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戲說天涯明月刀江湖,原來唐青楓是一個吃貨?

《吃貨和名字·唐青楓篇》

一、

江湖人士都知道, 唐青楓雖在武林中有諸多名勢負累, 卻可謂是瀟灑第一人, 素來佻達不說, 確乎還有幾分玩世不恭的樣子,

這點從他的兩位隨身侍女的名字不難看出——一個叫茴香, 一個叫花椒, 瞧瞧, 哪裡是個正經名字!

但江湖人士不知道的是, 花椒一開始不叫花椒, 茴香也不叫茴香, 她們有兩個更簡陋的名字——小紅、小綠。

至於這兩個名字從顏色到香料蛻變的故事, 就要從頭說起了……

那年的翩翩公子還正值總角之年, 但十二歲的唐青楓對頭上頂著的兩團髮髻已是幽怨叢生, 總想像其他年歲稍長的門中弟子般將滿頭煩惱絲束成乾淨俐落的一股, 為此沒少被王郅君訓斥, 唐老太太甚至還親自去往開封相國寺求了長命繩為其祈福禳災, 是以, 唐青楓的小脖子、藕節似的手腕和腳腕統統雨露均沾, 紅繩一牽, 趁著膚脂玉色,

煞是好看, 最後便連角髻都沒有被冷落, 甚至為了顯眼, 刻意多盤了幾圈。

這下, 連平日裡用內功將髮髻堪堪壓平的法子, 都收效甚微了……

唐青楓心下無趣, 不滿周遭親故均將自己視作小孩子, 眼見門中一年一度的比試再度開啟, 便想借機發洩情緒, 孰知這一打, 便是六十四下篩鑼, 而且場場皆平, 直教場下圍觀弟子看得瞠目結舌, 彼時王郅君也坐鎮武場, 全程面如沉水地看著場上小扇子揮舞得風生水起, 最後以“劣孫刁頑, 當悉心管教, 禁足一月, 以小懲大誡”收場。

是日, 正在花園百無聊賴地用碎石子打穿柳葉片的唐青楓得門中弟子通傳, 言說唐老太太遣他去往正殿走一遭, 問及何事, 該弟子搖頭不知。

唐青楓唯恐又是什麼責罰臨頭,

表面亦步亦趨, 內裡翻江倒海, 將近段時日耐不住寂寞闖的禍一一理開——是庫房裡打碎的戰國半瓷錞於被發現了?還是那副掛在父親書房燕文貴的山水圖被添了一樹朱砂紅楓被看出來了?……

心念電轉間已繞過了唐門的畫棟雕樑, 來到正殿中, 唐青楓在請安之際暗暗觀察一番, 正中殿臺上依然是祖母在前、父母在後的陣仗, 旁邊有幾個表親, 觀眾人神情似乎並不不妥。

“你來了。 ”曾被譽為天香五秀的王郅君終是沒能如師尊梁知音般逃脫塵俗掛礙, 而她也在世事倫常中衰老, 此刻她的聲音猶如飽經滄桑的崖柏兀然崩裂, 而這風輕雲淡的一句話, 也讓屏息靜待的唐青楓心頭一跳。

“是, 孫兒接到通傳就即刻趕來,

不知奶奶有何吩咐。 ”唐青楓斂了紛亂心神, 言辭間不透露半分情緒, 這, 是王郅君從小就教導於他的說法方式。

“你如今年歲漸長, 卻脾性頑劣, 合該有人隨身照料, 亦兼行看管, 這若多年, 我與你父母俱疏忽了。 ”仔細端詳了番台下風華正茂的孫兒, 王郅君緩緩說道, 許是到底隔輩親, 雖然話有訓責, 語氣卻不復平時裡的冷硬。

此刻的王郅君並未落座, 依然直直地站著, 不見傴僂, 手中龍頭拐杖打磨地光可鑒人, 映著她髮髻間雜的秋霜, 眉眼間的褶皺被午間豐沛的陽光潤開, 唐青楓一時也無從分辨這番話的用意。

而接著他便解意了, 只見一名唐門弟子領著兩名與他差不多年歲的小女孩自殿外進來。

“這二人是附近農家託付,

性情純良, 便指於你做隨身侍女, 照顧你飲食起居。 也是我的耳目, 你若再敢淘氣, 定是藏掖不住了。 ”唐門世家根枝龐大, 眼看兒子溫吞優柔, 唯恐他一時難堪大任, 是以門中事無巨細唐老太都會過問, 如今卻是再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管教孫子了, 不得已便想了這樣一個法子。

“她二人既奉你為主, 你便與她們立一個新名字吧。 ”

唐青楓看向她二人, 只見一人著赫襟素色短衣、桃紅點花線裙, 一人著淺石青麻織褙子、豆綠素布縐裙, 比之門中清一色走線精緻的素底間紫, 難得有些屬於市井的俗麗煙火氣, 心下也是十分歡喜, 便不假思索道:

“那便叫小紅小綠吧!”

