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巴黎城記:人口、產業膨脹下的巴黎大區改造

20世紀60年代, 巴黎啟動新城計畫, 最後形成了五座衛星城, 將工業、金融業等遷出了中心區, 打破了單一發展中心城區的模式, 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城市病。

在將近一千年的時間裡, 巴黎都穩坐“西方世界最大城市”的寶座。 不過, 19世紀中葉經過奧斯曼的改造後, 巴黎才成為一座現代都市。

奧斯曼對巴黎社會與經濟空間的體系化改造, 重塑了這座城市。 但這不是巴黎的最後一次改造, 此後的巴黎經過屢次改造, 才形成目前巴黎的城市樣貌。

現在核心的巴黎市, 主要是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區域, 面積只有105.4平方公里,

人口200多萬。 而巴黎大區則囊括了巴黎市和周圍的七個省, 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 人口約1000萬, 幾乎占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

多位元受訪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中國的大城市病應該通過衛星城去解決, 而衛星城要有較強的穩定的功能, 定位要明確, 和主城區的交通聯繫要方便, 比如巴黎的地鐵。 1946年, 巴黎城區宣佈停發建設許可證, 同時鼓勵在郊區建造房屋。 逐漸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 商業、金融、行政等主要集中在市中心核心區內, 城區邊緣則主要為住宅群的格局。

由於郊區商業設施匱乏、交通不便、就業機會少, 造成居住地和工作場所之間的距離增加、交通緊張, 使得這座城市的矛盾加劇。

多番嘗試後, 巴黎選擇了衛星城建設。

法國政府為這次改造做了大量規劃。 1961年專門成立了“地區規劃整頓委員會”, 統一領導巴黎市的城市規劃和建設。 同時, 在巴黎大區設置了“巴黎大區城市規劃與開發研究所”, 對巴黎大區的建設提出規劃和方案。

1963年出臺的《巴黎大區規劃指導方案》和1964年編制的《巴黎地區國土開發與城市規劃指導綱要1965-2000》, 規劃在巴黎周圍設立了8個小於北京城的面積(16400平方公里);但巴黎大區目前人口只有1000萬, 也遠少於北京的2171萬多。 可見, 巴黎大區的人口密度小於北京。

巴黎市的人口幾十年一直保持在200萬左右, 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巴黎大區的規劃。 資料顯示, 1975年-1984年, 巴黎新城增加的人口占整個巴黎大區域新增人口的47%, 這些遷入人口中的四成來自中心城區。

中法兩國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 目前巴黎大區在整個法國的人口占比一直在下降, 其它地區的人口增長較多。 而中國目前還處於快速城市化階段, 大量的外來人口湧進北京、上海等大都市。

“中國的區域差別較大, 北京又聚集了那麼多的功能, 有那麼多的中央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和央企, 必然導致人口大量往北京集聚。 ”寧越敏說。

他和鄭時齡都特別強調, 北京的功能疏解, 首先應該是體制改革, 企業總部不必都集中在北京, “所以這次很多央企表態要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

另一方面, 城市病和城市人口密度沒有必然的關係, 而是與規劃、交通、文化等都相關。

在鄭時齡看來, 巴黎的軌道交通系統非常值得學習,

“主要是它的RER線, 用鐵路支持公交運營, 市區的地鐵和郊區的大站鐵路雖然由不同公司運作, 但使用同一張卡, 市區和郊區之間銜接順暢。 ”

他指出, 城市的軌道交通應該是多模式的, 中國應該採用鐵路支援、公交運營, 人數少時可以開大站車。

當然, 巴黎的衛星城並不是都成功了, 這些經驗教訓可以供中國借鑒。

“有些規劃帶來的意見還挺大, 也沒有解決一些社會矛盾。 ”鄭時齡說, 2005年巴黎郊區爆發社會騷亂, 主要原因是人口疏解之後, 居民成分太集中, 而大區沒有行政職能, 只是協調機構, 很難處理這類事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