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白花蛇舌草合當歸治腸梗阻不全

筆者在臨床過程中, 發現白花蛇舌草和當歸兩藥, 在不全腸梗阻的防治中有重大作用。 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清利腸道濕熱,

而大劑量的當歸即能潤腸通便又可溫潤腸道, 增強腸道的蠕動功能從而解除大腸不全腸梗阻, 舉案兩例以證之。

例一:患者李某, 女, 55歲, 於2011年6月8日上午就診。 主訴:腹痛腹脹大便閉澀不暢20天。 腹痛腹脹, 以右下腹為主, 大便秘澀不暢, 有時用開塞露可排少量稀糊狀便, 便意差, 每日下午與夜晚右下腹脹滿灼熱疼痛不適.在某醫院已服用中藥5劑(藥名、藥物劑量不詳)和點滴用藥5天無效, 故來就診。 體檢:右下腹及小腹正中壓痛(+), 無反跳痛, 立位腹平片示:腸腔積氣, 左側髂脊上有一約兩釐米左右液平面, 雙膈下未見游離氣體, 舌質淡紅苔薄黃, 兩脈沉按弦細。 診斷:不全性腸梗阻。 中醫診斷:腸痹。 症屬脾胃氣滯, 脾胃陽虛, 肝脾不和。 治法:理氣消脹、健脾益氣、疏肝理氣。

採用四君子湯合四逆散合金鈴子散加味治療, 方藥如下:

黨參15克, 白術10克 , 茯苓15克, 炙甘草5克, 柴胡12克, 枳實10克, 白芍15克, 厚樸10克, 川楝子10克, 玄胡索10克, 廣木香10克, 陳皮10克, 台烏藥10克, 代赭石30克, 當歸30克, 白花舌蛇草50克。 一日一劑, 水煎服。 4劑。

2011年6月13日複診:服用以上中藥, 第二天即大量排氣排便, 排稀糊狀便4次, 色黃, 味臭穢。 第三天排氣排便兩次, 第四天因吃蜂蜜而右下腹脹滿疼痛又發作更甚, 未排便, 體檢示:右下腹壓痛(+), 無反跳痛, 舌質淡紅苔薄黃, 兩脈沉細。 診斷:不全性腸梗阻。 中醫診斷:腸痹。 採用四逆散合金鈴子散合大黃牡丹東加減, 方藥如下:

柴胡12克, 枳實10克, 生白芍25克, 炙甘草5克, 川楝子10克, 玄胡索10克, 生大黃15克, 牡丹皮10克,

冬瓜仁10克, 桃仁10克, 敗醬草15克, 薏苡仁30克, 金銀花15克, 白花舌蛇草50克, 當歸30克, 廣木香10克。 每日一劑, 水煎服, 4劑。

2011年6月20日複診時述大便通暢, 腹脹腹痛消失而愈。

例二:患者楊某, 男, 55歲, 於2011年11月9日初診。 主訴:腹痛腹脹, 大便不通7天。 無發熱無噁心嘔吐, 11月8日行溫肥皂水灌腸後, 稍通少許稀糊狀便, 未排氣。 體檢:全腹部壓痛(+), 無反跳痛, 立位腹平片示:右中下腹部腸腔內見氣液平面, 兩側腹部腸腔內均見積氣影, 舌質紅苔薄黃, 兩脈滑數。 診斷:不全性腸梗阻。 中醫診斷:腸痹。 證屬大腸濕熱、肝鬱脾虛。 治以疏肝健脾、瀉熱通便。 採用四逆散合小承氣合大黃牡丹東加減。 方藥如下:

柴胡12克 , 枳實10克, 生白芍30克, 炙甘草5克, 當歸30克, 生大黃15克, 薏苡仁30克, 冬瓜仁15克,

牡丹皮10克, 厚樸10克, 檳榔10克, 金銀花15克, 蒲公英20克, 白花舌蛇草50克, 代赭石30克。 每日一劑, 水煎服, 6劑。

一周後複診訴服用以上方藥, 第一天連服兩劑, 每3小時服藥一次後, 大量排氣排便, 腹脹腹痛漸輕, 現腹脹腹痛已除大便通暢, 複查立位腹平片示:腸腔中見散在積氣影, 腸梗阻象已除而治癒。

約稿啟示:歡迎各級醫務工作者, 尤其是中醫針灸臨床、教育、科研人員投稿, 一經發表, 支付高額稿酬。 投稿郵箱:wfasedu@qq.com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培訓中心(北京世針傳統醫學培訓中心)是北京市民政局註冊, 教委備案的國家最早從事中醫、針灸、按摩的培訓機構, 2016年被中國社會組織評為5A級機構, 三十年來培養了大批國內外中醫針灸人才。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內夕照寺街東玖大廈B座7層

責任編輯:水生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