊, 她和丈夫顧萬新從來沒想過放棄。 她說, 既然給了他生命, 就要把他照顧下去, 以至於現在的一日三餐都由她喂著。 “他的神經不聽使喚, 喂他吃飯時常常會咬著手指”, 蔣秀蘭伸出變了形的右手指給我們看。

癱瘓在床的顧紅俊是成人, 吃飯、喝水和正常人一樣, 當然也得像正常人一樣排泄大小便, 可他全身癱瘓沒有知覺不能動,

要排泄只能靠家人的幫助。

癱兒幼小時, 照顧起來還相對容易一點。 如今成人的顧紅俊大小便比小孩子的要多許多, 氣味也特別難聞。 為此, 蔣秀蘭就給兒子墊上尿布, 每過2小時就用塑膠盆接一次小便, 如果要出去買菜或者買米, 就墊更多的尿布。 就這樣, 蔣秀蘭每天還要洗很多塊尿布。

雖然癱兒顧紅俊長年臥床, 但身上一個褥瘡也沒有, 更沒有一點異味, 這都是母親蔣秀蘭和父親顧萬新辛勞的結果。 他們時常給兒子翻身, 白天黑夜輪流著來, 從不間斷。

蔣秀蘭和顧萬新每天定時將兒子從床上扶起來, 馱著他到衛生間, 扶著兒子讓他解完大便後, 再用溫水給他沖個澡, 然後又把兒子扶到床上或者輪椅上。

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

日子就這樣在艱辛中過著、熬著……有時候, 兒子拉肚子就更難了, 他們要給兒子沖好幾次澡, 還要操心讓兒子按時吃藥。

隨著歲月的流逝, 蔣秀蘭和丈夫一天天變老, 身體一天天變弱, 照顧兒子成了兩位老人的負擔, 他們一天到晚要幫兒子翻身, 解決大小便, 若遇上兒子拉肚子等疾病, 就更讓她苦不堪言, 面對一百多斤重的癱兒, 老人時常感到力不從心, 但他們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和耐力, 總是相互默默地鼓勵著、支撐著。

端茶, 餵飯, 上下床, 癱兒顧紅俊生活中的一切細節都離不開母親的照顧。 年輕時, 蔣秀蘭夫妻倆都要去單位上班, 她忙裡偷閒都要回來看好幾次, 生怕兒子磕了碰了。 蔣秀蘭說, 這些年苦是苦了點,

但她覺得值。

如今, 蔣秀蘭的其他兩個子女都已成家生子, 現在女兒顧紅霞和二兒子顧紅祥都在上海打工, 這些年也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回來相聚。 因為癱兒顧紅俊坐不住凳子, 需要人不間斷地看護, 她出門, 從來沒有超過2個小時。

當筆者問起這麼多年照顧癱兒煩不煩、累不累、苦不苦時, 蔣秀蘭說, 煩過、累過也哭過, 但哭過了日子還要過, 兒子是自己身上的一塊肉, 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他, 必須要一天天的悉心照顧他, 默默地陪著癱兒一天天變老。 不過, 現在日子也好多了, 政府關於殘疾人的政策多了, 社區對她兒子也十分關心, 經常來人看望他, 逢年過節還送來慰問品和慰問金。 1986年, 癱兒顧紅俊被建湖縣殘疾人聯合會評定為一級殘疾,

將他納入了低保範圍, 每月都有幾百元錢的生活費, 過去從未想過的事, 現在都變成了現實……

“天之大, 唯有你的愛是完美無瑕……”。 母親蔣秀蘭不離不棄、無怨無悔、悉心照料癱兒顧紅俊44年的生動故事, 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同時也為培育社會文明新風、推進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和諧幸福城市建設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蔣秀蘭的平凡故事, 在水鄉建湖廣為流傳。 這對於熟悉或者是不熟悉她的廣大民眾, 既是詮釋著一腔人間親情的偉大母愛, 更是一支演繹著不屈服于命運的人生歡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