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40%大學生入職半年就跳槽的成因

我國應屆大學生已經成為職場上的最多的“跳早族”。 所謂“跳早族”, 就是上班沒有多長時間就“走人”的意思。

一項調查資料顯示,

這兩年應屆生工作半年左右就跳槽的人數已達到40%。 可以說, 大學生“跳早族”已是一個龐大的團體。 這種被動局面, 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而言都是不利的。

那麼, 大學生這種消極的“跳早族”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其主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缺乏必有的心理承受能力

這是一個與畢業生的心態有關的話題, 現在的年輕一代畢業生進入職場後往往有一種無所謂思想, 感覺工作尚可就做下去, 覺得工作不適合就跳槽, 他們並不像從前的畢業生, 對單位的認同感是那麼的強烈。 這個困局其實在日本、美國也很常見。

也許正因為如此“國際化”, 我們的老師總會有意無意給學生灌輸一種“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 於是, 這一觀念便成了當代大學生面對職場的“心經”:先找個地方落下再說。

以後賺錢的機會多的是。 調查顯示, 這類“跳早族”其中8成畢業生是主動離職。

畢業生進入單位後, 往往會出現“邊上班、邊找工作”的情形, 許多人認為這是他們半年內辭職的主要原因。

但筆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表面看“先就業再擇業”的普遍心理是造成大學生“跳早族”原因之一, 但其深層成因是當代大學生在職場上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無論工作環境還是工資待遇, 有些大學生稍微感到不如意, 會選擇咬緊牙關挨上幾個月拿到工資後, 就對企業說“再見”, 然後另謀高就。

初涉職場的大學生總會遇到困難或委屈, 這就要有一種“向前看”的積極心態。 在就業市場化、職場競爭激烈的氛圍下,

大學生一時沒找到合適崗位是不足為奇的, 這樣的“失敗”也並非就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也許是因為自己選擇求職單位的方向不對, 或許是因為發展意向與單位的企業文化不符合等等。

總之, 大學生若不想成為“跳早族”, 要用冷靜和坦然對待職場,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而要打開這扇窗的“金鑰匙”, 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應把首次入職看作一個很好的認識社會、認識職場、適應新生活的舞臺。 其實這點很重要, 時下諸多企業拒絕“脆弱”員工。

如某公司在招聘流程中, 就將員工的心理素質納入了重要的考核指標行列。 對應聘者進行面試時, 還安排了專業心理諮詢師與應聘者進行面談, 以瞭解其心理承受能力的指數,

從而決定是否錄用應聘者。

不曾想到職場就是江湖

曾經把職場想得過於美好, 也是大學生成為“跳早族”原因之一。 不妨來看看三位大學生的職場片斷。

阿樂只幹了3個月就辭職:那份工作, 實在毫無前途, 日復一日地機械重複, 再加上老闆又討厭, 於是義無反顧辭掉。 我真的好迷茫, 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小曹上班3個月便辭掉了工作:之前我是在一家房產代理公司做事。 其中一個月我表現好掙到8000多元。 但實在是太累了, 而且也有困惑的時候, 感覺自己付出了很大努力, 卻沒有成就感。

小勞是一家書店也只完4個月便走了:

一是覺得做每天重複工作, 枯燥無味, 而且加班時間太長。

二是她跟這裡的老員工相處不是很好,

認為老員工做事比自己少、卻拿更多的工資。 由於心不在焉, 敷衍了事, 導致他在工作時常出差錯, 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 她唯有主動辭去工作。

他們辭職的原因很簡單, 就是喜歡現在的工作。 他們想要的, 好像不是金錢這麼簡單, 而是希望能有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喜歡的環境, 喜歡是他們最重要的。

青春當頭的他們, 迷茫但又必須要走下去。 職場總不能如人意, 要麼沒錢, 要麼不喜歡, 要麼太累, 要麼乾脆沒工作……。 當代大學生有個性, 他們對“喜歡”的感覺很強烈。

大學生中的“跳早族”有個共性:怕苦怕累, 又把職場想得過於美好。 他們優雅地從學府出來, 滿懷激情地撲進職場, 而競爭充滿火藥味的職場與學校的環境, 簡直是前後兩重天。

懸殊的心理反差,讓他們很難華麗轉身。由於期待值過高,結果落差太大,唯有跳槽才能平衡心態。

大學生初入職場要學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才能把握好人際關係中的“度”,和同事之間從陌生到熟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於求成,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更不可頻繁跳槽,這樣會嚴重影響個人職業價值積累。

總之,要做到平常心應對職場挑戰,就是不要把職場看得太理想化了,但也不要看得太庸俗化了!

