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投資圈》-陳一冰:奧運“吊環王”的後體育生涯

作者:投資圈雜誌/左勤程 劉玉婷

退役, 對於每一個成功的運動員來說, 無異於一場涅槃。

如何在退役後為自己尋找一個新的方向, 是每一個運動員要深刻思考並不斷探索的事。 對於曾經的奧運體操冠軍、“吊環王”陳一冰來說, 也同樣如此。 2013年12月, 陳一冰在國家體操館宣佈正式退役。 整個職業生涯, 他獲得無數榮譽, 其中包括4枚亞運會金牌、8枚世界體操錦標賽金牌、3枚奧運會金牌以及1枚奧運會銀牌。

退役之後的選擇是什麼?陳一冰很看好未來中國體育人才培訓市場的發展前景, 於是在2014年辭去了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副校長兼天津市體操中心副主任的職務。

告別了穩定的工作後, 他轉身成為一名創業者, 于2015年創立了北京型動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型動體育”), 開始了自己又一次創業征程。

從體操冠軍到公司創始人

2012年8月6日晚, 倫敦奧運會男子體操吊環決賽中,

陳一冰第一個出場, 他憑藉完美的發揮得到了15.800分。 沒想到, 最後一個出場的巴西選手納巴拉特·紮內蒂同樣難度的動作, 在下法出現失誤的情況下卻得到了15.900分。 結果, 陳一冰只得到了銀牌。 裁判有失公允的打分讓眾人憤慨, 現場的陳一冰雖難掩失望之情, 但頒獎時仍主動上前擁抱祝賀了對手。

這一幕, 似在昨日。

“我挺追求個人的修行狀態。 當時確認我是第二名的時候, 其實我非常難過, 沒有人比我更想得冠軍了, 但我對得起自己這些年的努力, 我自己做得很好, 其他東西我控制不了。 沒有拿到這枚金牌, 我不遺憾, 贏得起也輸得起, 重要的是學會了榮辱不驚。 如果說有遺憾, 就在於這是我的最後一屆奧運會,

遺憾沒有讓五星紅旗飄揚在最高處, 這就是我最遺憾的事情了。 ”談及當時的情景, 陳一冰很坦誠, “金牌屬於誰, 觀眾心中自有論斷, 我已經努力過了, 有時候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

“成功天註定, 我覺得創業也是一樣努力的過程,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所有你經歷的都不會白白經歷。 ”陳一冰接著說道, “我會有很多故事能跟人講, 哪怕失敗了再重新創業, 這些經歷對我而言都是寶貴的財富, 都會讓我比以前的自己更好、更強。 ”

“體操的動作都很危險, 訓練時絲毫不能分神, 所以做運動員時壓力很大。 沒有失敗, 只有成功, 要做到極致, 但是有很多人為你服務, 自己操心的事少, 專心想著怎麼練好就行了。 現在創業比以前忙多了,

事無巨細, 都需要親力親為。 ”陳一冰笑著對比道, “不過, 創業也有相對輕鬆的一面, 不會早上一睜眼渾身沒有不疼的地方, 也不會擔心動作不到位帶來生命危險。 ”

陳一冰從5歲起進行體操訓練, 直到29歲退役, 中間幾乎沒有間斷過。 做運動員時, 他的訓練時間表是早晨5點半出操, 從8點半訓練到12點, 下午從2點訓練到6點, 晚上還有晚自習。 2007年9月, 陳一冰在北師大體育與運動學院開始了本科、碩士連讀的學習生涯, 本科學習運動訓練專業, 碩士學習運動心理專業。 那段時間裡, 除了堅持日常訓練, 還要趕去北師大上課。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 陳一冰憑藉完美的吊環動作為中國摘得第36金。 他說, 那屆奧運會之後, “心裡總想著身為運動員還能做點什麼,

也是想給自己開闢出另一條闖蕩的路。 ”考察市場後, 陳一冰和他當時的體能教練合作創立了REFORM運動康體健身管理公司, 這算是他的第一次創業。

“當時我還在隊裡訓練, 所以算是半投資、半合作的公司, 我的合夥人負責技術支持和運營, 我負責資源對接, 我們的合作從2008年底開始一直到2012年結束。 ”陳一冰介紹。 當時公司的發展很順利, 從第一間不到200平米的康復工作室起步, 逐步在北京、天津、瀋陽等地開了6家店, 最後一家店坐落於北京鳥巢。

