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容創業已經到了下半場?關鍵是知道該怎麼玩!

內容創業的春天真的到了嗎?最近, 我們發現不管是內容創業者還是平臺似乎都顯得格外的躁動不安。 新媒體圈裡時常爆出內容創業團隊融資和變現的消息。

有的內容創業團隊一年融了幾輪資, 有的拍出天價廣告, 有的做內容付費兌現每一份創作的價值, 也有的做付費社群賺的盆滿缽滿。 不管是同道大叔估值3億元被盛美文化控股收購, 創始人變現近2個億。 “罐頭視頻”8個月完成3輪融資, 被資本高度肯定, 還是Papi醬併入anglababy經濟公司。

這些消息, 無一例外的都在向我們展示著內容創業獨特的魅力。

其次是近期騰訊3, 5億美金投資快手, 簡書於近日完成4200萬B輪融資等等消息爆出, 估計又會引爆新一輪的內容創業補貼。 這一系列的消息和舉措都在告訴我們, 內容創業的春天真的來了。

內容創業的春天真的來了嗎?這是最好的時代, 相比傳統媒體時代的內容製作生產,

內容製作生產的門檻已經大大降低, 以前製作內容是專業媒體機構的媒體人幹的事, 內容製作分發的話語權牢牢的掌握在媒體人手裡, 可是現在, 隨著科技的進步, 移動互聯網浪潮洶湧而來, 我們生產、發佈內容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 使得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內容的生產者。

其次, 互聯網網生內容的生態日趨完善, 內容的分發、變現、維權等都有專業的機構, 內容創業者可以花更多精力投入到內容創作本身, 生產更加優質的內容。

互聯網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尤其是移動支付的快速普及, 線上支付的習慣已經養成。

此外, 隨著新一輪的消費升級的到來, 使用者願意為優質的內容付費, 而且使用者的購買了也大幅度的提升。

各大內容平臺對創業者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 創業者的生存問題得以解決, 也能獲得更好的回報。 又有, 內容創業的先行者探路, 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內容創業的春天真的到了。

不過, 這是最好的時代, 也是最壞的時代。 內容創業的春天確實的到了, 不幸的是, 內容創業也已經走到了下半場!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發現這麼一個現象, 目前, 在內容的各大領域都已經存在優質的內容團隊, 基本上已經占山為王。 其次, 內容的製作生產的門檻確實變得很低, 但是這對所有人都很低,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湧入內容創業領域, 每天做內容的比做愛的還多, 內容顯然已經開始過剩, 流量的獲取越來越難。

受眾消費內容的眼光變得越來越挑剔, 對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 於此同時, 野蠻人也會撲進內容創業的領域, 打亂內容創業者的陣腳, 劣幣與良幣之間的博弈依然存在。 這也就使得我們進入內容創業的門檻其實又變高了。

那說到這裡, 可能很多有志于內容創業的朋友, 可能心裡就會有這麼一個疑問, 現在進入內容創業領域是不是已經為時已晚?現在開始內容創業還有機會嗎?

我的回答是只要你願意努力, 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古往今來, 在商業歷史的長河中, 有很多提前看到了機會利用先發優勢獲得成功的, 也有很多彎道超車成功的案例, 機會一直都有, 只是看你能不能把握。 內容創業到了下半場不要緊,

關鍵是你要知道內容創業的下半場怎麼玩。

首先, 第一個方面, 我覺得啊,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 都需要想清楚我們要做什麼, 去做一個定位, 因此內容創業的第一步, 其實也就是要做好定位。 定位我們可以這麼幾個方面去做, 首先我覺得我們要做商業模式的定位, 畢竟創業就是為了掙錢, 向錢看准沒錯。 當然, 我這裡說的商業模式定位並不是說要剛開始就像清楚具體的掙錢方式, 而是說我們要想清楚是要做流量的生意還是做內容的生意。 你們的內容是為了博人眼球獲取點擊量, 靠廣告費掙錢, 還是打算匠心獨運做好內容, 通過內容付費進行獲利。 我覺得這是需要提前想好的。 因為, 如果你做的是流量的生意, 那麼你的內容為了獲得更大的曝光,可能就需要去迎合普羅大眾的喜好。而做內容付費一般都是選擇一個領域深根細作,為特定的某一垂直領域的人群服務。二者的邏輯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我建議大家還是儘量不要去做流量的生意,不要去做行銷號,雖然短期內確實可以盈利,但不長久,良幣終將驅逐劣幣。而且,新一輪消費升級下的內容創業消費者是在為優質的內容買單,所以我們的重心還是應該放到內容上來。此外呢,我們還需要做人群定位,以及競爭對手定位等等一系列的定位。我們就不一一展開了。

