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行走撒哈拉大沙漠記實之二:走進沙漠小城,感受當地土著的吃與喝

寫在前面的話——

撒哈拉沙漠區域廣大, 沙漠裡分佈著許多國家, 大多數都曾被法國人統治百多年。 這些國家的人們喜歡自稱是地中海沿岸國家, 其實按地理劃分, 這些國家的正確的稱謂該是:非洲大陸北非國家。

因為是穆斯林國家, 其食品結構自然具有回教特點, 但同時又被法國人佔領多年, 飲食習慣中難免又帶有一些法蘭西的色彩。

因此, 沙漠裡土著們的吃與喝, 便呈現出五花八門的色彩。

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裡的土著, 以面餅為主食, 蔬菜主要是番茄、黃瓜、洋蔥、土豆等, 牛羊肉、雞鴨肉等更是其喜歡的主要副食。

由於遠離海洋的原因, 沙漠裡的當地人不吃蝦、螃蟹和甲魚、魷魚、海參等一切長的“奇形怪狀“東西。

在沙漠裡,

我吃過一種叫“庫斯、庫斯”的阿餐, 其實也就是新疆“抓飯”的變種。 有意思的是, 沙漠裡的人通常吃飯時不用筷子和刀叉, 也不象其它國家的穆斯林習慣用右手抓飯吃, 而是用湯匙做餐具。

至於湯匙如何能夠從羊骨頭上剔下肉來, 你就費腦筋想吧。

穆斯林們不吃豬肉,

“天蓬元帥”的子孫們在這個國家生活的悠然自得, 絕無生命之慮。 這裡的肉食以牛羊肉為主, 但太貴——牛肉的價格在阿幣500元1公斤左右, 折合人民幣50多元, 通常一隻成年的活羊, 市場售價得在1萬弟納爾, 折合人民幣千元上下。

沙漠當地人每天吃喝很簡單:一根棍子麵包,

再加上一份煮的亂七八糟的湯, 就很開心了。

當地人今天有錢今天花光, 絕不會象中國人那樣有錢就想著存起來。 項目部第一個月發工資時, 當地勞工每人拿到幾千阿國弟納爾, 個個興高采烈, 紛紛請假給家裡送錢。 幾天後再回來時, 個個找專案部領導再要錢。

專案部領導大驚地問:“不是3天前才發的工資嗎, 乍就沒了?”人家的回答到也實在:“都請家人和朋友們吃喝花光啦!”

面對專案部領導的批評, 當地人反到不解地問:“錢嘛, 你們發給我了, 就歸我支配了。 我乍消費, 你們管得著嗎?”

哭笑不得的專案部領導, 只好採取措施:將當地勞工月工資, 改為每10天發放一次進行控制。

一日早上,我隨著營地管理員,開車30多公里,去沙漠小城茵沙拉的菜市場。據說,這個小城是方圓300多公里內最大的城市,它的菜市場也是最大的。

項目部幾百號兄弟們的吃喝大部分要從這裡採購。

這兒的菜市場和小商品市場是混在一起的,走過不大的商品市場,就進入菜市場了。

瞧瞧,我發現了什麼——產自溫州的中國貨。在萬里之外的大沙漠裡,能見到國內的東西,也是讓人歡欣鼓舞。

只是,這些質次價高的貨物,損害了中國產品的聲譽。

這兒的蔬菜主要是生菜、捲心菜、土豆、番茄、黃瓜寥寥數種,且新鮮度與國內根本無法相比。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兒蔬菜市場的種種“潛規則”。首先,在時間上,菜攤何時開張,全憑小販們的興趣。高興了,可能會早晨6點多就擺攤設點;不高興了,你就是等的直跳腳,也見不到小販人影兒。其次,在國內如果某種蔬菜好賣,小販們基本上是儘快出手,再去進貨,好掙更多的錢。

可這事放在沙漠裡,就全變樣了。當地人更像是閑著沒事,擺攤玩兒。

這新鮮的生菜,是我在非洲大地上見到的惟一綠色的菜了。邊上的小男子漢指著他的青菜,用生硬的話,說:“bos,shello!”

三腳貓水準的英語告訴我,對方像是在說:老闆,我的菜是最好的?

在這兒買菜很有趣兒。比如,你在一個菜攤上發現3根鮮嫩黃瓜,你想全部買下來炒菜或做湯。

但是,對不起您呐,此事沒門兒。因為人家小販壓根兒就不會全部買給你。

若問小販兒為何到手的錢不掙?人家回答的理由很簡單:你全部買走了,別的人來了買不到乍辦?

