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走進Splunk—大資料 VS 資訊安全|安創匯

走進Splunk, 這個主題也是靈機一動碰撞出來的。 除去安創匯的會員, 我們此次也邀請到了許多企業用戶的代表, 一起深入探討一下網路安全與大資料之間的一些碰撞。

關於Splunk

何寧:我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Splunk到底是做什麼的? Splunk看起來挺多產品, 有Splunk的雲等, 其實Splunk就是一個平臺型的工具, 這是我們主要的產品。 Splunk是大資料公司, 再往前就是一個分析公司, 國內有些企業也在模仿我們,但Splunk有一個最核心的東西,

就是可以擴展出任何的類型的資料, 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日誌分析。 而其實, Splunk最擅長的是針對機器資料。 我們可以列出許多, 不管物聯網, 包括地理位置的分析, 還是常用的機器產生的資料, 還是電話, 都是資料來源。 大資料是來源於機器, Splunk的成像也是出於機器資料。

這裡列舉我們的兩大產品:一個是商業技能分析, 説明商業客戶在銷售和真正的資料裡面直接能產生銷售收入, 或者提高利用率的方式方法。 還有一個熱點, 就是大家聽到IOT。 我們希望Splunk將來不僅僅單單是一個平臺、資訊安全工具也好, 更希望我們產生一個生態圈, 最簡單講做成一個平臺, 做成一個蘋果商店, 我們也會有個Splunk商店, 讓大家直接可以賺錢。

丁來強:我主要跟大家分享下資料安全方面。

根據過去幾年的資料來看, 現在的安全問題基本上是兩個目的, 第一個是金錢, 現在支付寶裡面有很多支付資訊, 在京東上面的很多購物資訊, 還有在網易裡面的郵箱資料, 幾乎所有的資料洩露都是在合法的認證上發生的,

也就是說這個資料從正常來看, 看不出有問題。 第二, 最近的情況根據現在安全廠商的努力, 從這個問題發生到知道洩露, 以前一般是要花5個月, 現在是3個月就可以知道了, 但其實是非常遲。 另外, 企業自己發現資料洩露的比例通常不高。

解決這大資料方面的安全方案, 其實就是SIEM。 關於SIEM, Splunk在三個關鍵的方面是排名第一的:基本安全發現、高級安全發現、即時回應。 Splunk會從人、設備、認證、網路四個領域提供安全支援, 告訴你這四個領域有哪些異常。

陳凱:我這裡主要會分享一下Splunk在雲上面的解決方案。 首先雲有什麼特點?非常大。 第一, 我們所有的機房、設備在雲上能夠找到特定的產品, 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在上面。

第二, 因為這些東西紛紜複雜, 檔和監控資料格式也是非常不一樣的你要去管理它是有難度的。 要管理你的雲, 第一步做的是把資料拿到, 第二個是CloudWatch。

怎麼解決中間的難題呢?第一, 多帳號統一管理, 將所有資料統一放到中央存儲裡面去, 做中央化的管理。 最終達到非常簡單的配置。 第二, 分散式抓取以達到高輸送量。 最後, 即時的分析, 即時的分析第一個要求是即時的資料抓取, 我們得到了資料以後, 做的事情一定是創造價值。 創造價值有哪些?最簡單的就是提供報表, Splunk所有的產品線裡面都會看到報表的展示。 比如, 視覺化時間軸、資料疊加的層次展示、安全性原則、預測分析、提供一些異常的檢測和最佳實踐的推薦。

再來介紹AWS上面關於安全相關的應用,一是安全性群組件,我們對安全性群組件一定要做非常詳盡的分析。二是API的調用,我們可以理解為所有的變更,或者所有的操作最後在AWS上面都落實為一個API的調研。三是訪問日誌,就是很多的路由節點。第四:VPCflow Logs。就是流量巨大的訪問日誌。最後一點是異常檢測,我們說異常檢測,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Splunk在異常檢測和通知上提供了很多選擇,比如:一些內置的命令、帶季節性的資訊、機器學習擴展包等。我們希望通過這些過程能夠得到通知,錯誤請求的數量和比例,從而迅速分析和解決問題。

(提供15分鐘茶歇時間,大家稍作休息)

