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如果ofo和摩拜都上市了 你買誰家的股票?

站在共用單車的風口, 摩拜和ofo都已經估值過百億。 截止至今年3月, ofo與摩拜分別已獲得5.8億、3.55億的融資。

高估值、高融資, 這也讓小編開始思考一個或許並不算遙遠的問題——如果ofo和摩拜都上市了, 該買誰家的股票?

比身價 小黃車更勝一籌

就目前來看, ofo的估值比摩拜高出30億, 融資總額也高出2個多億, 在資本市場裡似乎更受青睞。 加上ofo比摩拜的成本低, 更容易大量投放市場, 實現盈利。

這樣看來, 似乎ofo家的股票更值得買。 但是, 作為散戶買股票和投資人一樣, 是需要考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又是否具有長遠效益?畢竟, 若想放長線釣大魚, 不能只參考眼前的現狀。

投資人在考慮是否入資一家企業時, 無疑是在思量兩點——有沒有錢?有沒有人?

這裡的錢, 不僅指的是單純的盈利收入, 尤其是在共用單車行業裡, 如果僅靠5毛或1元的單車使用費, 投資人想要回本太不容易了。

人, 自然也並不僅指用戶量。

在易觀發佈了《2017年1季度App TOP1000》報告中, 摩拜的月活躍用戶達132萬人, 超ofo越活用戶4萬多。

但是, 在TrustData發佈的《2017年Q1中國共用單車行業使用者監測報告》顯示, ofo 3月新增用戶451.1萬, 位居行業第一, 遠超摩拜近百萬的數量。

摩拜和ofo在用戶搶佔上你追我趕, 難分勝負。

然而, 這些真的很重要嗎?

究竟什麼才是共用單車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低成本、高頻率的收益方式, 是工業時代看中的回報模式, 在如今的資訊化時代, 究竟什麼才是ofo和摩拜的核心競爭力?

最近, 蘋果CEO庫克在接受《時代週刊》採訪時,

透露了自己在去年五月份, 為何要斥鉅資投資滴滴出行。 而這, 或許也是很多出行領域投資人的心聲。

“除了便捷, 靈活性和之外, 通過分析潮汐流式的通勤模式, 滴滴出行可能會通過智慧手機終端來説明改善交通堵塞。 ”庫克說道。

換而言之, 蘋果看中的是滴滴的出行大資料, 這對未來蘋果想要在自動駕駛領域發力, 無疑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英雄所見略同, 庫克看中滴滴的, 也正是馬化騰看中摩拜的。

作為摩拜的第一大機構股東——騰訊, 當初在ofo與摩拜之間徘徊許久, 在最後為何選擇了摩拜?

同為摩拜投資方的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曾公開分析道:騰訊沒有選擇ofo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ofo並無技術驅動的基因。

華平投資執行董事胡正偉也表示,

科技與物聯網是摩拜最大的賣點, “至於ofo, 他們對騰訊只有支付價值。 ”

《財經》記者在分析ofo與摩拜的資本佈局時也多次強調, 在投資方眼中, 共用單車業務自帶兩個戰略屬性, 一是支付, 二是物聯網和大資料。

如此看來, 馬化騰確實極有可能就是因為一把智慧鎖, 一份GPS定位, 選擇了摩拜而非ofo。

ofo與摩拜 不僅是一把智慧鎖的距離

目前, 摩拜在海內外50多個城市共投放了超過365萬輛共用單車, 同時, 清晰地記錄著每天超過2000萬次的使用者出行行為資料。

4月12日, 摩拜整理了運營一年來的海量資料, 發佈了全國首部《共用單車與城市發展白皮書》。

其中從不同城市和不同年齡的用戶在騎行的時間、頻率、時長、距離、目的等多個維度進行整理分析。 摩拜將其稱之為“摩數城市”大資料,對於研究城市的短距離出行,這些資料有著非常重要且客觀的作用。

據瞭解,摩拜單車每天收集的資料容量已經超過了1TB,其中既包括數千萬手機APP的使用者需求資料,也包括365萬輛單車的衛星定位、運動軌跡和車輛狀態等資料。

在這些海量的大資料面前,你覺得摩拜扮演的角色還僅僅只是簡單的共用出行工具嗎?