對此,你只有看著鮮嫩黃瓜,卻不能全部到手而痛哭的份兒。

這幾位阿拉伯老者。面對我的相機鏡頭微笑著,任我隨意拍。那表情分明是在說:拍吧,小夥子。只要你的相機裡有足夠多的膠捲。

瞧這當地哥們,笑得象個佛。守著一堆菜攤,滿懷渴望地瞅著我們。此時的他,是多麼渴望我們一下子就將他這些菜統統買走呵。

可管理員轉臉對我說:“就他這點破菜,還不夠兄弟們塞牙的呢!”

賣蜜棗的當地人向我熱情推銷他的貨物,這東西含糖量太高,太甜,是擔心患糖尿病人的忌口之物。我果斷離開,不予理采。

這賣阿拉伯煙草的老者靜靜坐著,不招呼買賣,任由人們買或者不買。

不過,從這幾盒粗糙裝飾的香煙外表來看,也就是大眾化水準。

這個打磨成灰狀物的東東,不知是個啥東西。問隨行的翻譯,他也搖頭。

喝茶、喝咖啡、聊天,已經成為沙漠土著們每日不可或缺的生活點綴。就連菜市場這個地方,也有咖啡店,當地人坐這兒喝咖啡喝茶,聊天。

我曾在沙漠裡吃過一次烤全羊,一隻斬頭去蹄、烤得通體金黃的大羊,昂立在巨大餐盤之中,觀之令人垂涎三尺。一問價錢,竟然高達2.5萬弟納爾,折合人民幣2500元。

好傢伙,一頓烤全羊直吃的我肝顫。

國內有“天上的龍肉,地上驢肉”的俗語,意喻驢肉的美味。可這種中國人眼中的“龍肉”,在沙漠裡卻上不得大席面。找到幾家供應驢肉的肉鋪,招牌上赫然寫著“專供貓狗食品”。觀之,直讓我們這些好吃之徒們憤概的想撞牆而死。

在沙漠公路上驅車行駛,公路兩側,時常能夠看到三五成群的野驢,可能是從未被人類侵擾的緣故,這些生畜們竟不怕人,敢在數米開外與你對視。

前些日子,營地管理員以1千元人民幣的低價,從市場上購來一條肥大的成年公驢,用來改善伙食。頓時,大夥兒歡呼雀躍。然而,正當眾人摩拳擦掌準備卸磨殺驢時,卻被雇用的阿方員工暗中告密。一條手機短信,引得警車呼嘯而來。

鑽出警車的3名高壯員警到也十分客氣,面帶笑容地阻止了一場險令生靈屠炭的“暴行”後,又品嘗了一頓豐盛的中國大餐與美酒,然後大著舌頭搖搖晃晃鑽進警車呼嘯而去。

於是,那只命大的公驢只好被驅逐出營地,任其自生自滅。誰料,這畜生卻頗通沙漠生存之道,終日於營地外面轉悠,硬是不肯離開半步兒。

一日清晨,倒拉圾的當地女工大呼小叫地跑回營地,小臉兒刷白,操著急促的阿語連說帶比劃,那份緊張神態,直搞的眾人以為傳說中的沙漠匪徒前來偷襲。

於是,營地裡警鈴大作,阿國保安們關大門、上崗樓架槍地一番忙活。

直到翻譯趕來後,大夥兒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來,那頭放生的騷公驢竟然勾搭上了一條沙漠裡的母野驢,小倆兒竟然大白天裡公然作愛,嚇著了倒拉圾的當地女工。

此事,給中國員工們的單調生活增加了不少樂趣。

一日早上,我隨著營地管理員,開車30多公里,去沙漠小城茵沙拉的菜市場。據說,這個小城是方圓300多公里內最大的城市,它的菜市場也是最大的。

項目部幾百號兄弟們的吃喝大部分要從這裡採購。

這兒的菜市場和小商品市場是混在一起的,走過不大的商品市場,就進入菜市場了。

瞧瞧,我發現了什麼——產自溫州的中國貨。在萬里之外的大沙漠裡,能見到國內的東西,也是讓人歡欣鼓舞。

只是,這些質次價高的貨物,損害了中國產品的聲譽。

這兒的蔬菜主要是生菜、捲心菜、土豆、番茄、黃瓜寥寥數種,且新鮮度與國內根本無法相比。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兒蔬菜市場的種種“潛規則”。首先,在時間上,菜攤何時開張,全憑小販們的興趣。高興了,可能會早晨6點多就擺攤設點;不高興了,你就是等的直跳腳,也見不到小販人影兒。其次,在國內如果某種蔬菜好賣,小販們基本上是儘快出手,再去進貨,好掙更多的錢。

可這事放在沙漠裡,就全變樣了。當地人更像是閑著沒事,擺攤玩兒。

這新鮮的生菜,是我在非洲大地上見到的惟一綠色的菜了。邊上的小男子漢指著他的青菜,用生硬的話,說:“bos,shello!”

