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佐心理丨性、馴服、玫瑰,姑娘們光怪陸離的世界

你說劉海被自己剪壞了。

你說買了一周的紅大衣還沒到。

你說終將愛的人還在路上。

你說孩子週末又溜出家去玩了。

......

我們聊點別的吧。

比如, 三八婦女節剛過, 我們來說說女性這個詞。

女性的美, 詩經裡有非常多美好的描寫, 【有美一人, 清揚婉兮】, 或是【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而其中最將女性形象定型的, 應該是【之子於歸, 宜其室家】, 意思是美麗姑娘出嫁了, 多適合她的家人。

《詩經》裡寫女性魅力的句子有很多。 比如在《詩經·邶風》中寫道:靜女其姝, 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 搔首踟躕。

這個姑娘, 有著那種“我就是要故意驚天動地折騰一番”的熱辣和灑脫, 用現代詞語說就是“作”。 不過也對, 如果伴侶記起你就想起一隻溫順的貓, 那得多無趣。

也有一種姑娘, 喜歡被馴服。

被馴服不是被奴役。

小王子中有這樣一段話:

“只有被馴服了的事物, 才會被瞭解。 ”狐狸說, “人不會再有時間去瞭解任何東西的。 他們總是到商人那裡去購買現成的東西。 因為世界上還沒有購買朋友的商店, 所以人也就沒有朋友。 如果你想要一個朋友, 那就馴服我吧!”

當時讀狐狸和小王子的對話, 其中用了“馴服”這個詞, 覺得特別刺眼。 說實話我不能理解,

狐狸和小王子之間, 為什麼要用馴服這個詞。 當然我知道聖埃克絮貝裡本來就用了這詞, 而非譯者的偏頗。 我的不理解就是, 這裡講的是愛呀, 愛這個東西, 它不是用強迫的, 愛是很自然的一種情感, 為何要用馴服這樣一個具有較大的強力意味的詞呢?

馴服所指的意思是: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費的時間使得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這句話不僅可以作為愛的解釋, 也充滿了哲思的味道。 仔細想想, 這樣一個概念衍生到女性, 我們在自己本身身上耗費時間使自己變得重要, 既是如此, 那作為女性, 我們的人生應該以什麼為重?

《英國每日電訊》有一篇文章稱, 中國女人比中國男人辛苦。 文章中寫道:在中國, 女性要在25歲前找到另一半,

28歲前還沒結婚, 則面臨“無論如何都要成功”的壓力。 與女主內不同, 職場女性還負擔著一個家庭的經濟收入。 中國20.3%的家庭, 女人包攬了全部家務;41.7%的家庭, 女人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

這篇寫自2014年的文章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波伏娃說:男人的幸運在於, 自幼就被勉強登上了一條艱苦且難以攀爬的道路, 但是這條路卻是最可靠的。

女人的不幸在於, 全社會都會鼓勵她踏上一條輕鬆卻不甚可靠的道路, 等到她醒悟過來自己已經深陷那海市蜃樓中時, 卻早已無力逃脫。

說起辛苦, 更為重要的是所扮演的社會與家庭角色及承擔的壓力:

經濟壓力和對前途的擔心最為沉重

有人說工作著的女性是美麗的, 然而在當今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中, 工作也是增加女性壓力的一個主要方面。 華坤女性調查中心的調查表明, 目前壓在職業女性身上有“六座大山”。

調查結果表明, 30.57%的女性認為, 她們最大的壓力來自於經濟, 其次是工作壓力, 占28.55%。 其他依次為子女教育、工作和家庭難以兼顧、婚姻與情感、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近3成女性怕落伍

調查表明,女性不但積極籌畫著今天,還為將來擔憂。從調查結果來看,害怕“不能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是大多數女性最擔憂的事,占27.67%。其他依次為孩子的前途、失業、知識落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錢不夠花。

女性人生重要的選擇來自於女性對自我追求的標榜。

在18世紀末,英國作家、哲學家和女權主義者Mary Wollstonecraft寫了一本《女權辯護》。

那是在1791年,法國政治家塔列朗在法國制憲議會發表了一篇報告,認為女性只應接受家庭式的教育:這促使了沃斯通克拉夫特開始寫作《女權辯護》一書;她通過對這一特定事件的評論來展開她對性別雙重標準的廣泛批判,並譴責了男性鼓勵女性縱容過度情感的行為。因而在1792年,Mary Wollstonecraft在倉促之中寫成了《女權辯護》一書。

她說:沒有人是為了邪惡而選擇邪惡,而是誤把它當作快樂、所追尋的東西。

也就是說,我們生活的環境,無論是宜其室家,還是獨立灑脫,都在被生活環境鐫刻的價值觀念所影響。你追尋的,是環境賦予自己的價值觀念。

但倘若你對現代思想史有一定的瞭解,會發現倫理對於現代社會的解釋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縱然歷史學家總是說“迴圈”的概念,他們從過去的幾千年軌跡裡尋求著一些東西,企圖以此來解釋現代社會的光怪陸離。

在現代社會,操控我們價值觀念的不僅僅是倫理,還有消費,每天都有無數的聲音告訴女性,要化妝保持面容的吸引力,要健身保持軀殼的誘惑力,要經濟獨立在兩性關係中立於不敗之地,與之相關的觀點還有:男人只有捨得為你花錢才是真的愛你,我們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為了買下心儀的物品。