閻東(觀安資訊科技技術):首先請大家看一下這些年發生的一些資料洩露的事件

大資料時代,黑色產業鏈已經很龐大了,不管國家,大公司,小企業都資訊洩露事件頻發。 那我們到底要怎麼預防呢?Gartner近些年是提出的資訊安全的思路,已經不是單純的防護資料庫,就能解決現在資料洩露的問題,應該是說以資料為中心做綜合的解決方法。

我們觀安構建的資料安全防護的體系,首先我們是建立在資料安全管理規範之上,我們會根據一些硬體設備、主機,包括中介軟體、資料庫之類的去做一個部署,同時對資料保密等級進行一些管理,也就是說,一方面是在技術層面做安全加護,另一方面,在管理方面做人員意識提升和相關制度的完善。

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資料動態脫敏方案,主要功能是:一動態資料脫敏,通過改寫應用系統發送到資料庫的SQL請求實現資料庫敏感性資料的動態脫敏過程。二資料庫行為審計,全面的支援各種SQL語句類型及資料庫類型,產品高附加值,低成本滿足合規要求。三防攻擊防拖庫,防止SQL注入攻擊,防止暴力托庫,有效保護資料庫安全。

圓桌討論

張耀疆:首先想問一下,國內很多做大資料安全的企業,是從安全入手,而Splunk反過來,是從大資料分析的角度切入,做著做著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家安全公司,變成了一個非常聚焦的應用場景。這個只是國外市場表現出來的特點,還是說也適用於國內?

朱林:第一中國的安全相對來說小一點;第二,中國的安全側重於合規性比較多,安全市場據業內分析70%是合規的。國外我瞭解情況不是太多,國外可能對於每個行業的能力切入的比較深。其實這種情況,我認為大資料和安全分析內容是一樣的,這兩塊是相通的。

張耀疆:觀安的朋友也講講自己的觀點。

閻東:其實國內的企業體量這麼大,既然是企業就會有安全的需求,為什麼我們沒有做好呢?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甲方自身的安全意識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二是乙方宣傳力度欠缺,二者彼此都更進一步,安全市場才會呈線性的增長。另外關於合規方面,我覺得國家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也會與日俱增,我預測未來3到5年安全市場可能會有幾倍量的增長。

張耀疆:我們繼續聚焦安全大有可為,Splunk的專家就這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丁來強:我很認同“先從日誌分析到資料分析再到安全領域” 這一點。談到背景,Splunk先收購了一個團隊才做起來,協力廠商機構發現Splunk這個技術層面非常容易擴展,所以他做了第一版,這個團隊做得很不錯,Splunk收購了他,就進入了這個裡面。這類事情國內比較多。

其實亞馬遜都知道它的起家是做電商,當有雙十一、黑色星期五的情況時,就會存在大量閒置的機器,那麼亞馬遜CEO就決定搞雲計算,把機器弄出來賣,所以美國也發生過在某一個電商領域做得不錯,最後跑到雲計算這邊來的事情。其實國內、國外很多事情是通用的,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張耀疆:Splunk是收購了一個協力廠商平臺,才進入安全的?

丁來強:是的。總體來說業務轉型從技術層面我覺得問題不大,而從業務層面是很難的。小公司還是比較容易去轉型。當然,收購一家小公司進來也是很難的。

張耀疆:在國內來講,Splunk大平臺,收購一個場景應用方面的小公司國外類似的很多,但在國內還比較少見。任何一個小公司的積累都有非常大的短板,很難做到別人取代或copy不了,所以生態環境的差異是蠻大的。瑞數這邊的朋友是怎麼看待的?

瑞數:大資料安全已經越來越熱,國內目前很多大資料分析都還是基於已有的方式在做,我們目前的產品也是在用(POC的方式在做,基於開源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像Splunk這樣的解決方案,其實我們也在評估要不要跟他們合作,他們在性能上面有優勢。從國外跟國內整個大資料分析的安全上面,目前還是有一定差距,國內的安全廠商還是要繼續努力。國內有一個優勢是:國內目前有一些做安全資料分析的公司,針對新興的安全威脅,不管是從漏洞,或者到業務威脅、欺詐,都有一套相對的解決模型,這方面比國外更有優勢。國內的一些廠商和創業公司,假設說從底層追上來的話,跟國外廠商的差距其實會越來越小。

張耀疆:關於資料模型的概念,確實明顯有非常大的一個區別。這個本身就是明顯的國內外的一種差異,還是說只是今天碰巧我們聊的恰好有這麼一個話題?

