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不想儘早結束異地狀態的異地戀,都是不夠愛

文/梁爽

在和女友玉的聚會中, 我吃起她手機的醋。

我忍不住撒嬌說咱倆好久沒見, 你就不能放下手機陪我聊天嗎?

玉的眼睛像拔絲香蕉般艱難地拔離螢幕,

向我解釋說, “我在給異地戀男友直播我的生活。 ”

談異地戀的情侶們, 都有種與對話方塊談戀愛的錯覺。

手機成為彼此相愛的介質, 體量巨大的聊天記錄常被手機助手提醒該清記憶體, 愛人的遠端晚安是自己臨睡前的褪黑素。

我深有同感, 想當年我和配偶也是這麼走過來的。 與男友縱跨三省, 相戀四年的玉立刻表示不屑, 她說我那半年的迷你異地戀沒什麼好說的。 但我更想反駁, 冗長異地戀才沒什麼好說的呢。

我問玉, 你倆什麼時候結束異地, 是你過去, 還是他過來?

玉說各自在工作上發展不錯, 一方若是捨棄一切去到另一方所在的城市, 發展不好說不定一方心懷怨氣另一方充滿愧疚。

她給出了一個“從長計議”的開放式答案。

如今因為繼續學習、脫產深造、工作變動、派駐國外等理由開始異地戀的情侶越來越多了。

我把這些異地戀分為兩類:被動型異地戀和主動型異地戀。

被動型異地戀, 身處異地, 心卻同城。

這類情侶相愛相守的願望強烈,

但是由於一段時間內的不可抗力, 不得不暫時各自生活。

在他們心中, 有張清晰可見的結束異地時間表, 有駕馭距離的高品質交流方式, 有個以“我們”為中心的未來策劃書。

主動型異地戀, 牽掛以上, 牽引未滿。

類似於異地戀的拖延症患者, 不舍撒手也不願向前, 遠處的戀人只是個牽掛, 還沒上升至牽引。

表面上個人發展、朋友人脈、生活習慣、城市氣息和害怕改變……都是不想結束異地的理由, 多半只是愛得沒有那麼深罷了。

被動異地戀的伴侶情非得已, 當然不排除有些感情濃度需求稀薄的伴侶們, 除此之外的主動異地戀情侶們請自問——你們的異地戀, 是不得不異地嗎?

一般來說, 一對情侶熱戀的時候, 誰不想天天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此時的情感強度大多是整個戀愛過程中的峰值。

拿男追女的情況來舉例, 他追你時對你的那份好, 很可能就是婚後生活中他對你好的上限了。

而連熱戀時都不願謀劃怎麼才能在一起的情侶, 是以後打算長期遠端了唄?

我的一個男同事, 聽說他已婚時我都覺得是在開玩笑。

他在距離三四個小時車程的異地已經有妻有女, 他在這座城市獨自租房, 週末或逢年過節回家, 我還專門打聽了他老婆在那座城市所從事的工作, 我覺得兩個人的工作和公司真的沒到“不得不兩地分居”的地步, 他倆的工作所在地也不是任何一方的老家。

後來聽說這位男同事向我們另外一位美女同事表白, 我才覺得這事沒那麼匪夷所思。

我朋友也跟我講過她二哥二嫂的事情, 二哥被外派到非洲工作兩年, 掙錢寄給二嫂, 當漫長艱苦的兩年期滿後, 二嫂還叫二哥繼續留在非洲, 其實二哥回來明明有很好的職業發展。

這種故事, 叫我們這些局外人怎麼能不懷疑二嫂到底愛不愛二哥, 或者比起二哥的人, 她更愛二哥的錢呢?

被動型異地戀的情侶會選擇此刻的小分離,換取將來更優條件的大相聚,但彼此異地期間互給的信心和相聚的決心,總能讓他們撐過這段考驗,甚至還能讓感情升溫。

但主動型異地戀的情侶只是拿著一些表面上的理由,來掩飾不願朝夕相處的想法。

我不看好主動型異地戀,每對異性戀或許都該捫心自問以下3個問題:

a,經歷多次單打獨鬥後,你們各自是不是越來越適應一個人了?

合租過的妹子,在狼狽脆弱時,異地男友手機上回她:你要學著自己堅強。妹子學著從不走小路、研究菜譜,到職業規劃、解決麻煩……

等男友來找她,雙方卸下異地濾鏡後,相互之間都和預期有所差距,在異地轉同城的過程中,他們都沒有找到更好的接納對方的方式。

人的行為有種慣性,長時間的異地戀會使雙方習慣分開相處,加重固化各自生活方式。在自己穿上盔甲對抗世界的時候,對方可能也被慢慢淡出盔甲之外了。

b,明明有結束異地的機會卻不珍惜,是不是對方其實沒那麼重要?

