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唱衰電視陰謀論:電視業的核心是人,媒體進化也需要社會倫理教育

一篇《唱衰電視是中國傳媒業目前最大的陰謀》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認為, “目前不管是電視業、新媒體, 甚或行業大咖等都在集體參與一場對電視撻伐的狂歡。

這是中國傳媒業目前最大的陰謀"。

其實綜合最近一段時間關於電視媒體的報導, 我們發現部分電視媒體表現亮眼, 這不是自娛自樂和自欺欺人, 讓我們一起用事實說話。

堅挺

eMarketer之前表示2016~2017年黃金時段的電視廣告預售量相比2015~2016年同期上漲4.5%。 普華永道預測2015~2020年電視廣告開支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2%。 eMarketer預測, 2017年電視媒體的人均每日使用時長為2小時38分鐘, 僅比2016年減少一分鐘。

而在中國, 之前也有預測, 電視刊例收入同比下降3.1%, 廣告時長減少3.2%。 這其中僅有中央級頻道和省級地面頻道在廣告收入和廣告時長實現了同步增長。

據CTR媒介動量, 2016年中國整體廣告市場下降0.6%, 較2015年2.9%的降幅, 已經有所收窄;電視刊例2015年下降4.6%, 2016年下降3.7%, 同樣有所緩解。

在唱衰傳統廣告的論調下, 傳統媒體對市場整體的下拉作用明顯, 電視廣告花費降幅較2015年略有減小;電臺廣告止跌回升, 成為唯一增長的傳統媒體。

回歸

去年8月, 寶潔這個全球最大的廣告主, 卻減少在Facebook上“精准投放”的廣告費用,

因為投放效果並不明顯, 並加大了對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投入。

2016年年底, 百年戶外服飾品牌Eddie Bauer 在假日季推出30秒電視廣告, 這是品牌自1999年以來, 首度回歸電視螢幕。 其首席執行官Mike Egeck 認為, 電視具備廣泛觸及消費者的優勢, 有利於品牌加強資訊傳遞。

之前有傳言阿迪放棄中國電視廣告, 在財新的報導中, 阿迪孫靜波告訴記者, 在收看電視仍屬消費者生活重要內容的中國, 愛迪達並不會放棄電視廣告。

“CEO講的是全球戰略, 但各個市場有不同的特點, 也會有不同的戰略執行方式。 我們將確保繼續通過電視這樣的傳統媒體管道, 建立我們的品牌優勢及服務消費者。 ”

優勢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 電視媒體依舊保持著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 在唱衰電視的論調中, 好的節目依然會形成話題, 內容生產與傳播平臺的多管道使得好節目高頻互傳互轉。

電視媒體雖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呈現式弱的趨勢, 但仍擁有強大的公信力, 此前2017年的中央電視臺廣告招標會上可以看出, 央視通過“國家品牌計畫”和“超級IP資源招標”的服務形式共吸金約67億, 總成績超越去年。

電視媒體在傳遞情感表達力、引起共鳴、凸顯賣點、最大程度抵達受眾、二次傳播等方面, 對於廣告表達品牌訴求, 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 有著新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

品牌越大放就需要就接觸更多的使用者,大品牌可以結合傳統的廣播電視廣告,精准投放欠缺性價比,觸達最廣大的受眾,同時又做到很精准。

附部分大咖觀點:

湖南廣播電視臺副台長、總編輯、湖南衛視總監張華立:

“老人當然會更接近死亡,但我們不會詛咒老人趕緊去死,反而會尊重他豐富多彩的人生······媒體進化也需要進行社會倫理教育,否則只會誕生“化生子”。(湘中以北方言,指年輕夭折的人。引申為“敗家子”、“沒出息的傢伙”。)

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勇:

“電視業真正的核心是人,是內容製作能力,是職業操守,是鐵血打造的對大型晚會、內容專案的執行力。”

陝西衛視總監 鄭毅:

一點兒自己的感想······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也是媒體規律。但跟人一樣,有的媒體老當益壯,有的卻未老先衰,有的急劇擴張,有的苟延殘喘。不能簡單以出現時間的早晚作為評定媒體價值的依據。媒體,關鍵是看內容!內容決定關注、關注決定影響、影響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命運!什麼叫新媒體舊媒體?!強者新、弱者舊、適者生存!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抓住內容,延伸產業,前途似海,幹就是了!

一位業內資深專家:

關閉3/4的頻道,電視業形勢會豁然開朗。

咱們的電視頻道太多了,說是2000多個,實際上很多縣級台都有六七個頻道,每分鐘廣告費只有幾十元錢。全國2000多個縣,算算得有多少頻道?目前形勢不好,也是過度競爭的結果。

九十年代曾出臺政策,要求電視頻道“關停並轉”,各地也做了些工作,但那時正是電視業的黃金時期,可以說辦個頻道就賺錢,這項工作推動起來難度很大,結果是頻道越辦越多。但現在形勢逆轉,很有必要重新檢視一下原來的政策,看看是否可以重新啟動。企業界有句話,“死的死不了,活的活不好”,話雖難聽,但符合現狀。

品牌越大放就需要就接觸更多的使用者,大品牌可以結合傳統的廣播電視廣告,精准投放欠缺性價比,觸達最廣大的受眾,同時又做到很精准。

附部分大咖觀點:

湖南廣播電視臺副台長、總編輯、湖南衛視總監張華立:

“老人當然會更接近死亡,但我們不會詛咒老人趕緊去死,反而會尊重他豐富多彩的人生······媒體進化也需要進行社會倫理教育,否則只會誕生“化生子”。(湘中以北方言,指年輕夭折的人。引申為“敗家子”、“沒出息的傢伙”。)

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勇:

“電視業真正的核心是人,是內容製作能力,是職業操守,是鐵血打造的對大型晚會、內容專案的執行力。”

陝西衛視總監 鄭毅:

一點兒自己的感想······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也是媒體規律。但跟人一樣,有的媒體老當益壯,有的卻未老先衰,有的急劇擴張,有的苟延殘喘。不能簡單以出現時間的早晚作為評定媒體價值的依據。媒體,關鍵是看內容!內容決定關注、關注決定影響、影響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命運!什麼叫新媒體舊媒體?!強者新、弱者舊、適者生存!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抓住內容,延伸產業,前途似海,幹就是了!

一位業內資深專家:

關閉3/4的頻道,電視業形勢會豁然開朗。

咱們的電視頻道太多了,說是2000多個,實際上很多縣級台都有六七個頻道,每分鐘廣告費只有幾十元錢。全國2000多個縣,算算得有多少頻道?目前形勢不好,也是過度競爭的結果。

九十年代曾出臺政策,要求電視頻道“關停並轉”,各地也做了些工作,但那時正是電視業的黃金時期,可以說辦個頻道就賺錢,這項工作推動起來難度很大,結果是頻道越辦越多。但現在形勢逆轉,很有必要重新檢視一下原來的政策,看看是否可以重新啟動。企業界有句話,“死的死不了,活的活不好”,話雖難聽,但符合現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