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非致命武器:魔法戰爭時代來臨!

當我們還在討論航母、四代機甚至核武器等大殺器時, 另一種改變戰爭形態的武器已經悄然出現。 繼冷兵器、熱兵器和核武器後, 依託新技術手段和新毀傷機理的新概念武器成為兵器發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正在改寫未來作戰模式。 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兵器大觀版推出“新概念武器系列”特別策劃, 首先由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郭繼衛為您講述——

非致命武器:魔法戰爭走進現實

■郭繼衛

當我們還在討論航母、四代機甚至核武器等大殺器時, 另一種改變戰爭形態的武器已經悄然出現, 以非致命武器、定向能武器、動能武器和無人化武器為代表的新概念武器正走上戰場。

繼冷兵器、熱兵器和核武器後, 依託新技術手段和新毀傷機理的新概念武器成為兵器發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正在改寫未來作戰模式。 本版推出“新概念武器系列”特別策劃,

首先由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郭繼衛為您講述——

美國田納西州, 罪犯綁架人質。

高層建築的視窗, 罪犯躲藏在人質後面, 只有自動步槍的槍管露出窗外——狙擊手一點辦法也沒有。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危險不斷增加。

有員警一抖機靈, 向軍方借來一件“神器”。 只見電光一閃, 一道電弧劃出, 飛抵步槍槍身。 那罪犯霎時嚎叫跌倒, 槍支墜落窗外, 員警破門而入, 輕鬆地將倒地抽搐的罪犯抓獲。 人質安然, 各隊收工。

像不像魔法?答案, 請往下看——

美國“超級獵鷹”潛水裝備。

紅極而黑的戰場大殺器

西方近現代軍事鼻祖克勞塞維茨曾經用這樣一個公式來解析戰爭:敵人的抵抗力=可用工具之和×意志的力量。

貌似很有道理。

自從人類有計劃地應用武器進行戰爭的數千年來, 各色武器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消滅敵人。 方法也只有一個:如何把毀損能量弄得更強、更遠、更准。

工業革命的到來更是給這一論斷增添了無數創造空間。

殺死他、殺死他們、殺死他們全體……

克勞塞維茨的過人之處, 在於他強調“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 較早厘清了“暴力”和“意志”的關係。 遺憾的是, 克氏在那個時代的科學認知, 使得他只能找到逼仄戰爭走向更殘暴的那一路徑:一言不合就“暴力最大限度的使用”, 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敵人無力抵抗。

火炮、戰船、坦克、飛機、直至原子彈氫彈, 科技雄心和戰爭野心合體為一個恐怖的怪獸, 很快達到了地球的極限值:不是消滅多少人的問題, 而是世界被毀滅多少次的問題。

而人類的進程卻只能有一次機會。 所以, 核武器這樣的大殺傷武器的威懾價值、制衡價值, 遠遠高過實際使用價值。

毀傷暴力的套路似乎走進了死胡同。

傳說中的僵屍槍 。

控是實力更是境界

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事:達成了某種預見, 卻未必知道這個預見的真正含義。

很顯然, 克勞塞維茨所說的“可用工具之和”並未包括非致命武器。 他當然也不可能知道在百餘年之後會出現這樣一類工具:除了靠毀傷肉體、逼迫敵人就範之外, 人類還可以直接作用於“意志”——在不觸及死亡或者至少主要目的不在於死亡的情況下,通過更好地控制敵人去贏得戰鬥,從而體現出科技進步的魅力和相對的“戰爭文明”。

現代科技的發展水準、對人類的認識能力,特別是當今世界對生命的尊重意識都在增強,讓非致命作戰的概念“橫空出世”。

於是,在很多情況下,以槍彈投射為代表的化學熱能武器系統有望被傳導輸送某種控制性定向能的新概念武器所取代,並顯現出獨特優越性。

那麼,傳統子彈、炮彈和未來戰爭魔法棒的區別是什麼呢?