二、

唐門高樓大戶, 規矩雖多, 但對下人向來寬厚, 而唐青楓更是淡薄尊卑之見, 是以,小紅小綠在唐門的日子還算愜意,唯一有些不如意的便是自己的名字。雖不奢望能沿用本家名字,但姑娘家總有些愛美的心思,這樣樸素的名字即便在村野也不多見了。

畢竟初來乍到,又受到唐老太的厚待,小紅小綠自是盡心竭力照顧唐青楓,兩人都覺不好就名字這種小事向唐青楓開口,但改名的心思卻如梁間燕,飛來掠去不得閒。這樣矛盾的情況持續到她們發現唐公子的一個小愛好……

唐門中之飲食,均有大廚房負責,菜肴烹飪後分發往各房,唐青楓一直都是和父母、祖母在一起用飯,那些在小紅小綠看來實屬珍饈的飯食,唐公子卻吃得並不十分開心,甚至有時不惜破壞“食不言”的規矩,話裡話外將菜色向辣椒上引,直到被王郅君訓斥才作罷。

原來巴蜀多山川雨露,環境陰寒潮濕,居於此的百姓多嗜辛辣,以祛寒除濕。但唐門子弟各個習武,內功循轉間雖非無懼寒暑,卻到底不再為濕氣所累,而唐門老太王郅君師承天香穀,更是深諳惜福養生之道,遂門中飲食多以清淡為主。但對無辣不歡的唐青楓來說,這並非是口福,是以他常常跑去附近人家,半行接濟半行封口地以碎銀換得些許辣食,以慰愁腸。

川蜀地勢險峻,生息于此的山林人家多以狩獵為生,少有自耕也僅堪家用,是以大多數農戶生活清貧,于飲食方面自然沒有太多計較。但天地自有敬酬辛勞之道,於重巒疊嶂間播撒了數不盡的山珍,不需費太多功夫,獵來的山雞只需褪去羽毛、淨理內臟,配伍隨處可采的鮮香菌子,紅椒小料是奇效藥引,柴灶小火下漸成氣候,不多時,便是一道安撫五臟的的好菜。

但禁足一個月的唐青楓,卻吃不上這道治癒饞涎的解藥,只得時常看向閣窗上那串自農戶處討來的幹辣椒串望梅止渴,那隨風搖曳的分明是一顆顆嚮往自由的少年心。

小紅小綠長於村野,在怙恃引領下自小便與柴米油鹽為伍,時不時也要負擔些針線縫補的活計,論起應對農家烹食的經驗,不比唐門弟子對暗器的掌握差。自看出唐公子對辣食情有獨鍾後,二人便決定做一道能拯救自己名字的好菜,也幸得天時地利,唐青楓一早便在王郅君的敦促下去往門中學堂做功課,而其所居獨院中也有小廚,只是久未開灶。首先自大廚房討來嫩豆腐,小紅也仔細甄別了一番——氣味于特有清香中帶有一絲豆腥味,手指輕輕按壓,觸感緊致滑潤,好生新鮮!又看到砧板上有塊猶帶血的牛肉,也順便割下一塊來,再撚了幾許香料碎粒用油紙包好,便匆匆折返唐青楓的小廚中烹飪驚喜。

三、

那天傍晚發生的事,唐青楓記了很久,以至於後來他成為一盟之主時,每每去鑄神穀做客,還都會點上一道麻辣豆腐。

其時天邊餘暉將燼,鬱鬱寡歡的唐公子散學後和他耷拉在腰間的扇子一起回到居所,首先聞到的是似曾相似的香味,推開門去便看到更美妙的景象——滿傾的紅豔襯在灰白色青花瓷盤中,與紫檀八仙桌交相輝映,猶如八歲那年遇到的那方開得火辣的海棠林,透著幾分略帶危險的誘惑味道。

隨後便拿過小綠遞來的筷子,不管不顧,一探究竟。

那瞬間麻了舌尖,暌違已久的勁足味道差點讓唐青楓落下淚來,便索性盤起衣袖大快朵頤,一時間汗水與象箸起飛,臉頰共湯汁一色,小紅小綠便隨侍在旁,笑嘻嘻地看著唐公子風捲殘雲的吃相。

