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闢謠為何就這麼難?英媒深度挖掘假新聞生產前後利益鏈

【歐洲時報網3月9日宗無際編譯報導】“歡迎來到‘非事實’世界!”英國媒體近日指出,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 網路中產生了一個令人迷惑的世界, 謠言和假新聞以令人畏懼的速度在社交媒體上傳播, 並引爆民眾的憤怒。 有人警告, “假消息”威脅到了西方民主進程。 一些小道來源的爭議觀點可能被搜尋引擎置於互聯網焦點。 而主流媒體則被指責為“政客的工具”、“兜售世界上最大假新聞”。 西方國家的許多選民似乎被誤導了, 一些經過長期科學研究、被認為是可靠有效的決策, 卻在網路上被認為沒有價值。

一場無厘頭的餐廳槍擊案

BBC報導, 如何控制假新聞的傳播是21世紀裡的巨大挑戰, 對可信資訊來源的分類也是最緊迫的事情之一。 “一條錯誤資訊在社會上大量傳播絕對是毀滅性的。 ”英國布裡斯托大學認知學家斯蒂芬·萊萬多夫斯基(Stephan Lewandowsky)表示。

比較典型的例子, 就是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前期, 一個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假新聞稱, 美國一家披薩店或是一個由民主黨高級成員綁架、性侵和販賣兒童的秘密基地, 餐廳地下室裡可能還藏著受害的兒童。 這條假新聞在網路上得到迅速轉發和高度關注, 餐廳老闆和員工皆收到成百上千條死亡威脅。 之後, 餐廳發生了槍擊案, 襲擊者的目標是餐廳本身。 讓這場鬧劇愈演愈烈。

“任何一本政治科學教科書的第一頁都會這麼寫:民主依賴於民眾對民主政治本身有著成熟深刻的理解, 以便他們進行辯論並作出決定。 然而, 錯誤資訊的持續性傳播讓社會民眾無法認清事實, 這絕對是毀滅性的。 ”萊萬多夫斯基表示。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6年底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

64%的美國成年人認為假新聞會讓民眾對事實認定造成混亂。

一家不再被信任的老牌媒體

人類在複雜的社會中生活已經上千年了, 對信任與不信任的判斷是生活的一部分。 政治也包容著不同意見的存在。

但與過去相比, 如今面臨的問題是我們獲得資訊的管道變了。 密西根大學資訊學教授保羅·雷斯尼克(Paul Resnick)說:“互聯網能讓很多種聲音傳播, 每個人無需驗證就可隨時開口。 最初, 許多人對這種開放的聲音表示興奮。 不過現在, 我們對‘假聲音’憂心忡忡。 ”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甄別值得信賴的新聞。 我認為這不應該由民眾自己甄別, 而是讓民眾選擇相信誰, ”雷斯尼克說, “這關乎資訊來源的聲譽, 他們需要改變。 ”

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轉變, 英國《每日郵報》數十年來已成為值得信賴的新聞來源。 然而, 維琪百科編輯近日經過投票決定, 停止使用《每日郵件》作為可靠資訊來源。

維琪百科本身可由任何人編輯, 其擁有專門的志願者編輯團隊,

以消除不準確的資訊, 但這遠不夠完美。 不準確的資訊在互聯網鋪天蓋地, 需經過仔細甄別。

一筆因“假”而來的不菲收入

新興媒體的百花齊放侵蝕了傳統新聞機構的地位, 其中很多人為了點擊量和金錢, 不再在乎消息的可靠性, 2016年, 一些網站連結偽裝成到信譽良好的媒體, 開始廣泛出現在臉書、推特這樣的社交媒體。 例如, 關於教皇支持唐納德·特朗普及希拉蕊·克林頓的醜聞被廣泛分享, 曾重挫希拉蕊的支持率。

《Wired》雜誌聯合創始人凱文·凱利表示:“真理不再由權威者決定, 而可由互聯網中的任何人決定。 如今對於每一個事實都有一個與之對立的反事實。 事實與反事實在網上的效果是相同的, 這擾亂了大多數人的思想。 而這些博人眼球的故事背後,是社交媒體上點擊率及分享次數提升所帶來的廣告收入。