2013年退役後, 陳一冰成為處級幹部, 任職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副校長及天津市體操中心副主任。 習慣了運動員的作息規律和高強度訓練的他, 面對一下子輕閒下來的日子, 卻感覺有點不適應了。

在退役前後的幾年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職業運動員最少要訓練十幾年,多的要二十多年,專業性很強。但是,很多人退役後,他們這十幾甚至二十多年的專業訓練經驗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或者做更深度的開發。”陳一冰表示,“另一方面,隨著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全民體育時代的到來,老百姓對專業教練以及專業體育服務方面有著很大的需求。”於是,他向相關領導彙報並建議搭建一個線上平臺,把具備國家職業認證資格的專業教練,其中包括接受過專業訓練的退役運動員與市場對接,讓他們憑藉自己的專業技能養活自己。

“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陳一冰表示。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對市場的判斷還是有些超前,“大眾肯定有專業體育服務方面的需求,但目前這種需求的頻率還沒有點餐、打車的頻率那麼高。這個領域的O2O模式在理論上行得通,商業模式也是對的,但是需要等待這個市場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可實現。”陳一冰表示。

2015年,陳一冰創立了型動體育。型動體育官網資料顯示,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授權型動體育為全國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唯一戰略合作夥伴、全國唯一軟體發展服務商,它也是全國唯一擁有全品類體育行業職業技能培訓資格的企業。

目前,型動體育的業務分線上、線下兩部分。2015年11月,公司正式上線了旗下首款體育服務平臺產品——型動app。這是唯一擁有國家權威機構背書的運動健身app,集線上健身教學視頻、專業教練服務及運動社群等功能於一體,涵蓋健身、跑步、游泳、羽毛球、網球、跆拳道等多個運動項目。

去年,型動體育協助國家體育總局搭建完成了“國家體育從業人員服務平臺”。“這麼多年來,我們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具備國家職業認證資格專業體育教練的資料庫。我們這些教練之前都是自己拿著證書就去找工作了,存在著嚴重的資訊不對稱。”陳一冰介紹說,“我們正在做的這個平臺,未來將彙集所有具備國家職業認證資格的教練資料,通過大資料就能瞭解某位元教練的專業級別、從事項目、年齡及所在地區等資訊。這相當於體育教練的人才庫、招聘庫,未來我們還會對接一些線下的用人單位。”

型動體育還將國職認證學習及考試輔導平臺搬到了線上,此外,平臺還開設了格鬥BOXING營、減脂訓練營、全能私教專家初級、心臟拯救員等各類培訓課程。陳一冰介紹說,未來3年內,型動體育線上平臺的活躍用戶可望達到500萬,納入具備國家職業認證資格的專業教練100萬人,接入高端教學視頻上千個,同時,還會有數十位奧運冠軍及運動達人入駐平臺。

線下業務部分,型動體育開展了國家職業資格教練培訓及認證工作,以健身學院的形式開展武術、跆拳道、網球、游泳、健身等13個運動專案,並會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增加的開放項目持續作出更新。2016年9月,型動體育與賽普健身學院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合辦國職資格培訓班;同年10月,與德西健身學校實現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私人教練職業發展等方面大力合作;同年12月,型動體育入主北京健華國際健身學院(以下簡稱“健華學院”),陳一冰擔任院長。截至目前,除北京外,型動體育還在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重慶、武漢等近20個城市建立了培訓基地,未來還將登陸更多城市。

與上次創業的不同之處在於,創辦型動體育是陳一冰第一次親自運營一家創業公司,“從租場地到面試應聘者,從聯絡各種資源到處理各種問題,我做了一個真正創業者需要做的所有事。”陳一冰笑道。

型動體育上課現場

陳一冰說,從運動員過渡到創業者,在運營公司和管理團隊的過程中,他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探索,現在仍處於不斷摸索、學習的過程中。