“奴婢卻是有個不情之請……”小紅稍是年長,瞥見小綠羞赧地好似個封口葫蘆,肚子裡千回百轉,就是不肯吐露,只得暗歎一口氣,少不得自己先開口了。

“不妨不妨,倒是說與我聽聽!”唐青楓此時酒飽飯足,心情大好,正打算趟去竹搖椅上打嗝順氣,聽到小紅這樣說,便將扇子搖開,笑盈盈地看向她道。

“有幸在唐門容身,我等自是感激,蒙公子贈名,不敢不喜,只是……只是若有可能,能否請公子……請公子再贈一個正式些的名字……”到底有些僭越之嫌,小紅端的萬分小心,恨不得每個字都先在心裡挑揀一番,再砍成一半一半的推出口去。

“哦?”這卻是唐青楓自己從未想過的,只覺得名字好記好叫便好,就連她姐姐對家飼熊貓視若珍寶,都只是以唐三呼來喚去,對自己更是從來欠奉全名,多以“唐二”指示。乍聽小紅的吞吐之言,竟也不好意思起來,將扇子打手一合輕輕敲向後腦勺,開始搜腸刮肚地想名字。

唐青楓出身世家,詩書經卷自然飽覽許多,但他向來對舞文弄墨敬而遠之,那些足可信手拈來的玉啊芳啊的字眼又覺得俗不可耐,一時間竟也不得其法,便在屋中慢慢踱起步來。

小紅小綠半懷忐忑半懷期許地站在一旁,兩對晶亮的眸子隨著公子的身影左右閃爍。

忽然,唐青楓眼梢游離間掃到了桌上殘剩的紅湯,頓覺靈光乍現,被躥騰辣意和顛來倒去的各式名字攪動地如同沸騰熱粥的神思瞬間順暢通明起來。於是不無欣喜道:

“倒有兩個心愛之物的好名字,剛巧派上用場!”

驀地聽到這句話,紅綠二人的心不由地與背後暗絞的手帕齊齊繃成一條線,如同不遠處香案上桐琴的弦,軫子緊了又緊,根根蓄勢待發,只等知音客手到擒來,就奏上一段春暖花開。

“不知...不知公子所說,是何愛物?”

“可是好東西呢!”唐青楓深覺這番靈感猶如文曲借才,志得意滿,自是眉飛色舞,接著說道:

“辛辣回麻花椒,唇齒留芳茴香!甚好,甚好!”

茴香:“...”

花椒:“...”

作者:逍遙客棧

是以,小紅小綠在唐門的日子還算愜意,唯一有些不如意的便是自己的名字。雖不奢望能沿用本家名字,但姑娘家總有些愛美的心思,這樣樸素的名字即便在村野也不多見了。

畢竟初來乍到,又受到唐老太的厚待,小紅小綠自是盡心竭力照顧唐青楓,兩人都覺不好就名字這種小事向唐青楓開口,但改名的心思卻如梁間燕,飛來掠去不得閒。這樣矛盾的情況持續到她們發現唐公子的一個小愛好……

唐門中之飲食,均有大廚房負責,菜肴烹飪後分發往各房,唐青楓一直都是和父母、祖母在一起用飯,那些在小紅小綠看來實屬珍饈的飯食,唐公子卻吃得並不十分開心,甚至有時不惜破壞“食不言”的規矩,話裡話外將菜色向辣椒上引,直到被王郅君訓斥才作罷。

原來巴蜀多山川雨露,環境陰寒潮濕,居於此的百姓多嗜辛辣,以祛寒除濕。但唐門子弟各個習武,內功循轉間雖非無懼寒暑,卻到底不再為濕氣所累,而唐門老太王郅君師承天香穀,更是深諳惜福養生之道,遂門中飲食多以清淡為主。但對無辣不歡的唐青楓來說,這並非是口福,是以他常常跑去附近人家,半行接濟半行封口地以碎銀換得些許辣食,以慰愁腸。

川蜀地勢險峻,生息于此的山林人家多以狩獵為生,少有自耕也僅堪家用,是以大多數農戶生活清貧,于飲食方面自然沒有太多計較。但天地自有敬酬辛勞之道,於重巒疊嶂間播撒了數不盡的山珍,不需費太多功夫,獵來的山雞只需褪去羽毛、淨理內臟,配伍隨處可采的鮮香菌子,紅椒小料是奇效藥引,柴灶小火下漸成氣候,不多時,便是一道安撫五臟的的好菜。

