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客邊”民警努力學方言 用誠心服務轄區群眾

一位90後“客邊”民警的暖心故事

莆田田邊邊防所民警張貞歡來自浙江, 他始終用真心、誠心服務轄區群眾, 成為群眾心中一位暖心的“客邊”民警

東南網3月17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陳榮富 通訊員 陳全順)3月10日, 對於莆田秀嶼區田邊邊防派出所戶籍民警張貞歡而言, 是個意義非凡的日子。 張貞歡出生於1990年, 一年前的這一天, 祖籍浙江的他, 懷揣激情來到莆田邁入警營。 這一年來, 他用真心投入工作, 用誠心服務群眾, 用暖心貼近百姓。 一樁樁愛民助民的小事, 在他與轄區群眾之間架設起一座連心橋。

“客邊學舌”記

前不久, 埭頭鎮汀港村的蔡奶奶來到派出所, 向張貞歡詢問二代身份證辦下來沒有, 老人只會說方言。 張貞歡邊點頭邊笑答:“嘿呀!(方言, 好了)”蔡奶奶笑了, 在戶籍室辦事的其他群眾也跟著樂了。

一年前, 剛入警的張貞歡因聽不懂方言, 吃了不少“啞巴虧”。 “這名剛調來的戶籍民警, 怎麼是個‘客邊’(方言, 外地人), 我們說的話, 他都聽不懂, 怎麼辦理證件?”前來辦理二代身份證的群眾,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 經常如此抱怨。 工作中, 張貞歡瞪直了雙眼, 想聽明白群眾的話, 無奈腦子裡飛舞起一堆問號, 最終還得靠身邊的戶籍協管員翻譯。 面對群眾的“嫌棄”, 張貞歡沮喪地低下了頭, 這尷尬的一幕在他心中揮之不去。

一年來, 張貞歡始終沒有放棄對莆田話的學習,

一有機會就學就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 如今, 他在工作中用方言與群眾交流已無障礙。

“暖男”暖心窩

在戶籍崗位, 張貞歡始終堅持用真心待人, 用誠心服務。 他說, 多付出一片真心, 就會多贏得群眾一分滿意。 由於他工作盡職、服務熱心, 同事都戲稱他是一名“暖男”。

今年春節期間, 由於不少轄區群眾返鄉過節順帶辦理證件, 正月裡派出所戶籍視窗的業務量激增。 在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裡, 張貞歡每天的“飯點”都不準時。 “我們想跟貞歡在一張桌子上吃頓飯都難, 加班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朝夕相處的同事說。

2月9日, 臨近下班時間, 辦證群眾還是擠滿了戶籍大廳。 張貞歡又放棄了就餐和休息時間, 耐心細緻地為群眾辦事,

一直忙到晚上8點多。

當天最後一名辦證群眾是一位1976年退伍的老兵。 “我下午3點多就帶著外孫女來這邊等候辦理二代身份證, 等了4個多小時。 下班時間到了, 還沒排到我, 以為白來了。 但是張警官竟然沒有要下班的意思, 而是繼續一個接一個地受理業務, 並始終保持著嚴謹、親切的工作和服務態度。 作為一名退伍老兵, 我非常感動。 看到咱們部隊有如此優秀的後輩, 我很欣慰!”在辦理完業務後, 退伍老兵吳斌當場寫下一封感謝信。

張貞歡不僅工作態度認真, 服務群眾的心思更是細膩。 戶籍室裡, 醫藥箱、一次性杯子等他都時刻準備著, 只要進了戶籍室, 群眾從點滴之處都能感受到這名“暖男”的溫度。

“邊防爸爸”情

“爸爸, 愛我抱抱我!”今年10歲的小寧, 經常在爺爺的帶領下, 來到戶籍室找張貞歡, 哪怕只待一小會兒, 孩子也十分開心。 其實, 張貞歡還未婚, 小寧是他幫扶的一名轄區裡單親家庭兒童。

小寧是一名非婚生孩子, 在他很小的時候, 父母就因爭吵不休而“離婚”。 隨後, 小甯的母親不辭而別, 丟下他回了老家湖南, 之後杳無音信。

去年9月的一天, 一名老人來派出所辦理戶籍業務後, 握著張貞歡的手說:“我家鄰居有個娃兒很可憐, 也很聰明、很懂事, 你有空去看看。 ”不久, 張貞歡便利用週末時間上門走訪, 從此走進了小寧的生活。

由於家裡生活條件困難, 父親又要外出打工, 沒有時間照顧孩子, 平日小甯就與爺爺一起生活。 當身邊的小朋友們都在討論放學後要去哪兒玩、今天又有什麼好看的動畫片時,

小寧只能默默地背起書包, 回家幫著洗碗、做飯。

張貞歡這個“邊防爸爸”當得有模有樣, 從派出所到小寧家近一公里, 最多的時候, 他一天可以來回走5趟。 天氣冷了, 他給小寧添置衣裳並送去;放學時間到了, 他去給小寧輔導功課;有時候還幫著洗衣服、做飯, 週末帶上小寧去玩耍……

小寧的戶口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爺爺臉上不時泛起愁容。 心思細膩的“邊防爸爸”早就察覺到了, 他著手與社區民警協調, 展開走訪調查, 按照程式為孩子申報了戶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