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資料時代的海量運算,海嘉科技想用動態自我調整加速技術實現性能升級

隨著大資料的爆發式增長, 在運算過程中對伺服器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越高 。 但目前CPU主頻逐漸提升遇到瓶頸, 光靠伺服器升級性能提升不大, 結果便通過大量增加伺服器數量來增加平臺負荷能力。 為此, 很多公司也在試圖通過自己的方法以解決這樣的困境。

海嘉科技, 成立於2016年6月, 是一家致力於説明大資料處理、人工智慧系統解決運算能力不足問題的初創公司。 公司核心是其用於大資料處理的動態自我調整加速技術, 簡單來說, 它的原理是通過加速器對軟體演算法進行解析, 根據演算法特性調用加速單元從而實現系統的最優運行速度,

同時增強對複雜任務以及重複任務的處理能力。

據瞭解, 海嘉科技後續的產品將主要會以兩種形態呈現。 一種是加速卡, 即通過提供加速器模組植入現有伺服器主機板;另一種則是直接應用到終端的晶片, 未來也會通過技術授權方式合作研發。 目前, 將主要面向三類用戶, 首先是大型平臺類客戶, 如人工智慧、或者雲計算平臺;其二是智慧終端機類客戶, 如機器人或者無人駕駛汽車等、其三是超級電腦。 現階段, 海嘉科技已經完成基於FPGA的小型加速器(16核)開發了基於Eclipse開發及模擬環境, 可以實現10倍以上運算加速。 未來, 將逐漸實現基於ASIC的單核到多核處理器的動態加速版本,

構建一套人工智慧系統軟體。

提及運算, 這確實是現階段大資料以及人工智慧等領域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目前來看, 旨在提升運算能力的加速器產品, 典型的有Intel的XeonPhi 以及英偉達的特斯拉, 雖然某種程度上能夠改變一定的現狀, 但仍然會存在如不支援動態適應軟體演算法、使用時需要將原有程式改寫、每個陣列中的單元不能獨立運算等問題, 且目前高性能版本也逐漸對中國禁運。 而在晶片這塊, 針對不同領域給出不同解決方法的創業公司, 之前36氪也報導過不少, 如地平線、深鑒科技、寒武紀等。 相比之下, 海嘉科技表示區別於目前主流的GPU、FPGA方式, 海嘉選擇基於ASIC的硬體方案, 通過動態加速技術對系統演算法分析使硬體動態加速,

從而實現加速卡的靈活性及通用性, 讓加速達到接近CPU的易用性。 同時, 海嘉科技的晶片支援MIMD特性, 使其對簡單大規模運算以及邏輯性較強的複雜演算法都具有很好的加速性能。

團隊方面, 創始人李長弓, 德國達姆施塔特大學電子工程博士、研究員, 具有6年處理器設計開發經驗和5年硬體開發團隊領導經驗;ASIC工藝顧問李衛民, 美國猶他大學半導體材料學博士, 中芯國際半導體工藝設計專家, 具有10年晶片材料及工藝研發經驗;聯合創始人胡雲揚, 畢業于浙江大學, 曾任華為終端產品經理, 具有5年產品以及市場管理經驗。

目前, 公司正處於天使輪階段, 接下來的融資將主要用於團隊擴張以及開發測試使用的硬體產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