但禁足一個月的唐青楓,卻吃不上這道治癒饞涎的解藥,只得時常看向閣窗上那串自農戶處討來的幹辣椒串望梅止渴,那隨風搖曳的分明是一顆顆嚮往自由的少年心。

小紅小綠長於村野,在怙恃引領下自小便與柴米油鹽為伍,時不時也要負擔些針線縫補的活計,論起應對農家烹食的經驗,不比唐門弟子對暗器的掌握差。自看出唐公子對辣食情有獨鍾後,二人便決定做一道能拯救自己名字的好菜,也幸得天時地利,唐青楓一早便在王郅君的敦促下去往門中學堂做功課,而其所居獨院中也有小廚,只是久未開灶。首先自大廚房討來嫩豆腐,小紅也仔細甄別了一番——氣味于特有清香中帶有一絲豆腥味,手指輕輕按壓,觸感緊致滑潤,好生新鮮!又看到砧板上有塊猶帶血的牛肉,也順便割下一塊來,再撚了幾許香料碎粒用油紙包好,便匆匆折返唐青楓的小廚中烹飪驚喜。

三、

那天傍晚發生的事,唐青楓記了很久,以至於後來他成為一盟之主時,每每去鑄神穀做客,還都會點上一道麻辣豆腐。

其時天邊餘暉將燼,鬱鬱寡歡的唐公子散學後和他耷拉在腰間的扇子一起回到居所,首先聞到的是似曾相似的香味,推開門去便看到更美妙的景象——滿傾的紅豔襯在灰白色青花瓷盤中,與紫檀八仙桌交相輝映,猶如八歲那年遇到的那方開得火辣的海棠林,透著幾分略帶危險的誘惑味道。

隨後便拿過小綠遞來的筷子,不管不顧,一探究竟。

那瞬間麻了舌尖,暌違已久的勁足味道差點讓唐青楓落下淚來,便索性盤起衣袖大快朵頤,一時間汗水與象箸起飛,臉頰共湯汁一色,小紅小綠便隨侍在旁,笑嘻嘻地看著唐公子風捲殘雲的吃相。

“奴婢卻是有個不情之請……”小紅稍是年長,瞥見小綠羞赧地好似個封口葫蘆,肚子裡千回百轉,就是不肯吐露,只得暗歎一口氣,少不得自己先開口了。

“不妨不妨,倒是說與我聽聽!”唐青楓此時酒飽飯足,心情大好,正打算趟去竹搖椅上打嗝順氣,聽到小紅這樣說,便將扇子搖開,笑盈盈地看向她道。

“有幸在唐門容身,我等自是感激,蒙公子贈名,不敢不喜,只是……只是若有可能,能否請公子……請公子再贈一個正式些的名字……”到底有些僭越之嫌,小紅端的萬分小心,恨不得每個字都先在心裡挑揀一番,再砍成一半一半的推出口去。

“哦?”這卻是唐青楓自己從未想過的,只覺得名字好記好叫便好,就連她姐姐對家飼熊貓視若珍寶,都只是以唐三呼來喚去,對自己更是從來欠奉全名,多以“唐二”指示。乍聽小紅的吞吐之言,竟也不好意思起來,將扇子打手一合輕輕敲向後腦勺,開始搜腸刮肚地想名字。

唐青楓出身世家,詩書經卷自然飽覽許多,但他向來對舞文弄墨敬而遠之,那些足可信手拈來的玉啊芳啊的字眼又覺得俗不可耐,一時間竟也不得其法,便在屋中慢慢踱起步來。

小紅小綠半懷忐忑半懷期許地站在一旁,兩對晶亮的眸子隨著公子的身影左右閃爍。

忽然,唐青楓眼梢游離間掃到了桌上殘剩的紅湯,頓覺靈光乍現,被躥騰辣意和顛來倒去的各式名字攪動地如同沸騰熱粥的神思瞬間順暢通明起來。於是不無欣喜道:

“倒有兩個心愛之物的好名字,剛巧派上用場!”

驀地聽到這句話,紅綠二人的心不由地與背後暗絞的手帕齊齊繃成一條線,如同不遠處香案上桐琴的弦,軫子緊了又緊,根根蓄勢待發,只等知音客手到擒來,就奏上一段春暖花開。

“不知...不知公子所說,是何愛物?”

“可是好東西呢!”唐青楓深覺這番靈感猶如文曲借才,志得意滿,自是眉飛色舞,接著說道:

“辛辣回麻花椒,唇齒留芳茴香!甚好,甚好!”

茴香:“...”

花椒:“...”

作者:逍遙客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