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文搞清民國軍閥混戰史!

首先, 讓我們瞭解一下清末的狀況:

下圖的色塊只代表大概範圍, 並不精確。

甲午戰爭, 清政府各軍均遭受重創, 當時袁世凱極力建議組建現代化軍隊,

但上頭就是不聽, 袁世凱很生氣。 後來清帝國飄搖欲墜, 尋求出路, 袁世凱被李鴻章等人聯名推薦, 成為統領。

袁世凱本人極重練兵, 主張變法, 為革新奔走呼號。 練兵時, 他直接採用現代化設備和訓練方式, 聘請德國軍官, 從學堂裡挑選出一批德才兼備的學生, 培養為親信, 從順利控制了全軍。 軍隊只知效忠于袁大帥, 而不知效忠於清帝國。

袁世凱的旗下, 有三個學生最為出色: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此三人號稱北洋三傑, 民間把他們喚作龍、虎、狗。 (狗是誇人, 不是罵人。 )

王士珍

段祺瑞

馮國璋

在清朝滅亡之前十年, 東北奉天有兩夥土匪火拼, 一邊叫金壽山, 一邊叫張作霖。 張作霖打不過金壽山, 便撒丫子跑了。 跑了以後他還當土匪頭子, 不過他深信當土匪成不了大事, 於是想入編正規軍。 於是劫持了清軍將領盛京(瀋陽)將軍增祺的老婆, 跪求將軍夫人替他求情, 收了兄弟們。 將軍被媳婦說動, 收編了張作霖, 使得張作霖成了大清的地方官。

張作霖

1904年左右, 日俄戰爭, 東北混亂, 張作霖從容應對, 增強了軍隊實力, 後又擴編, 再去作為朝廷的人去剿匪, 再度壯大。 革命爆發時, 清帝國東北軍的幾位領導上書清廷, 提議實施責任內閣制, 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這是革命派的意思。 作為清帝國的從良小能手, 張作霖奉命去幹掉他們。 張作霖因此奪了東北的最高領導權, 張作霖是奉天來的, 雅稱奉系軍閥。

閻錫山

同樣回到清朝滅亡十年前,在山西的五台縣,有個名叫閻錫山的青年,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後來他從日本留學回來,考上了大清朝的上等軍官,憑著出色的表現和學業成績,他在短時間內連升幾級,當上了團長。而他以前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和同盟會有交往。等同盟會起義,他也在山西回應,領軍滅了山西巡撫,成立了軍政府,閻錫山本人當之無愧地被大家推舉為都督。清朝滅亡後,他順應時勢,立即表示擁戴(臣服)袁世凱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這就是晉系軍閥的來源!

於是我們看:

奉系軍閥:頭目張作霖,張學良他爹,在東北,老家奉天。

晉系軍閥:閻錫山,在山西,綽號閻老西,山西簡稱晉。

那個時候的南方並沒有效忠袁大帥的表態,本身就是獨立於北方而存在。先說雲南大軍統領,即雲南都督蔡鍔!

蔡鍔將軍靚照

蔡鍔是梁啟超、譚嗣同的學生。清末他興產業辦教育,整飭軍隊,革除弊病。武昌起義時回應革命軍,革命成功後,自然成為雲南軍政府都督。雲南簡稱滇,所以蔡鍔旗下軍,也換做滇系軍閥。

還有廣西,原是清政府任命的提督陸榮廷在職,響應革命號召反了。革命後繼續留任,成為民國時期廣西軍閥。廣西簡稱桂,因此稱作桂系軍閥。

到此為止,還有一事不明。

四川、湖南等地是什麼情況呢?答案是:這是南北軍閥打來打去的地帶,他覺得他二逼,他覺得他二逼,誰也不服誰。

袁世凱領導的龐大軍團,響應南方革命軍的號召,成立了民國政府。原本南方革命軍是有人主張打袁世凱的,但黃興認為根本就打不過,只能和談。後來大家一想,真的打不過,就和談了。袁世凱同意了和談,不過他的條件是,革命成功後,他來當總統。你想,這個時候有人忽然說,我們要選舉,我們要換領導人,我們要打倒舊勢力,扳倒北洋軍,限制袁世凱的權力,最好把他選下去。是你,你願意?

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等人在南京成立民國政府,弄了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準備搞選舉,孫中山是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很生氣,說好的我支持你革命,你讓我當總統,怎麼你自己當上了,什麼意思?加上後來的一系列衝突,這就要滅了孫中山,於是孫中山號召各省討袁,還好有響應的,打了幾仗,都是慘敗,正愁怎麼辦呢,結果討袁軍在上海的司令部居然被租界給解散了。孫中山、黃興等人被通緝,革命黨人將此舉喚作“二次革命”,意思是第一次革命革的不全,所以再來一次。沒想到二次革命這麼快就失敗了,孫中山流亡海外。

1914年,袁世凱對民主心存的最後一點好感也沒有了,他廢了臨時約法,出臺了《中華民國約法》,解散了國會,讓那些議員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恰在此時,日本來湊熱鬧,進軍青島,耀武揚威,袁世凱被迫接受二十一條。當時也是有媒體報導的,主要戰場就是報紙。說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無恥之極,與日本人狼狽為奸,全國爆發了遊行,以反對袁世凱為榮,以堅決革命為榮。當然這只是導火索,爆發事件出現在1915年——袁世凱居然稱帝了!

