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齡童在最簡單的打擊樂器伴奏下跳紙馬舞,不知為啥只用男孩兒

就飲食習慣而言, 與每一種口味相對應的是地理環境。 所以, 炎熱地區的廣東人多喜清淡鮮嫩;嚴寒地區的東北人則多喜歡熱乎乎香噴噴的燉菜;江浙人好甜;而天府之國四川人卻無辣不歡。

那麼, 每一種充滿了濃郁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呢?河北梆子的爽朗乾脆, 秦腔的高亢蒼涼, 昆曲的百轉千回, 黃梅戲的質樸直白, 大概也都是因為剛好唱出了該地百姓的心聲, 又恰好符合他們的審美觀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獲得一地的大力擁甭後, 藝術之花就會漸漸擺脫地域限制, 自由自在地向外綻放。

不過, 這樣的情況畢竟是少數, 絕大多數藝術仍然無法擺脫門內熱鬧門外冷寂的局面。

到底是有了語言的圈囿, 僅能看看熱鬧的門外人終究沒有太多的耐心。

而偏執的我們也大抵只能逐本溯源地奔最初的土壤而去, 並暗自祈禱, 希望她還在那裡, 還一如既往地生命蓬勃, 翹首期盼著我們的到來。

看到印尼的紙馬舞是在結束參觀布蘭班南瑰麗的印度教建築群之後, 經過一個發呆亭——多麼有趣而可愛的名字, 供人發呆的涼亭——耳聞熱鬧的鑼鼓聲, 這種混雜的打擊樂節奏鮮明、聲調簡單, 是發自古老、傳統且簡單的樂器, 沒有過多的裝飾, 充滿了泥土的芬芳。

於是, 我們循聲而去。

但見不遠處一片空曠的泥地上, 一側是茅草和竹子搭就的涼亭,

亭子裡除了樂隊, 便是看熱鬧的小娃娃們, 很像我們自己小的時候去看戲, 總是賴在舞臺的角落裡不肯走的樣子。

他們的打擊樂器很簡單, 卻很重外飾。

四周稀稀拉拉圍坐著一些觀眾, 或坐或立, 津津有味地觀看演出。

回來後查了很多資料, 亭子上方懸著的印尼語橫幅的意思可能是什麼傳統藝術表演之類的東西。 在爪哇島的傳統舞蹈中, 有一種名叫波諾羅戈的舞蹈(Reog Ponorogo), 它是東爪哇波諾羅戈區的傳統舞蹈。 演出時, 主角戴著虎頭、周邊插滿孔雀羽毛的沉重裝飾物, 邊跳邊舞, 同台至少還有兩名騎竹馬的女性化男子, 以及多名持鞭的配角舞者。 但是顯然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舞蹈與上述描寫是有出入的, 手頭資料無多, 姑且稱其為“紙馬舞”吧。

爪哇紙馬舞與中國壯族的紙馬舞有著明顯的不同, 壯族的紙馬是用竹篾紮成馬的形狀,

再以紙裱糊繪製而成。 紙馬有頭有眼有耳有嘴有身有尾卻無腳。 舞前, 舞者從紙馬的腹部空心處鑽入, 把紙馬套在腰間, 雙手提著紙馬的腰作舞。 爪哇的紙馬舞卻是純純粹粹的紙馬, 單單用一張厚度比較大的硬紙裁出馬的形狀, 然後再畫出馬的五官和裝飾, 兩面皆同。 舞者騎著馬、拉著馬、舉著馬, 以各種不同的姿勢和紙馬共同完成英姿颯爽的動作。 尤其是那皮鞭一甩, 劈裡啪啦的響聲更是叫人聽了過癮, 竟也生出幾分縱橫江湖的氣概來。

現場表演者是清一色的小男孩兒, 年齡約莫在10歲左右。 稚嫩的臉上有著少見的成熟, 與周圍看戲的孩子們明顯不同。

忽然想起一個詞:老藝術家。 年齡不重要, 重要的是入門先後。 哈哈。

稚嫩的身體,成熟的臉。

這個小哥的表情相當耐人尋味啊

這個身穿牛仔褲頭戴妖怪面具的小男孩走起路來一步三搖,非常有趣。

師傅出場了,更長的鞭子揮舞起來也更加響亮,更有氣勢。

壯族的紙馬舞是一種喪葬舞蹈,不知道爪哇的這種舞蹈又是因何而生呢?為安魂?為趨敵?抑或是為了嚇走妖怪?想來最終的目的不外乎:祈求平安罷了。

天下萬物皆大同。

哈哈。

稚嫩的身體,成熟的臉。

這個小哥的表情相當耐人尋味啊

這個身穿牛仔褲頭戴妖怪面具的小男孩走起路來一步三搖,非常有趣。

師傅出場了,更長的鞭子揮舞起來也更加響亮,更有氣勢。

壯族的紙馬舞是一種喪葬舞蹈,不知道爪哇的這種舞蹈又是因何而生呢?為安魂?為趨敵?抑或是為了嚇走妖怪?想來最終的目的不外乎:祈求平安罷了。

天下萬物皆大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