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生休學創業,是追逐夢想還是充當炮灰

從2014年開始, 政府出臺了關於大學生休學創業的一系列政策, 近年來, 大學生休學創業的時間開始延長了, 從一年變成了兩年, 而互聯網時代使大眾都能夠創業, 同時, 在創業的藍海裡也出了許多傑出的人物, 例如馬化騰、馬雲、李彥宏之類的, 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成功學。 很多有著創業夢想的熱血大學生們紛紛投入到這一片創業海洋了。

《從0到1》這本書裡面裡提到, 彼得·蒂爾有一個“20 under 20”的項目。 這個項目, 每年選出20~25個20歲以下的青年天才, 兩年之內給他們10萬美元去做他們最想做的創業專案, 這個官網上寫著“有些創意實在不能坐等”, 彼得用馬克·吐溫的一句話標明他的哲學“我從來沒有讓上學這件事干擾我的教育”。 這個項目即便在美國這個崇尚自由的國家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創業是一個少數人做的事情, 創業者光鮮亮麗的背後, 往往是無數個苦逼的日子,

需要更強大的學習能力, 學到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 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 帶領團隊破千險萬難。

休學創業的選擇是否正確, 取決於個人的判斷, 還需要判斷自身的各種條件, 因為創業本來就是一個低成功率的事情。 很多大學生創業口頭上喊著要追逐夢想去創業, 但只是喊喊口號, 很多大學生只是一窩蜂的盲從, 沒有自己的創新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 創造出什麼社會價值, 只知道讓自己去當CEO , 這是“偽創業”, 還有一些大學生, 把休學當做了逃避的手段。 這樣的成功率當然就更低了。 創業應該是在創新的前提下洞察消費變化、提高社會生產效率, 從而讓消費者體驗更豐富的產品。

離校創業, 不僅應該想清楚目的, 還應該想辦法將風險降到最低。 雖然高校鼓勵師生創業, 但是老師的根本是教書育人。 同樣, 鼓勵學生創業, 也絕不是鼓勵學生在學校就當老闆, 而是提供人才培養的途徑和平臺, 讓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成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望周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