第二個方面,我覺得我們需要做到差異化,做到和別的內容不一樣。我們剛才提到,現在每天做內容的比做愛的還多,當然這只是一句調侃的話,沒有經過驗證,目的只是為了說明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已經在生產內容,部分內容已經開始過剩。要讓使用者在那麼多內容中看到你,記住你,你的內容就需要和大部分內容有些區別,做的不一樣。我們舉個例子,寫雞湯的很多,但是咪蒙的雞湯就和別人的不一樣。咪蒙能在雞湯中輸出她的價值觀,能夠準確的戳中人們的痛點,所以她才能夠在眾多的雞湯中脫引而出成為雞湯女王。

第三個方面,內容產品、功能化

現在很多內容都是沒有什麼營養的,現在大眾的審美越來越高,而且大家都陷入了知識焦慮之中。而且現在流行知識付費,知識付費其實人們是在購買一個知識產品。

一個產品就有它的功能,可以解決問題。我們舉個例子,現在有很多是讀書分享,比如20分鐘幫你讀完一本書。這樣的內容就像一個節省時間的產品,它的功能就是幫人節省閱讀的時間,幫助人們快速掌握一門學問。

我們再舉個例子,現在有很多的乾貨文章,其實這類的內容就是為大家提供方法論的,比如本才同學的視頻在為大家分析一個現象之後,都會告訴大家一些指導實踐的方法論。像這樣有一個功能,可以解決問題,看起來就像一個產品的內容,因為實用,所以會很受歡迎。

第四個方面我覺得我們需要生產稀缺的內容。

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物以稀為貴。如果你們製作出大家平時都看不到的精彩內容,大家看到都覺得很鮮鮮,那麼你的內容就有可能會被瘋傳。很有可能會成為你彎道超車的一個利器。

第五個方面是內容呈現方式的選擇。

說白了就是選擇做圖文、音訊、短視頻,又或者是三者的結合。三種類型的選擇應該視大家的情況而定。不過我建議大家,能做視頻的話儘量做短視頻,能做音訊也要加音訊。道理很簡單,首先,雖然現在做視頻和做音訊的准入門檻都已經變得很低了,但是相比圖文還是有一定的門檻。

其次,你們選擇了短視頻的話,分發管道會更廣,比如你們可以分發到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愛奇藝、搜狐視頻等視頻網站,同時還可以分享到今日頭條、秒拍、美拍等短視頻APP。如果你們做的視頻是脫口秀類的,你們還可以提取視頻中的音軌,分發到喜馬拉雅、荔枝fm等音訊的分發管道。

而且,現在短視頻的風口已經到來,相比圖文、音訊,大多數使用者消費內容更願意消費短視頻。

如果你選擇做音訊,可以和圖文結合。雖然分發管道和內容沒有視頻那麼豐富,但是音訊可以伴隨式的收聽,大家可以一邊做事情一邊聽音訊,可以節省用戶的時間,也是會受歡迎的,其次是現在內容創業做音訊的話還有一定的紅利。如果能夠抓住紅利,對大家來說也是挺好的一個事情。

第六:內容的品牌化、IP化

之前我們還談到,如今部分領域的內容已經開始過剩,甚至有的已經到了氾濫的程度。因此,如果你的內容成為了一個品牌甚至說成為了IP,那麼大家就有可能會長期追隨著你。你後期的商業價值也就更大了。

第七:生產優質的頭部內容

優質的內容將會形成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可IP化的優質頭部內容。內容創業、知識付費其實本質就是一場從腰部、頸部等奔向頭部的內容競賽。

