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藏阿裡南線朝聖 五 岡仁波齊轉山第二天

清晨天不亮, 我們就跟著朝聖的隊伍開始了第二天轉山的行程, 在五千多米的山上, 淩晨的空氣十分寒冷, 必須穿著厚厚的衝鋒衣, 帶著手套, 跟著大部隊朝山上緩緩前行, 不一會隊員們都全部走散了, 在夜色中打著頭燈, 誰也看不清誰, 只是悶著頭跟著人群向前走。

藏民大包小包, 有些還提著酥油茶, 在崎嶇的山路上走的很快

晨曦中的神山在雲層中露出了一角, 散發出淡藍色的光輝

天空越來越亮, 岡仁波齊主峰也越來越清晰, 仿佛一面明鏡, 在默默注視著山下這些不遠千里來朝聖他的人。

在黑夜中不知徒步了多久, 終於走到了天亮, 同時也開始到達這次轉山的最大一個難點, 就是翻越眼前的這座卓瑪拉山埡口, 埡口的海撥5630米, 是此次轉山線路中的最高點, 也是此次阿裡之行所達到的最高海撥。 這裡空氣稀薄, 基本上每走二十步就會氣喘吁吁, 休息一會, 再接著徒步一小段, 如此反復, 而埡口仿佛永遠走不到頭, 感覺到了最高點, 發現只是徒步完了一個小山坡,

還有更高的山坡在等著我們, 真是非常考驗人的體力與毅力。

不知道翻越了多少個山坡, 終於看到路兩傍都是五彩的經幡, 而且很多藏民在這裡頂禮膜拜, 這才算是真正到達了埡口的頂部。

埡口的經幡感覺比經幡廣場的還要密, 在路的兩傍形成了一道厚礙的經幡牆, 一層壘著一層, 嚴嚴實實, 感覺要把整個埡口用五彩的經幡包裹住一樣。

轉山的人都在這裡掛經幡,撒隆達,以表示對神山的無比崇敬之情

經幡的海洋,朝聖者的天堂

我在這埡口掛上一條長長的經幡,並向神山祈禱,保佑我們此次轉山的所有雲行戶外俱樂部的成員都能順利完成此次朝聖之旅,並願所有親人、朋友、眾生幸福平安。

在海撥5630米的卓瑪拉埡口休息掛完經幡,休息片刻後便開始下山,下山的路同樣崎嶇陡峭。

路的兩傍也都是五彩的經幡,所以在轉山途中不怕迷路,只要沿著經幡的方向走,便是轉山的路

在寸草不生荒涼的山谷中突然見到一灘綠水,這是轉山途中唯一的聖湖—慈悲湖,藏語意為“托吉錯”,傳說在此湖中沐浴,能洗淨身上的污垢和孽障,但這裡海撥太高,湖水冰冷刺骨,估計沒人會在這裡沐浴。

下山的路,人明顯少了很多,估計很多人都還在艱難的翻卓越瑪拉埡口。這是昨天一馬當先的驢友趙芳,她輕盈的象一隻小免子,健步如飛,下坡速度更快,一會就消失在山谷中。

在海撥五千多米的山谷中徒步,都是碎石路,坡度也很陡,所以必須小心翼翼,不然很容易崴到腳,較昨天平坦的路面,今天的難度大明顯大了許多。

下山畢竟輕鬆許多,呼吸也不那麼喘,二個小時後,便到走完最辛苦陡坡,看到了灰色的山涯下綠色的河谷

山谷中的小河與轉山道平行,朝一個方向延伸,一直流出岡仁波齊山谷,仔細看山下有些白色房子和帳篷,那便是下完埡口後的第一個休息點。

這些休息點的帳篷裡坐完了從埡口下山的人,大家都泡速食麵或喝酥油茶,給身體進行補給,後面還有二十五公里要走

轉山的藏人一般不進帳篷,三五成群的就在路邊席地而坐,吃他們自己帶來的酥油菜和糌粑

下山後明顯感覺轉山的人都是藏民,看來大部分遊客還在埡口處艱難攀登,據說當地的藏族人一天就可以完成一次轉山,看他們行走的速度與步伐,我完全相信他們的這種體力

跟著藏族人一道,又開始之後的轉山行程,還有二十五公里,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轉山路上這些小點都是轉山的藏族人,見不到身穿花花綠綠的衝鋒衣遊客了,看來真正考驗是從第二天開始的,光一個5600多米的埡口就讓大部分遊客在上面掙扎半天才能夠下來。

藏民走累了,就曬著太陽,喝點自帶的酥油茶,絲毫不覺是這是多麼辛苦的行程,感覺就象一次普通的郊遊,表現出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夏天的山谷,溪水清澈透亮,水草青綠繁茂,犛牛在溪邊悠閒的吃著草,一副生機勃勃的高山牧場風光

西藏阿裡的夏季,八月岡仁波齊神山腳下,難得綠色風光

藏族人手中佛珠,邊走邊念經,感覺很輕鬆自在,他們才叫真正的轉山朝聖,我們只是徒步。

從埡口下的休息點,又徒步了近二十公里,終於要走出這個巨大的山谷,希望就在眼前了,一路上也都是以藏人為主,遊客都不知道去哪兒了。

順著河谷中的溪流,終於走出了漫長的山谷,眼前是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山谷中的溪流蜿蜒曲折,流向草原的深處