打個比方,這好比是子彈和藥片的區別。一顆子彈有多厲害,要看它和人體發生作用的多種可能性:致死、重傷、輕傷、未命中等等;而一粒藥片,本身就包含了設計預期的生理變化——控制性武器用於作戰,已然把作用效力預置於發射物之中。

也許從此,武器的基本作用原理也會出現顛覆性改變。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打,但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一定是木棒和石頭。”

想想愛因斯坦曾為助力研製大殺器原子彈而無限懊悔的晚年吧。不過,現在可以告訴他一個新的解決方案,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會是:魔法戰爭。

這就意味著,一旦我們轉變一種思路,將“控制”優於“毀傷”來考慮武器性能問題,就會豁然開朗,發掘出一系列全新的致傷作用機理。而倒過來再看“熱兵器”那種盲目追求的大殺傷性,從技術含量上真是弱爆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戰爭的制勝之道,正在從毀傷性轉而提升到操控性。新一輪的科技變革正在帶來神奇的多種可能性。

上兵競控,其下競毀。

腦控武器操縱目標物件的心理和情緒,以影響其行動。

快來上一堂戰爭魔法課

21世紀的軍事界,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一批“魔法學校”的“魔法師”,且看這些反人員類非致命武器的無邊法力:

“魔幻術”——

腦控武器通過電磁波、聲波、光波等實現對大腦的控制。這種研究先把人的思想、記憶或情緒等大腦電生理資訊進行超常處理,對資料庫中的成千上萬個腦電波樣本進行分析,以得到心理特徵和腦電波的對應關係,形成“情緒信號串”。然後,利用相應的定向能電磁波向人體發射這些“有生命特質”的信號,操控或干擾目標物件。

據說,海灣戰爭時期美軍就曾通過發射超高頻電波,擾亂伊拉克士兵的精神狀態,最終使得數千伊拉克士兵不戰而降。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曾把這種通過發射電磁波、聲波等擾亂攻擊目標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武力作用方式稱為“實現政治和戰略目標的全新工具”。

“斷片兒術”——

在針對感覺器官方面,美軍推出了鐳射失能槍具,通過發射鐳射使對方暫時失明、進而暫時失能。想想暗夜中突遇強光照射的那一瞬間吧,不僅僅是頭昏眼花,大腦還會出現一片空白。

鐳射致盲失能帶來的生物效應比這要高出百倍——不僅因為鐳射具有更高的能量,更因為選擇了最具刺激性的波頻,立即出現“人員暫停刺激響應”。

“抓燈泡”——

眾所周知,發射電磁脈衝可以將金屬物體直接震碎。但如果把能量等級調低,它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啟動人體痛覺感受器的利器。它甚至可以按照需求為目標量身定制出燒傷、凍傷、腐蝕傷的感覺,卻並不會真正造成這種傷害。

美軍已列裝的主動拒止武器,發射95千兆赫毫米波,僅僅穿透皮膚0.4毫米,不造成深層次損壞,卻讓豐富的神經末梢產生無法忍受的疼痛效應。他們還邀請了一些“志願者”到現場感受,被電磁波“鎖定照射”的人立刻出現一種劇烈的燒灼感,但迅速離開後渾身上下完好如初。有人形容,那感覺就好像“抓燈泡”似的。

“瞌睡蟲”——

瞌睡蟲不僅出現在《西遊記》裡。嗜睡,現在也成為控制性電磁武器要攻克的一個努力方向。使用頻率非常低的低頻電磁輻射,能引起大腦釋放控制行為的化學物質。讓對方處於昏睡狀態,產生類似流行性感冒的暈沉症狀。

“發燒友”——

對體溫的改變,也會使人頭昏萎靡,喪失戰鬥力。因此,有人設想出一款微波“致熱槍”,能夠將對方的體溫升高到40.6~41.7攝氏度,進而導致發燒昏睡。

“獅吼功”——

正常的聲音是無害的。但是,特殊的音訊卻可能對人體造成破壞。某些頻率的聲波作用於人的內耳,可能引起頭暈、嘔吐、痙攣等症狀。美國軍方正在尋求一種頻率可調、能致人失能的聲波武器。

再回到本文的開頭,那降伏綁匪的“神器”便是美國研製出的新概念鐳射致僵武器。

我們可稱之為“鬼上身”——利用紫外雷射器發出的光束,在空氣中電離出一條通道,使電流導向目標,使被擊中者周身神經肌肉抽搐、痙攣,直至僵硬而喪失活動能力,束手就擒。由於身體組織的抗阻,被擊者的心肺、隔膜等重要器官不會受到影響,因此不會危及生命。

非致命鐳射槍。

相關連結

反裝備類非致命武器

這個殺手很“溫柔”