瑞數:目前,Splunk從技術面上來講還是有絕對的優勢,國外的公司所做出來的模型還是弱了點。因為存在滯後性,國內許多資訊攻擊行為,像之前參觀過一家國外公司從來沒有遇到過,他們2016年才遇到過這類攻擊,而國內的廠商比較早的遇到,他就要想辦法解決,在模型和真正的能力上面就會有比較創新的手法。

張耀疆:不知道該榮幸,還是苦笑,實際上國內的環境太複雜,形勢來惡劣,造就了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比國外考慮的更多一些。安全其實往往就是這樣,沒有威脅就沒有安全。Splunk的專家怎麼看?

陳凱:其實剛剛大家聊了很多國內、國外的市場,為什麼國外、國內有這麼一個差異?根本原因,國外的市場做得比國內要早,早期進入這個市場的人,第一個想的問題可能是把這個餅做大,做一個通用型的解決方案,到了一定地步以後,才發現肯定要進入到每個細分行業再去做,比如Splunk進入安全領域、IT運維。從國內的角度上來看發展的比較晚,通用型的領域已經有很大的阻力和競爭對手,我們應該從細分領域切上去。

張耀疆:那接下來轉入實際操作方面,想問下企業代表,你們在實踐當中有一些什麼樣的體會

國泰君安:現在大概應用了半年左右,如何把AISEC應用到每一個安全領域,方便去用戶多想場景,而且還要進行第二次開發,這是最大的困難。目前我們也手工在做大量的工作,未來希望把大量手工的工作轉到AISEC,或者Splunk這種工具上去。另外,還可以把我們自己理念上,或者思想上想要擴展的安全要求控制的面更大,這就是現在的一個情況。

太平:我們現在Splunk也在用,我們對安全也是挺感興趣,像Splunk我更想瞭解:如果我要建一個規則的話,要花多少精力去學,買了之後怎麼樣用的好。另外服務也是一方面,服務依賴於團隊,一兩年可能服務的團隊就會變,如果團隊變的話知識沒有辦法傳承怎麼辦,還是產品自身需要有應用性。

張耀疆:你們應用這個Splunk,你剛才說用在什麼場景?

太平:我們的場景是替代以前老的產品,主要是做一些基本的分析,沒有做到建模、管理分析這程度,感覺上現在Splunk是個比較開放的,可能還是要自己寫,沒有辦法直接用,這是個問題。

何寧:我來回答下大家的疑問。其實, Splunk是個工具平臺,但是為什麼要講到Splunk有個IT運維的工具,還有安全方面的,就是想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希望做成一個案例,讓大家知道Splunk可能玩兒的這麼精緻、極致,兩條路走,一個是通用平臺,把工具、介面做得非常二次開發容易,還有一個是想做成傻瓜型的,這個在業界裡面不是那麼容易,環境在變,還要積累。

大陸:我認為很多企業對於運維、安全分析上缺乏一個運維的思想,國外更早的接受這個概念,他們會趨向於配備研發、分析師有研發能力,國內更多的是技術分開:研發部門和安全部門,造成持續運營是有問題的。

IBM為什麼企業市場這麼大?全球有12個資料中心,他就是幫企業去看資料,分析世界,告訴用戶怎麼解決問題,這種思想國外很接受的,我們可能現在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

關於Splunk提到持續性做精細化的管理場景,他可能是有規律的,但是在安全方面,安全是高對抗性的行業,為什麼華為不告訴你規則,一旦規則公開了,就非常容易被突破,這個是必然的。想解決安全方面的產品,得企業自己去運營,只有規則不透明的時候,才能防得住羊毛黨和駭客。

何寧:對,服務圈的生態也確實要建立起來,我們也都要承擔和推廣的責任。

大陸:最後我也是想說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是做安全服務、安全資料、安全情報,我們也想和平臺型的公司打通,我們之前跟IBM公司做了打通,實際上在安全上面有合作,產品上有什麼機制來介入這個東西?

何寧:怎麼個合作?