不管是互聯網還是自媒體又或者內容領域,都存在一座金字塔,都可以按一定的規則進行劃分為頭部、腰部以及尾部。就拿互聯網公司來進行分類,很顯然BAT這一類的互聯網巨頭就是頭部的互聯網企業,而他們投資的一些企業則可以算作腰部以上的企業,這些大部分都是可以活得很好的;而到了金字塔的腰部以下,同類的企業越來越大,大家都在搶佔市場、獲取使用者,除了部分現金流的公司,基本都是在互聯網的價值黑洞裡砸錢,沒啥收入。

在內容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你看到奇葩說、歌手、好聲音等綜藝火的一塌糊塗;李翔商業內參、好好說話賣的大紅大紫,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內容創業的坑裡栽了跟鬥。由當下的市場來看,我們會發現僅有不到10%的頭部內容佔據了內容領域營收的半壁江山。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優質頭部內容的打造,其實頭部內容也是滿足了剛才我們所說的稀缺內容的特點。

除了以上七個方面,我們還應該注重團隊協作、在專案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恰當的合作夥伴、以及政府政策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我們今天就不展開了。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內容創業如何變現。

內容創業變現方式主要有這麼幾種:

第一種變現方式,獲取內容平臺的廣告分成以及補貼

關於這一點,我在一開始就已經提過了相信大家都清楚,畢竟主流的內容平臺都有補貼,也有各種各樣的計畫。廣告分成和內容補貼會給內容創業團隊帶來一定的收益,但不建議大家盲目去做獲取高分成的內容,把分成和補貼的收入當做是一個額外收入就好,畢竟分成收入一般不穩定,補貼又都是固定且有限的。

第二種變現方式,廣告

廣告是媒體盈利最基礎的模式,我們的內容在分發到各大平臺之後,如果有一定的播放量,我們的新媒體擁有了一定的粉絲之後,就具備了廣告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冠名、贊助以及一些軟植入、硬廣等方式進行變現。

第三種方式呢就是內容電商

內容電商舉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例子,邏輯思維的視頻節目裡,羅振宇經常會給大家推薦一些書籍,然後動員大家去他們的商城裡購買,這就是內容電商。通過邏輯思維的視頻內容,來帶動電商的銷量。

第四種是做付費社群

我們還是拿邏輯思維舉例,他們之前就賣過會員,不過羅胖現在又改口說社群是個坑。我的理解是如果社群的基數不是很大的話運營成本就低,如果人數太多就會大幅度的增加運營成本,因此,我們應該算清楚你的社群的收費以及後期運營成本之間的關係,然後再考慮是否做付費社群,然後又如何去運營。

第五種變現方式就是知識付費或者是內容付費啦,我們就來重點聊一聊,當下的知識付費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知識付費的幾個大事件,去年6月5日,李翔商業內參以199元訂閱每年的形式在得到APP上線,當天訂閱用戶,到今天訂閱用戶接近10萬,盈利千萬。當然,在得到上賣的最好的其實是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就在李翔商業內參上線的後一天,喜馬拉雅也推出音訊付費節目《好好說話》,當天銷售額破500萬。在去年12月3日,喜馬拉雅首推123知識狂歡節,單日銷售突破5000萬元,打造了知識付費的雙十一。

知識付費確實成為了內容創業變現的一個主要手段,而且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知識付費。

其實,我們如果回過頭去看,我們會發現,知識付費和內容付費其實早就已經有了。比如我們買一本書要花錢、報名一個培訓班需要交費、上學要交學費、看電影需要買電影票、看話劇需要購買門票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付費的。當下流行的內容付費,其實是在說互聯網上的內容的付費。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上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免費的,只是因為已經有協力廠商買單,你不需要直接付費而已。其實,互聯網的內容付費早就已經開始了。比如,我們視頻網站看一個剛上線的電影需要會員,或者直接單片購買。

