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80年代末中國乒乓球隊隱藏的危機

雖然中國人壟斷了世界乒壇一個時代, 但我們的危機已經在逐漸到來。 徵兆不多, 卻很明顯, 比如:1986年漢城亞運會, 江嘉良敗於一個18歲韓國選手之手;1987年新德里世乒賽,

江嘉良險勝一個22歲的歐洲運動員才獲得冠軍。

作為當年中國男乒無可置疑的領軍人物, 江嘉良這兩次比賽的表現實在不怎麼令人滿意, 而且到1988年的時候, 他也將是一個有著二十四歲高齡的“老將”了。

和歐洲人不同, 和現在的中國乒乓球運動員不同, 過去中國隊選手能打到24歲已經是相當大歲數了。 這一則因為我們的打法比較精細, 需要較快的反應速度, 二十四五歲的人體力可能正充沛, 精力卻必然會開始下降;二則我們那時只有單面打法, 基本沒橫拍, 直拍橫打還沒出世, 所以對步法要求比較高, 年紀越大步法當然就越慢。

而最後一個不能說的理由是, 我們國家運動員的年齡, 有時候不屬實。

到21世紀時候, 劉國梁退役時才二十六歲, 不過他出生比較晚, 生活相對比前輩們要好很多, 在打法上也加入了更多的相持模式, 所以打得更持久是正常的。 那麼1988年二十四歲的江嘉良能否頂得住時代和年齡的衝擊, 拿下第一屆乒乓球奧運會的單打金牌?以剛剛我們提到的那兩次重大比賽(亞運會、世乒賽在沒有奧運會的時候可是名副其實的大比賽,

亞運會甚至比世界盃還要重要, 因為牽扯到“奧林匹克”和國家榮譽)的情況來看, 恐怕沒人能做出這個擔保。

(據說是劉國梁小時候照片)

當然, 那一屆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選手並不止江嘉良一個, 還有陳龍燦、許增才, 但很難想像如果江老大玩不好的話他們能擔當起重任——中國選手向來不缺技術, 缺的是心理, 所以歷屆冠軍往往都是最放得開的人, 而不是大家公認的基本功最好的那個。 比如江嘉良就屬於和自己同時代的國乒選手裡心理調節能力最優的那個, 很難想像他要是頂不住的話陳和許能走多遠。

不過江嘉良雖然老了, 外國的高手們卻更老。 88年前後國外乒乓球界的大人物們基本都處於老驥伏櫪狀態, 克蘭帕爾、舒爾貝克(不是舒克貝塔)、本格森、阿佩依倫、格魯巴等一大批頂級高手們的年紀都一大把了, 他們大多是70年代就開始廝殺的名將,

88年的時候基本都在三十歲以上, 這是真的老了。

而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時代在發展, 既然老的已開始凋零, 那麼新的有沒有成長起來呢?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7):此消彼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