三腳貓水準的英語告訴我,對方像是在說:老闆,我的菜是最好的?

在這兒買菜很有趣兒。比如,你在一個菜攤上發現3根鮮嫩黃瓜,你想全部買下來炒菜或做湯。

但是,對不起您呐,此事沒門兒。因為人家小販壓根兒就不會全部買給你。

若問小販兒為何到手的錢不掙?人家回答的理由很簡單:你全部買走了,別的人來了買不到乍辦?

對此,你只有看著鮮嫩黃瓜,卻不能全部到手而痛哭的份兒。

這幾位阿拉伯老者。面對我的相機鏡頭微笑著,任我隨意拍。那表情分明是在說:拍吧,小夥子。只要你的相機裡有足夠多的膠捲。

瞧這當地哥們,笑得象個佛。守著一堆菜攤,滿懷渴望地瞅著我們。此時的他,是多麼渴望我們一下子就將他這些菜統統買走呵。

可管理員轉臉對我說:“就他這點破菜,還不夠兄弟們塞牙的呢!”

賣蜜棗的當地人向我熱情推銷他的貨物,這東西含糖量太高,太甜,是擔心患糖尿病人的忌口之物。我果斷離開,不予理采。

這賣阿拉伯煙草的老者靜靜坐著,不招呼買賣,任由人們買或者不買。

不過,從這幾盒粗糙裝飾的香煙外表來看,也就是大眾化水準。

這個打磨成灰狀物的東東,不知是個啥東西。問隨行的翻譯,他也搖頭。

喝茶、喝咖啡、聊天,已經成為沙漠土著們每日不可或缺的生活點綴。就連菜市場這個地方,也有咖啡店,當地人坐這兒喝咖啡喝茶,聊天。

我曾在沙漠裡吃過一次烤全羊,一隻斬頭去蹄、烤得通體金黃的大羊,昂立在巨大餐盤之中,觀之令人垂涎三尺。一問價錢,竟然高達2.5萬弟納爾,折合人民幣2500元。

好傢伙,一頓烤全羊直吃的我肝顫。

國內有“天上的龍肉,地上驢肉”的俗語,意喻驢肉的美味。可這種中國人眼中的“龍肉”,在沙漠裡卻上不得大席面。找到幾家供應驢肉的肉鋪,招牌上赫然寫著“專供貓狗食品”。觀之,直讓我們這些好吃之徒們憤概的想撞牆而死。

在沙漠公路上驅車行駛,公路兩側,時常能夠看到三五成群的野驢,可能是從未被人類侵擾的緣故,這些生畜們竟不怕人,敢在數米開外與你對視。

前些日子,營地管理員以1千元人民幣的低價,從市場上購來一條肥大的成年公驢,用來改善伙食。頓時,大夥兒歡呼雀躍。然而,正當眾人摩拳擦掌準備卸磨殺驢時,卻被雇用的阿方員工暗中告密。一條手機短信,引得警車呼嘯而來。

鑽出警車的3名高壯員警到也十分客氣,面帶笑容地阻止了一場險令生靈屠炭的“暴行”後,又品嘗了一頓豐盛的中國大餐與美酒,然後大著舌頭搖搖晃晃鑽進警車呼嘯而去。

於是,那只命大的公驢只好被驅逐出營地,任其自生自滅。誰料,這畜生卻頗通沙漠生存之道,終日於營地外面轉悠,硬是不肯離開半步兒。

一日清晨,倒拉圾的當地女工大呼小叫地跑回營地,小臉兒刷白,操著急促的阿語連說帶比劃,那份緊張神態,直搞的眾人以為傳說中的沙漠匪徒前來偷襲。

於是,營地裡警鈴大作,阿國保安們關大門、上崗樓架槍地一番忙活。

直到翻譯趕來後,大夥兒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來,那頭放生的騷公驢竟然勾搭上了一條沙漠裡的母野驢,小倆兒竟然大白天裡公然作愛,嚇著了倒拉圾的當地女工。

此事,給中國員工們的單調生活增加了不少樂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