“創業是一個不斷否定和肯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難免走過一些彎路。”陳一冰坦言。型動體育最初想複製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的模式,做一款展示運動產品的圖片社交app。後來,他從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中心瞭解到,從2006年到2014年,獲得國家職業認證資格的體育教練有30多萬人,隨著全民健身的蓬勃發展,每年獲得這一認證的教練數量還在呈兩倍甚至三倍的速度增長。但是,由於教練與客戶之間的資訊不通暢,專業教練找不到客戶、客戶找不到專業教練的情況同時存在。面對這樣的局面,陳一冰團隊審時度勢,結合自身強項以及他掌握的體育資源,重新對型動app做了市場定位,轉而深耕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教練的培訓領域,並連接專業教練與用戶。

“我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能很快地適時做出調整。以前會計畫同時開展很多項目,但實際收效並不那麼理想。現在我是越走越現實,包括現在有投資人想找我聊,我也會提前想好要不要見,因為要掌控公司的發展節奏。”陳一冰表示。

型動體育國職教練培訓課課堂

型動體育健身教練正在授課

成為“體育培訓行業的新東方”

體育產業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近年來,中國的體育產業消費市場也在持續升溫。在此勢頭下,大型體育企業對賽事版權的爭奪越發激烈,英超、亞冠等賽事的版權價格不斷創出新高;中小型創業企業則更多地選擇從群眾體育市場切入,來分享體育行業這塊大蛋糕。型動體育正是後者的典型代表,通過開展國家職業資格的培訓、認證及其他商業培訓專案來競逐市場。未來,陳一冰希望將型動體育打造成“體育培訓行業的新東方”。

“我非常看好中國的體育培訓市場。中國人口眾多,對體育訓練和健身的需求規模也很大,現在‘80後’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他們不希望孩子只是讀好書,也希望他們能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這個市場需要專業的教練人才,我們的教練資格培訓正好能滿足這部分市場需求。”陳一冰表示,“未來還可能有很多人只是出於純粹的個人興趣來參加資格培訓,他們並不準備以體育教練為自己的職業。所以,這部分市場有著很大的拓展空間。”

體育品牌衍生品行業的拓展也將為型動體育帶來盈利空間。“教練就是這些產品的意見領袖,對於他們的粉絲來說,教練自己使用的品牌和推薦給大家的品牌可信度都會更高一些。未來,這個平臺上來自廣告及運動品牌的收入,都會與教練的收入掛鉤。”陳一冰介紹說,型動體育於2016年6月與京東體育開始合作開發銷售體育衍生品。京東自有的IP賽事與型動體育實現資源分享,由型動體育提供教練服務,雙方共同打造賽事IP。同年10月,型動體育還與阿裡體育共同發起成立了健身培訓生態圈,從搭建線上大資料平臺、品牌及市場拓展、賽事IP、研發和金融平臺等諸多方面共同著手,致力於健身領域服務的升級。

2017年3月20日,健華學院新校區舉辦了“北京健華國際健身學院3月新生開學典禮”。到場的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職業技能鑒定管理部主任羅軍表示,中心將與型動體育聯合建立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課程研發基地,首家基地有望落戶健華學院。據瞭解,這個研發基地將集中開展課題研究,設計教材和課程,推進健身教練職業技能研發成果的轉化,引導職業發展方向,促進健身人才培養。對型動體育的未來發展來說,這無疑又是一個重大利好。

2015年11月,型動體育獲得來自投資機構的1200萬元投資,公司估值達到1.5億元。今年年底,型動體育可望實現盈利。“保守預計,純利潤應該能有大幾百萬,來自線下培訓的盈利占到六成。”陳一冰介紹。

陳一冰給型動體育制定了一個五年規劃:未來五年,至少開辦10家健身學院,2017年預計收購兩所培訓學院。同時,2017年還將開始運營國家體育從業人員服務平臺專案,“希望一年之內能有好的盈利。”此外他表示,今年型動體育將啟動新一輪融資,計畫募資額還是千萬級別。

“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的熱度一下子起來了,但這種熱度要達到爆發點還要經歷一個培育與認知的過程,是漸進的。型動體育是做基層大眾體育市場的,市場的熱度決定著我們現在擴張的速度。現在就算能開100家學院也沒用,市場沒有那麼大的實際需求量。”陳一冰表示,“所以我們不想把攤子鋪得太大,想實打實地去做。”

