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鴻信20周年春拍 深耕文化特色路線

本報記者 李亦奕

近幾年, 中國藝術品市場一直處於深度調整期, 呈現出諸多新趨勢, 如藝術品收藏投資的文化價值取向日趨顯現;收藏投資群體年輕化趨勢日漸明顯;藝術品消費市場逆市上漲等等, 為了更好地應對藝術品市場出現的新狀況, 做出自己的拍賣特色和文化特性, 中鴻信此次20周年春季拍賣會, 經過8個月的海內外拍品徵集及前期準備, 共設有23個專場, 2900餘件拍品, 可謂來頭不小。

此次春拍專場亮點頗多, 既有中鴻信一直致力打造的品牌專場“饕餮——中國古代重要書畫專場”“世家元氣——中國近現代重要書畫專場”,

也有“般若——傳承千年佛教文化專場”“民國往事專場”“一代巨匠——陳半丁繪畫藝術專場”“四九城兒老戶專場”“皇極——宮廷藝術專場”等特色專場。 中鴻信總經理王士建表示, 中鴻信此次春拍種類頗豐, 得到海內外藏家的鼎力支持, 除了古代、近現代的重量級作品外, 瓷雜方面也有不錯的收穫。 “我們想借這個專場體現中鴻信在文化領域的深耕, 拍賣公司原來收好的藝術品並且賣出去的基本模式應該進化為尋求具有文化特色的路線。 當我們賦予拍賣更多的文化意義, 買家就不只是投資, 而是收藏, 他們的購藏選擇也會產生變化, 會更注重拍品的人文內涵。 ”

王士建介紹, 展品的稀缺性在此次中鴻信20年春拍的不同專場都有體現,

“饕餮——中國古代重要書畫專場”中黃公望74歲時的作品《秋林煙靄卷》, 引首題字者為元代“昆山三才子”之一的顧阿瑛。 從至正八年到元代末年, 海內文人名士如張雨、黃溍、袁華、黃公望、倪瓚、楊維楨、柯九思、王蒙、朱珪等均到過顧阿瑛的玉山草堂雅集, 他們與黃公望交往甚篤, 有同時代人物題跋加以佐證。 卷末複有明代的胡儼、王佐、楊士奇跋尾, 三人均為江西籍貫, 且為朝堂冠冕, 說明此卷在明代曾交替寶藏于宦達貴胄的秘篋之中。 到了清代及至民國, 此卷流傳痕跡更為廣泛, 從畫幅上累累的鑒藏印便可得知。 其中劉恕、龐元濟是其中聲譽甚隆者, 特別是龐元濟(字萊臣, 號虛齋), 黃公望的另一件名跡《富春大嶺圖》便為其所有,
此《秋林煙靄卷》著錄於《虛齋名畫錄》。

另有石渠寶笈著錄張若靄《臨李迪荔枝圖卷》工筆花鳥精品, 從《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中可知此卷是溥儀賞賜溥傑帶出宮廷之物。 這批被溥儀帶出宮的書畫古籍, 後流散於世界各大文博機構, 極少部分流落於民間或私人手中。 此手卷為宮廷包裝, 極為講究, 惜缺宮廷原裝包袱, 絹質細密緊實, 絹色呈現麥芽黃色, 設色顏料為典型宮廷顏料, 豔而不俗, 厚重感、立體感極強。

值得一提的是, “般若——傳承千年佛教藝術”專場涵蓋50多件與佛教相關的精品, 囊括唐宋佛經、歷代造像、明清宮廷唐卡等。 其中敦煌遺書中的《摩鄧女經》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其背面還抄有《千字文》片段,

雖然該經卷首略有殘缺, 但在流通市場中非常罕見。 另一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 此經首尾全。 難能可貴的是, 該經尾部有譯場列位, 反映了玄奘在唐龍朔元年翻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八十》情況。

“皇極——宮廷藝術專場”呈現精品40餘件套, 囊括皇家書畫、禦窯瓷器、宮廷陳設、宮廷配飾、生活用品等, 其中重器“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八吉祥紋抱月瓶”廣受藏家青睞。 在清代宮廷檔案中, 此種器形被稱為“寶月瓶”或“馬卦瓶”, 為乾隆皇帝所青睞。

“民國往事專場”涵蓋了孫中山、黃興、張伯駒、吳昌碩、于右任等民國文人、政要的遺墨, 更有蝴蝶、周璿等人的舊物, 其中董作賓刻張學良款花杜陵對印和齊白石為蔣介石刻的兩方壽山印格外引人關注,

據瞭解, 在齊白石印譜中還有兩方印章, 一方是“蔣中正印”, 一方是“介石”。 而此次首度公開的這方“中正長壽”似乎更能表達當時的賀壽之意。 這兩方白石為蔣公治印源于美國孔令儀家族舊藏。

文化特色專場“四九城兒老戶”彙聚了20餘家北京的老宅老戶, 其中包括:最後貴族——末代皇帝愛新覺羅家族;天璜貴胄——末代皇后婉容家族;叢碧遺珍——張伯駒先生老宅“叢碧山房”文房雅趣;王世襄先生及多位摯友舊藏;袁世凱家族;傅作義家族, 以及雲南捲煙廠創始人常宗會先生舊藏;專為宮廷燒制玻璃的席日努特家族;民國時期西城祝家鼻煙鋪子等昔日的名門貴族。 王士建說:“這個專場拍品都是‘老先生的故物’, 我們的目的不只是徵集有意思的拍品,這些老先生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事蹟、貢獻,我們希望拍賣能成為媒介,借由出版圖錄,擴大文化的影響力,引領今人回顧並理解那段歷史。”

我們的目的不只是徵集有意思的拍品,這些老先生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事蹟、貢獻,我們希望拍賣能成為媒介,借由出版圖錄,擴大文化的影響力,引領今人回顧並理解那段歷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