一位在北方工作的好友,他的博士女友說畢業後來他的城市結婚成家。

但女友一下心動於香港的高級職位,一下想申請美國高校繼續深造。

好友想辭職陪她,女友說怕耽誤他發展;好友又提議領證,被女友無限期擱置。

有次他說,就像是按了排號機,前面排隊的人數總是增加,好像自己永遠都排不上,很多時候多希望能被女友當作頭等大事一樣重視一次。

夢想和追求或許沒有誰對誰錯,可當一個人意識到對方的夢想和追求與自己無關時,那種失落可想而知。

c,異地戀的兩個人,是你來我的城市,還是我去你的城市?

這個核心議題無可回避。

曾有個異地戀的女孩問過我,應不應該去拋下一切、犧牲所有去對方的城市發展。

拜託別有這種悲壯的思想鋪墊,不然很容易給雙方都帶來心理負擔。既然篤定地決定在一起,不妨從“我們”這個角度去想問題。

再說去對方的城市不叫犧牲,放棄夢想停止努力,才叫犧牲。

當年楊絳等不及清華畢業,跟著錢鐘書出國留學,楊絳就算只作為旁聽生,她也給自己訂下課程表,按照文學史一個一個經典作家往下讀,主要作品一部一部從頭到尾細讀;

法國女人安娜伊思·馬田,跟著劉燁遠嫁中國,通過對攝影的熱愛和堅持,仍然再做與夢想相關的美好事情。

去對方的城市為什麼就不能是揚帆探索、另辟戰場,而一定是人生地不熟地隱忍付出,我見過不少人去了對方城市,結果比原先的自己甚至比對方發展更好的例子們。

總是找藉口不想儘早結束異地的異地戀都是不夠愛。

真正甜蜜浪漫且開花結果的異地戀,雙方都想馬不停蹄、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結束異地。

- END -

被動型異地戀的情侶會選擇此刻的小分離,換取將來更優條件的大相聚,但彼此異地期間互給的信心和相聚的決心,總能讓他們撐過這段考驗,甚至還能讓感情升溫。

但主動型異地戀的情侶只是拿著一些表面上的理由,來掩飾不願朝夕相處的想法。

我不看好主動型異地戀,每對異性戀或許都該捫心自問以下3個問題:

a,經歷多次單打獨鬥後,你們各自是不是越來越適應一個人了?

合租過的妹子,在狼狽脆弱時,異地男友手機上回她:你要學著自己堅強。妹子學著從不走小路、研究菜譜,到職業規劃、解決麻煩……

等男友來找她,雙方卸下異地濾鏡後,相互之間都和預期有所差距,在異地轉同城的過程中,他們都沒有找到更好的接納對方的方式。

人的行為有種慣性,長時間的異地戀會使雙方習慣分開相處,加重固化各自生活方式。在自己穿上盔甲對抗世界的時候,對方可能也被慢慢淡出盔甲之外了。

b,明明有結束異地的機會卻不珍惜,是不是對方其實沒那麼重要?

一位在北方工作的好友,他的博士女友說畢業後來他的城市結婚成家。

但女友一下心動於香港的高級職位,一下想申請美國高校繼續深造。

好友想辭職陪她,女友說怕耽誤他發展;好友又提議領證,被女友無限期擱置。

有次他說,就像是按了排號機,前面排隊的人數總是增加,好像自己永遠都排不上,很多時候多希望能被女友當作頭等大事一樣重視一次。

夢想和追求或許沒有誰對誰錯,可當一個人意識到對方的夢想和追求與自己無關時,那種失落可想而知。

c,異地戀的兩個人,是你來我的城市,還是我去你的城市?

這個核心議題無可回避。

曾有個異地戀的女孩問過我,應不應該去拋下一切、犧牲所有去對方的城市發展。

拜託別有這種悲壯的思想鋪墊,不然很容易給雙方都帶來心理負擔。既然篤定地決定在一起,不妨從“我們”這個角度去想問題。

再說去對方的城市不叫犧牲,放棄夢想停止努力,才叫犧牲。

當年楊絳等不及清華畢業,跟著錢鐘書出國留學,楊絳就算只作為旁聽生,她也給自己訂下課程表,按照文學史一個一個經典作家往下讀,主要作品一部一部從頭到尾細讀;

法國女人安娜伊思·馬田,跟著劉燁遠嫁中國,通過對攝影的熱愛和堅持,仍然再做與夢想相關的美好事情。

去對方的城市為什麼就不能是揚帆探索、另辟戰場,而一定是人生地不熟地隱忍付出,我見過不少人去了對方城市,結果比原先的自己甚至比對方發展更好的例子們。

總是找藉口不想儘早結束異地的異地戀都是不夠愛。

真正甜蜜浪漫且開花結果的異地戀,雙方都想馬不停蹄、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結束異地。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