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孔子與季劄有何關係 孔子為什麼為他寫碑文?

季劄(前576年一前484年), 姬姓, 壽氏, 名劄, 又稱公子劄、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子, 《漢書》中稱為吳劄, 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 封於延陵(今常州一帶), 後又封州來, 傳為避王位“棄其室而耕”常州武進焦溪的舜過山下。 季劄不僅品德高尚, 而且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廣交當世賢士, 對提高華夏文化作出了貢獻。 葬于上湖(今江陰申港), 傳說碑銘“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十個古篆是孔子所書。

網路配圖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 怎麼會為這位碑主寫碑文呢?據地方史料記載吳國公子季劄為謙讓王位棄室而耕,

隱避于茅山腳下, 今屬丹陽縣延陵鄉的王甲莊。 當時這地方雖屬雲陽邑(今丹陽縣的古稱), 但尚是一片沼澤湖汊, 人們尚未懂得種植莊稼, 只知道挖取湖汊中的水生植物嫩塊莖和捕魚為生。 季劄將中原的大豆、麥子種子獻給人們, 並傳授種植經驗;又將越地育稻方法教會人們, 還教人們如何養蠶、制茶, 做出王官中才能品嘗到的美肴。 由於季劄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幸福, 人們推舉他做酋長, 他不做。 魯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 王諸樊卒。 季劄被封於延陵, 號曰“延陵季子”。

封地長帶形, 中心在今常州市, 全部面積包括今武進縣全部、丹陽縣東南部和江陰縣部分地區。 季劄多次作為吳國使者出使中原, 為吳與中原各國之間友好往來作出了貢獻。

《史記》有太史公言“延陵季子之仁心, 慕義無窮, 見微而知清濁。 嗚呼, 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季劄死後, 舉國哀悼, 消息傳到魯國, 孔子久慕季劄賢名, 特派學生子游持自己所書簡前往憑弔。 季劄的墓在離故居王甲莊9裡之處, 建廟立碑, 碑文相傳即孔子派子游帶來的簡, 分兩排書, 曰“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 碑當時刻為兩塊, 另一塊豎立于江陰申港(相傳為季劄常往之地, 又說是他的出生地)。 其時, 吳國出使中原各國, 以及各中原國來吳的使者謁拜季劄墓, 要從雲陽驛進9裡, 很不方便, 奏請吳王批准, 又在雲陽驛複製了一塊碑。

網路配圖

這樣, 世上即有三塊“十字碑”。 《中國名勝詞典》說“此碑始刻於何時無考”。

碑高2.34米, 闊1.06米, 厚12釐米。 《乾隆丹陽縣誌》記載“在延陵鎮西九裡。 ……

有孔子十字碑, 因墓建祠。 墓在今神座下墀有石高二丈許, 奇巧不可名狀, 每大雨水從石下泄, 名‘消水石’。 《江南通志》說“江陰縣申浦延陵季子墓亦有是碑, 君子(即孔子)作季子字畫小屏。 ”

此碑文是否為孔子所書, 頗有爭議。 《鎮江政協》1984年第1期《丹陽延陵季子墓碑》一文說“孔子久慕季劄名聲……故委派弟子子游前往, 並手書‘嗚呼有吳君子’憑弔。 ……後來, 子遊又加了四個字。 文為“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 ”《中國名勝詞典》“延陵季子墓碑“條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