坦克身披裝甲可謂“刀槍不入”,若碰到材料脆化劑,可能變得“皮薄殼脆”;航母艦隊火力覆蓋“無堅不摧”,若遇上超級潤滑劑,艦載機就得“冰上跳舞”。這便是世界軍事大國正在競相研製的反裝備類“非致命性武器”。

它們不是為了物理摧毀敵方裝備,而是使裝備暫時喪失行動能力,因此也被稱為“溫柔殺手”。隨著科技發展,超級腐蝕劑、超級粘膠、化學失能劑等千奇百怪的新型超級材料不斷突破想像,對未來作戰樣式產生巨大影響。

影響戰場環境。超級潤滑劑由摩擦係數極小的化學物質構成,可以有效阻止列車、裝甲車行駛或飛機起降;反坦克泡沫橡膠是一種泡沫塑料,爆炸後產生大量泡沫體,形成“泡沫雲牆”,經過的坦克、裝甲車發動機一旦吸入氣體,將會即刻熄火。

弱化裝甲效果。超級腐蝕劑裝有腐蝕性極強的化學藥劑,只要噴灑到飛機機翼或車輛輪胎上,裝備就會被藥劑活生生“吃掉”;金屬致脆液通過改變金屬或合金分子結構,使其強度大幅度降低,可以破壞指揮所、橋樑等金屬結構部件。

改變反恐作戰。面對突發騷亂或暴徒襲擊,使用泡沫噴射液,產生大量泡沫,瞬間將暴亂群體淹沒,使其失去活動能力。如遇到歹徒駕車逃亡,可以使用“戰場裹屍布”,它是一種鋁箔材料,發射出去後,可以裹住一輛汽車,使其不能開動,具有廣泛的潛在用途。

(王樹凱、馬朝翰、余修遠整理)

人類還可以直接作用於“意志”——在不觸及死亡或者至少主要目的不在於死亡的情況下,通過更好地控制敵人去贏得戰鬥,從而體現出科技進步的魅力和相對的“戰爭文明”。

現代科技的發展水準、對人類的認識能力,特別是當今世界對生命的尊重意識都在增強,讓非致命作戰的概念“橫空出世”。

於是,在很多情況下,以槍彈投射為代表的化學熱能武器系統有望被傳導輸送某種控制性定向能的新概念武器所取代,並顯現出獨特優越性。

那麼,傳統子彈、炮彈和未來戰爭魔法棒的區別是什麼呢?

打個比方,這好比是子彈和藥片的區別。一顆子彈有多厲害,要看它和人體發生作用的多種可能性:致死、重傷、輕傷、未命中等等;而一粒藥片,本身就包含了設計預期的生理變化——控制性武器用於作戰,已然把作用效力預置於發射物之中。

也許從此,武器的基本作用原理也會出現顛覆性改變。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打,但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一定是木棒和石頭。”

想想愛因斯坦曾為助力研製大殺器原子彈而無限懊悔的晚年吧。不過,現在可以告訴他一個新的解決方案,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會是:魔法戰爭。

這就意味著,一旦我們轉變一種思路,將“控制”優於“毀傷”來考慮武器性能問題,就會豁然開朗,發掘出一系列全新的致傷作用機理。而倒過來再看“熱兵器”那種盲目追求的大殺傷性,從技術含量上真是弱爆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戰爭的制勝之道,正在從毀傷性轉而提升到操控性。新一輪的科技變革正在帶來神奇的多種可能性。

上兵競控,其下競毀。

腦控武器操縱目標物件的心理和情緒,以影響其行動。

快來上一堂戰爭魔法課

21世紀的軍事界,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一批“魔法學校”的“魔法師”,且看這些反人員類非致命武器的無邊法力:

“魔幻術”——

腦控武器通過電磁波、聲波、光波等實現對大腦的控制。這種研究先把人的思想、記憶或情緒等大腦電生理資訊進行超常處理,對資料庫中的成千上萬個腦電波樣本進行分析,以得到心理特徵和腦電波的對應關係,形成“情緒信號串”。然後,利用相應的定向能電磁波向人體發射這些“有生命特質”的信號,操控或干擾目標物件。

據說,海灣戰爭時期美軍就曾通過發射超高頻電波,擾亂伊拉克士兵的精神狀態,最終使得數千伊拉克士兵不戰而降。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曾把這種通過發射電磁波、聲波等擾亂攻擊目標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武力作用方式稱為“實現政治和戰略目標的全新工具”。