有一些聲音無時無刻地在告訴我們如何做自己。

在這些念頭的影響下,很多女性都有著有意無意間揮之不去的念頭:“我看上去怎樣?”在很多文化中,女性的身體都是處於一種被評價和觀看的境況中,如同一件沒有生命力的物體或裝飾品。

在Mary Wollstonecraft發佈《女權辯護》的一百年以後,Bartky(1990)提出了性客體化(sexual objectifieation)的理論:女性的身體、身體部分或性功能脫離了她本人,淪為純粹的工具或被視為能夠代表女性個體本身。即當被性客體化,女性會被視為身體,而其身體存在的價值僅僅是為了取悅他人和供他人使用。

女性的身體通過各種途經,如媒體、社會交往等等,被注視、被評估、被性客體化,被性客體化的女性由於長期被他人當做物體對待,導致女性自我客體化,開始重視身體的外貌特徵,而不再是身體屬性,並表現出習慣性的、持久的監視自己身體的狀態。

並且,女性會將自己與社會理想體型進行比較,由於人的體型主要是遺傳決定,社會理想體型也就很難人為達到,實際體型與社會理想體型之間難以逾越的差距會使女性產生一系列的消極心理結果,如身體羞澀、焦慮等等。

社會心理學裡提到:社會的最終目的,是將社會目標與個人需求相統一。無論是在自由的世界裡驚才熠熠抑或狼狽攀爬,或是在舒適的規則裡囿于廚房抑或安然相待,都是不同需求下的不同選擇。

歸根結底,這是一件你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的事情。現在這個世界,理論很多,話語權被無限切割,但無論你站到哪一方,都會得到同類的擁護,也會受到另外聲音的批判。

但回過頭,喧囂裡求得的就兩個字,安心。

此心安處是吾鄉。

本期佐心直播課,聽楊蕊老師講情商


近3成女性怕落伍

調查表明,女性不但積極籌畫著今天,還為將來擔憂。從調查結果來看,害怕“不能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是大多數女性最擔憂的事,占27.67%。其他依次為孩子的前途、失業、知識落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錢不夠花。

女性人生重要的選擇來自於女性對自我追求的標榜。

在18世紀末,英國作家、哲學家和女權主義者Mary Wollstonecraft寫了一本《女權辯護》。

那是在1791年,法國政治家塔列朗在法國制憲議會發表了一篇報告,認為女性只應接受家庭式的教育:這促使了沃斯通克拉夫特開始寫作《女權辯護》一書;她通過對這一特定事件的評論來展開她對性別雙重標準的廣泛批判,並譴責了男性鼓勵女性縱容過度情感的行為。因而在1792年,Mary Wollstonecraft在倉促之中寫成了《女權辯護》一書。

她說:沒有人是為了邪惡而選擇邪惡,而是誤把它當作快樂、所追尋的東西。

也就是說,我們生活的環境,無論是宜其室家,還是獨立灑脫,都在被生活環境鐫刻的價值觀念所影響。你追尋的,是環境賦予自己的價值觀念。

但倘若你對現代思想史有一定的瞭解,會發現倫理對於現代社會的解釋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縱然歷史學家總是說“迴圈”的概念,他們從過去的幾千年軌跡裡尋求著一些東西,企圖以此來解釋現代社會的光怪陸離。

在現代社會,操控我們價值觀念的不僅僅是倫理,還有消費,每天都有無數的聲音告訴女性,要化妝保持面容的吸引力,要健身保持軀殼的誘惑力,要經濟獨立在兩性關係中立於不敗之地,與之相關的觀點還有:男人只有捨得為你花錢才是真的愛你,我們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為了買下心儀的物品。

有一些聲音無時無刻地在告訴我們如何做自己。

在這些念頭的影響下,很多女性都有著有意無意間揮之不去的念頭:“我看上去怎樣?”在很多文化中,女性的身體都是處於一種被評價和觀看的境況中,如同一件沒有生命力的物體或裝飾品。

在Mary Wollstonecraft發佈《女權辯護》的一百年以後,Bartky(1990)提出了性客體化(sexual objectifieation)的理論:女性的身體、身體部分或性功能脫離了她本人,淪為純粹的工具或被視為能夠代表女性個體本身。即當被性客體化,女性會被視為身體,而其身體存在的價值僅僅是為了取悅他人和供他人使用。

女性的身體通過各種途經,如媒體、社會交往等等,被注視、被評估、被性客體化,被性客體化的女性由於長期被他人當做物體對待,導致女性自我客體化,開始重視身體的外貌特徵,而不再是身體屬性,並表現出習慣性的、持久的監視自己身體的狀態。

並且,女性會將自己與社會理想體型進行比較,由於人的體型主要是遺傳決定,社會理想體型也就很難人為達到,實際體型與社會理想體型之間難以逾越的差距會使女性產生一系列的消極心理結果,如身體羞澀、焦慮等等。

社會心理學裡提到:社會的最終目的,是將社會目標與個人需求相統一。無論是在自由的世界裡驚才熠熠抑或狼狽攀爬,或是在舒適的規則裡囿于廚房抑或安然相待,都是不同需求下的不同選擇。

歸根結底,這是一件你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的事情。現在這個世界,理論很多,話語權被無限切割,但無論你站到哪一方,都會得到同類的擁護,也會受到另外聲音的批判。

但回過頭,喧囂裡求得的就兩個字,安心。

此心安處是吾鄉。

本期佐心直播課,聽楊蕊老師講情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