“讓大家瞭解並信任我們這個平臺也需要一個週期,從現在體育消費的增長勢頭判斷,三四年後,O2O私人教練可能會成為高頻次需求,來自這一塊的收入會有很大的增長。”陳一冰說。

談到公司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瓶頸,“我們還沒有得到知名投資人的認可及投資。我是運動員出身,互聯網思維還有所欠缺,我闡述的市場規模可能沒有太多的想像空間,這也是我個人發展的一個瓶頸吧。”陳一冰說得很實在,“我以前在體育圈的時間比較多,對投資圈和互聯網圈都不是很熟。不過這些都不著急,最重要的是經營好現在的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正所謂‘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相信在未來的運營過程中,我們會吸引到這些行業的大咖的加入。”陳一冰表示,現在每天都在投入地做自己比較有把握的事,制定的計畫也在逐步實現:把資料庫做完,收購培訓學院,實現線上線下聯動……

型動體育健身培訓現場

陳一冰出席財新峰會

做一個興趣多元的投資人

從運動員到創業者,陳一冰走出了退役後個人事業的第一步;從創業者到投資人,這是他探索更深層次發展道路的嘗試。

2016年6月27日晚上,陳一冰在淘寶直播為目前主推澳洲原切牛排的“假日廚房”做了一次代言活動,這也是他參與創立的一個品牌。憑藉自帶的奧運冠軍光環和招牌式笑容,陳一冰的這次淘寶直播獲得近9萬線上觀眾,還有十幾萬觀眾通過優酷直播觀看,實現的訂單轉化率約為0.5%~1%。

“我參與了假日廚房的投資,算是股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陳一冰介紹說,“我沒讀過EMBA,完全是憑藉自己的愛好去觀察那些與我相關的產業鏈和生態圈。我發現,健身人群很喜愛牛肉、牛排這類健康食品。隨著中產階級消費群體的不斷成長,優質牛排、牛肉的市場需求肯定會越來越大。下一步,假日廚房計畫繼續深挖資源,開設實體店並研發與健身相關的營養品和營養餐。”

陳一冰還非常看好創業公司“趣游泳”。這家主營培訓教學、賽事服務、社區服務、親子游泳業務的公司,近期獲得了2018年短池游泳世錦賽的市場運營權。“他們有好幾塊業務,其中,趣游泳app發力C端,目標是爭取廣大游泳愛好者;電商業務代理了很多游泳周邊產品,在垂直領域做得不錯,還有一塊業務是研發生產游泳計時觸控板。”陳一冰介紹道,“現在這個項目的估值已有上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我本人也深度參與其中,是股東之一。”

在創業之前,陳一冰對股權、運營、投融資這些概念並不瞭解,經過幾年的洗禮,如今的他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創業小白”。作為投資人,他非常認同“看項目最重要的是看人”這個說法。“現在國家體育總局正在改革,原有的一些資源要慢慢向外放,各地方都希望利用已有的一些資源進行再創業。但整體來說,這個圈子很小,有關的人和事一打聽就能瞭解得差不多了。”

作為創業者,陳一冰非常敬佩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他不僅是成功的創業者,還非常有社會責任感,捐出了自己的大量財富用於支援基因研究等各類慈善事業。我很認同他的價值觀。”陳一冰認為,“人們追求成功的層次是逐步提升的,首先是追求溫飽,然後追求財富和社會地位,到第三步就要反哺社會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意識。”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陳一冰一直非常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他說,以前自己當運動員時成績有起有落,來自眾多陌生人的鼓勵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如今他也希望盡己所能去回饋社會。2012年,陳一冰開啟以“做自己的冠軍”為主題的百所高校公益交流論壇活動,走進眾多國內著名高校發表演講。他希望能以公益活動的方式,結合自己的成長故事,給更多大學生帶來勇氣和信念,鼓勵他們超越苦難,相信自己,創造奇跡。陳一冰還是壹基金的明星義工,今年4月2日是第十個世界自閉症日,他與其他各界明星一道加入壹基金藍色行動,呼籲公眾增進對自閉症兒童及家庭的瞭解,為他們營造包容接納的友好環境。

