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蔡英文站在馬英九的肩膀上?不——她一直是把他踩在腳下!

卸任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7日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與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合辦的研討會上發表演說。 重申“台獨”不會成功, 也無需要, “即使要做也沒有人會承認”。

▲馬英九華盛頓演說, 前“美國在台協會(AIT)臺北辦事處長”包道格(左), 與前“AIT主席”卜睿哲(右)分別擔任引言人與主持人。

演說中, 他還回顧了兩岸在他任內建立互信。

2015年5月選舉後,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民進黨在台立法機構內也居多數席位, 但大陸赴台觀光人數卻減少;

聖普與臺灣“斷交”, 與大陸建交, 聖露西亞“邦交”也拉警報。

此外, 今年5月臺灣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 以及9月出席多倫多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前景, 目前都現不確定情形。 馬英九指出, 這是兩岸互信和交流出現示警的跡象。

馬英九說:

“兩岸關係並不是國際關係, 而是一種特別的關係。 縱觀中國歷史,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由於現場有很多來自大陸和臺灣的關心兩岸關係的青年學生, 馬英九表示, 兩岸青年學生在人生早期多多交往, 會將雙方關係拉得更近。 他舉例說, 在其任期之內, 就曾邀請許多大陸學生去臺灣學習。

(中新社)

對於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 馬英九批評說:“‘九二共識’是一個被大陸和臺灣雙方接受的兩岸基本政治承諾, 這是臺灣需要的, 而不是大陸強加的。 其不應該被單方面忽視、改變或廢除, 否則就會失去兩岸彼此之間的互信”。

而對民進黨認為他“親中賣台”的論調, 馬英九先生顯然甚是委屈。

馬先生引用《孟子》仁者“以大事小保天下”、智者“以小事大保其國”, 認為在他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8年任期之內, 實現了對大陸和平、與日本友好、對美國親善的戰略目標, 維護了臺灣的利益, 保持了台海和平。

演講後, 針對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指出, “‘台獨’之路就走到盡頭就是統一, 但是那樣的統一方式一定會給臺灣社會和民眾帶來傷害, 他們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馬英九認為, 張志軍是要阻嚇那些不懂“台獨”議題的人, 但臺灣有許多人瞭解這個議題, 不會步上“台獨”之路。

>>>>

然而, 作為臺灣地區前任領導人, 馬英九在華盛頓的一番話, 還是引起了不同陣營人們的不同反應。

針對馬英九在美國提到“統一是潛在選項”, 台前衛生部門主管(現為“衛生福利部門”)楊志良接受媒體訪問表示,

馬英九長遠看法還是要統一, 怎樣統一?還是有條件, 如果馬英九可以更明確說出統一的條件, 可能會比較好。

▲楊志良中午在元智大學演講, 會後接受中評社採訪(中評社)

楊志良現為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亞洲大學教授。 2015年曾投入國民黨2016大選初選,後由洪秀柱出線。

台前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昨天(8日)以“亞太新局下的臺灣自處之道”為題發表演講時表示,兩岸宜和不宜鬥或拖,現在看來鬥仍不可行,臺灣比過去更無勝算。雖拖比鬥好一點,但拖到最後還是要攤牌,拖到最後實力會更差,那時臺灣就是“求和”了,現在臺灣還有“尊嚴”能與大陸講和。

▲台前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

蘇起指出,蔡英文當局欠民眾一個交代,在兩岸政策上,要鬥、要和、要拖都沒論述,只專心在臺灣內部的內鬥。而現在看來是“外拖內鬥”,內鬥國民黨,外拖是把前途建立在大陸的耐心跟國際的善意上,等於是把命運交在別人手上。臺灣跟大陸是可以和的,只要臺灣願意和,大陸就不急著統,臺灣愈獨,大陸就會愈統。

一位生活在華盛頓的年輕媽媽見到了馬英九,她的評價很有意思:與此前那位特地花了高價來美國參加特朗普就職典禮的仿佛能從身上刮出一層厚厚的油脂的官員相比,馬先生溫文爾雅,一身儒者之風。

小編想問,她說的那位可以刮出油脂來的是遊錫堃嗎?

她接著說,馬先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聲調顯示,由於歷史淵源和地理位置的特殊重要性,臺灣雖被各方重視和關注,卻正如一個頗有姿色的女子,自謂能將眾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實際上卻處於不得不身伺三夫、委曲求全的境地。

馬辦前副秘書長羅智強今天讚揚馬英九在美國演講體現的胸襟,他說他一直以來給蔡英文最大的兩個建議之一就是接受“九二共識”,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才能取得一個緩衝期,能夠有機會沿著前人的步伐,讓兩岸關係往前走;兩岸關係的建構得來不易,蔡英文應該有一個宏觀認知,可以站在馬英九的肩膀上,把兩岸關係做得更好,這既是兩岸的福祉,也是對蔡英文最大的祝福。

如果小編沒有理解錯,羅智強的意思應該如上圖——讓蔡英文站在巨人肩上;但是蔡英文對此的理解則會是另外一個意思——她確實想一直把馬英九踩在腳下。

這是蔡英文的悲哀,還是臺灣社會的悲哀?

2015年曾投入國民黨2016大選初選,後由洪秀柱出線。

台前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昨天(8日)以“亞太新局下的臺灣自處之道”為題發表演講時表示,兩岸宜和不宜鬥或拖,現在看來鬥仍不可行,臺灣比過去更無勝算。雖拖比鬥好一點,但拖到最後還是要攤牌,拖到最後實力會更差,那時臺灣就是“求和”了,現在臺灣還有“尊嚴”能與大陸講和。

▲台前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

蘇起指出,蔡英文當局欠民眾一個交代,在兩岸政策上,要鬥、要和、要拖都沒論述,只專心在臺灣內部的內鬥。而現在看來是“外拖內鬥”,內鬥國民黨,外拖是把前途建立在大陸的耐心跟國際的善意上,等於是把命運交在別人手上。臺灣跟大陸是可以和的,只要臺灣願意和,大陸就不急著統,臺灣愈獨,大陸就會愈統。

一位生活在華盛頓的年輕媽媽見到了馬英九,她的評價很有意思:與此前那位特地花了高價來美國參加特朗普就職典禮的仿佛能從身上刮出一層厚厚的油脂的官員相比,馬先生溫文爾雅,一身儒者之風。

小編想問,她說的那位可以刮出油脂來的是遊錫堃嗎?

她接著說,馬先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聲調顯示,由於歷史淵源和地理位置的特殊重要性,臺灣雖被各方重視和關注,卻正如一個頗有姿色的女子,自謂能將眾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實際上卻處於不得不身伺三夫、委曲求全的境地。

馬辦前副秘書長羅智強今天讚揚馬英九在美國演講體現的胸襟,他說他一直以來給蔡英文最大的兩個建議之一就是接受“九二共識”,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才能取得一個緩衝期,能夠有機會沿著前人的步伐,讓兩岸關係往前走;兩岸關係的建構得來不易,蔡英文應該有一個宏觀認知,可以站在馬英九的肩膀上,把兩岸關係做得更好,這既是兩岸的福祉,也是對蔡英文最大的祝福。

如果小編沒有理解錯,羅智強的意思應該如上圖——讓蔡英文站在巨人肩上;但是蔡英文對此的理解則會是另外一個意思——她確實想一直把馬英九踩在腳下。

這是蔡英文的悲哀,還是臺灣社會的悲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