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醫生論文撤稿事件,我忍不住來洗一下地|燒傷超人阿寶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 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 粉碎謠言

導讀

近日, 曾隸屬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 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 這一事件在國內引起廣泛熱議。 論文撤稿事件牽出了幾個問題:一、如何給這次撤稿事件定性?此次的論文撤稿事件, 和作者文章內容資料造假, 和作者主動惡意欺騙出版社, 畢竟有很大區別。 二、不能因科研和論文造假問題的存在就抹滅中國科研工作的進步。 三、臨床能力再重要, 不代表對醫生不必有發表論文的要求。

近日, 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 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 這一事件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和網路熱議。

對於這件事, 批評中國醫療行業學術風氣的聲音已經夠多了, 抨擊中國醫生評價體制的聲音也已經夠多了。

我就不再重複了。

直截了當的說:我覺得, 有些評論, 已經明顯的過度了。 在一些人眼中, 中國醫療行業已經一無是處, 中國科學研究已經糜爛透頂, 中國醫生評估體系, 應該推倒重來。

很多人的這種“批評”方式, 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君不見, 無論中國出點什麼事兒, 都有人一定要批評要反思到中華民族劣性根的程度, 不把中華民族說成劣等民族就覺得批評不夠激烈, 反思不夠深刻。

今天寫這篇文章, 我估計是討不了什麼好的, 甚至醫療界的很多朋友也會不以為然。 但是, 有些話, 還是要說。 有些地, 我還是要洗。

論文撤稿事件牽出了幾個不同的問題, 我們挨個掰扯一下。

第一個問題, 如何給這次撤稿事件定性?

古人說:有心為善,

雖善不賞。 無心為惡, 雖惡不罰。

古人的邏輯我們不能全盤接受, 但是, 惡意作假還是無心之過, 絕對關乎對這起事件的道德評判。

我們把這件事仔細捋一捋。 事情基本經過大體是這樣子的:

中國的醫生向國外雜誌投稿, 首要的難題是語言問題。 中國很多醫生可以順暢的閱讀外文書籍河期刊, 但是, 在中譯英方面, 極少有人能把自己論文翻譯到母語化程度。

所以, 中國的很多醫生, 在投稿國外雜誌的時候, 需要求助論文翻譯公司。 讓公司找專業人員, 進行母語化翻譯。

這一點, 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 向國外雜誌投稿, 不同的雜誌要求不同, 甚至有的雜誌連參考文獻格式都有區別。 除非對雜誌非常熟悉, 否則投稿也是一個很煩人的過程,

於是, 很多作者為了省事兒, 除了翻譯之外, 把投稿工作也委託給論文翻譯公司進行。

毫無疑問的, 投稿的成功率, 對於論文翻譯服務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為了吸引客戶, 論文翻譯服務公司會想方設法的提高論文的錄用率。

而決定論文是否被錄用的關鍵環節, 是論文審稿。 論文提交給雜誌後, 雜誌需要找業內權威人士審稿, 決定論文是錄用還是返修或者拒稿。 一些雜誌社人手並不寬裕, 也沒有雜誌社自己邀約的足夠的各專業權威人士做審稿人。 所以, 雜誌往往會讓作者自行推薦兩到三名業內權威人士作推薦審稿人。

按理說, 推薦審稿人只是出版社備選項。 只有雜誌社沒有合適的自己邀約的審稿人前提下,

才會選擇推薦審稿人, 而且一般不會將審稿工作全部交給推薦審稿人。 選擇推薦審稿人的時候, 出版社有義務對審稿人身份和聯繫方式進行核查。

遺憾的是, 這家雜誌社在審稿環節出現了嚴重的管理問題, 不僅直接由推薦人審稿, 而且未核查審稿人資訊, 直接按照投稿人提供的聯繫方式發郵件進行聯繫並採納了回復的審稿意見。