“在人生的前30年,當奧運冠軍是我的目標,後30年我會一直把型動體育作為自己事業。我希望自己做的這個事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讓人們知道陳一冰在退役後還在做體育的事,依然很努力,也還算成功。這就是我追求的理想狀態。”陳一冰笑道。

卻感覺有點不適應了。

在退役前後的幾年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職業運動員最少要訓練十幾年,多的要二十多年,專業性很強。但是,很多人退役後,他們這十幾甚至二十多年的專業訓練經驗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或者做更深度的開發。”陳一冰表示,“另一方面,隨著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全民體育時代的到來,老百姓對專業教練以及專業體育服務方面有著很大的需求。”於是,他向相關領導彙報並建議搭建一個線上平臺,把具備國家職業認證資格的專業教練,其中包括接受過專業訓練的退役運動員與市場對接,讓他們憑藉自己的專業技能養活自己。

“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陳一冰表示。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對市場的判斷還是有些超前,“大眾肯定有專業體育服務方面的需求,但目前這種需求的頻率還沒有點餐、打車的頻率那麼高。這個領域的O2O模式在理論上行得通,商業模式也是對的,但是需要等待這個市場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可實現。”陳一冰表示。

2015年,陳一冰創立了型動體育。型動體育官網資料顯示,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授權型動體育為全國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唯一戰略合作夥伴、全國唯一軟體發展服務商,它也是全國唯一擁有全品類體育行業職業技能培訓資格的企業。

目前,型動體育的業務分線上、線下兩部分。2015年11月,公司正式上線了旗下首款體育服務平臺產品——型動app。這是唯一擁有國家權威機構背書的運動健身app,集線上健身教學視頻、專業教練服務及運動社群等功能於一體,涵蓋健身、跑步、游泳、羽毛球、網球、跆拳道等多個運動項目。

去年,型動體育協助國家體育總局搭建完成了“國家體育從業人員服務平臺”。“這麼多年來,我們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具備國家職業認證資格專業體育教練的資料庫。我們這些教練之前都是自己拿著證書就去找工作了,存在著嚴重的資訊不對稱。”陳一冰介紹說,“我們正在做的這個平臺,未來將彙集所有具備國家職業認證資格的教練資料,通過大資料就能瞭解某位元教練的專業級別、從事項目、年齡及所在地區等資訊。這相當於體育教練的人才庫、招聘庫,未來我們還會對接一些線下的用人單位。”

型動體育還將國職認證學習及考試輔導平臺搬到了線上,此外,平臺還開設了格鬥BOXING營、減脂訓練營、全能私教專家初級、心臟拯救員等各類培訓課程。陳一冰介紹說,未來3年內,型動體育線上平臺的活躍用戶可望達到500萬,納入具備國家職業認證資格的專業教練100萬人,接入高端教學視頻上千個,同時,還會有數十位奧運冠軍及運動達人入駐平臺。

線下業務部分,型動體育開展了國家職業資格教練培訓及認證工作,以健身學院的形式開展武術、跆拳道、網球、游泳、健身等13個運動專案,並會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增加的開放項目持續作出更新。2016年9月,型動體育與賽普健身學院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合辦國職資格培訓班;同年10月,與德西健身學校實現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私人教練職業發展等方面大力合作;同年12月,型動體育入主北京健華國際健身學院(以下簡稱“健華學院”),陳一冰擔任院長。截至目前,除北京外,型動體育還在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重慶、武漢等近20個城市建立了培訓基地,未來還將登陸更多城市。

與上次創業的不同之處在於,創辦型動體育是陳一冰第一次親自運營一家創業公司,“從租場地到面試應聘者,從聯絡各種資源到處理各種問題,我做了一個真正創業者需要做的所有事。”陳一冰笑道。

型動體育上課現場

陳一冰說,從運動員過渡到創業者,在運營公司和管理團隊的過程中,他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探索,現在仍處於不斷摸索、學習的過程中。

