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米格-29、蘇-27兩種雷達大幅度共通,縮短與美軍產品差距

從二戰機載雷達出現開始, 蘇聯機載雷達性能落後於西方, 但這個差距從第四代雷達起相對縮小, 至今俄羅斯雷達雖然不像同期西方雷達那樣體積小、重量輕、性能出色, 但至少達到與西方雷達差不多的性能。

與其他許多科技領域的拉距戰類似, 蘇聯在這方面依靠強大的情報網與大量科技投入對西方技術實施跟蹤追趕。

1970年代末期, 蘇聯NPO Istok〝源頭〞科學生產聯合體根據美國APG-65雷達的情報, 研製了Soyuz〝聯盟〞雷達。 該雷達擁有多項當時很先進的技術, 如數文書處理器、平面陣列天線、地形測繪等。 當時製造3台樣機, 其中之一裝機飛試。

Soyuz雷達對當時的蘇聯來說太超前, 因此只有局部技術能用於研製中的RLPK-27與RLPK-29。 真正用了大量Soyuz雷達技術的是Zhuk〝甲蟲〞與RL蘇-27以後的事。

1970年代, 蘇聯第四代戰機蘇-27與米格-29的火控系統與雷達的研製重任, 落到法佐特龍科學生產公司旗下的兩個單位身上:位元在祖可夫斯基鎮的儀器製造研究院(NIIP)與位於莫斯科的無線電工程研究院(NIIR)。 由NIIP負責蘇-27的SUV-27火控系統以及RLPK-27雷達, NIIR負責米格-29的SUV-29火控系統與RLPK-29雷達。 他們也負責研製火控電腦, 以及與OEPS光電系統的整合工作。

由於研究結果指出可以讓SUV-27與SUV-29使用通用部件, 以簡化後勤、降低成本等等, 因而於1978年確定了共同的第四代雷達研製方案, 由NIIR與NIIP共同研製通用部件。 然後他們再各自完成SUV-27與SUV-29, 這使得兩套系統有70%共通性。 其中NIIP負責發射機的信號產生器、輸入輸出裝置、導彈控制裝置、機載電腦、機載自檢測系統、數位感測器等;NIIR研製高頻與低頻接收機、發射機的輸出部分、內建測試系統與其地面配件。

最終的成果就是著名的蘇聯第四代戰鬥機雷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