這一漏洞, 被論文翻譯服務公司發現了。 並大肆利用, 編造審稿人資訊, 假冒審稿人為論文出具有利的審稿資訊。 大大提高了論文錄用率。

在雜誌換了新東家之後, 該雜誌以往的管理問題進行了清理, 發現了這個問題, 並撤下了涉及的107篇論文。

也就是說, 造假問題發生在投稿審稿環節。 而造成這107篇論文被撤稿的根本原因,是出版社在審稿環節有嚴重的管理漏洞,而這個漏洞又被國內的論文翻譯服務公司發現和利用。

也就是說:目前為止,我們沒有任何證據說這107篇論文有內容和資料造假。

同樣,到目前為止,我們也沒有確鑿證據說這107篇論文的作者是自己主動在投稿審稿環節做假。造假的,是接受委託幫他們投稿的論文翻譯服務公司。他們很多人,對此可能完全不知情。

這些作者有沒有責任?當然有!因為,你作為論文的作者,尤其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必須為論文負完全的責任。把論文委託給論文翻譯服務公司自己當甩手掌櫃,讓論文的投稿環節完全失控,是絕對錯誤的。

甚至,我們也不排除一些作者,可能知道公司的操作手法,依然予以默許。

但是,無論如何。這次的論文撤稿事件,和作者文章內容資料造假,和作者主動惡意欺騙出版社,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說輕一些,是無心之過。說重一些,是自己對自己的論文嚴重不負責任。

第二個問題,中國科研工作真的在全世界臭名昭著了嗎?

這純屬扯淡,事實上。這幾年,中國的科學研究,包括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無論是能力水準還是嚴謹程度,都是快速進步的。這幾年,中國在全世界頂級雜誌,包括最頂級的《科學》《自然》雜誌發表的論文數量,一直在快速的增加。如果中國科研真的已經在全世界臭名昭著,那麼這些國際最權威的雜誌,怎麼會越來越多的錄用中國科研工作者的文章。

我不否認,中國存在相當嚴重的科研和論文造假問題。

這個問題,一分為二的看。一方面,中國必須對此嚴厲打擊絕不姑息。另一方面,也要清楚的看到,這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並非中國大陸所獨有,不必動輒上升到民族劣性根以及體制的高度進行自虐式的批評。

這種科研造假的醜聞,在全世界屢見不鮮。

在大家印象中,最嚴謹最認真的,應該是德國人吧?而就在德國醫療界,出現了一個被稱為“偉大的造假者”的醫生。

這次撤稿的107篇論文,涉及了幾百名醫生,而這位德國的伯特醫生,一個人帶著團隊,編造了90多篇關於羥乙基澱粉研究的論文。這些論文,大都發表在國際頂級醫學雜誌上。

羥乙基澱粉是血容量擴容劑,臨床上主要用於失血性、創傷性、感染性和中毒性休克等治療。伯特供職于德國路德維希港大學醫學院,是靜脈注射藥物方面的專家。他在歐洲各大醫學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論證羥乙基澱粉療效和安全性。在很長時間內,國際危重醫學等協會制定的臨床指南中涉及靜脈補液的內容,都是基於他的研究成果。

伯特的這90多篇假論文,嚴重誤導了全世界的危重醫學工作者,而且誤導了多年。在把他的研究成果作廢後,國際醫學界對羥乙基澱粉重新評判,得出了與此前伯特完全不同的結論,這導致了國際醫學界多個指南的修改。

而伯特的數百名合作研究者及他論文涉及的多家醫療中心,數十年來均對此默不作聲。

除了德國人之外還有哪個國家最嚴謹?很多人會回答日本。

2012年,日本人創下了單人偽造論文的世界紀錄。在過去19年內,日本麻醉專家藤井吉高以虛構患者、偽造治療證據、將無關科學家名字在自己論文上署名等形式,共偽造論文172篇。

還有荷蘭,2016年,荷蘭心理學家斯塔佩爾因為造假,被撤回已經發表的55篇文章,其中相當部分是發表在國際頂級雜誌。

此外,如果大家不那麼健忘,應該還記得日本的小保方晴子,韓國的黃禹錫,這都是諾獎級別的造假。

要不要因此把德國日本荷蘭稱為造假王國?要不要對這幾個國家的醫療界進行全盤否定和聲討?要不要因此否定這幾個國家對人類科技發展的巨大貢獻?