“斷片兒術”——

在針對感覺器官方面,美軍推出了鐳射失能槍具,通過發射鐳射使對方暫時失明、進而暫時失能。想想暗夜中突遇強光照射的那一瞬間吧,不僅僅是頭昏眼花,大腦還會出現一片空白。

鐳射致盲失能帶來的生物效應比這要高出百倍——不僅因為鐳射具有更高的能量,更因為選擇了最具刺激性的波頻,立即出現“人員暫停刺激響應”。

“抓燈泡”——

眾所周知,發射電磁脈衝可以將金屬物體直接震碎。但如果把能量等級調低,它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啟動人體痛覺感受器的利器。它甚至可以按照需求為目標量身定制出燒傷、凍傷、腐蝕傷的感覺,卻並不會真正造成這種傷害。

美軍已列裝的主動拒止武器,發射95千兆赫毫米波,僅僅穿透皮膚0.4毫米,不造成深層次損壞,卻讓豐富的神經末梢產生無法忍受的疼痛效應。他們還邀請了一些“志願者”到現場感受,被電磁波“鎖定照射”的人立刻出現一種劇烈的燒灼感,但迅速離開後渾身上下完好如初。有人形容,那感覺就好像“抓燈泡”似的。

“瞌睡蟲”——

瞌睡蟲不僅出現在《西遊記》裡。嗜睡,現在也成為控制性電磁武器要攻克的一個努力方向。使用頻率非常低的低頻電磁輻射,能引起大腦釋放控制行為的化學物質。讓對方處於昏睡狀態,產生類似流行性感冒的暈沉症狀。

“發燒友”——

對體溫的改變,也會使人頭昏萎靡,喪失戰鬥力。因此,有人設想出一款微波“致熱槍”,能夠將對方的體溫升高到40.6~41.7攝氏度,進而導致發燒昏睡。

“獅吼功”——

正常的聲音是無害的。但是,特殊的音訊卻可能對人體造成破壞。某些頻率的聲波作用於人的內耳,可能引起頭暈、嘔吐、痙攣等症狀。美國軍方正在尋求一種頻率可調、能致人失能的聲波武器。

再回到本文的開頭,那降伏綁匪的“神器”便是美國研製出的新概念鐳射致僵武器。

我們可稱之為“鬼上身”——利用紫外雷射器發出的光束,在空氣中電離出一條通道,使電流導向目標,使被擊中者周身神經肌肉抽搐、痙攣,直至僵硬而喪失活動能力,束手就擒。由於身體組織的抗阻,被擊者的心肺、隔膜等重要器官不會受到影響,因此不會危及生命。

非致命鐳射槍。

相關連結

反裝備類非致命武器

這個殺手很“溫柔”

坦克身披裝甲可謂“刀槍不入”,若碰到材料脆化劑,可能變得“皮薄殼脆”;航母艦隊火力覆蓋“無堅不摧”,若遇上超級潤滑劑,艦載機就得“冰上跳舞”。這便是世界軍事大國正在競相研製的反裝備類“非致命性武器”。

它們不是為了物理摧毀敵方裝備,而是使裝備暫時喪失行動能力,因此也被稱為“溫柔殺手”。隨著科技發展,超級腐蝕劑、超級粘膠、化學失能劑等千奇百怪的新型超級材料不斷突破想像,對未來作戰樣式產生巨大影響。

影響戰場環境。超級潤滑劑由摩擦係數極小的化學物質構成,可以有效阻止列車、裝甲車行駛或飛機起降;反坦克泡沫橡膠是一種泡沫塑料,爆炸後產生大量泡沫體,形成“泡沫雲牆”,經過的坦克、裝甲車發動機一旦吸入氣體,將會即刻熄火。

弱化裝甲效果。超級腐蝕劑裝有腐蝕性極強的化學藥劑,只要噴灑到飛機機翼或車輛輪胎上,裝備就會被藥劑活生生“吃掉”;金屬致脆液通過改變金屬或合金分子結構,使其強度大幅度降低,可以破壞指揮所、橋樑等金屬結構部件。

改變反恐作戰。面對突發騷亂或暴徒襲擊,使用泡沫噴射液,產生大量泡沫,瞬間將暴亂群體淹沒,使其失去活動能力。如遇到歹徒駕車逃亡,可以使用“戰場裹屍布”,它是一種鋁箔材料,發射出去後,可以裹住一輛汽車,使其不能開動,具有廣泛的潛在用途。

(王樹凱、馬朝翰、余修遠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