如果你經常關注國外的動態,你會發現,美國的內容付費已經有很多了。你在YouTube上看視頻,不僅電影需要付費,就是一些電視劇和脫口秀節目都是需要付費的。我相信,伴隨著我國新一輪消費升級的到來,內容付費的習慣也會逐漸養成,內容的付費將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那麼你的內容為了獲得更大的曝光,可能就需要去迎合普羅大眾的喜好。而做內容付費一般都是選擇一個領域深根細作,為特定的某一垂直領域的人群服務。二者的邏輯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我建議大家還是儘量不要去做流量的生意,不要去做行銷號,雖然短期內確實可以盈利,但不長久,良幣終將驅逐劣幣。而且,新一輪消費升級下的內容創業消費者是在為優質的內容買單,所以我們的重心還是應該放到內容上來。此外呢,我們還需要做人群定位,以及競爭對手定位等等一系列的定位。我們就不一一展開了。

第二個方面,我覺得我們需要做到差異化,做到和別的內容不一樣。我們剛才提到,現在每天做內容的比做愛的還多,當然這只是一句調侃的話,沒有經過驗證,目的只是為了說明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已經在生產內容,部分內容已經開始過剩。要讓使用者在那麼多內容中看到你,記住你,你的內容就需要和大部分內容有些區別,做的不一樣。我們舉個例子,寫雞湯的很多,但是咪蒙的雞湯就和別人的不一樣。咪蒙能在雞湯中輸出她的價值觀,能夠準確的戳中人們的痛點,所以她才能夠在眾多的雞湯中脫引而出成為雞湯女王。

第三個方面,內容產品、功能化

現在很多內容都是沒有什麼營養的,現在大眾的審美越來越高,而且大家都陷入了知識焦慮之中。而且現在流行知識付費,知識付費其實人們是在購買一個知識產品。

一個產品就有它的功能,可以解決問題。我們舉個例子,現在有很多是讀書分享,比如20分鐘幫你讀完一本書。這樣的內容就像一個節省時間的產品,它的功能就是幫人節省閱讀的時間,幫助人們快速掌握一門學問。

我們再舉個例子,現在有很多的乾貨文章,其實這類的內容就是為大家提供方法論的,比如本才同學的視頻在為大家分析一個現象之後,都會告訴大家一些指導實踐的方法論。像這樣有一個功能,可以解決問題,看起來就像一個產品的內容,因為實用,所以會很受歡迎。

第四個方面我覺得我們需要生產稀缺的內容。

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物以稀為貴。如果你們製作出大家平時都看不到的精彩內容,大家看到都覺得很鮮鮮,那麼你的內容就有可能會被瘋傳。很有可能會成為你彎道超車的一個利器。

第五個方面是內容呈現方式的選擇。

說白了就是選擇做圖文、音訊、短視頻,又或者是三者的結合。三種類型的選擇應該視大家的情況而定。不過我建議大家,能做視頻的話儘量做短視頻,能做音訊也要加音訊。道理很簡單,首先,雖然現在做視頻和做音訊的准入門檻都已經變得很低了,但是相比圖文還是有一定的門檻。

其次,你們選擇了短視頻的話,分發管道會更廣,比如你們可以分發到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愛奇藝、搜狐視頻等視頻網站,同時還可以分享到今日頭條、秒拍、美拍等短視頻APP。如果你們做的視頻是脫口秀類的,你們還可以提取視頻中的音軌,分發到喜馬拉雅、荔枝fm等音訊的分發管道。

而且,現在短視頻的風口已經到來,相比圖文、音訊,大多數使用者消費內容更願意消費短視頻。

如果你選擇做音訊,可以和圖文結合。雖然分發管道和內容沒有視頻那麼豐富,但是音訊可以伴隨式的收聽,大家可以一邊做事情一邊聽音訊,可以節省用戶的時間,也是會受歡迎的,其次是現在內容創業做音訊的話還有一定的紅利。如果能夠抓住紅利,對大家來說也是挺好的一個事情。

第六:內容的品牌化、IP化

之前我們還談到,如今部分領域的內容已經開始過剩,甚至有的已經到了氾濫的程度。因此,如果你的內容成為了一個品牌甚至說成為了IP,那麼大家就有可能會長期追隨著你。你後期的商業價值也就更大了。

第七:生產優質的頭部內容

優質的內容將會形成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可IP化的優質頭部內容。內容創業、知識付費其實本質就是一場從腰部、頸部等奔向頭部的內容競賽。