沒這個必要吧?

第三個問題,應該放棄對醫生的論文要求嗎?

很多醫生言之鑿鑿的說:醫生沒要寫論文,醫生沒時間寫論文,醫生花大量時間搞科研會影響臨床工作,會寫論文的醫生臨床不好,晉升時對論文的要求不合理。

這種論調,在中國醫生群體,尤其是基層醫生群體中,非常有市場。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讓我們來睜眼看一下現實:

三個醫生,一個是北大協和的,一個省級醫院的,一個市級醫院的。

我問你,誰的臨床水準高?

北大協和的高對吧?

那麼,他們誰會搞科研,誰會寫論文?

依然是北大協和的吧?

奇了怪了,不是說好了搞科研會影響臨床工作嗎?不是說會寫論文的醫生臨床不行嗎?

可為什麼在現實中,偏偏是北大協和那些臨床水準最高的醫生,科研也好論文也多呢?

你說我臨床工作忙?你比北大協和的住院總還忙?

你說我沒時間做科研,你的時間比北大協和的主治醫師還寶貴?

有人說國外的醫生不需要寫論文,那是扯淡。我見到的國外醫生沒有一個不會寫論文。在所有醫療機構,論文影響因數,都是平價醫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

科研和臨床工作真的水火不容?真的是不能兼得?

搞好科研需要什麼?需要科學的思維方式,良好的分析總結能力,需要學習專業文獻追蹤國內外進展的能力。

做個好醫生需要什麼?同樣需要要科學的思維方式,良好的分析總結能力,需要學習專業文獻追蹤國內外進展的能力。

優秀,是一種習慣。一個真正優秀的臨床醫生,怎麼會沒有在臨床中總結分析的能力,沒有在臨床外探索研究的能力?沒有總結經驗探索未知撰寫論文的能力?

說白了,所謂的晉升靠論文不合理,無非是那些臨床也不行論文也不行的醫生們自欺欺人的意淫罷了。

有人抱怨:做一千台手術,不如發一篇sci。

可是,如果一個醫生,做了1000台手術,都不能從中總結出什麼,提煉出什麼,都不能掌握此類手術的最新知識,不能拿出一些可以和同行交流的東西。那你是不是太笨了或者太懶了?

如果你做了一千台手術的唯一結果就是手法更熟練了一點,那麼,你無非就是一個開刀匠而已,距離一個優秀的醫生,差著十萬八千里。

至於醫生晉升考核取消論文,我就呵呵了。

很多人覺得高考這不合理那不合理,要求取消高考。

如果有錢有權的人呼籲取消高考,我還能理解。可是一群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也跟著喊,我就實在不明白了。

把科舉制改為薦舉制,你就覺得自己孩子學習不好也能上北大清華了?誰給你的這種迷之自信,讓你覺得自己孩子在薦舉制下能勝過權貴的孩子?

很多醫生嚷嚷,晉升不要看論文,要看臨床能力。

你臨床能力真的比那些會寫論文的醫生強?誰給你的這種迷之自信?

我就姑且承認你臨床能力強吧。

臨床能力是個什麼玩意兒?你真覺得自己比同年資醫生高一個檔次別人一眼能看出差距?你真覺得你一個小醫生的晉升院長書記省長市長回來現場觀摩你的臨床水準?

你水準好不好,還不就是主任一句話的事兒。

你把論文拍在主任跟前,主任沒辦法把你的sci給弄沒了吧?

