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滿眼風光北固樓(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圖③

圖④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鎮江山水甲于東南,氣勢之雄首推北固”。 位於江蘇鎮江市區東側江邊的北固山(圖③,資料圖片)曾經三面環水,經過歷史變遷,長江易道,兩邊的江水逐漸退去,使其慢慢和陸地相連。

時空流轉,鏡頭倒帶,800多年前,佇立于長江之濱,站在北固山巔,辛棄疾一定是感慨萬千。 那一刻,他看到了什麼?他所感懷的歷史在這裡又有著怎樣的傳奇呢?

登山觀樓相婿梳妝望江水

沿著東吳古道拾級而上,道旁楓楊遮日,沿途林木蒼翠。 江南特有的氣候賦予了北固山“春紫、夏黃、秋紅、冬綠”四季分明的景色。 那年,辛棄疾如在春天來到此處,有沒有看到小徑兩旁開滿的紫色小花呢?是否也從古城牆斑駁的牆面上看到了歷史的光影?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登臨北固山覽勝,留下了千古傳誦的佳句。 三國時期,北固山是東吳要塞。

這裡的諸多古跡,也與孫劉聯盟、拒曹鼎立的歷史及傳說有關。 相傳劉備來東吳招親時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不禁讚歎:“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

往山上走,遇到一個岔路口,登左邊而上,就看到一座畫梁飛簷樓閣多景樓。 這座樓因米芾題書“天下江山第一樓”匾額而聞名,相傳吳國太曾在此相看劉備,孫尚香出嫁前曾在此梳妝,所以又叫“相婿樓”“梳妝樓”。 但實際上,這可能出自於人們美好的想像。 多景樓始建于唐代,樓名取自李德裕《臨江亭》“多景懸窗牖”的詩句。 回廊四通,滔滔江水映入眼簾。

史書記載,北固山著名的北固樓始建於東晉初期,一直為朝廷兵家重樓。 西元544年,梁武帝蕭衍御駕北固樓,親筆題字“天下第一江山”。

此後,它漸由軍事重樓成為遊覽及文人賽詩題詞之名樓。 目前我們看到的北固樓(圖④,資料圖片)為2010年所複建,是一座三層的宋式仿古十字脊閣樓式建築。 它按宋代《營造法式》的規制營建,屋頂採用琉璃瓦,很有江南樓閣特色。

舞榭歌台祭江亭裡訪古今

在北固山后峰的最高處是祭江亭。 南宋愛國將領辛棄疾曾登臨此地,抒發收復失地、報國強民的呼聲。 眼前仍是波濤洶湧、大江東去的景色,當年的舞榭歌台也還在,卻再也難尋孫權那樣的英雄,辛棄疾回望這段歷史不禁長歎。

祭江亭的由來,大概要使劉備甘露寺相親有個結局吧。 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始建于東吳時期,相傳是孫權為其母吳國太所建,專供吳國太燒香拜佛之用。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的故事,其中的佛寺指的就是這裡。 周瑜的美人計被諸葛亮識破,將計就計,孫劉聯姻的事弄假成真,“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備病死白帝城,孫夫人聞聽噩耗,請求母親同意到北固山頂祭奠劉備。 擺上供品,向西遙祭後,她趁丫鬟不備縱身跳入滾滾長江。 有一出京劇叫《三江祭》,講的就是孫夫人祭亡夫的故事。

連接北固山前峰、中峰、後峰的一條山脊,因其形似一條昂首、拱背、翹尾的巨龍而得名叫“龍埂”。 當年孫權割據江東,他從前峰的鐵甕城到後峰的甘露寺,都要從這條路經過。 辛棄疾到來此山或許也曾沿途追尋過先人的足跡。 千百年過去,當年的腳步聲漸行漸渺,看風景的人也已隱入歷史波瀾壯闊的背景中,但北固山上依然流傳著他們的傳說。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行走北固山間,一切似乎都還歷歷在目。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9日 06 版)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行走北固山間,一切似乎都還歷歷在目。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9日 06 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