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普: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 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品質, 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 所以命名為大行星。 然而, 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 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 比月球還要小, 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確認, “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 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

太空中的冥王星

冥王星被除名

2006年8月24日下午, 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IAU)通過決議, 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2006年9月7日, 國際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將成為矮行星的天體賦與編號, 冥王星編號為小行星134340號。

2008年, 國際天文聯合會再次將冥王星劃為類冥天體的原型, 為矮行星項下的子分類。

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

2006年, 國際天文聯合會給行星下了新的定義:

第一、它得是一個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

第二、它要有足夠大的品質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

第三、它清空了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

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成為大行星, 可是後來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 確認了冥王星的直徑只有2000多公里, 比月球還要小不少, 實在和其他週邊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格格不入。

1978年, 美國天文學家詹姆斯·克利斯蒂在檢查拍攝到的冥王星的照片時, 發現冥王星側面有一個明顯的腫塊, 由此也判斷冥王星並沒有足夠大的品質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 因為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常都是較規則的圓球形狀。 另外, 這個腫塊也推斷出冥王星有一顆衛星(這個衛星被命名為卡戎)。 這一發現使得科學家有理由相信, 冥王星的實際大小比原來估計的要小的多,

甚至比月球還要小。 由於它的品質過小, 所以冥王星沒有吸引它的衛星圍繞著冥王星本身在運轉, 而是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在圍繞著兩者中間的一個公共點在運轉。 可見, 冥王星也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

冥王星周邊視角

另外, 柯伊伯帶是海王星外一片廣闊的區域, 冥王星位於柯伊伯帶的內邊緣。 成百上千顆直徑100千米以上的星體處於此區域內。 還有比這小的星體, 數量更為眾多。 每一顆星都有其特別之處。 比如鬩神星--已知柯伊伯帶內最大的星體, 其大氣層在為期558年繞著太陽公轉的過程中, 會時而被凍結在表面上, 時而重新昇華為氣體。 橄欖球形狀的Haumea比太陽系中任何巨型星體的自轉速度都要快, 這是遠古時期它在太陽系最外側與橫衝直撞的冰碎屑碰撞的結果。 鳥神星的地表就像一間化工廠, 它緩慢地將固態甲烷層轉變為一些奇特的固態物質, 其中一些物質從未在地球的實驗室外被發現過。 柯伊伯帶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奇特星球,

比如誇歐爾、亡神星、塞德納和白雪公主。 它們中的每一顆都在說明, 冥王星不該被算作行星, 但也不應被歸為矮行星。 行星是形單影隻繞太陽旋轉的, 而冥王星與柯伊伯帶的星球兄弟們共同分享一個公轉軌道。 還有, 冥王星軌道獨一無二。 冥王星的軌道呈橢圓狀, 與太陽的最近距離是44.3億公里, 最遠距離是73.1億公里。 冥王星軌道相對于黃道(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平面)的傾角為17度, 冥王星軌道參數與其它八顆太陽系行星完全不同。


冥王星地貌

由此,冥王星被除名是因為它並不符合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的品質很小,直徑也很小,甚至比月球還要小,而在太陽周圍有太多與冥王星體積大小差不多的恒星,如果還繼續將冥王星定為行星,那其他的恒星也將定為行星,那麼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會不斷增加,將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是最好辦法,從此太陽系中只有八大行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軌道

科學家明確表態,冥王星重回行星家族是不可能的,因為冥王星根本不是行星。

所以,我們大家以後要習慣把太陽系九大行星改成八大行星了!


冥王星地貌

由此,冥王星被除名是因為它並不符合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的品質很小,直徑也很小,甚至比月球還要小,而在太陽周圍有太多與冥王星體積大小差不多的恒星,如果還繼續將冥王星定為行星,那其他的恒星也將定為行星,那麼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會不斷增加,將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是最好辦法,從此太陽系中只有八大行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軌道

科學家明確表態,冥王星重回行星家族是不可能的,因為冥王星根本不是行星。

所以,我們大家以後要習慣把太陽系九大行星改成八大行星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