大陸:我們提供的是情報服務,Splunk剛好做資料分析,我們想用哪種方法把我們的情報服務,或者是資料服務能快速的集成到平臺裡面去,就像在國外的APP一樣。

何寧:我們有這麼一個地方,你可以把你做好的應用放在裡面去,我們上海的團隊馬上要承擔很重要的責任,就是對接APP做一些認證,目前中國我們的推廣力度不大,我們的用戶也沒有養成這種習慣。等我們這個社的利益分享這個機制建好了,不管是甲方,還是合作夥伴都可以把東西更好地放上去,大家共用貢獻這個概念。你們要想放,我們可以幫你去認證,這都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張耀疆:我覺得這種互動剛才提出來的問題蠻好的,一個是生態,本身要發展,要把盤活大資料安全做好,肯定是一個從平臺來講要引導去做生態,就像阿裡一直在宣傳做生態一樣,但作為平臺來講最後都變成社會責任,生態做起來,好像也是一個雙刃劍,另一方面可能要很好的構建一個產業鏈,但是問題在於可能也會引狼入室,的確是這麼一個問題。反正Splunk也是一種機制,不管創業也罷,或者廠商、甲方用戶,我們也是希望能夠起到紐帶的作用。

其實今天提了這麼多問題,我們也探討了一下,就是總體來講,我們拋開工具不說,整個國內對大資料應用的階段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無論怎麼樣部署應用工具,以及打通資料治理,把整個內部的隔閡打開,從整個完整的資料鏈條上,真正的大資料概念上去讓它發揮作用,其實這個路還很長。所謂的價格,或者說怎麼樣去構建一個模型,我們可以留一些尾巴,我們以後的互動也會比較多,我也是能夠期待看到大家無論是不是在這樣的生態上,或者說是不是直接和Splunk建關係,總之我們在大資料安全的應用方面後面不地積累自己的實踐,並且有所獲。

今天我們的活動就到這裡,再次感謝我們的Splunk,也感謝我們在座的各位百忙之中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感謝大家!

推薦人物閱讀

安在

新銳丨大咖丨視頻丨白帽丨深度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更多精彩

再來介紹AWS上面關於安全相關的應用,一是安全性群組件,我們對安全性群組件一定要做非常詳盡的分析。二是API的調用,我們可以理解為所有的變更,或者所有的操作最後在AWS上面都落實為一個API的調研。三是訪問日誌,就是很多的路由節點。第四:VPCflow Logs。就是流量巨大的訪問日誌。最後一點是異常檢測,我們說異常檢測,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Splunk在異常檢測和通知上提供了很多選擇,比如:一些內置的命令、帶季節性的資訊、機器學習擴展包等。我們希望通過這些過程能夠得到通知,錯誤請求的數量和比例,從而迅速分析和解決問題。

(提供15分鐘茶歇時間,大家稍作休息)

閻東(觀安資訊科技技術):首先請大家看一下這些年發生的一些資料洩露的事件

大資料時代,黑色產業鏈已經很龐大了,不管國家,大公司,小企業都資訊洩露事件頻發。 那我們到底要怎麼預防呢?Gartner近些年是提出的資訊安全的思路,已經不是單純的防護資料庫,就能解決現在資料洩露的問題,應該是說以資料為中心做綜合的解決方法。

我們觀安構建的資料安全防護的體系,首先我們是建立在資料安全管理規範之上,我們會根據一些硬體設備、主機,包括中介軟體、資料庫之類的去做一個部署,同時對資料保密等級進行一些管理,也就是說,一方面是在技術層面做安全加護,另一方面,在管理方面做人員意識提升和相關制度的完善。

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資料動態脫敏方案,主要功能是:一動態資料脫敏,通過改寫應用系統發送到資料庫的SQL請求實現資料庫敏感性資料的動態脫敏過程。二資料庫行為審計,全面的支援各種SQL語句類型及資料庫類型,產品高附加值,低成本滿足合規要求。三防攻擊防拖庫,防止SQL注入攻擊,防止暴力托庫,有效保護資料庫安全。

圓桌討論

張耀疆:首先想問一下,國內很多做大資料安全的企業,是從安全入手,而Splunk反過來,是從大資料分析的角度切入,做著做著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家安全公司,變成了一個非常聚焦的應用場景。這個只是國外市場表現出來的特點,還是說也適用於國內?