如果沒有論文比所謂的能力。你聽說過一句話沒: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真到那時候,你是不是會懷念這個大家憑本事比硬指標的年代呢?

背景簡介:

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而造成這107篇論文被撤稿的根本原因,是出版社在審稿環節有嚴重的管理漏洞,而這個漏洞又被國內的論文翻譯服務公司發現和利用。

也就是說:目前為止,我們沒有任何證據說這107篇論文有內容和資料造假。

同樣,到目前為止,我們也沒有確鑿證據說這107篇論文的作者是自己主動在投稿審稿環節做假。造假的,是接受委託幫他們投稿的論文翻譯服務公司。他們很多人,對此可能完全不知情。

這些作者有沒有責任?當然有!因為,你作為論文的作者,尤其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必須為論文負完全的責任。把論文委託給論文翻譯服務公司自己當甩手掌櫃,讓論文的投稿環節完全失控,是絕對錯誤的。

甚至,我們也不排除一些作者,可能知道公司的操作手法,依然予以默許。

但是,無論如何。這次的論文撤稿事件,和作者文章內容資料造假,和作者主動惡意欺騙出版社,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說輕一些,是無心之過。說重一些,是自己對自己的論文嚴重不負責任。

第二個問題,中國科研工作真的在全世界臭名昭著了嗎?

這純屬扯淡,事實上。這幾年,中國的科學研究,包括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無論是能力水準還是嚴謹程度,都是快速進步的。這幾年,中國在全世界頂級雜誌,包括最頂級的《科學》《自然》雜誌發表的論文數量,一直在快速的增加。如果中國科研真的已經在全世界臭名昭著,那麼這些國際最權威的雜誌,怎麼會越來越多的錄用中國科研工作者的文章。

我不否認,中國存在相當嚴重的科研和論文造假問題。

這個問題,一分為二的看。一方面,中國必須對此嚴厲打擊絕不姑息。另一方面,也要清楚的看到,這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並非中國大陸所獨有,不必動輒上升到民族劣性根以及體制的高度進行自虐式的批評。

這種科研造假的醜聞,在全世界屢見不鮮。

在大家印象中,最嚴謹最認真的,應該是德國人吧?而就在德國醫療界,出現了一個被稱為“偉大的造假者”的醫生。

這次撤稿的107篇論文,涉及了幾百名醫生,而這位德國的伯特醫生,一個人帶著團隊,編造了90多篇關於羥乙基澱粉研究的論文。這些論文,大都發表在國際頂級醫學雜誌上。

羥乙基澱粉是血容量擴容劑,臨床上主要用於失血性、創傷性、感染性和中毒性休克等治療。伯特供職于德國路德維希港大學醫學院,是靜脈注射藥物方面的專家。他在歐洲各大醫學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論證羥乙基澱粉療效和安全性。在很長時間內,國際危重醫學等協會制定的臨床指南中涉及靜脈補液的內容,都是基於他的研究成果。

伯特的這90多篇假論文,嚴重誤導了全世界的危重醫學工作者,而且誤導了多年。在把他的研究成果作廢後,國際醫學界對羥乙基澱粉重新評判,得出了與此前伯特完全不同的結論,這導致了國際醫學界多個指南的修改。

而伯特的數百名合作研究者及他論文涉及的多家醫療中心,數十年來均對此默不作聲。

除了德國人之外還有哪個國家最嚴謹?很多人會回答日本。

2012年,日本人創下了單人偽造論文的世界紀錄。在過去19年內,日本麻醉專家藤井吉高以虛構患者、偽造治療證據、將無關科學家名字在自己論文上署名等形式,共偽造論文172篇。

還有荷蘭,2016年,荷蘭心理學家斯塔佩爾因為造假,被撤回已經發表的55篇文章,其中相當部分是發表在國際頂級雜誌。

此外,如果大家不那麼健忘,應該還記得日本的小保方晴子,韓國的黃禹錫,這都是諾獎級別的造假。

要不要因此把德國日本荷蘭稱為造假王國?要不要對這幾個國家的醫療界進行全盤否定和聲討?要不要因此否定這幾個國家對人類科技發展的巨大貢獻?