“創業是一個不斷否定和肯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難免走過一些彎路。”陳一冰坦言。型動體育最初想複製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的模式,做一款展示運動產品的圖片社交app。後來,他從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中心瞭解到,從2006年到2014年,獲得國家職業認證資格的體育教練有30多萬人,隨著全民健身的蓬勃發展,每年獲得這一認證的教練數量還在呈兩倍甚至三倍的速度增長。但是,由於教練與客戶之間的資訊不通暢,專業教練找不到客戶、客戶找不到專業教練的情況同時存在。面對這樣的局面,陳一冰團隊審時度勢,結合自身強項以及他掌握的體育資源,重新對型動app做了市場定位,轉而深耕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教練的培訓領域,並連接專業教練與用戶。

“我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能很快地適時做出調整。以前會計畫同時開展很多項目,但實際收效並不那麼理想。現在我是越走越現實,包括現在有投資人想找我聊,我也會提前想好要不要見,因為要掌控公司的發展節奏。”陳一冰表示。

型動體育國職教練培訓課課堂

型動體育健身教練正在授課

成為“體育培訓行業的新東方”

體育產業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近年來,中國的體育產業消費市場也在持續升溫。在此勢頭下,大型體育企業對賽事版權的爭奪越發激烈,英超、亞冠等賽事的版權價格不斷創出新高;中小型創業企業則更多地選擇從群眾體育市場切入,來分享體育行業這塊大蛋糕。型動體育正是後者的典型代表,通過開展國家職業資格的培訓、認證及其他商業培訓專案來競逐市場。未來,陳一冰希望將型動體育打造成“體育培訓行業的新東方”。

“我非常看好中國的體育培訓市場。中國人口眾多,對體育訓練和健身的需求規模也很大,現在‘80後’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他們不希望孩子只是讀好書,也希望他們能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這個市場需要專業的教練人才,我們的教練資格培訓正好能滿足這部分市場需求。”陳一冰表示,“未來還可能有很多人只是出於純粹的個人興趣來參加資格培訓,他們並不準備以體育教練為自己的職業。所以,這部分市場有著很大的拓展空間。”

體育品牌衍生品行業的拓展也將為型動體育帶來盈利空間。“教練就是這些產品的意見領袖,對於他們的粉絲來說,教練自己使用的品牌和推薦給大家的品牌可信度都會更高一些。未來,這個平臺上來自廣告及運動品牌的收入,都會與教練的收入掛鉤。”陳一冰介紹說,型動體育於2016年6月與京東體育開始合作開發銷售體育衍生品。京東自有的IP賽事與型動體育實現資源分享,由型動體育提供教練服務,雙方共同打造賽事IP。同年10月,型動體育還與阿裡體育共同發起成立了健身培訓生態圈,從搭建線上大資料平臺、品牌及市場拓展、賽事IP、研發和金融平臺等諸多方面共同著手,致力於健身領域服務的升級。

2017年3月20日,健華學院新校區舉辦了“北京健華國際健身學院3月新生開學典禮”。到場的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職業技能鑒定管理部主任羅軍表示,中心將與型動體育聯合建立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課程研發基地,首家基地有望落戶健華學院。據瞭解,這個研發基地將集中開展課題研究,設計教材和課程,推進健身教練職業技能研發成果的轉化,引導職業發展方向,促進健身人才培養。對型動體育的未來發展來說,這無疑又是一個重大利好。

2015年11月,型動體育獲得來自投資機構的1200萬元投資,公司估值達到1.5億元。今年年底,型動體育可望實現盈利。“保守預計,純利潤應該能有大幾百萬,來自線下培訓的盈利占到六成。”陳一冰介紹。

陳一冰給型動體育制定了一個五年規劃:未來五年,至少開辦10家健身學院,2017年預計收購兩所培訓學院。同時,2017年還將開始運營國家體育從業人員服務平臺專案,“希望一年之內能有好的盈利。”此外他表示,今年型動體育將啟動新一輪融資,計畫募資額還是千萬級別。

“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的熱度一下子起來了,但這種熱度要達到爆發點還要經歷一個培育與認知的過程,是漸進的。型動體育是做基層大眾體育市場的,市場的熱度決定著我們現在擴張的速度。現在就算能開100家學院也沒用,市場沒有那麼大的實際需求量。”陳一冰表示,“所以我們不想把攤子鋪得太大,想實打實地去做。”

“讓大家瞭解並信任我們這個平臺也需要一個週期,從現在體育消費的增長勢頭判斷,三四年後,O2O私人教練可能會成為高頻次需求,來自這一塊的收入會有很大的增長。”陳一冰說。

