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歐洲“伽利略”項目拒與中國合作:自主研製“北斗”系統打臉歐洲

中國在高新技術的發展上可謂阻難重重。 不僅美俄起頭的空間站把中國拒之門外, 歐洲的定位衛星專案同樣為中國豎立了一道高牆。 1999年, 歐洲委員會公佈要建立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消息, 稱“伽利略定位計畫”, 為的是和美國的GPS系統一爭長短。 該專案表面上是邀請了中國加入, 但其提出來的種種不公平條款, 無異於是讓中國主動退出該專案。

但歐美的咄咄逼人並沒有讓中國在這些高端技術領域失去優勢, 反而讓中國更加努力自強在相關領域發展, 中國在努力著手發送自己的空間站, 也自主研製了北斗衛星定位系統。

在現代戰爭中, 衛星定位系統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 美國就將衛星定位完全納入了自己的作戰體系, 之前中國研發出能夠擊落衛星的武器還未測試就引起了美國的高度重視。 而中國的“北斗”也在不斷的測試和改善中趨於完善。

從資料上看, 在2015年的大閱兵中, 就採用了“北斗”來輔助車輛進行訓練。 在此次訓練中, “北斗”的座標誤差甚至不超過兩釐米, 其他的資料、方向等誤差也表現良好, 充分能看出“北斗”的水準程度。

“北斗”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衛星定位系統,

是中國高新技術的完美答卷。 當初沒有成功和歐洲合作“伽利略”讓中國開始北斗項目的研究, 如今該系統不僅發展良好, 還能小小“報復”一下當時對中國高高在上的“伽利略”專案。 當年的“伽利略”系統可謂名聲遠揚, 但現實是進度緩慢, 給了中國趕超的機會。 2010年, 北斗根據規則搶佔了伽利略的預定評斷, 讓歐洲人只能同中國談判以求能夠共同使用頻段。 中國“北斗”的加速發展和前瞻著實讓中國出了一口惡氣。

目前中國北斗已經將導航衛星送入太空, 真正開始慢慢覆蓋全球。 中國已經向太空發射了14顆衛星並每年以6-8顆的頻率將衛星送入太空。 預計到2020年, 北斗的在軌衛星將達到35顆, 實現全球定位。

中國軍隊已廣泛使用“北斗”系統。 該系統除了能夠精確定位, 還能夠進行短信收發。 “北斗”系統是我軍作戰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北斗衛星的增加, 其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 除了將北斗應用在中國軍隊, 中國還為其他國家提供相關服務。 例如泰國, 就已經建立了3座北斗地面基站。

日前, 北斗工作辦公室也和沙特共同舉辦了研討會, 北斗進入中東市場也指日可待。 這些都表明, 中國北斗也開始進入並搶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市場中。

北斗的覆蓋面越來越廣, 對中國無人機等新興領域也有促進作用, 並提高了中國軍備的競爭力。 之前沙特向中國進口了300台彩虹四都需要改用美國GPS定位十分麻煩,但如果用中國北斗,無人機的性能就能夠完全突破限制,達到其應該達到的水準,對已經購買了中國無人機的國家也是個很大的誘惑。採購已經配置北斗的中國軍備,就無需再向美國購買GPS服務了。

之前沙特向中國進口了300台彩虹四都需要改用美國GPS定位十分麻煩,但如果用中國北斗,無人機的性能就能夠完全突破限制,達到其應該達到的水準,對已經購買了中國無人機的國家也是個很大的誘惑。採購已經配置北斗的中國軍備,就無需再向美國購買GPS服務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