這是出山谷後的第一個檢查站,也有武警在值勤,很多人都會在這裡休息,再徒步最後的五公里

草原盡頭的那條淡藍色的線條,就是聖湖瑪傍雍措,湖的面積巨大,很遠看去就象一條藍色的線,將遠處的高山與草原分割開來。

遠處巨大的山體就是與神山岡仁波齊遙遙相望的納木那尼雪山,海撥7694米,主峰隱藏在厚厚的雲層中,充滿了無限神秘。

夕陽透過厚厚的雲層,在雪山下的草原形成一道道光束,構成了白雲、雪山、草原、褐色山體,美麗的光影效果。

在最後幾公里回塔欽的路上,突降暴雨,不過風雨很快就過去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出現在天邊,真是印證那句,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彩虹象一道神聖的佛光,護佑著前來朝聖的人們

這次轉山算是非常圓滿,沿途不僅看到美麗壯觀的風景,體會到轉山藏民的虔誠,感受到神山莊嚴與聖潔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就在即將完成轉山的時刻,又見到了美麗的彩虹,感恩蒼天大地,感恩我身邊的一切人和事,感恩神山,讓我有這樣一次終身難忘的朝聖體驗!

轉山的人都在這裡掛經幡,撒隆達,以表示對神山的無比崇敬之情

經幡的海洋,朝聖者的天堂

我在這埡口掛上一條長長的經幡,並向神山祈禱,保佑我們此次轉山的所有雲行戶外俱樂部的成員都能順利完成此次朝聖之旅,並願所有親人、朋友、眾生幸福平安。

在海撥5630米的卓瑪拉埡口休息掛完經幡,休息片刻後便開始下山,下山的路同樣崎嶇陡峭。

路的兩傍也都是五彩的經幡,所以在轉山途中不怕迷路,只要沿著經幡的方向走,便是轉山的路

在寸草不生荒涼的山谷中突然見到一灘綠水,這是轉山途中唯一的聖湖—慈悲湖,藏語意為“托吉錯”,傳說在此湖中沐浴,能洗淨身上的污垢和孽障,但這裡海撥太高,湖水冰冷刺骨,估計沒人會在這裡沐浴。

下山的路,人明顯少了很多,估計很多人都還在艱難的翻卓越瑪拉埡口。這是昨天一馬當先的驢友趙芳,她輕盈的象一隻小免子,健步如飛,下坡速度更快,一會就消失在山谷中。

在海撥五千多米的山谷中徒步,都是碎石路,坡度也很陡,所以必須小心翼翼,不然很容易崴到腳,較昨天平坦的路面,今天的難度大明顯大了許多。

下山畢竟輕鬆許多,呼吸也不那麼喘,二個小時後,便到走完最辛苦陡坡,看到了灰色的山涯下綠色的河谷

山谷中的小河與轉山道平行,朝一個方向延伸,一直流出岡仁波齊山谷,仔細看山下有些白色房子和帳篷,那便是下完埡口後的第一個休息點。

這些休息點的帳篷裡坐完了從埡口下山的人,大家都泡速食麵或喝酥油茶,給身體進行補給,後面還有二十五公里要走

轉山的藏人一般不進帳篷,三五成群的就在路邊席地而坐,吃他們自己帶來的酥油菜和糌粑

下山後明顯感覺轉山的人都是藏民,看來大部分遊客還在埡口處艱難攀登,據說當地的藏族人一天就可以完成一次轉山,看他們行走的速度與步伐,我完全相信他們的這種體力

跟著藏族人一道,又開始之後的轉山行程,還有二十五公里,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轉山路上這些小點都是轉山的藏族人,見不到身穿花花綠綠的衝鋒衣遊客了,看來真正考驗是從第二天開始的,光一個5600多米的埡口就讓大部分遊客在上面掙扎半天才能夠下來。

藏民走累了,就曬著太陽,喝點自帶的酥油茶,絲毫不覺是這是多麼辛苦的行程,感覺就象一次普通的郊遊,表現出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夏天的山谷,溪水清澈透亮,水草青綠繁茂,犛牛在溪邊悠閒的吃著草,一副生機勃勃的高山牧場風光

西藏阿裡的夏季,八月岡仁波齊神山腳下,難得綠色風光

藏族人手中佛珠,邊走邊念經,感覺很輕鬆自在,他們才叫真正的轉山朝聖,我們只是徒步。

從埡口下的休息點,又徒步了近二十公里,終於要走出這個巨大的山谷,希望就在眼前了,一路上也都是以藏人為主,遊客都不知道去哪兒了。

順著河谷中的溪流,終於走出了漫長的山谷,眼前是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山谷中的溪流蜿蜒曲折,流向草原的深處

這是出山谷後的第一個檢查站,也有武警在值勤,很多人都會在這裡休息,再徒步最後的五公里

草原盡頭的那條淡藍色的線條,就是聖湖瑪傍雍措,湖的面積巨大,很遠看去就象一條藍色的線,將遠處的高山與草原分割開來。

遠處巨大的山體就是與神山岡仁波齊遙遙相望的納木那尼雪山,海撥7694米,主峰隱藏在厚厚的雲層中,充滿了無限神秘。

夕陽透過厚厚的雲層,在雪山下的草原形成一道道光束,構成了白雲、雪山、草原、褐色山體,美麗的光影效果。

在最後幾公里回塔欽的路上,突降暴雨,不過風雨很快就過去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出現在天邊,真是印證那句,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彩虹象一道神聖的佛光,護佑著前來朝聖的人們

這次轉山算是非常圓滿,沿途不僅看到美麗壯觀的風景,體會到轉山藏民的虔誠,感受到神山莊嚴與聖潔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就在即將完成轉山的時刻,又見到了美麗的彩虹,感恩蒼天大地,感恩我身邊的一切人和事,感恩神山,讓我有這樣一次終身難忘的朝聖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