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善孝為先,看“六十六塊肉”如何傳遞孝心?

“六十六, 要吃囡的六十六塊肉”, 這是紹興城鄉流傳的一句俗語。 意思就是作父母的, 活到六十六歲那年, 要由已出嫁的女兒送六十六塊肉來吃。 據說不如此, 父母今後的歲月就難保安康。 這一說法, 也可以從紹興另一句俗語中得到佐證。

此俗語雲:“六十六, 閻羅大王要吃肉。 ”意即:人到六十六歲那年是一關, 閻羅要吃你的肉。 為了防止閻羅大王吃父母的肉, 因此事先送六十六塊肉給父母吃, 替父母消災。 此俗到底始於何時已無從考證。 但從六十六歲和六十六塊肉這兩個“六六”之中, 似乎不難尋覓到“六六順風”、“六六大順”的意思。 “六六”是吉利數字, 那時的人活到這個吉利年紀的很不容易。

尤其是以前活過三十六歲即已算活過了“本壽”的年代, 六十六歲己算得高夀。 俗語有“七九六十三, 要活也犯難”之說, 六十六歲已過了這“犯難”之年三年。 又稱“人生七十古來稀”。 這六十六歲離古稀已只有四年了, 故女兒們要“六六”之年送“六六”之肉為父母祈禱禳禍, 祝願他們長壽康樂。

《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 所謂六順也。 ”人生到了六十六歲, 子、媳、女、婿、孫兒、孫女、外孫等等, 幾代見面, 幾房共處, 人倫關係的複雜因素增加,

送肉之俗, 似除了為父母祈禱康健長壽外, 還有祝願父母兄弟慈愛孝敬、闔家和睦、家業順達之意。

送肉的日子, 一般選在父母“六六”生日這一天。 在經濟較差, 物質匱乏的年月, 老人們常謔稱這女兒們送的孝順肉為“解饞肉”。 因此, 這六十六塊肉往往可以顯出女兒家的經濟實力或出手大方與否。

一般自然以塊大肥厚才而被人稱頌。 以小塊為吝嗇小氣。 故有用缽頭盛肉或乾脆送上一大只豬蹄膀或豬大腿代六十六塊肉的。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解饞”的功能已近消失, 於是肉的塊頭由大而趨小, 質亦由尚肥而擇瘦了。

送肉的日子也並非非在父母生日不可, 如逢農曆閏年, 則常在閏月擇吉日送去。 亦有的圖方便在春節回娘家時送的。

做“六十六塊肉”也很有講究:青菜要帶根, 寓意生根開花;要有花生, 指子孫滿堂;“龍頭烤”代表長命百歲……兒女們奉上的這一碗肉, 不僅表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更象徵著慈孝傳統的延續。

這六十六塊肉要由女兒家裡燒好後送到父母那裡。送肉時有的還連同送去一雙筷子。盛肉的大碗或缽頭上除了蓋上碗碟之外,還有再覆以紅布以圖吉利的。送肉一般女、婿同行。他們一路上喜氣洋洋,常常會逢人說:“給我們老爹(娘)送六十六塊肉去!”娘家人見出嫁女來送肉,也總會欣喜不已地告訴左鄰右舍:“我們某姑奶奶來送肉哉!”

倘老人沒有親生女兒,則此角色常由繼拜女兒和侄女們承擔。如壽者吃素,則用數量相同的豆腐乾等食代替。

據《中國風俗辭典》載,此俗流傳於浙滬皖等地。這些地方,在父母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將豬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塊,形如豆瓣,俗稱“豆瓣肉”,紅燒後,蓋在一碗大米飯上,連同一雙筷子一併置於籃內,上用紅布遮蓋,由女兒女婿送給父(岳父)或母(岳母)品嘗,以示祝壽,肉塊多,寓意老人長壽。父或母接此甚悅,在鞭炮聲中,美餐一頓。”

不僅表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更象徵著慈孝傳統的延續。

這六十六塊肉要由女兒家裡燒好後送到父母那裡。送肉時有的還連同送去一雙筷子。盛肉的大碗或缽頭上除了蓋上碗碟之外,還有再覆以紅布以圖吉利的。送肉一般女、婿同行。他們一路上喜氣洋洋,常常會逢人說:“給我們老爹(娘)送六十六塊肉去!”娘家人見出嫁女來送肉,也總會欣喜不已地告訴左鄰右舍:“我們某姑奶奶來送肉哉!”

倘老人沒有親生女兒,則此角色常由繼拜女兒和侄女們承擔。如壽者吃素,則用數量相同的豆腐乾等食代替。

據《中國風俗辭典》載,此俗流傳於浙滬皖等地。這些地方,在父母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將豬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塊,形如豆瓣,俗稱“豆瓣肉”,紅燒後,蓋在一碗大米飯上,連同一雙筷子一併置於籃內,上用紅布遮蓋,由女兒女婿送給父(岳父)或母(岳母)品嘗,以示祝壽,肉塊多,寓意老人長壽。父或母接此甚悅,在鞭炮聲中,美餐一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