朱林:第一中國的安全相對來說小一點;第二,中國的安全側重於合規性比較多,安全市場據業內分析70%是合規的。國外我瞭解情況不是太多,國外可能對於每個行業的能力切入的比較深。其實這種情況,我認為大資料和安全分析內容是一樣的,這兩塊是相通的。

張耀疆:觀安的朋友也講講自己的觀點。

閻東:其實國內的企業體量這麼大,既然是企業就會有安全的需求,為什麼我們沒有做好呢?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甲方自身的安全意識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二是乙方宣傳力度欠缺,二者彼此都更進一步,安全市場才會呈線性的增長。另外關於合規方面,我覺得國家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也會與日俱增,我預測未來3到5年安全市場可能會有幾倍量的增長。

張耀疆:我們繼續聚焦安全大有可為,Splunk的專家就這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丁來強:我很認同“先從日誌分析到資料分析再到安全領域” 這一點。談到背景,Splunk先收購了一個團隊才做起來,協力廠商機構發現Splunk這個技術層面非常容易擴展,所以他做了第一版,這個團隊做得很不錯,Splunk收購了他,就進入了這個裡面。這類事情國內比較多。

其實亞馬遜都知道它的起家是做電商,當有雙十一、黑色星期五的情況時,就會存在大量閒置的機器,那麼亞馬遜CEO就決定搞雲計算,把機器弄出來賣,所以美國也發生過在某一個電商領域做得不錯,最後跑到雲計算這邊來的事情。其實國內、國外很多事情是通用的,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張耀疆:Splunk是收購了一個協力廠商平臺,才進入安全的?

丁來強:是的。總體來說業務轉型從技術層面我覺得問題不大,而從業務層面是很難的。小公司還是比較容易去轉型。當然,收購一家小公司進來也是很難的。

張耀疆:在國內來講,Splunk大平臺,收購一個場景應用方面的小公司國外類似的很多,但在國內還比較少見。任何一個小公司的積累都有非常大的短板,很難做到別人取代或copy不了,所以生態環境的差異是蠻大的。瑞數這邊的朋友是怎麼看待的?

瑞數:大資料安全已經越來越熱,國內目前很多大資料分析都還是基於已有的方式在做,我們目前的產品也是在用(POC的方式在做,基於開源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像Splunk這樣的解決方案,其實我們也在評估要不要跟他們合作,他們在性能上面有優勢。從國外跟國內整個大資料分析的安全上面,目前還是有一定差距,國內的安全廠商還是要繼續努力。國內有一個優勢是:國內目前有一些做安全資料分析的公司,針對新興的安全威脅,不管是從漏洞,或者到業務威脅、欺詐,都有一套相對的解決模型,這方面比國外更有優勢。國內的一些廠商和創業公司,假設說從底層追上來的話,跟國外廠商的差距其實會越來越小。

張耀疆:關於資料模型的概念,確實明顯有非常大的一個區別。這個本身就是明顯的國內外的一種差異,還是說只是今天碰巧我們聊的恰好有這麼一個話題?

瑞數:目前,Splunk從技術面上來講還是有絕對的優勢,國外的公司所做出來的模型還是弱了點。因為存在滯後性,國內許多資訊攻擊行為,像之前參觀過一家國外公司從來沒有遇到過,他們2016年才遇到過這類攻擊,而國內的廠商比較早的遇到,他就要想辦法解決,在模型和真正的能力上面就會有比較創新的手法。

張耀疆:不知道該榮幸,還是苦笑,實際上國內的環境太複雜,形勢來惡劣,造就了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比國外考慮的更多一些。安全其實往往就是這樣,沒有威脅就沒有安全。Splunk的專家怎麼看?

陳凱:其實剛剛大家聊了很多國內、國外的市場,為什麼國外、國內有這麼一個差異?根本原因,國外的市場做得比國內要早,早期進入這個市場的人,第一個想的問題可能是把這個餅做大,做一個通用型的解決方案,到了一定地步以後,才發現肯定要進入到每個細分行業再去做,比如Splunk進入安全領域、IT運維。從國內的角度上來看發展的比較晚,通用型的領域已經有很大的阻力和競爭對手,我們應該從細分領域切上去。

張耀疆:那接下來轉入實際操作方面,想問下企業代表,你們在實踐當中有一些什麼樣的體會

國泰君安:現在大概應用了半年左右,如何把AISEC應用到每一個安全領域,方便去用戶多想場景,而且還要進行第二次開發,這是最大的困難。目前我們也手工在做大量的工作,未來希望把大量手工的工作轉到AISEC,或者Splunk這種工具上去。另外,還可以把我們自己理念上,或者思想上想要擴展的安全要求控制的面更大,這就是現在的一個情況。

太平:我們現在Splunk也在用,我們對安全也是挺感興趣,像Splunk我更想瞭解:如果我要建一個規則的話,要花多少精力去學,買了之後怎麼樣用的好。另外服務也是一方面,服務依賴於團隊,一兩年可能服務的團隊就會變,如果團隊變的話知識沒有辦法傳承怎麼辦,還是產品自身需要有應用性。

張耀疆:你們應用這個Splunk,你剛才說用在什麼場景?