真實的職場,就是一個江湖。

用人單位對大學生不太地道

應屆大學生工作半年左右就“走人”陷入一個困局,除了他們自身原因之外,一些企業對待大學生不太地道也是一個成因。

比如對招進來的畢業生的培訓與促進工作不重視,有些公司甚至絞盡腦汁克扣他們的工資和加班費。尤其是那些經營不具規模、管理體系缺位元的私營些企的不良作為,為了招到員工,在待遇福利方面天花亂墜對求職者許諾,事後總是找種種藉口去搪塞而很難況現曾經的諾言。

或者在工資標準上玩模棱兩可的文字遊戲,結果扣了這個稅那個險的之後,最後真正能拿手到手上的錢遠遠離標準數位相差甚遠。企業這一切的所為,都要會讓大學生十分反感與心寒的。

小鄧在一家私營廣告公司實習,該公司老闆覺得她是個綜合素質不錯職員。小鄧也覺得這位老闆有魄力,又親近員工,畢業後她也就來到這裡上班。風雨兼程拉業務,憑著自己的努力,她成了公司的佼佼者。可她每每說想拿提成時,老析總是以種種藉口一推再推。但那些原本應該得到的提成,她後來卻怎麼也拿不到手。

3個月後,她一氣之下炒了老闆,她的代價當然是那好千元的提成打了水漂。她說,再在這兒做下去、最終也未必能拿到這錢,我雖然處在弱勢地位,但我這個畢業生一樣渴望自身的價值體現,也有這個權利。

“其實不想走!但又不得不走!”小鄧對自己當時的處境唏唬不已。

還有一種企業在提升經營規模光說不練的作派,也會讓大學生走人。

大學畢業的小凡滿懷著激情與夢想,南下廣州尋求發展機遇。

“我姓鐘,我們是一家新建的民營企業,但很快就會上規模的,兩個月內就有三千萬投入進來 ,只要你耐心做下去,前程大大的有。”鐘老闆的真誠與坦率,給小凡留下了不錯的第一印象。

他不像大多數老闆們那般閃爍其詞,他希望小凡可以加入他們還未步入正軌的企業。為了感謝老闆,小凡認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但半年後,他的激情與耐心都不覺間消失了。他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因為公司各個方面一直在原地踏步踏。

諸如小鄧、小凡這類大學生,他們壓根兒就沒想過要加入“跳早族”行列,完全是企業逼他們不得而為之。

客觀分析問題,把大學生“跳早族”現象,如果全歸附於他們自身的問題,那就有失公平。

所以說,我們的企業在一昧地埋怨如今大學生“不懂事”,不好管理的同時,企業本身是否很有必要反省某些所作所為呢?是否要改善與新職責的關係?是否要改正某些用人的觀念?!

簡直是前後兩重天。

懸殊的心理反差,讓他們很難華麗轉身。由於期待值過高,結果落差太大,唯有跳槽才能平衡心態。

大學生初入職場要學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才能把握好人際關係中的“度”,和同事之間從陌生到熟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於求成,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更不可頻繁跳槽,這樣會嚴重影響個人職業價值積累。

總之,要做到平常心應對職場挑戰,就是不要把職場看得太理想化了,但也不要看得太庸俗化了!

真實的職場,就是一個江湖。

用人單位對大學生不太地道

應屆大學生工作半年左右就“走人”陷入一個困局,除了他們自身原因之外,一些企業對待大學生不太地道也是一個成因。

比如對招進來的畢業生的培訓與促進工作不重視,有些公司甚至絞盡腦汁克扣他們的工資和加班費。尤其是那些經營不具規模、管理體系缺位元的私營些企的不良作為,為了招到員工,在待遇福利方面天花亂墜對求職者許諾,事後總是找種種藉口去搪塞而很難況現曾經的諾言。

或者在工資標準上玩模棱兩可的文字遊戲,結果扣了這個稅那個險的之後,最後真正能拿手到手上的錢遠遠離標準數位相差甚遠。企業這一切的所為,都要會讓大學生十分反感與心寒的。

小鄧在一家私營廣告公司實習,該公司老闆覺得她是個綜合素質不錯職員。小鄧也覺得這位老闆有魄力,又親近員工,畢業後她也就來到這裡上班。風雨兼程拉業務,憑著自己的努力,她成了公司的佼佼者。可她每每說想拿提成時,老析總是以種種藉口一推再推。但那些原本應該得到的提成,她後來卻怎麼也拿不到手。

3個月後,她一氣之下炒了老闆,她的代價當然是那好千元的提成打了水漂。她說,再在這兒做下去、最終也未必能拿到這錢,我雖然處在弱勢地位,但我這個畢業生一樣渴望自身的價值體現,也有這個權利。

“其實不想走!但又不得不走!”小鄧對自己當時的處境唏唬不已。

還有一種企業在提升經營規模光說不練的作派,也會讓大學生走人。

大學畢業的小凡滿懷著激情與夢想,南下廣州尋求發展機遇。

“我姓鐘,我們是一家新建的民營企業,但很快就會上規模的,兩個月內就有三千萬投入進來 ,只要你耐心做下去,前程大大的有。”鐘老闆的真誠與坦率,給小凡留下了不錯的第一印象。

他不像大多數老闆們那般閃爍其詞,他希望小凡可以加入他們還未步入正軌的企業。為了感謝老闆,小凡認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但半年後,他的激情與耐心都不覺間消失了。他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因為公司各個方面一直在原地踏步踏。

諸如小鄧、小凡這類大學生,他們壓根兒就沒想過要加入“跳早族”行列,完全是企業逼他們不得而為之。

客觀分析問題,把大學生“跳早族”現象,如果全歸附於他們自身的問題,那就有失公平。

所以說,我們的企業在一昧地埋怨如今大學生“不懂事”,不好管理的同時,企業本身是否很有必要反省某些所作所為呢?是否要改善與新職責的關係?是否要改正某些用人的觀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