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美國CNN Money“可穿戴設備泡沫論”掩飾了什麼?

日前, 美國知名財經媒體CNN Money撰文稱, 可穿戴設備作用有限, 廠商曇花一現甚至可以說黔驢技窮, 穿戴式泡沫顯然已經破滅。 而其主要的依據是美國Hero系列運動相機和Karma無人機製造商GoPro和手錶及健身追蹤器製造商Fitbit股價創下歷史新低(GoPro股價今年已累計下跌17%, Fitbit累計下跌25%)和銷量的下滑。 事實真的如此嗎?

說到股價, 就在CNN Money可穿戴設備泡沫論發佈之時, GoPro宣佈裁員270人, 並預報今年第一財季營收達到預期上限, 約為2.1億美元。 與此同時, GoPro還宣佈將把2017年的營業費用壓縮2億多美元, 並恢復EBITDA(未計利息、折舊、攤銷及稅項前盈利)盈利能力。 受到這些消息的推動, GoPro股價大漲逾11%。

至於銷量, 各市場統計機構因為統計標準和方法的不同經常出現大相徑庭的結果,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去年第三季度, 統計機構在發佈智慧手錶出貨量時的嚴重分析, 即市場研究公司IDC報告顯示, 去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手錶出貨量同比下降50%,

而其同業競爭公司Canalys則指出同期智慧手錶出貨量上漲60%。

我們在此列舉這些事實是想說明股價和銷量儘管對於衡量某個企業在相關產業中的競爭力和前景具備重要的參考價值, 但因其易變性(例如統計機構的不同和企業的某些舉措對銷量和股價的影響), 又不能成為惟一的標準。

其實從去年諸多統計機構對於Fitbit所處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全年的銷量統計看, Fitbit依然處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且銷量仍呈現同比增長。 我們在此以IDC的統計為例, 去年按銷量計算, Fitbit以2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位, 同比增長2.4%, 但不比不知道, 一比嚇一跳。 雖然仍是第一, 但Fitbit的市場份額與2015年的26.8%相比, 下滑了4.8個百分點,

同比增長率僅是整個市場年均增長率25%的1/10。

如果我們將統計放眼到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前5廠商中發現, Fitbit在同比增長的廠商中增長率墊底, 蘋果(主要是Apple Watch)更是同比下滑7.9%, 是前5大廠商中惟一同比下滑的企業, 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14.2%下滑到去年的10.7%, 下滑幅度達3.5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 市場份額和增長率達到兩位數, 且超過行業年平均增長率的企業只有中國的小米和三星, 而它們均是非美國企業。 不知業內從中看到了什麼?我們認為所謂可穿戴設備市場給業內造成前景不明, 甚至是泡沫, 更多在於美國相關的企業表現不佳。 原因何在?

這裡我們依然以Fitbit為例來看看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眾所周知, 從可穿戴設備的形態和特點看, 與可穿戴設備另一大門類的智慧手錶相比, 智慧手環的功能更簡單、專一和有針對性。 不同於蘋果的Apple Watch功能和應用上的大而全, Fitbit在可穿戴設備嶄露頭角的品牌恰恰相反, 正因其在運動的計步統計、健康監測領域做得出色最初才脫穎而出。 對於他們來說,

功能少而精, 即便只專注于健康監測, 也即是說, Fitbit創新的價值或者核心就在於健康監測, 但事實又是如何呢?

加州州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發佈的研究報告稱, Fitbit手環的心率追蹤器資料“嚴重不準確”。 該大學研究人員使用Fitbit旗下的Surge手錶和Charge HR手環對43名健康的成年人進行了測試。 受試者測試時將被連接到能夠製作心電圖的BioHarness可擕式生理信號測量系統, 來記錄使用者的心率資料, 從而與Fitbit設備獲取的資料進行比較。 通過使用者靜止和運動狀態下的心率資料對比, 研究人員發現當用戶在高強度運動時, Fitbit的設備會誤測使用者的心跳資料, 平均每分鐘要增加20次之多。 因此, Fitbit設備不能用於提供有意義的用戶心率測算。

無獨有偶, 印第安那州波爾州立大學和WTHR電視臺聯合發佈的一份獨立調查顯示,Fitbit Charge HR計算使用者心率的資料並不精確,平均誤報率為14%。該報告稱,在心率問題上,每分鐘誤報20次或30次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心臟疾病的用戶。

與此同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此前發佈的研究表明,智慧手機的計步應用精度已經足夠高,在精度上完全可以媲美可穿戴設備,甚至更優。研究報告中對多款App的計步功能進行了統計,誤差在-6.7%~6.2%之間,而可穿戴設備的誤差在-22.7%~1.5%之間。最後該研究小組給出的建議是,考慮到有超過65%的成年人隨身攜帶智慧手機,而可穿戴設備的普及率不足2%,手機可以作為通用的健康追蹤設備使用。

也許正是基於上述的原因,美國消費者報告在追蹤了800名成年人佩戴可穿戴設備的研究測試結果稱,大多數人佩戴Fitbit,每週行走5~7萬步。但六個月後,他們中沒有一個人的體重或血壓有所改善。一年後,90%的人停止使用Fitbit。