太平:我們的場景是替代以前老的產品,主要是做一些基本的分析,沒有做到建模、管理分析這程度,感覺上現在Splunk是個比較開放的,可能還是要自己寫,沒有辦法直接用,這是個問題。

何寧:我來回答下大家的疑問。其實, Splunk是個工具平臺,但是為什麼要講到Splunk有個IT運維的工具,還有安全方面的,就是想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希望做成一個案例,讓大家知道Splunk可能玩兒的這麼精緻、極致,兩條路走,一個是通用平臺,把工具、介面做得非常二次開發容易,還有一個是想做成傻瓜型的,這個在業界裡面不是那麼容易,環境在變,還要積累。

大陸:我認為很多企業對於運維、安全分析上缺乏一個運維的思想,國外更早的接受這個概念,他們會趨向於配備研發、分析師有研發能力,國內更多的是技術分開:研發部門和安全部門,造成持續運營是有問題的。

IBM為什麼企業市場這麼大?全球有12個資料中心,他就是幫企業去看資料,分析世界,告訴用戶怎麼解決問題,這種思想國外很接受的,我們可能現在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

關於Splunk提到持續性做精細化的管理場景,他可能是有規律的,但是在安全方面,安全是高對抗性的行業,為什麼華為不告訴你規則,一旦規則公開了,就非常容易被突破,這個是必然的。想解決安全方面的產品,得企業自己去運營,只有規則不透明的時候,才能防得住羊毛黨和駭客。

何寧:對,服務圈的生態也確實要建立起來,我們也都要承擔和推廣的責任。

大陸:最後我也是想說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是做安全服務、安全資料、安全情報,我們也想和平臺型的公司打通,我們之前跟IBM公司做了打通,實際上在安全上面有合作,產品上有什麼機制來介入這個東西?

何寧:怎麼個合作?

大陸:我們提供的是情報服務,Splunk剛好做資料分析,我們想用哪種方法把我們的情報服務,或者是資料服務能快速的集成到平臺裡面去,就像在國外的APP一樣。

何寧:我們有這麼一個地方,你可以把你做好的應用放在裡面去,我們上海的團隊馬上要承擔很重要的責任,就是對接APP做一些認證,目前中國我們的推廣力度不大,我們的用戶也沒有養成這種習慣。等我們這個社的利益分享這個機制建好了,不管是甲方,還是合作夥伴都可以把東西更好地放上去,大家共用貢獻這個概念。你們要想放,我們可以幫你去認證,這都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張耀疆:我覺得這種互動剛才提出來的問題蠻好的,一個是生態,本身要發展,要把盤活大資料安全做好,肯定是一個從平臺來講要引導去做生態,就像阿裡一直在宣傳做生態一樣,但作為平臺來講最後都變成社會責任,生態做起來,好像也是一個雙刃劍,另一方面可能要很好的構建一個產業鏈,但是問題在於可能也會引狼入室,的確是這麼一個問題。反正Splunk也是一種機制,不管創業也罷,或者廠商、甲方用戶,我們也是希望能夠起到紐帶的作用。

其實今天提了這麼多問題,我們也探討了一下,就是總體來講,我們拋開工具不說,整個國內對大資料應用的階段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無論怎麼樣部署應用工具,以及打通資料治理,把整個內部的隔閡打開,從整個完整的資料鏈條上,真正的大資料概念上去讓它發揮作用,其實這個路還很長。所謂的價格,或者說怎麼樣去構建一個模型,我們可以留一些尾巴,我們以後的互動也會比較多,我也是能夠期待看到大家無論是不是在這樣的生態上,或者說是不是直接和Splunk建關係,總之我們在大資料安全的應用方面後面不地積累自己的實踐,並且有所獲。

今天我們的活動就到這裡,再次感謝我們的Splunk,也感謝我們在座的各位百忙之中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感謝大家!

推薦人物閱讀

安在

新銳丨大咖丨視頻丨白帽丨深度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更多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