社交媒體在輿論中發揮的影響力空前強大,Full Fact是一家位於英國的獨立事實檢查機構,其總監威爾?莫埃(Will Moy)表示:“資訊在幾秒鐘就能傳播到世界各地,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很容易找到能夠與其分享相同世界觀的人。過去在傳統媒體的影響下,有相對條理和正確價值觀的輿論導向來引導思想,但現在這方面的影響力越來越小,甚至連有效辯論都越來越少。”

“在社交媒體上,人們用手指輕易‘遮罩’那些對立的觀點和思想。英國最近的兩次全民投票——蘇格蘭獨立與英國脫歐,人們更喜歡摒棄主流思想,而在網路聚在一起憤世嫉俗,強化偏激觀點,這種自我強化的行為導致‘回音室’效應不斷加強。”威爾·莫埃說,“這樣的人聚在一起,會輕易認為與他們意見相左的人在說謊,這是一個危險的趨勢,”

如果假新聞與政治目掛鉤?

而當別有用心的假新聞出現,欲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的時候,這個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在社交媒體上,政治團體通過支付廣告費用,放出一些別有用心的消息,人們很容易被這些資訊誤導,”莫埃說。

推特和臉書都堅持認為他們對廣告,尤其是政治廣告有著嚴格的規定。但無論如何,政治團體用社交媒體做廣告會產生重大影響。在英國“脫歐公投”期間,“脫歐派”曾支付巨額資金的宣傳費用,大多數都投入在臉書上。其中一個打擊“留歐派”致命武器,便是“英國為歐盟身份每週向歐盟支付3.5億英鎊”的消息。

至於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英國政府部門提出質疑,並且批評該消息誤導選民。英國統計局主席安德魯?迪爾諾特表示,事實上,英國每週為歐盟支付約的2.76億英鎊只是出口退稅。

許多人擔心,假新聞對基本事實的扭曲破壞了西方世界的民主進程。“我們需要瞭解,在選舉活動和公民投票活動中,是誰在使用社交媒體做廣告。”莫誒說。

目前讓系統自動判斷消息真假很難

如今,一些社交媒體和科技巨頭已開始採取措施。臉書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最近公佈了一篇6000字的信件,闡述了他對社交媒體上的騙局、假消息和情緒兩極分化的關注。他表示,臉書將努力減少假新聞的傳播。臉書還更新了其廣告政策以減少虛假宣傳,並添加了讓使用者標記假消息的工具。

其他科技巨頭也聲稱要嚴重對待這個問題。蘋果CEO蒂姆·庫克最近提出對假新聞的擔憂,穀歌表示正在努力改進其演算法,以提高搜索結果的消息準確性。谷歌歐洲、中東及亞洲通信副總裁皮特·巴倫(Peter Barron)表示:“判斷網頁消息的準確性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當非授權資訊在搜索結果中排名過高時,我們開發可擴展的自動化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最近對我們的演算法進行了改進,這有助於在網路上呈現更高品質、更可信的內容。我們將繼續改進我們的演算法,以應對這些挑戰。

穀歌還在説明事實調查類民間組織(如Full Fact)的研發,Full Fact正在開發能夠識別甚至糾正假新聞的新技術——創建一個自動事實檢查器,用於監控在電視、報紙、議會或互聯網上的消息。隨著人工智慧發展,相信將來這會更加智慧。

喚醒民眾意識才是真正的挑戰

這種技術性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看似光明的前進方向。然而,世界各國政府的公信力在降低,官方行為越來越受到著公眾的審視,當人們不相信官方資訊來源,我們做所的努力是否白費了?

“當人們說要警惕假新聞時,他們其實是在擔心其他人被假新聞誤導,而不是自己。誰會輕易承認自己錯了呢?”雷斯尼克說。

“美國就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 萊萬多夫斯基說。“他們彼此分享、討論的東西都是完全錯誤的。外界任何試圖刺破這些泡沫的嘗試都充滿困難,你以為在糾正和幫助他們,而實際上你在他們眼中,被視為陰謀的一部分。”

莫誒也認為,這讓不少人陷入了懶惰的憤世嫉俗的生活狀態之中,我們想説明他們擺脫謊言。但他們認為我們是在給他們“洗腦”。

BBC認為,科技可能有助於鑒別和摒棄假新聞,但喚醒民眾自我意識才是這個時代巨大的挑戰。

而這些博人眼球的故事背後,是社交媒體上點擊率及分享次數提升所帶來的廣告收入。

社交媒體在輿論中發揮的影響力空前強大,Full Fact是一家位於英國的獨立事實檢查機構,其總監威爾?莫埃(Will Moy)表示:“資訊在幾秒鐘就能傳播到世界各地,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很容易找到能夠與其分享相同世界觀的人。過去在傳統媒體的影響下,有相對條理和正確價值觀的輿論導向來引導思想,但現在這方面的影響力越來越小,甚至連有效辯論都越來越少。”

