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調整種植業結構 拓寬農民致富路

春耕時節, 我市各地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擴大經濟作物種植規模, 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 通過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 促進農業增產增效, 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四月, 春暖花開, 萬物復蘇, 農安縣哈拉海鎮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 農民們正忙著栽種“三辣”之一的毛蔥。 “三辣”指毛蔥、辣椒和大蒜, 農安出產的三辣不僅銷往全國各地, 還遠銷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市場供不應求, 經濟效益是種植玉米的四到六倍。 如今, 種植三辣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哈拉海鎮程家駝子村村民王趕闖以前一直種玉米,

玉米價格的調整讓他下定決心改種三辣, 今年, 他把家裡的一坰多地都種上了毛蔥。 哈拉海鎮程家駝子村村民王趕闖說, 為了能提高點經濟效益, 提倡產業結構調整, 我們把苞米地都栽上毛蔥了, 為了提高點經濟效益。

依靠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 近年來, 農安縣哈拉海鎮不斷擴大“三辣”種植規模, 今年“三辣”的種植面積達到1萬餘公頃, 占全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45%左右。 目前, 農安縣已基本建成了三辣、花生、黃煙、馬鈴薯、瓜菜和胡蘿蔔六大特色基地, 經濟類特色作物種植面積還在逐年增加。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 我市各地都在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 大膽嘗試增收致富的新方法。

今年, 德惠市豐農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就開始推廣玉米和馬鈴薯間作套種栽培技術。 馬鈴薯與玉米套種, 解決了玉米的透風透光問題, 馬鈴薯收穫後, 其根莖變質腐爛還可以成為優質綠肥, 供玉米植株生長。 德惠市豐農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振慶說, 咱們就是套種, 也算立體栽培, 兩壟土豆上的苞米, 就在苞米上加密了, 苞米一晌地一棵不缺, 體現了邊行優勢, 產量還高, 米質還好, 這也算增產增收一種辦法。

利用玉米植株間隙套種土豆、辣椒等作物, 分批分類精心管護, 達到了一地兩用, 一地多收的效果。 去年, 合作社小面積試驗了這種立體栽培模式, 每晌地增收1.3萬元, 今年, 這種耕種新模式將大面積推廣。

在“天下第一糧倉”榆樹市, 新技術正在推廣應用, 種植業結構調整蹄急而步穩。 近日, 榆樹市農業局就請來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的高級農藝師, 向農民們傳授水稻旱作直播技術。 與傳統種植方法相比, 水稻旱作技術不僅省水、省工、省力, 而且投入少、效益高。 榆樹市鴻基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耿建偉說, 以前沒接觸過這項新技術, 尤其在今年大的政策調整上, 在種植結構調整方面, 能接觸到孫老師這麼生動的講課, 這麼完整的體系, 對於從事農業人來說, 今後種植結構調整信心滿滿, 而且咱們有信心, 有責任、有擔當的把這件事做好。

今年, 榆樹市準備發展旱作稻600公頃左右。 為了更好的推廣旱作稻種植技術,

榆樹市將推出專項支援政策和農機具購買補貼, 派出專門的技術跟蹤服務隊伍, 為有需要的種植戶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 榆樹市農業局副局長孟繁野說, 旱作直播稻在榆樹市第一次落地, 這項技術榆樹的農業部門包括專家等, 對這項技術還不完全掌握, 所以請專家來對榆樹2017年的經營戶進行現場培訓, 讓她們掌握完整的技術, 這樣便於這項技術的成功。

記者從長春市農委瞭解到, 今年, 我市將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高蛋白、高澱粉、甜玉米、糯玉米等專用玉米, 同時積極發展蔬菜瓜果、馬鈴薯等特色作物, 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 使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呈現多點開花的新局面, 真正讓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編審 張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