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環保督查也是民意所在

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 關乎民族未來。 4月24日, 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湖南, 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查工作。 此次工作的重點是督察湖南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 同時, 重點盯住中央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情況;重點督辦人民群眾反映的身邊環境問題的立行立改情況……(4月24日紅網)

就像硬幣的兩面, 過去30年裡,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 增速始終接近或超過兩位數。 然而在“經濟發展”的背面,

環境污染問題也異常突出。 正如經濟學上的庫茲涅茨“U”形曲線所講述的那樣, 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均遭遇一段困境:經濟越發展, 環境污染越嚴重。 今天的中國, 正攀爬在曲線的上升階段。

長期以來, 環境問題一直被劃分在經濟發展的範疇。 要發展還是要生態, 甚至成為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難以抉擇的難題。 不可否認, 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畢竟自然界為人類物質世界提供了巨大的資源。 然而, 如果從人類生存和子孫後代發展的層面來考慮, 就會發現生態環境不只是經濟問題, 更是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民生問題。

2016年全國兩會曾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這也是民意所在。

”說生態文明建設是民意所在, 主要是因為, 它一端連著居民的衣食住行, 一端連著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 試想, 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人們都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喝不上乾淨的飲水、看不到藍天白雲, 這樣的人間和地獄有何區別?這樣的環境還怎麼談得上安定和幸福?

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對湖南開展環保督查工作, 一方面是對三湘大地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工作做一次全面體檢, 鞭策湖南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更為重要的是, 這次督查也是“以人民的名義”,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順應民心, 強調民生。

中央環保督查是民意所在,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 督查內容以群眾為核心, “重點盯住中央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重點督辦人民群眾反映的身邊環境問題的立行立改情況”,

可見這次環保督查不是走過場、走形式, 而是要實實在在幫助老百姓解決環保問題, 並檢查問題解決的情況;其次, 督察組公佈了舉報電話(0731-81110879)和郵寄地址(長沙市第440號郵政信箱), 這種開誠佈公的方式, 能更好地密切群眾、聯繫群眾, 讓環保督查真正反映民意。

當前, 頂層設計早已完善, 地方行動也逐步展開, 如湖南的“一號重點工程”、湘江“河長制”、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等內容, 正一步步還湖南人民一個天藍水清的生活環境。 這次環保督查也是一次上下聯動地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 相信有了這份共同的努力, 我們一定能享受到更藍的天、更綠的山、更清的水,

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氣;也一定能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贏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文/三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