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營養學家拼命推崇的它,竟原產於中國!

在全日制六年級的小學語文課本中, 有一篇《大豆》, 是教育部為小學生們選擇的說明文範本。

這篇課文以極精悍的語言, 介紹了大豆的前世今生。

這篇看似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說明文, 其實是個史詩般的悲劇。

大豆原產於我國, 在古代稱為"菽", 已有五千多年栽培歷史。 本世紀初, 大豆還只有我國和我國近鄰的一些國家種植。 近幾十年, 世界上到處引種, 成為栽培面積擴大的最多的作物之一。 目前, 我國大豆播種面積有一億多畝, 產量(占、居)世界第三位。

中國人種植了5000年的大豆, 在中國文化中, 大豆已經超出一種食物的意義,

比如, “不辨菽麥”這個成語來自2000多年前的《左傳》, 人們用“不辨菽麥”來形容一個人癡癡傻傻, 分不清大豆和麥子。

至於豆腐、豆漿、豆花這些中國人的偉大發明, 自不必提。

但是, 為什麼原產於我國、種植了5000年的大豆, 會在短短幾十年間, 產量就被外國(美國、巴西)超過, 從世界第一到了世界第三?

一、世界各國瘋狂引種

大豆蛋白是優質的植物蛋白之一。 在任何一本營養學書籍上, 大豆都一定會被放在最顯著的位置對人們推薦。

因為大豆和大豆蛋白的優越性, 20世紀之後, 大豆被全世界各國瘋狂引種。 大豆在世界上擴張的姿態, 就像美國好萊塢以先進文化代表姿態闖入全世界各國文化市場。 換句話說, 大豆,

就是植物界的瑪麗蓮夢露和布拉德皮特。

二、大農場集約生產+科技手段打敗小農經濟

在美國、巴西等國大肆發展大豆產業時, 中國的大豆產業儘管已經有相當基礎, 在全國種植超過一億畝。 但國產大豆缺乏資本和現代管理和科技手段的助力。 在我們幾畝地、幾十畝地種植大豆、人工澆水施肥時, 美國在一開始就以大農場集約化生產推廣大豆種植, 巴西緊隨其後。

尤其是美國的轉基因技術, 為大豆產量增速插上了翅膀。 美國人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 將大豆產業從0發展到了世界第一。

三、美國農業金融+國際並購壓制中國大豆

美國農業部長布茨在1974年在雜誌上說過這樣一句話:“糧食是一種手段, 它在美國外交談判中是一種武器”。

中國從大豆完全自主到80%靠進口, 大豆壓榨環節90%被國際資本壟斷, 只用了25年。 1990年進口0.1萬噸大豆, 到2015年進口8169萬噸。

美國人壟斷世界大豆市場的辦法是“農業金融+國際並購”, 先以廉價大豆使中國養成對美國大豆的依賴性, 2003年底, 卻忽然聲稱大豆減產提價數倍。 在中國採購完畢之後, 又宣稱大豆豐收, 使中國飽嘗了先高價採購、再不得不低價賤賣產成品的苦果。

經此一役, 美國資本順勢收購了中國大部分的大豆壓榨企業, 收購的條件是“生產必須採用美國大豆”。

四、中國大豆最後的陣地:非轉基因大豆

但我國畢竟有5000年的大豆種植史, 美國和巴西大豆在資本利益的驅動下, 種植大豆的選種以產量為最重要的標準,

且以工業大豆(轉基因大豆)為主。

這就為國產大豆保留了一絲曙光, 在食用級、非轉基因大豆的層面上, 中國大豆依然堅守著最後的尊嚴:在東北黑龍江保留著非轉基因大豆產區。

東北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所加工製成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 也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優質植物蛋白。

也正因此, 世界知名的蛋白粉企業, 無不爭相採購東北黑龍江的非轉基因大豆和大豆蛋白。 比如我國膳食補充劑行業的領導品牌湯臣倍健, 其爆款產品蛋白粉, 其中的大豆蛋白就是采自與中國東北黑龍江的非轉基因大豆產區, 在經過科學配比優選自紐西蘭的乳清蛋白生產而成。

現代資本和工業儘管有摧枯拉朽之力, 但中國大豆與進口大豆的這場戰役, 也為我國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借鑒:真正有營養有價值的東西, 值得堅守和珍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