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太司令稱“不接受”大陸武統,對台空頭支票又多開一張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美國太平洋司令哈裡斯聲稱,美國必須繼續幫助臺灣自我防衛,“以表明美國無法接受中國大陸任何強迫臺灣民眾與其統一的企圖”。

哈裡斯是在提交給國會的書面證詞中做出上述表態的。 據臺灣《自由時報》27日報導,他稱,臺灣在2016年的民主選舉反映了美台共用的價值,美國通過美國在台協會與臺灣維持非官方關係,繼續支持臺灣的安全;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會繼續遵守在“與臺灣關係法”之下的承諾,“持續、常規性的對台軍售和訓練是這個政策很重要的成分,且有助確保民主機制的保存”。

他談到所謂的“大陸威脅”,稱通過大規模填海造陸,並且將其軍事化,大陸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南海的實質與政治面貌,大陸繼續在東海壓迫日本,加大對臺灣的外交與經濟壓力,並在這個地區系統化地想取代美國在盟邦和朋友當中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大陸正在快速建構一個現代化、有能力的部隊,遠超過自我防衛所需或區域內的需要,其發展超音速的滑行武器、先進的網路和反衛星能力,可以對美國本土造成直接威脅。 哈裡斯還稱,隨著解放軍支出與能力逐年增加,臺灣自我防衛的能力在遞減,“我們必須繼續協助臺灣防衛它自己,並展示美國的決心,中國任何企圖以武力迫使臺灣人民統一的作為都是不可接受的”。

自蔡英文去年上臺以來,有關軍售話題就受到關注,並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台美關係的風向標。 臺灣“中央社”27日透露,數十年來,臺灣仰賴美國提供安全協助,以嚇阻大陸的任何攻擊,如今臺灣正計畫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機,加入7月提出的軍購清單中,一旦臺灣遭大陸發射導彈摧毀跑道,這款戰機可協助維持空防。 不過,這一軍售可能會對中美關係構成新挑戰。 文章說,美國經常無法滿足臺灣的所有需求,尤其在相關軍備可能激怒大陸的時候。 從1992年老布希之後,不曾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同意出售先進戰機給臺灣。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政府宣佈對台64億美元軍售後,大陸暫停2010年的中美軍事對話,那項軍售並未納入臺灣想要得到的新型F—16系列戰機。

台“中央社”同時援引有關專家的話稱,任何F—35戰機的軍售都將代表臺灣和美國軍事關係“非常有問題的升級”,與其認為這項軍售可能獲得美方批准,特朗普更可能把它當作討價還價的籌碼。

至於哈裡斯談到的阻撓大陸武統,雖然一些綠營人士暗自竊喜,但不少輿論認為這只是空頭支票。 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曾談到這個問題,認為美國在面對大陸武統時“絕對不可能像1996年那樣派來兩艘航空母艦”。 他說,自上次台海危機之後,中國大陸急起直追,針對美國航母發展出所謂的撒手鐧,簡單講有好幾個工具:一是東風—21D,可以打軍艦,而且越來越精准;二是從潛艇可以發射的巡航導彈,是對付美國航母和周圍艦隻的。

另外中國大陸從俄羅斯買的驅逐艦上有“日炙”導彈,也是打船的,“美國人非常清楚不可能再用1996年的方法到臺灣來。 我講句不好聽的話,當然美國也不願意聽,他們到時候考慮再三後就會放棄了”。 去年12月,被認為立場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發佈的民調顯示,在回答“如果大陸武力攻台,您對台軍保護(防衛)臺灣的能力有沒有信心?”時,對台軍防衛臺灣的能力有信心的受訪者只有29%,沒有信心的人高達66.5%。

香港《明報》稱,臺灣向美國購買武器的意義不在於有用沒用,而志在獲得美方安全保證,相當於交保護費,因此不管藍綠都不敢說“不”。

就美國而言,明知對台軍售對兩岸目前軍力平衡並無太大幫助,但象徵意義仍然巨大。 通過售賣武器,美國傳遞對台安全保證的資訊,通過對台武器系統的轉移與整合,將臺灣軍力牢牢拴在自己的戰車上,“在向臺灣傾銷過時軍備賺大錢促就業的同時,還可達到牽制中國、控制台灣的戰略目的,可謂一石三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