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室內到室外,用細節告訴你高寬課程是這樣打造環境的!

本期導讀:

在上周的文章《一文幫你弄懂高寬課程》中, 口袋研究院為大家初步介紹了這個引進自美國的學前教育課程體系。

但之前講得還只是基礎的內容,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高寬課程的環境是如何準備的, 從環境開始, 試著將高寬課程引入自己的課堂吧!

本篇閱讀時長為10分鐘

生活環境對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感受產生著很大的影響。 如果一個環境具有吸引力、令人感到舒適、有良好的組織,

我們就願意待在其中。 早期學習環境也是一樣的, 幼兒最基本的健康、安全和舒適需求要得到滿足, 他們需要在組織性和多樣性、獨立性和合作性保持平衡。 最佳的學習環境能夠在引發幼兒探索欲望的同時建立幼兒的安全感。

一間高寬教室

今天, 我們就來談談高寬課程的室內室外空間是如何考慮幼兒的這些需要, 並為幼兒及教育工作者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的。

為什麼學習環境很重要?

在學習如何設計環境之前, 我們先要明確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大部分幼兒一天中的主要時間是在幼稚園及托幼機構中度過的, 只有當環境充滿有趣材料、有規則, 幼兒才可能在各個發展領域進行主動學習。 具體來說, 學習環境的重要性體現在:

1.智力發展:空間被合理地劃分為多個興趣區時, 幼兒會形成對整個世界組織形式的初步認知, 這是幼兒進行學習的基礎, 也是智力發展的基礎。

2.情感發展:設置固定的遊戲場地、將物品擺放在固定的位置,

能夠給幼兒提供一種安全感和對環境的控制感, 這些是提升幼兒自信心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

3.社會性發展:特定的空間佈置能夠促進幼兒的合作, 從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互動。

4.身體發展:對於幼兒的身體發展來說, 一個教室和一個可以走動的寬闊的戶外空間是非常重要的。

5.數學發展:空間之間的有序佈局能夠幫助幼兒構建“認知地圖”, 這是一種“內部圖式”, 包括對有關事物形狀、大小和相對位置的構建, 對數學發展非常重要。

6.藝術發展:在高寬課程中, 環境的色彩、材質、光線及聲音等都是經過精心佈置的, 能夠幫助幼兒形成美感。

於此同時, 教室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場地, 讓教師在教室中感到舒適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說, 一個良好的環境是教師工作的必要條件。

綜上所述, 環境在高寬課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那麼, 我們該如何創設高寬課程環境呢?

如何創設學習的空間(室內環境)?

高寬環境是特點鮮明的, 它清晰地分為興趣區或學習中心, 每個區域都有一個簡單的名稱並用標籤標示;教室裡的設施和材料也有標示, 並根據作用和種類在各個區域合理的擺放。

想要合理地創設學習空間, 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將空間分成不同的興趣區域

幼兒喜歡各種遊戲, 他們在遊戲中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探索和創造、角色扮演、閱讀和寫作、繪畫和雕刻以及簡單的規則遊戲。 於是, 高寬教室被分為不同的區域來支援幼兒的這些活動。

一般來說,高寬教室的區域包括積木區、娃娃家、藝術區、玩具區、讀寫區、沙水區、木工區、運動區、音樂區、數學區、科學區、電腦區、戶外區。但不局限於此,如該地區常下雪,就可以有玩雪區等。

教室被劃分為多個興趣區

設置高寬教室的各個區域時,要注意下面的原則:

1.用低矮的分界物來區分各個區域,各個區域要用明顯的標籤來標識。

2.在高寬教室中,區域的數目並沒有硬性規定。

3.如果幼稚園的空間較小,那麼可以時不時變換這些區域。

4.區域的位置取決於課程的材料及每一區域的使用方式,如藝術區要靠近水槽。

5.每個區域都要投放充足的材料,並有充足的空間來放置這些材料。

6.要保證有充足的空間讓幼兒進行遊戲。

讓空間能夠吸引幼兒

有吸引力的環境應該具有以下特質:

1.柔和:柔和的教室環境創造出溫馨和安全的感覺。教師可以在教室中投放一些質地柔軟的材料或裝飾物,它們不僅可以營造柔和的感覺,也對減少噪音有一定的幫助。

2.賞心悅目的色彩和圖案:幼兒喜愛明亮的色彩和清淡的色調,不要過分花哨刺目,也不要太過紛雜。同樣,圖案也是如此,一定的變化即可,不要太過複雜。

一個舒適、柔和的區域

3.天然的建築材料和自然光線:環境中多使用木頭、石頭等自然材料,多採用自然光。

4.舒適:高寬教室中需要一兩個舒適、安靜的區域,如躺椅、閣樓、或是一個隱蔽處。通常,這個區域可以和圖書區相結合。

讓空間適合開展活動和收納物品

高寬課程包括各種單人的、雙人的、小組的、集體的活動,還包括午餐、午睡等環節,在設計高寬教室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如果教室空間較大,可以將興趣區設置在教室週邊,將中間作為活動場地;如果教室空間較小(或帶有拐角,或被分成多個小房間),則要注意一個區域可以有多種用途。

另外,單獨的儲存空間對於高寬教室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

合理的儲存空間

讓空間開放且易於出入

幼兒要能從房間的不同位置看到各個區域,方便他們做計畫、選擇活動內容。為此,要使用低矮的分界物來分隔各個區域。而如果教室是由多個房間組成的,則要借助敞開的大門、室內窗戶或鏡子等來達成同樣的目的。

能讓幼兒在各個區域自由行動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方便幼兒行動,也促進了他們之間的社會交往。

開放式的環境

同時,能夠看到不同區域且方便行動對教師來說也很重要,這為教師即時監控各個區域活動情況,避免危險、協調衝突、支持學習提供條件。

如何創設戶外學習環境?

幼兒喜歡戶外活動,也需要戶外活動,因為他們在戶外更自由。因此,戶外學習環境的創設也十分重要。

高寬戶外環境——花園

戶外學習環境的創設要符合以下原則:

1.戶外的遊戲空間要設置在空曠的場地。

2.戶外空間也應該有各種獨立的區域以進行不同的遊戲,要有可以進行劇烈運動的區域,也要有進行安靜的、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遊戲的區域。

3.利用低矮的障礙物或天然的分界物來區分不同的戶外空間。

4.戶外活動的材料也需要存放的空間。

5.戶外的遊戲空間要充分考慮安全性。

如何選擇設備與材料?

設備與材料是幼兒學習的“原材料”,指提供給幼兒的物質材料和社會性互動。在為幼兒選擇設備和材料時,我們要仔細考慮它們的類型、數量、放置地點、投放方式等一系列問題。

具體來說,高寬教室選擇設備與材料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材料充足且多樣

幼兒興趣各異,他們需要各種各樣的材料來學習。除了那些專門的材料,還要準備一些生活用品來滿足孩子模仿的需要。

要確保室內室外都有天然的、平時收集的、可回收的材料,它們可以與現成材料進行對比,為幼兒留下探索的空間。

家庭也可以為教室提供許多材料,如各種廢舊物品、工具設備等。它們不僅更經濟,還能成為家園合作的紐帶。

材料不僅要多樣,更要充足,以滿足幼兒可以充分選擇活動內容,而不會因為材料的數量不足而不得不放棄做出的選擇或花費時間等待,也能有效避免幼兒之間的衝突。

材料反映幼兒的家庭生活

幼兒會認為放置在教室裡的物品是教師覺得重要的。利用這一點,在教室裡增加一些家庭中常見的物品,如書本、雜誌、照片、衣服等,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其家庭、家庭生活的重視。

一個仿照家庭的區域

“發現—使用—歸還”

高寬學習環境最重要的原則是:幼兒能夠自己發現、利用和歸還自己需要的材料。這要求興趣區按功能劃分且對材料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分類。

為此,教師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1.將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

2.使用透明的、可以抓握的容器。

3.用幼兒能夠理解的標誌來標記容器。

圖片式標籤

總之,高寬課程的環境注重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這是與高寬課程的核心相符的。看了今天的文章,是否對高寬環境的理解加深了一些呢,好好消化這些知識並積極實踐吧!

本文由幼師口袋原創

一般來說,高寬教室的區域包括積木區、娃娃家、藝術區、玩具區、讀寫區、沙水區、木工區、運動區、音樂區、數學區、科學區、電腦區、戶外區。但不局限於此,如該地區常下雪,就可以有玩雪區等。

教室被劃分為多個興趣區

設置高寬教室的各個區域時,要注意下面的原則:

1.用低矮的分界物來區分各個區域,各個區域要用明顯的標籤來標識。

2.在高寬教室中,區域的數目並沒有硬性規定。

3.如果幼稚園的空間較小,那麼可以時不時變換這些區域。

4.區域的位置取決於課程的材料及每一區域的使用方式,如藝術區要靠近水槽。

5.每個區域都要投放充足的材料,並有充足的空間來放置這些材料。

6.要保證有充足的空間讓幼兒進行遊戲。

讓空間能夠吸引幼兒

有吸引力的環境應該具有以下特質:

1.柔和:柔和的教室環境創造出溫馨和安全的感覺。教師可以在教室中投放一些質地柔軟的材料或裝飾物,它們不僅可以營造柔和的感覺,也對減少噪音有一定的幫助。

2.賞心悅目的色彩和圖案:幼兒喜愛明亮的色彩和清淡的色調,不要過分花哨刺目,也不要太過紛雜。同樣,圖案也是如此,一定的變化即可,不要太過複雜。

一個舒適、柔和的區域

3.天然的建築材料和自然光線:環境中多使用木頭、石頭等自然材料,多採用自然光。

4.舒適:高寬教室中需要一兩個舒適、安靜的區域,如躺椅、閣樓、或是一個隱蔽處。通常,這個區域可以和圖書區相結合。

讓空間適合開展活動和收納物品

高寬課程包括各種單人的、雙人的、小組的、集體的活動,還包括午餐、午睡等環節,在設計高寬教室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如果教室空間較大,可以將興趣區設置在教室週邊,將中間作為活動場地;如果教室空間較小(或帶有拐角,或被分成多個小房間),則要注意一個區域可以有多種用途。

另外,單獨的儲存空間對於高寬教室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

合理的儲存空間

讓空間開放且易於出入

幼兒要能從房間的不同位置看到各個區域,方便他們做計畫、選擇活動內容。為此,要使用低矮的分界物來分隔各個區域。而如果教室是由多個房間組成的,則要借助敞開的大門、室內窗戶或鏡子等來達成同樣的目的。

能讓幼兒在各個區域自由行動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方便幼兒行動,也促進了他們之間的社會交往。

開放式的環境

同時,能夠看到不同區域且方便行動對教師來說也很重要,這為教師即時監控各個區域活動情況,避免危險、協調衝突、支持學習提供條件。

如何創設戶外學習環境?

幼兒喜歡戶外活動,也需要戶外活動,因為他們在戶外更自由。因此,戶外學習環境的創設也十分重要。

高寬戶外環境——花園

戶外學習環境的創設要符合以下原則:

1.戶外的遊戲空間要設置在空曠的場地。

2.戶外空間也應該有各種獨立的區域以進行不同的遊戲,要有可以進行劇烈運動的區域,也要有進行安靜的、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遊戲的區域。

3.利用低矮的障礙物或天然的分界物來區分不同的戶外空間。

4.戶外活動的材料也需要存放的空間。

5.戶外的遊戲空間要充分考慮安全性。

如何選擇設備與材料?

設備與材料是幼兒學習的“原材料”,指提供給幼兒的物質材料和社會性互動。在為幼兒選擇設備和材料時,我們要仔細考慮它們的類型、數量、放置地點、投放方式等一系列問題。

具體來說,高寬教室選擇設備與材料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材料充足且多樣

幼兒興趣各異,他們需要各種各樣的材料來學習。除了那些專門的材料,還要準備一些生活用品來滿足孩子模仿的需要。

要確保室內室外都有天然的、平時收集的、可回收的材料,它們可以與現成材料進行對比,為幼兒留下探索的空間。

家庭也可以為教室提供許多材料,如各種廢舊物品、工具設備等。它們不僅更經濟,還能成為家園合作的紐帶。

材料不僅要多樣,更要充足,以滿足幼兒可以充分選擇活動內容,而不會因為材料的數量不足而不得不放棄做出的選擇或花費時間等待,也能有效避免幼兒之間的衝突。

材料反映幼兒的家庭生活

幼兒會認為放置在教室裡的物品是教師覺得重要的。利用這一點,在教室裡增加一些家庭中常見的物品,如書本、雜誌、照片、衣服等,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其家庭、家庭生活的重視。

一個仿照家庭的區域

“發現—使用—歸還”

高寬學習環境最重要的原則是:幼兒能夠自己發現、利用和歸還自己需要的材料。這要求興趣區按功能劃分且對材料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分類。

為此,教師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1.將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

2.使用透明的、可以抓握的容器。

3.用幼兒能夠理解的標誌來標記容器。

圖片式標籤

總之,高寬課程的環境注重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這是與高寬課程的核心相符的。看了今天的文章,是否對高寬環境的理解加深了一些呢,好好消化這些知識並積極實踐吧!

本文由幼師口袋原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