“在社交媒體上,人們用手指輕易‘遮罩’那些對立的觀點和思想。英國最近的兩次全民投票——蘇格蘭獨立與英國脫歐,人們更喜歡摒棄主流思想,而在網路聚在一起憤世嫉俗,強化偏激觀點,這種自我強化的行為導致‘回音室’效應不斷加強。”威爾·莫埃說,“這樣的人聚在一起,會輕易認為與他們意見相左的人在說謊,這是一個危險的趨勢,”

如果假新聞與政治目掛鉤?

而當別有用心的假新聞出現,欲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的時候,這個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在社交媒體上,政治團體通過支付廣告費用,放出一些別有用心的消息,人們很容易被這些資訊誤導,”莫埃說。

推特和臉書都堅持認為他們對廣告,尤其是政治廣告有著嚴格的規定。但無論如何,政治團體用社交媒體做廣告會產生重大影響。在英國“脫歐公投”期間,“脫歐派”曾支付巨額資金的宣傳費用,大多數都投入在臉書上。其中一個打擊“留歐派”致命武器,便是“英國為歐盟身份每週向歐盟支付3.5億英鎊”的消息。

至於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英國政府部門提出質疑,並且批評該消息誤導選民。英國統計局主席安德魯?迪爾諾特表示,事實上,英國每週為歐盟支付約的2.76億英鎊只是出口退稅。

許多人擔心,假新聞對基本事實的扭曲破壞了西方世界的民主進程。“我們需要瞭解,在選舉活動和公民投票活動中,是誰在使用社交媒體做廣告。”莫誒說。

目前讓系統自動判斷消息真假很難

如今,一些社交媒體和科技巨頭已開始採取措施。臉書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最近公佈了一篇6000字的信件,闡述了他對社交媒體上的騙局、假消息和情緒兩極分化的關注。他表示,臉書將努力減少假新聞的傳播。臉書還更新了其廣告政策以減少虛假宣傳,並添加了讓使用者標記假消息的工具。

其他科技巨頭也聲稱要嚴重對待這個問題。蘋果CEO蒂姆·庫克最近提出對假新聞的擔憂,穀歌表示正在努力改進其演算法,以提高搜索結果的消息準確性。谷歌歐洲、中東及亞洲通信副總裁皮特·巴倫(Peter Barron)表示:“判斷網頁消息的準確性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當非授權資訊在搜索結果中排名過高時,我們開發可擴展的自動化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最近對我們的演算法進行了改進,這有助於在網路上呈現更高品質、更可信的內容。我們將繼續改進我們的演算法,以應對這些挑戰。

穀歌還在説明事實調查類民間組織(如Full Fact)的研發,Full Fact正在開發能夠識別甚至糾正假新聞的新技術——創建一個自動事實檢查器,用於監控在電視、報紙、議會或互聯網上的消息。隨著人工智慧發展,相信將來這會更加智慧。

喚醒民眾意識才是真正的挑戰

這種技術性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看似光明的前進方向。然而,世界各國政府的公信力在降低,官方行為越來越受到著公眾的審視,當人們不相信官方資訊來源,我們做所的努力是否白費了?

“當人們說要警惕假新聞時,他們其實是在擔心其他人被假新聞誤導,而不是自己。誰會輕易承認自己錯了呢?”雷斯尼克說。

“美國就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 萊萬多夫斯基說。“他們彼此分享、討論的東西都是完全錯誤的。外界任何試圖刺破這些泡沫的嘗試都充滿困難,你以為在糾正和幫助他們,而實際上你在他們眼中,被視為陰謀的一部分。”

莫誒也認為,這讓不少人陷入了懶惰的憤世嫉俗的生活狀態之中,我們想説明他們擺脫謊言。但他們認為我們是在給他們“洗腦”。

BBC認為,科技可能有助於鑒別和摒棄假新聞,但喚醒民眾自我意識才是這個時代巨大的挑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