馬雲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道:“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這也意味著,當下已經開始從技術導向轉為資料導向,企業也從被動變得更加主動。

摩拜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在資訊化時代扮演的不僅再是一個共用單車的工具,更是一個持續增長的資料庫。

反觀ofo,在摩拜發佈白皮書的後一周,也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對外發佈《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

很尷尬的是,由於缺少GPS定位系統以及物聯網技術,ofo的這份報告顯得沒有那麼厚重,僅呈現了ofo的用戶性別、地域和騎行的節能減排水平、健康貢獻水準等資訊。

有專業人士甚至直言稱: ofo應該暫緩這種沒有意義的“作秀”,同時加強物聯網技術的佈局,並對只安裝有機械鎖的低成本單車的趕緊召回。

ofo與摩拜單差了已不再只是一把智慧鎖的距離了,背後大資料的缺失,讓同為共用單車的ofo僅僅只是代步工具,而摩拜卻成了一個資料庫。

蘋果投了滴滴 滴滴投了ofo 你買誰家股票?

這樣說來,在共用單車領域,投資人看中的“錢”和“人”更偏向指——大資料財富和個人行為習慣。

這樣也不難解釋,為什麼蘋果要投和自己目前主攻業務看似毫不相關的滴滴,騰訊又為什麼要投成本更高、收益更不樂觀的摩拜。

但,被騰訊和蘋果投資的滴滴出行,卻在摩拜和ofo之間選擇了後者,並作為其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30%左右。

也許是因為ofo的A輪投資人王剛的一再撮合,也許是因為ofo相比摩拜更高頻、低成本的風險可控性。

如果是十年前,ofo的盈利模式和低成本可能更適合股票的風險控制和增值,但如今,大資料儼然已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資產,縱觀世界一流的互聯網公司們——Facebook、Google、蘋果等,他們都在通過各種方式,或是製造或是購買各種類型的資料,以此來支援自己的產品變得更加智慧。

這樣一來,選擇就變得很微妙了。

如果是你,你會像滴滴一樣,選擇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且盈利更有優勢的ofo?還是會像騰訊一樣,選擇坐擁海量資料前景可觀的摩拜呢?

ofo和摩拜,你買誰家的股票? (多選) 0人 0% ofo 0人 0% 摩拜 0人 0% 都不買 投票

摩拜將其稱之為“摩數城市”大資料,對於研究城市的短距離出行,這些資料有著非常重要且客觀的作用。

據瞭解,摩拜單車每天收集的資料容量已經超過了1TB,其中既包括數千萬手機APP的使用者需求資料,也包括365萬輛單車的衛星定位、運動軌跡和車輛狀態等資料。

在這些海量的大資料面前,你覺得摩拜扮演的角色還僅僅只是簡單的共用出行工具嗎?

馬雲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道:“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這也意味著,當下已經開始從技術導向轉為資料導向,企業也從被動變得更加主動。

摩拜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在資訊化時代扮演的不僅再是一個共用單車的工具,更是一個持續增長的資料庫。

反觀ofo,在摩拜發佈白皮書的後一周,也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對外發佈《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

很尷尬的是,由於缺少GPS定位系統以及物聯網技術,ofo的這份報告顯得沒有那麼厚重,僅呈現了ofo的用戶性別、地域和騎行的節能減排水平、健康貢獻水準等資訊。

有專業人士甚至直言稱: ofo應該暫緩這種沒有意義的“作秀”,同時加強物聯網技術的佈局,並對只安裝有機械鎖的低成本單車的趕緊召回。

ofo與摩拜單差了已不再只是一把智慧鎖的距離了,背後大資料的缺失,讓同為共用單車的ofo僅僅只是代步工具,而摩拜卻成了一個資料庫。

蘋果投了滴滴 滴滴投了ofo 你買誰家股票?

這樣說來,在共用單車領域,投資人看中的“錢”和“人”更偏向指——大資料財富和個人行為習慣。

這樣也不難解釋,為什麼蘋果要投和自己目前主攻業務看似毫不相關的滴滴,騰訊又為什麼要投成本更高、收益更不樂觀的摩拜。

但,被騰訊和蘋果投資的滴滴出行,卻在摩拜和ofo之間選擇了後者,並作為其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30%左右。

也許是因為ofo的A輪投資人王剛的一再撮合,也許是因為ofo相比摩拜更高頻、低成本的風險可控性。

如果是十年前,ofo的盈利模式和低成本可能更適合股票的風險控制和增值,但如今,大資料儼然已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資產,縱觀世界一流的互聯網公司們——Facebook、Google、蘋果等,他們都在通過各種方式,或是製造或是購買各種類型的資料,以此來支援自己的產品變得更加智慧。

這樣一來,選擇就變得很微妙了。

如果是你,你會像滴滴一樣,選擇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且盈利更有優勢的ofo?還是會像騰訊一樣,選擇坐擁海量資料前景可觀的摩拜呢?

ofo和摩拜,你買誰家的股票? (多選) 0人 0% ofo 0人 0% 摩拜 0人 0% 都不買 投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