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上海95歲老院士和70後家庭醫生入選“全國十大最美醫生”

3月16日晚, “2016尋找最美醫生”評選結果正式出爐。

入選此屆全國“最美醫生”的10名醫生中有2人來自上海, 一名是有著“中國肝膽之父”之稱的中科院院士吳孟超, 另一名是來自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70”後家庭醫生朱蘭。

吳孟超院士

95歲院士:替病人算帳省錢

雖然已載譽無數, 95歲的中科院院士吳孟超仍然堅持每週二給病人看診, 時常在手術臺前工作。

1922年出生于福建的他, 5歲那年隨母親赴馬來西亞投奔以割膠為生的父親, 18歲回國求學, 21歲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

1958年, 36歲的吳孟超“向肝臟外科進軍”, 白手起家, 創立了肝臟外科“五葉四段”的關鍵理論和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的技術體系, 先後完成國內第一例肝臟外科手術和世界第一例中肝葉腫瘤切除術, 創下了切除腫瘤重量最大、肝臟手術年齡最小、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等多項世界紀錄, 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肝臟疾病研究和診療中心,

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 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

吳孟超常說:“一個好醫生, 要眼裡看的是病, 心裡想的是人。 ”在他眼裡, 病人沒有高低貴賤, 作為醫生, 一定要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 替病人算帳。

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 他對待病人一直堅持一個原則:用藥只用對的、不用貴的, 該開刀的開刀、不該開的堅決不開, B超能解決問題, 決不讓病人去做CT或者磁共振, 如果病人帶的片子能夠診斷清楚, 決不讓他們再做第二次檢查。 至今, 吳孟超所在的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肝癌手術費稱得上全國最低。

70後家庭醫生:與上千戶家庭簽約

朱蘭正在為社區居民講解如何控制慢性病。

有不少人認為, 社區醫院裡的醫生只會開藥, 看小毛病。 上海家庭醫生朱蘭不僅改變了這樣的偏見, 更成為了居民們身邊的健康管家。

2011年, 上海試點家庭醫生制服務, 朱蘭成了首批家庭醫生。 此前她是徐匯區日暉醫院一名專科醫生, 從事心內科方向。

“從專科醫生的診室到全科醫生的社區, 一切都很陌生。 ”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以前, 我坐在診室裡等著患者來找我, 現在我必須主動跑到社區裡, 讓居民們相信我, 讓我負責他們的健康, 如果他們不願意相信我該怎麼辦?”

朱蘭回憶說, 她曾遇到過一名袁姓老伯, 腦梗、左半身癱瘓, 性格孤僻暴躁, “第一次上門看到我就一臉戒備, 不耐煩地說:‘三級醫院都看不好, 來個社區醫生有什麼用。 ’”

為了打消袁老伯的偏見和顧慮, 朱蘭先聊日常再談病情, 為他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畫, 給他調整了藥物, 列出了一張飲食與運動的清單。 此後, 朱蘭會定期上門為袁老伯做心理疏導, 講些肢體康復技巧, 袁老伯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斷提高。 考慮到袁老伯行動不便,

朱蘭還主動聯繫居委會志願者, 向街道殘聯申請輪椅, 讓袁老伯不再“蝸居”家中, 可以多出門, 多曬太陽。

多年相處, 最終換回了袁老伯的理解和感謝, 也讓朱蘭對家庭醫生的職責有了更深的認識。 “做好家庭醫生, 最重要的是成為居民的醫生朋友和健康顧問, 為居民和他們的家庭守好‘健康’這道門。 ”朱蘭說。

從2011年至今, 簽約朱蘭成為家庭醫生的有1070戶家庭, 涉及2800余名居民, 任何一名患者的健康狀況, 誰的病情穩定、誰需要進一步治療, 她都心中有數。 她的辦公桌前總是推著厚厚一疊病人資料, 可供她隨時查閱。

做家庭醫生時, 朱蘭利用休息時間學習慢病管理的前沿知識與理論, 並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 同時她多次前往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學習先進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多年來,朱蘭身邊陸續有同事離開,在社區當醫生很累很雜,也看似沒有前途,比拿刀做手術的大醫生少了一份職業成就感,但朱蘭並不後悔。

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從事專科醫生時,她時常目睹在重症監護室、搶救室裡,滿是全身插滿管子的病人,太多人小病拖成大病。

朱蘭說:“醫學理念需要轉變,如果老百姓都把預防疾病的關口前移,對家庭醫生多一份信任,或許就沒有那麼多生離死別。”

她正在一步步改變“家庭醫生”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大醫院的醫生好比在下游救治落水者上岸,我們社區醫生的責任,就是在上游提醒大家:此處水深,小心落水。只有從源頭上加強控制,才能避免更多人‘落水’。”朱蘭說。

“尋找最美醫生”是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支持、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大型公益活動,通過媒體尋找、社會推薦、個人自薦三個管道廣泛徵集候選人。此前,來自上海靜安區彭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執業中醫師嚴正也獲得過2014年全國十大“最美醫生”稱號。

同時她多次前往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學習先進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多年來,朱蘭身邊陸續有同事離開,在社區當醫生很累很雜,也看似沒有前途,比拿刀做手術的大醫生少了一份職業成就感,但朱蘭並不後悔。

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從事專科醫生時,她時常目睹在重症監護室、搶救室裡,滿是全身插滿管子的病人,太多人小病拖成大病。

朱蘭說:“醫學理念需要轉變,如果老百姓都把預防疾病的關口前移,對家庭醫生多一份信任,或許就沒有那麼多生離死別。”

她正在一步步改變“家庭醫生”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大醫院的醫生好比在下游救治落水者上岸,我們社區醫生的責任,就是在上游提醒大家:此處水深,小心落水。只有從源頭上加強控制,才能避免更多人‘落水’。”朱蘭說。

“尋找最美醫生”是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支持、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大型公益活動,通過媒體尋找、社會推薦、個人自薦三個管道廣泛徵集候選人。此前,來自上海靜安區彭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執業中醫師嚴正也獲得過2014年全國十大“最美醫生”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