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胡建兵:“捐贈墓穴”是推廣生態葬的好模式

近年來, 成都市不斷推行節地生態安葬,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記者從成都市民政局獲悉, 今年, 全市22個殯葬機構將公益捐贈節地生態葬穴位(格位)974個, 免費安葬市民骨灰。 (3月16日央廣網)

“死不起”這個詞源于網友對“天價”墓地的吐槽, 在一些地方, 每平米墓地的價格甚至堪比房價。 “死不起”雖帶有調侃的意思, 但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是一種現實的折射。 在這種情況下, 成都通過公益捐贈節地生態葬穴位(格位元)的方式, 免費安葬市民骨灰。 既解決一部分人“死不起”的困惑, 又引導民眾移風易俗, 促進生態建設,

形成喪葬文明新風, 可謂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好事。

中國人講究“厚葬”, 老百姓即使勒緊褲腰帶, 也要為逝去的親人買上一方像樣的墓穴。 原先, 如果一些子女為逝去的老人購買“節地生態葬穴位”, 可能會被人笑話, 甚至被誤認為是對逝者的不孝。 但殯葬機構向民眾公益捐贈節地生態葬穴位(格位)意義就不同了。 這樣的生態葬, 不再被人認為是“向低收入者提供的廉價產品”, 而是在響應政府的號召, 參與政府組織的活動。 能有幸配合政府的工作, 就會覺得十分自豪。 捐贈的過程中, 不僅宣導節地環保的生態理念, 更宣導厚養薄葬的社會新風, 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 讓“綠色殯葬”更加深入人心, 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推廣生態葬的模式。

殯葬改革從“入土”到“入室”, 靠行政手段、靠說教不行, 要有疏導管道。 公益捐贈節地生態葬穴位, 是殯葬習俗改革的一種新葬式, 是一個堵疏散結合的好辦法。 由於節地生態安葬推廣尚處於起步階段, 從觀念上說, 市民對生態葬的知曉和認可程度雖然逐年上升, 但真正選擇生態葬的, 比例仍然非常低, 依然是少數派。 成都每年向社會公益捐贈節地生態葬穴位近千個, 可以促進更多的家庭加入到生態葬中來, 從而倒逼人們擯棄墓葬高消費, 為移風易俗、殯葬改革探路。

要讓更多公墓提供公益生態葬服務, 讓更多市民接受新事物。 公墓是經營性的, 是要贏利的。 但公墓中如果有一塊墓區專門提供公益生態葬服務,

這塊墓區屬於公益性質, 可以專門由政府購買服務, 作為企業的公墓則負責日常管理維護。 這樣, 政府不必再去建設公益性公墓, 也就是不必再去親力親為辦殯葬, 只要履行好自身的監管職能就行了。 所以, 成都市殯葬機構將公益捐贈節地生態葬穴位, 免費安葬市民骨灰, 是推動生態殯葬變革的一種嘗試, 也是宣傳推廣生態葬的好模式。

稿源:荊楚網

作者:胡建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