需要說明的是,消費者報告的健身追蹤器測試指標包括步數、心率監測的準確性等這些核心關鍵指標。當然Fitbit本身並不具備減肥和調整血壓的功能,但如果連產品核心的監測和獲取準備資料的功能都不具備或者誤差過大,又談何為實質性的減肥和血壓調整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呢?如果連最簡單和聚焦的核心功能都不如本身就存在極強替代性的多功能智慧手機,只能說明Fitbit核心創新能力的忽視,甚至是缺失才是其股價和銷量下滑的根本。

再看CNN Money報導中重點提及的GoPro,由於運動相機市場的疲軟及諸多對手的競爭,其在去年10月推出了自家首款消費級無人機Karma,宣佈進入無人機市場,此舉曾被業內認為是GoPro能否翻盤的關鍵。不幸的是,GoPro最終因為斷電炸機問題召回了售出的2500架Karma無人機。更關鍵的是,在創新性的功能上Karma與無人機領軍品牌中國的大疆相距甚遠。例如Karma沒有智慧避障和自動跟隨功能。其次,Karma的體積與同為折疊無人機的大疆Mavic Pro相比要笨重,且價格高企。

其實豈止是GoPro,之前被業界寄予厚望美國的矽谷創業公司3D Robotics、Lily等無人機在大疆面前也紛紛折戟,甚至連美國知名的科技媒體The Verge發出“提起無人機,大家第一個恐怕就會想到大疆,這家來自中國深圳的公司已經成了無人機的標誌性符號,它創新和快速的反覆運算讓對手們望塵莫及,如今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惟一對手恐怕就是自己了。”的感慨。而從《今日美國》網站盤點2016年科技圈7大科技創新中大疆獨佔兩席看,創新才是在產業中前行和領先的根本。

綜合上述的分析,加之此前屢屢曝出的生物科技公司Theranos、無人機企業Lily、混合現實初創企業Magic Leap等造假的醜聞,我們認為,CNN Money的可穿戴設備泡沫論僅是表面文章,利用市場的泡沫論來掩飾以Fitbit、GoPro等為代表的美國新一波科技企業創新力的不足和下滑才是真。

印第安那州波爾州立大學和WTHR電視臺聯合發佈的一份獨立調查顯示,Fitbit Charge HR計算使用者心率的資料並不精確,平均誤報率為14%。該報告稱,在心率問題上,每分鐘誤報20次或30次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心臟疾病的用戶。

與此同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此前發佈的研究表明,智慧手機的計步應用精度已經足夠高,在精度上完全可以媲美可穿戴設備,甚至更優。研究報告中對多款App的計步功能進行了統計,誤差在-6.7%~6.2%之間,而可穿戴設備的誤差在-22.7%~1.5%之間。最後該研究小組給出的建議是,考慮到有超過65%的成年人隨身攜帶智慧手機,而可穿戴設備的普及率不足2%,手機可以作為通用的健康追蹤設備使用。

也許正是基於上述的原因,美國消費者報告在追蹤了800名成年人佩戴可穿戴設備的研究測試結果稱,大多數人佩戴Fitbit,每週行走5~7萬步。但六個月後,他們中沒有一個人的體重或血壓有所改善。一年後,90%的人停止使用Fitbit。

需要說明的是,消費者報告的健身追蹤器測試指標包括步數、心率監測的準確性等這些核心關鍵指標。當然Fitbit本身並不具備減肥和調整血壓的功能,但如果連產品核心的監測和獲取準備資料的功能都不具備或者誤差過大,又談何為實質性的減肥和血壓調整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呢?如果連最簡單和聚焦的核心功能都不如本身就存在極強替代性的多功能智慧手機,只能說明Fitbit核心創新能力的忽視,甚至是缺失才是其股價和銷量下滑的根本。

再看CNN Money報導中重點提及的GoPro,由於運動相機市場的疲軟及諸多對手的競爭,其在去年10月推出了自家首款消費級無人機Karma,宣佈進入無人機市場,此舉曾被業內認為是GoPro能否翻盤的關鍵。不幸的是,GoPro最終因為斷電炸機問題召回了售出的2500架Karma無人機。更關鍵的是,在創新性的功能上Karma與無人機領軍品牌中國的大疆相距甚遠。例如Karma沒有智慧避障和自動跟隨功能。其次,Karma的體積與同為折疊無人機的大疆Mavic Pro相比要笨重,且價格高企。

其實豈止是GoPro,之前被業界寄予厚望美國的矽谷創業公司3D Robotics、Lily等無人機在大疆面前也紛紛折戟,甚至連美國知名的科技媒體The Verge發出“提起無人機,大家第一個恐怕就會想到大疆,這家來自中國深圳的公司已經成了無人機的標誌性符號,它創新和快速的反覆運算讓對手們望塵莫及,如今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惟一對手恐怕就是自己了。”的感慨。而從《今日美國》網站盤點2016年科技圈7大科技創新中大疆獨佔兩席看,創新才是在產業中前行和領先的根本。

綜合上述的分析,加之此前屢屢曝出的生物科技公司Theranos、無人機企業Lily、混合現實初創企業Magic Leap等造假的醜聞,我們認為,CNN Money的可穿戴設備泡沫論僅是表面文章,利用市場的泡沫論來掩飾以Fitbit、GoPro等為代表的美國新一波科技企業創新力的不足和下滑才是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