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315晚會曝光的那些網路“黑科技”,你中槍了嗎?

2017年央視315晚會以“網路誠信 消費無憂”為主題, 再度聚焦網路問題, 曝光了與人臉識別、手機充電樁、電信網路詐騙與個人資訊洩露等網路安全問題相關的“黑科技”, 快來看看你中槍了嗎?

1 人臉識別存在安全性漏洞

315晚會上, 人臉識別技術成為了為數不多被曝光的新技術, 儘管目前很多的科技企業在推動生物識別技術, 用以替代我們常規的密碼, 但生物識別快速進步的背後, 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2 手機充電樁竊取個人隱私

現在智慧手機的續航時間普遍不高, 因此充電成為了很多人日常的剛需, 當在外沒有攜帶充電寶的時候, 很多人會找尋一些商場內或者公共場所提供的“公用手機充電站”, 通過機器提供的資料線為自己的手機充電。

但是實際上, 用戶在公共手機樁充電後, 犯罪分子可利用惡意程式對充電手機進行操控, 提取使用者照片、控制使用者手機向其他人發送短信,

甚至可以直接通過手機上的支付寶進行消費。 。

3 電信網路詐騙與個人資訊洩露

“我是你領導”、“猜猜我是誰”、“山寨逮捕證”、“孩子的成績單”、“父親的體檢表”及“假冒公檢法”等騙術也成為315晚會重點關注的違法現象。 雖然詐騙手法“層出不窮”,

但究其原因在於騙子掌握了使用者的心理和個人資訊, 實施了精准化的詐騙, 讓人防不勝防。 譬如, 去年曝光的“山東准大學生徐玉玉案”、“清華大學教授被騙1760萬元”等事件中, 騙子均對受害者的資訊瞭若指掌, “指名道姓”地開展騙術, 輕而易舉將其引入圈套。

315晚會還特別針對個人資訊洩露展出了一場情景劇, 將使用者在網路中可能資訊洩露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精彩的演繹。 不法分子可以通過設立虛假或釣魚網站、發送手機木馬病毒、通過公共wifi竊取、在二維碼中植入虛假網站等手法, 盜取使用者的個人資訊。

微提醒

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 儘量避免在社交網站發佈個人高清自拍照片, 避免被惡意利用;提升個人移動設備的安全防護意識,

防止個人隱私被竊取;謹慎對待需要填寫個人資訊的網頁, 不要打開來歷不明的連結, 不隨意掃二維碼或使用公共wifi, 同時借助安全軟體防護手機端資訊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