沒這個必要吧?

第三個問題,應該放棄對醫生的論文要求嗎?

很多醫生言之鑿鑿的說:醫生沒要寫論文,醫生沒時間寫論文,醫生花大量時間搞科研會影響臨床工作,會寫論文的醫生臨床不好,晉升時對論文的要求不合理。

這種論調,在中國醫生群體,尤其是基層醫生群體中,非常有市場。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讓我們來睜眼看一下現實:

三個醫生,一個是北大協和的,一個省級醫院的,一個市級醫院的。

我問你,誰的臨床水準高?

北大協和的高對吧?

那麼,他們誰會搞科研,誰會寫論文?

依然是北大協和的吧?

奇了怪了,不是說好了搞科研會影響臨床工作嗎?不是說會寫論文的醫生臨床不行嗎?

可為什麼在現實中,偏偏是北大協和那些臨床水準最高的醫生,科研也好論文也多呢?

你說我臨床工作忙?你比北大協和的住院總還忙?

你說我沒時間做科研,你的時間比北大協和的主治醫師還寶貴?

有人說國外的醫生不需要寫論文,那是扯淡。我見到的國外醫生沒有一個不會寫論文。在所有醫療機構,論文影響因數,都是平價醫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

科研和臨床工作真的水火不容?真的是不能兼得?

搞好科研需要什麼?需要科學的思維方式,良好的分析總結能力,需要學習專業文獻追蹤國內外進展的能力。

做個好醫生需要什麼?同樣需要要科學的思維方式,良好的分析總結能力,需要學習專業文獻追蹤國內外進展的能力。

優秀,是一種習慣。一個真正優秀的臨床醫生,怎麼會沒有在臨床中總結分析的能力,沒有在臨床外探索研究的能力?沒有總結經驗探索未知撰寫論文的能力?

說白了,所謂的晉升靠論文不合理,無非是那些臨床也不行論文也不行的醫生們自欺欺人的意淫罷了。

有人抱怨:做一千台手術,不如發一篇sci。

可是,如果一個醫生,做了1000台手術,都不能從中總結出什麼,提煉出什麼,都不能掌握此類手術的最新知識,不能拿出一些可以和同行交流的東西。那你是不是太笨了或者太懶了?

如果你做了一千台手術的唯一結果就是手法更熟練了一點,那麼,你無非就是一個開刀匠而已,距離一個優秀的醫生,差著十萬八千里。

至於醫生晉升考核取消論文,我就呵呵了。

很多人覺得高考這不合理那不合理,要求取消高考。

如果有錢有權的人呼籲取消高考,我還能理解。可是一群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也跟著喊,我就實在不明白了。

把科舉制改為薦舉制,你就覺得自己孩子學習不好也能上北大清華了?誰給你的這種迷之自信,讓你覺得自己孩子在薦舉制下能勝過權貴的孩子?

很多醫生嚷嚷,晉升不要看論文,要看臨床能力。

你臨床能力真的比那些會寫論文的醫生強?誰給你的這種迷之自信?

我就姑且承認你臨床能力強吧。

臨床能力是個什麼玩意兒?你真覺得自己比同年資醫生高一個檔次別人一眼能看出差距?你真覺得你一個小醫生的晉升院長書記省長市長回來現場觀摩你的臨床水準?

你水準好不好,還不就是主任一句話的事兒。

你把論文拍在主任跟前,主任沒辦法把你的sci給弄沒了吧?

如果沒有論文比所謂的能力。你聽說過一句話沒: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真到那時候,你是不是會懷念這個大家憑本事比硬指標的年代呢?

背景簡介:

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