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東農業大學在太谷核不育小麥研究中獲突破

齊魯網泰安4月29日訊4月2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以《小麥Ms2基因編碼的稀有蛋白導致禾本科植物的雄性不育》為題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付道林教授領銜科研團隊在太谷核不育小麥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該成果成功克隆太谷核不育基因並對其機理進行了探討,為將來實現小麥等作物的雜交制種創造了條件。

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屬於“國寶級”基因,為確保我國對該基因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家傾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來克隆Ms2基因。 儘管小麥基因組龐大、基因複雜,Ms2基因克隆難度非常大,但有關科研人員幾十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地進行攻關。

2000年山東農業大學孫蘭珍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開展Ms2基因的遺傳標記研究;2010年,付道林團隊開始利用圖位克隆技術進行Ms2基因的克隆研究,並在2014年得到國家自然基金資助。

付道林團隊研究人員發現,Ms2不僅可以導致小麥雄性不育,也可以在大麥和短柄草中引起雄性不育的表型。 由此說明,Ms2不僅可以在小麥育種或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很有可能在其他作物育種中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山東農業大學已經針對該基因及其啟動子的應用申請了國際和國內專利。

記者瞭解到, 山東農業大學一直是“太谷核不育小麥”全國大協作的主要參與單位。 育種專家孫蘭珍教授帶領團隊開展太谷核不育輔助育種,並於1990年選育出冬小麥品種“魯麥15號”,199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山東農大作為主要成員也參加了矮敗小麥的協同攻關項目,作為第六位元完成單位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付道林告訴記者, 希望通過這一發現,提高我國小麥育種水準、提升種業國際競爭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