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一次玉帛之路丨揭秘2200多年前的秦直道

“秦一號兵站”發現的巨型空心青磚

中國甘肅網4月29日訊 (本網記者 亢兆甯 張文良 文/圖)4月28日,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隴東陝北道)文化考察團到正寧縣博物館考察時,

一塊古代巨型青磚引起了考察團的關注, 正寧縣博物館長劉小楓告訴我們, 青磚出土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甯縣秦直道遺址的“秦一號兵站”。 並為我們揭秘了2200多年前的秦直道。

艾蒿店秦直道車渠

館長劉小楓告訴記者,

正甯縣秦直道位於正寧縣東部, 總長50000米, 整體呈“一”字走向, 秦直道沿陝甘兩省交界處的子午嶺主山脊由南蜿蜒北行, 自陝西旬邑楊家胡同入正寧界後, 經國營劉家店林場、中灣林場、西坡林場、秦家梁林場東部進入寧縣北五裡墩, 直道沿子午嶺山脊修築。 路面均為土築, 路面一般寬4到5米。 碾壓層厚3到5毫米, 層數約10餘層。 碾壓層面有3到5道車轍印痕, 印寬約8到10釐米, 深8釐米左右。 正甯縣境內秦直道可分為4段:劉家店至雕翎關段、雕翎關至亮馬台段、亮馬台至油坊莊段、油坊莊至艾蒿店段。 正甯境內秦直道共發現秦漢時期的宮殿、兵站、關隘、烽燧等遺址及墓葬20餘處, 其中古遺址7處、烽火臺9處、古道3處、古村落7處、關隘1處、都護墓1座。
最值得關注的是南梁峁遺址:直道北行到南梁峁, 在道路的東側200米處, 有一寬闊平坦的山梁, 名四十畝台。 山梁上開闊平坦, 南北長約500米, 東西寬約200米, 北窄南寬, 形似葫蘆, 東南山勢陡險, 西北坡度平緩, 北面約有30米寬的出口緊貼直道, 地面散佈大量繩紋瓦片和建築材料, 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 1986年全國文物普查中, 陝西省考古工作者首次對這裡進行了全面調查。 發現了用姜石鋪成的院落地面和夯土牆基、素面方磚, 幾何紋方磚與繩紋方磚、瓦等14種建築材料。 經專家論證, 此處為秦直道自雲陽起第一個屯兵之所, 故命為“秦一號兵站”。 2013年正甯縣秦直道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採訪結束時, 發掘出青磚的博物館館員梁彥斌告訴考察團,
2014年5月份, 他們到野外調查時, 在秦直道“秦一號兵站”遺址發現該巨型空心青磚, 磚長138釐米, 寬38釐米, 厚21釐米。 青磚可能是用來搞建築的, 青磚上有一個圓孔, 也可能是作為水管用來排水。

艾蒿店秦直道遺址入口

歷經2200多年, 秦直道為何能保留下來,

劉小楓館長給我們揭開了他的構築之謎。 他告訴我們秦直道路面構築方式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路面靠溝一側, 一般都建有夯土護坡。 其剖面略呈倒梯形, 靠外一側高3米以上, 整個護坡向靠山一側延伸5到6米以上, 厚度遞減。 夯土細密、堅硬, 夯層厚6到8釐米。 二是對於山脊的一些由於雨水沖刷形成缺口的黃土疏鬆地段, 按所需寬度, 將兩邊修成馬槽形, 內填黃土以夯築。 三是部分路段在前期古道基礎上拓寬而修。 對山脊車道寬度尚不足, 於是就地採石, 將兩邊堆砌加寬, 從而達到平整標準, 一般寬度為4~5米。 四是路面對小山峁和坡度較舒緩的小山峁, 直道則從峁頂而過。 對一些陡的坡頭山峁, 選其捷徑, 或左或右, 從峁側削出4米左右寬的道路繞行。五是在劈出道路的外側,開挖一條壕溝,既保證了車行安全,又起到了排放水的作用。

秦一號兵站烽燧

秦直道比聞名西方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享有世界公路鼻祖的美譽。考察專家稱西元前212年,秦始皇命大將蒙恬修築秦直道,起初的目的是為了抗擊匈奴。當時蒙恬率30萬大軍用兩年時間修築了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今內蒙古包頭九原郡的一條南北長達700多公里的一條軍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陽通往北境陰山間最捷近的道路,故稱“直道”,但到了漢朝,解除匈奴威脅之後,這條被譽為“中國最早高速公路”的秦直道,軍事功能便逐漸被民用功能取代。這一演變的過程,在此次考古調查中也得到了證實。一批漢代遺存被清理發掘出來,包括城址,配套的墓葬群,以及驛站等。曾經的軍事大動脈,在轉民用後,或許也帶動了黃土高原上“城鎮化”的進程。

從峁側削出4米左右寬的道路繞行。五是在劈出道路的外側,開挖一條壕溝,既保證了車行安全,又起到了排放水的作用。

秦一號兵站烽燧

秦直道比聞名西方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享有世界公路鼻祖的美譽。考察專家稱西元前212年,秦始皇命大將蒙恬修築秦直道,起初的目的是為了抗擊匈奴。當時蒙恬率30萬大軍用兩年時間修築了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今內蒙古包頭九原郡的一條南北長達700多公里的一條軍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陽通往北境陰山間最捷近的道路,故稱“直道”,但到了漢朝,解除匈奴威脅之後,這條被譽為“中國最早高速公路”的秦直道,軍事功能便逐漸被民用功能取代。這一演變的過程,在此次考古調查中也得到了證實。一批漢代遺存被清理發掘出來,包括城址,配套的墓葬群,以及驛站等。曾經的軍事大動脈,在轉民用後,或許也帶動了黃土高原上“城鎮化”的進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