談到公司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瓶頸,“我們還沒有得到知名投資人的認可及投資。我是運動員出身,互聯網思維還有所欠缺,我闡述的市場規模可能沒有太多的想像空間,這也是我個人發展的一個瓶頸吧。”陳一冰說得很實在,“我以前在體育圈的時間比較多,對投資圈和互聯網圈都不是很熟。不過這些都不著急,最重要的是經營好現在的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正所謂‘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相信在未來的運營過程中,我們會吸引到這些行業的大咖的加入。”陳一冰表示,現在每天都在投入地做自己比較有把握的事,制定的計畫也在逐步實現:把資料庫做完,收購培訓學院,實現線上線下聯動……

型動體育健身培訓現場

陳一冰出席財新峰會

做一個興趣多元的投資人

從運動員到創業者,陳一冰走出了退役後個人事業的第一步;從創業者到投資人,這是他探索更深層次發展道路的嘗試。

2016年6月27日晚上,陳一冰在淘寶直播為目前主推澳洲原切牛排的“假日廚房”做了一次代言活動,這也是他參與創立的一個品牌。憑藉自帶的奧運冠軍光環和招牌式笑容,陳一冰的這次淘寶直播獲得近9萬線上觀眾,還有十幾萬觀眾通過優酷直播觀看,實現的訂單轉化率約為0.5%~1%。

“我參與了假日廚房的投資,算是股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陳一冰介紹說,“我沒讀過EMBA,完全是憑藉自己的愛好去觀察那些與我相關的產業鏈和生態圈。我發現,健身人群很喜愛牛肉、牛排這類健康食品。隨著中產階級消費群體的不斷成長,優質牛排、牛肉的市場需求肯定會越來越大。下一步,假日廚房計畫繼續深挖資源,開設實體店並研發與健身相關的營養品和營養餐。”

陳一冰還非常看好創業公司“趣游泳”。這家主營培訓教學、賽事服務、社區服務、親子游泳業務的公司,近期獲得了2018年短池游泳世錦賽的市場運營權。“他們有好幾塊業務,其中,趣游泳app發力C端,目標是爭取廣大游泳愛好者;電商業務代理了很多游泳周邊產品,在垂直領域做得不錯,還有一塊業務是研發生產游泳計時觸控板。”陳一冰介紹道,“現在這個項目的估值已有上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我本人也深度參與其中,是股東之一。”

在創業之前,陳一冰對股權、運營、投融資這些概念並不瞭解,經過幾年的洗禮,如今的他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創業小白”。作為投資人,他非常認同“看項目最重要的是看人”這個說法。“現在國家體育總局正在改革,原有的一些資源要慢慢向外放,各地方都希望利用已有的一些資源進行再創業。但整體來說,這個圈子很小,有關的人和事一打聽就能瞭解得差不多了。”

作為創業者,陳一冰非常敬佩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他不僅是成功的創業者,還非常有社會責任感,捐出了自己的大量財富用於支援基因研究等各類慈善事業。我很認同他的價值觀。”陳一冰認為,“人們追求成功的層次是逐步提升的,首先是追求溫飽,然後追求財富和社會地位,到第三步就要反哺社會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意識。”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陳一冰一直非常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他說,以前自己當運動員時成績有起有落,來自眾多陌生人的鼓勵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如今他也希望盡己所能去回饋社會。2012年,陳一冰開啟以“做自己的冠軍”為主題的百所高校公益交流論壇活動,走進眾多國內著名高校發表演講。他希望能以公益活動的方式,結合自己的成長故事,給更多大學生帶來勇氣和信念,鼓勵他們超越苦難,相信自己,創造奇跡。陳一冰還是壹基金的明星義工,今年4月2日是第十個世界自閉症日,他與其他各界明星一道加入壹基金藍色行動,呼籲公眾增進對自閉症兒童及家庭的瞭解,為他們營造包容接納的友好環境。

“在人生的前30年,當奧運冠軍是我的目標,後30年我會一直把型動體育作為自己事業。我希望自己做的這個事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讓人們知道陳一冰在退役後還在做體育的事,依然很努力,也還算成功。這就是我追求的理想狀態。”陳一冰笑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