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升入斯坦福大學女孩 王梓漪講述自己三個夢

名將老虎伍茲、魏聖美的母校斯坦福大學, 是很多喜歡高爾夫孩子的目標。 2016年夏天, 18歲的王梓漪成為第一個拿到斯坦福獎學金、加入高爾夫校隊的中國女孩。 文 《體育畫報》記者 南瓊

“站在這裡, 我有一點點小激動。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來參加高中的畢業典禮”, 當小米科技的創始人雷軍出現在人大附中的禮堂演講時, 一襲紅裙的王梓漪站在他身邊, 擔任中譯英的翻譯。

這一天是2016年6月16日, 人大附中國際部ICC舉行畢業典禮的日子。 在中國高爾夫青少年以及業餘賽場、女子職業賽場都拿到過冠軍的王梓漪是其中的一名畢業生。

在200多名畢業生以及他們邀請的親朋面前, 雷軍分享著他25年前升入武漢大學的故事。 他說起自己特別喜歡看書, 花了很多時間泡在圖書館。 而就在那段時間, 無意之中看到的一本講述約伯斯創業故事的《矽谷之火》改變了他。 “我激動得三天三夜睡不好覺, 圍著學校的體育場一圈圈地走。 我希望自己此生一定要做不同尋常的人!我想到了自己從眼前的一個目標開始, 兩年修完四年的課程。 最終, 我做到了!在這裡, 我不是要說夢想多重要, 而是想說愛看書、喜歡看書是一輩子最重要的習慣。 ”沒有演講稿, 雷軍侃侃而談。

王梓漪翻譯, 落落大方。 作為2016屆學生會主席, 王梓漪負責統籌安排這次的畢業典禮,

邀請雷軍, 也是她一手策劃並輾轉聯繫上的。 為了節約經費, 禮堂裡每個同學的座位卡都是她手寫的。

“要協調的事很多, 方方面面, 挺累的。 最難的是沒有經費, 還需要大家義賣籌款。 我們想印800本宣傳冊, 這部分費用就得上千塊, ”五月出現在CLPGA樂卡克北京女子精英賽上的王梓漪對記者說起畢業典禮的事。 因為身負“重任”, 她視角亦不同於一般球員, 會有心觀察賽事運行的流程、細節佈置, 也感慨組委會的專業細緻。

對於很多人來說, 耳聞王梓漪大名是因為她出色的高爾夫戰績。 11歲, 2009年她成為最年輕的中國業餘高爾夫巡迴賽冠軍;16歲, 2014年她成為最年輕的中國職業女子巡迴賽CLPGA冠軍。 2012年, 她還獲得了美國青少年高協AJGA參賽全卡。

但實際上, 在很多時刻, 王梓漪主職是“好學生”。 從七八歲開始練球, 父母的要求就是做完作業去練球, 從史家小學到人大附中, 她一路走過來, 並沒有因為高爾夫而放棄學習。 畢業典禮上, 同學李耀實作為學生代表發言時, 也特意提到了這個高爾夫、學習都很出色的同學。

她又並非那種傳統的、只潛心讀書的孩子。 她涉獵很廣, 興趣愛好多, 待人也很有禮貌, 處事周全。 作為嘉賓參加她的畢業典禮, 記者會提前收到了她描述清晰的地鐵線路指引資訊。

今年, 王梓漪是人大附中唯一被斯坦福大學錄取的應屆畢業生。 在高爾夫的世界, 伍茲和魏聖美都曾求學斯坦福。 對於很多學球的孩子來說, 升入斯坦福是一個夢想。 王梓漪也不例外。

她坦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打球時, “去斯坦福加入女子高爾夫校隊”就成了她最大的夢想。

隨後的這些年, 她一直為這個目標努力。 2013年9月她與斯坦福大學女子高爾夫球校隊的教練安妮·沃克爾取得聯繫, 2014年年初她在佛羅里達的AJGA安妮卡青少年邀請賽上與教練見面,

還去了斯坦福校園參觀。 高一時, 她在沃克爾的要求下, 參加了SAT考試。 每學年的考試成績單、每場比賽的戰績, 她也都會給教練發郵件。 這種良性的溝通, 使王梓漪距離目標越來越近。 高二時, 她得到了教練的口頭邀約。

最終的塵埃落定還得益於她在學校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高二時當選了ICC學生會主席的王梓漪, 經常參與學校活動。 在美國各大名校到人大附中進行推介的一場活動裡, 王梓漪也擔任翻譯。 她的表現得到了很多招生官的認可。 人大附中ICC外方學術校長格雷姆·特納, 更是特意向斯坦福招生官介紹了這一得意門生。 這促成了王梓漪在更短時間內拿到斯坦福正式的錄取通知書。

“我可能會學歷史或者文學, 我對這兩門都很感興趣,”9月中旬將去斯坦福報導的王梓漪考慮著日後的專業方向。她很喜歡看書,簡·奧斯丁的《愛瑪》、《傲慢與偏見》讓她感受了美好靜謐;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則讓她感受到了人生的苦與痛,她記得很清楚,這本900多頁的書,她從2013年9月2日開始看,到第二年的大年初三才看完,真正陪伴了她的成長。

2012年年初,登上《體育畫報》“新面孔”欄目的王梓漪與記者分享過她的三個夢想:一是考入斯坦福大學、二是在美國LPGA巡迴賽贏冠軍、三是去讀哈佛法學院。現在,她完成了第一個夢想,要朝第二個夢想靠近了。“我想做職業球員,至少要嘗試一段時間”,但“生活裡又不能只有高爾夫”。的確,對18歲的她來說,生命裡還有無限可能。

畢業典禮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同學們逐一在舞臺上走過象徵成人禮的花門,從老師手裡接過畢業證。當王梓漪走上台時,台下響起了一片掌聲,新世界的大門已經朝她打開。□

我對這兩門都很感興趣,”9月中旬將去斯坦福報導的王梓漪考慮著日後的專業方向。她很喜歡看書,簡·奧斯丁的《愛瑪》、《傲慢與偏見》讓她感受了美好靜謐;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則讓她感受到了人生的苦與痛,她記得很清楚,這本900多頁的書,她從2013年9月2日開始看,到第二年的大年初三才看完,真正陪伴了她的成長。

2012年年初,登上《體育畫報》“新面孔”欄目的王梓漪與記者分享過她的三個夢想:一是考入斯坦福大學、二是在美國LPGA巡迴賽贏冠軍、三是去讀哈佛法學院。現在,她完成了第一個夢想,要朝第二個夢想靠近了。“我想做職業球員,至少要嘗試一段時間”,但“生活裡又不能只有高爾夫”。的確,對18歲的她來說,生命裡還有無限可能。

畢業典禮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同學們逐一在舞臺上走過象徵成人禮的花門,從老師手裡接過畢業證。當王梓漪走上台時,台下響起了一片掌聲,新世界的大門已經朝她打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