不管是互聯網還是自媒體又或者內容領域,都存在一座金字塔,都可以按一定的規則進行劃分為頭部、腰部以及尾部。就拿互聯網公司來進行分類,很顯然BAT這一類的互聯網巨頭就是頭部的互聯網企業,而他們投資的一些企業則可以算作腰部以上的企業,這些大部分都是可以活得很好的;而到了金字塔的腰部以下,同類的企業越來越大,大家都在搶佔市場、獲取使用者,除了部分現金流的公司,基本都是在互聯網的價值黑洞裡砸錢,沒啥收入。

在內容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你看到奇葩說、歌手、好聲音等綜藝火的一塌糊塗;李翔商業內參、好好說話賣的大紅大紫,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內容創業的坑裡栽了跟鬥。由當下的市場來看,我們會發現僅有不到10%的頭部內容佔據了內容領域營收的半壁江山。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優質頭部內容的打造,其實頭部內容也是滿足了剛才我們所說的稀缺內容的特點。

除了以上七個方面,我們還應該注重團隊協作、在專案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恰當的合作夥伴、以及政府政策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我們今天就不展開了。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內容創業如何變現。

內容創業變現方式主要有這麼幾種:

第一種變現方式,獲取內容平臺的廣告分成以及補貼

關於這一點,我在一開始就已經提過了相信大家都清楚,畢竟主流的內容平臺都有補貼,也有各種各樣的計畫。廣告分成和內容補貼會給內容創業團隊帶來一定的收益,但不建議大家盲目去做獲取高分成的內容,把分成和補貼的收入當做是一個額外收入就好,畢竟分成收入一般不穩定,補貼又都是固定且有限的。

第二種變現方式,廣告

廣告是媒體盈利最基礎的模式,我們的內容在分發到各大平臺之後,如果有一定的播放量,我們的新媒體擁有了一定的粉絲之後,就具備了廣告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冠名、贊助以及一些軟植入、硬廣等方式進行變現。

第三種方式呢就是內容電商

內容電商舉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例子,邏輯思維的視頻節目裡,羅振宇經常會給大家推薦一些書籍,然後動員大家去他們的商城裡購買,這就是內容電商。通過邏輯思維的視頻內容,來帶動電商的銷量。

第四種是做付費社群

我們還是拿邏輯思維舉例,他們之前就賣過會員,不過羅胖現在又改口說社群是個坑。我的理解是如果社群的基數不是很大的話運營成本就低,如果人數太多就會大幅度的增加運營成本,因此,我們應該算清楚你的社群的收費以及後期運營成本之間的關係,然後再考慮是否做付費社群,然後又如何去運營。

第五種變現方式就是知識付費或者是內容付費啦,我們就來重點聊一聊,當下的知識付費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知識付費的幾個大事件,去年6月5日,李翔商業內參以199元訂閱每年的形式在得到APP上線,當天訂閱用戶,到今天訂閱用戶接近10萬,盈利千萬。當然,在得到上賣的最好的其實是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就在李翔商業內參上線的後一天,喜馬拉雅也推出音訊付費節目《好好說話》,當天銷售額破500萬。在去年12月3日,喜馬拉雅首推123知識狂歡節,單日銷售突破5000萬元,打造了知識付費的雙十一。

知識付費確實成為了內容創業變現的一個主要手段,而且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知識付費。

其實,我們如果回過頭去看,我們會發現,知識付費和內容付費其實早就已經有了。比如我們買一本書要花錢、報名一個培訓班需要交費、上學要交學費、看電影需要買電影票、看話劇需要購買門票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付費的。當下流行的內容付費,其實是在說互聯網上的內容的付費。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上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免費的,只是因為已經有協力廠商買單,你不需要直接付費而已。其實,互聯網的內容付費早就已經開始了。比如,我們視頻網站看一個剛上線的電影需要會員,或者直接單片購買。

如果你經常關注國外的動態,你會發現,美國的內容付費已經有很多了。你在YouTube上看視頻,不僅電影需要付費,就是一些電視劇和脫口秀節目都是需要付費的。我相信,伴隨著我國新一輪消費升級的到來,內容付費的習慣也會逐漸養成,內容的付費將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