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生物識別的安全晉級之道

韓希宇中國電子銀行網2017-03-17 08:37

中國電子銀行網訊 315晚會上, 央視主持人陳偉鴻被技術“換臉”偽裝, 在經過眨眼、轉頭和微笑一系列動作後,

竟然順利通過了某手機APP的人臉識別驗證, 不免讓人細思極恐。 新的技術應用在給大家提供便捷體驗的同時, 也要穩穩守住安全這道關口。

有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支付寶, 在第一時間發出了聲音:目前支付寶App只對在當前手機上用密碼登錄成功過的使用者開放人臉識別, 不會出現只通過人臉資訊就在新手機上登錄成功的情況。 此外, 人臉識別也只是支付寶多重保護中的一個環節, 還有人工智慧、風控系統等對帳戶的使用情況進行安全監測以確保安全, 並非所有用戶都可以使用這個功能。

如若按照支付寶所稱, 人臉識別只是作為登陸的一個多重驗證環節, 不作為登陸的首要驗證方式, 那麼經315爆出的此技術漏洞,

還不至於直接威脅我們支付寶帳戶的資金安全。 我們留意到, 近兩年使用者登陸密碼洩露事件時常見諸報端, 當下採用登陸密碼配以指紋、人臉識別等多重驗證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加強帳戶的安全性, 使用者的登陸密碼一旦遭竊, 不法分子也不能憑藉單一驗證要素實現登陸。

多重驗證的目的在於, 給不法分子製造麻煩設置人為屏障, 與此同時運營者又不能給用戶增添過於繁瑣的體驗, 指紋和人臉識別技術簡單便捷, 自然成為了運營者的首選。 指紋也可以用指紋膜偽造, 但同時盜取用戶的指紋和手機並非易事, 然而人臉識別就不一樣了, 現如今個人社交資訊充斥於互聯網, 駭客很容易獲取用戶的照片並“換臉”,

抑或製作成本更加高昂的人皮面具, 通過了人臉識別步驟, 致使使用者的個人隱私洩露, 更加不濟假使支付密碼與登陸密碼一致, 財產還會遭受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 生活中並無百分之百的安全之術, 就拿我們在電子銀行轉帳超過5萬元時需要使用的U盾來說, 安全手段已經做到極致, 這枚U盾就是資金帳戶的唯一“鑰匙”, 但在極端情況下, 你的登陸密碼、鑰匙、支付密碼丟失, 手機遭到短信劫持或同時丟失, 銀行已經無法證實手持U盾操作的人是你本人了, 那麼你的資金安全也存在風險。

說到這裡並不是為指紋、聲音、人臉識別和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的安全性漏洞做開脫, 給大家徒增憂慮, 而是強調各項生物識別技術仍需持續精進,

並且任何一種安全手段都不是獨立存在的, 需要應用運營者結合起來使用增強安全等級。 此外, 人們也應提升網路安全意識, 區別設置登陸密碼和支付密碼, 審慎於互聯網透露個人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