袁世凱稱帝

南方軍閥,以蔡鍔為領袖,發動了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稱帝。

而段祺瑞等人,居然也反對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抑鬱而終。袁世凱死後,無人有能力一統江湖,操持全域。就連北方的天下,也都分崩離析了。中央方面,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總理,恢復約法,恢復國會。

黎元洪

這個黎元洪,原是湖北軍統帥,革命時被革命黨人逼著當了中央軍大元帥。擔任民國總統時,與段祺瑞就不和。但段祺瑞手握重兵,實際權力高於黎元洪。總統和總理不和,和事老是同為北洋出身的張勳。眼看段祺瑞想再次解散國會,張勳對黎元洪表示,這事兒非復辟不能解決。於是強行擁戴愛新覺羅·溥儀進行復辟大業。

張勳

問題是,段祺瑞你免了就能完事兒了嗎?人家實力在那裡擺著呢,手底下又都是親信的軍團,不是沒有這個職稱就沒這個能力,於是將張勳復辟鎮壓了。

復辟失敗之後,黎元洪覺得自己引張勳當和事老,張勳復辟,自己也有責任,覺得沒臉繼續在中央混了,引咎辭職。總統換人,換成了馮國璋。

段祺瑞稱反對復辟為再造共和。他不止一次造共和。第一次是民國元年,南方革命軍鬧革命,段祺瑞聯名北洋高級將領電促清廷退位。隆裕太后下詔清帝退位。二造共和是袁世凱稱帝時,段祺瑞公開反對,多次勸阻,可惜老袁不聽。後來革命派讓段祺瑞表態,段祺瑞出於對袁世凱幾十年的知遇之恩,雖未公開聲討,但絕不參與,且未獲任何封賞。

段祺瑞和梁啟超等人成立了新政府,段祺瑞說我這是再造共和,孫中山說放你娘的狗屁。他說段祺瑞那個是假共和,我們要建設新共和。所以孫中山從海外流亡歸國,聯合桂系、滇系軍閥,準備打擊段祺瑞。孫中山組織的國會在廣州召開,會議選舉孫中山為海陸(沒空)軍大元帥,其餘軍閥頭目為元帥。同時宣佈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要維護共和之純種法統,否認段祺瑞北京政府。因此發動的戰爭,就叫護法戰爭:

護法戰爭的範圍遍及粵、桂、湘、閩、滇、黔、川、鄂、陝九省,贛、浙、蘇、皖、豫、魯、甘等省及東北地區也出現規模不等的護法武裝及活動。

各省份都有自身的考慮,各種矛盾數不勝數。但既然要打段祺瑞,還是有人支持的。支持打擊段祺瑞政府的,都自稱是“護法軍”。

段祺瑞(皖系)應戰。策略很簡單:安排馮國璋(直系)打頭陣,跟西南來的那群護法神軍撕逼。

護法軍和馮國璋打架示意圖。

直系、皖系等也好記,記住兩個詞,即“瘋子(馮直)”和“斷腕(段皖)”馮國璋又不是傻逼,憑什麼我打你不打?幹了兩仗就不幹了,擅自撤兵,愛誰誰,你段祺瑞自己玩兒去。於是孫中山順利奪取了湖南,痛失湖南讓段祺瑞很生氣,他向大總統馮國璋同志表示,這個總理我他媽不幹了。馮國璋說你不幹那就太好了,我讓王士珍幹(當總理)!這就是傳說中的直皖分裂。

馮國璋主持大局,宣佈:我們大家不要打了,坐下來好好談談。孫中山說,我不想談!但西南的軍閥們卻已經跟馮國璋談好了,單方面宣佈停戰。

和孫中山同樣不滿的,還有段祺瑞。為了制裁馮國璋,段祺瑞召開了十三省軍代表表決大會,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國家要統一,就一定要跟西南軍死磕,收復天下。還是段祺瑞勢力大,北京政府離不開他,畢竟他是虎,馮國璋是狗,狗與虎拼,那是拼不過的。

馮國璋只好說,那還是打吧,再任命段祺瑞為總理。段祺瑞派軍揮師南下,與護法軍大戰於湖南。

因為是直系當的冤大頭,為段祺瑞這個死皖系打前陣,有戰功的人,自然也是直系的。但直系將領曹錕、吳佩孚等人,辛辛苦苦奪了湖南,最後當上湖南省長的卻是皖系(段祺瑞)的人。

曹錕

曹錕震怒,讓吳佩孚不要再往前打了,辛辛苦苦幹活,最後讓不幹活的領工資,咱不值當的。為了噁心一下段祺瑞,吳佩孚發表聲明,說段祺瑞試圖武力統一中國,實乃亡國之政策。直系將領紛紛表示贊同。段祺瑞被迫宣佈停戰。不打了。

孫中山還是不願意,還想著繼續北伐,從而圍攻北京,奪取革命的最終勝利。但坐下來談判的雙方卻簽訂了和約:

西南各省和北方各省均同意:推舉黎元洪或者馮國璋當總統,岑春煊當國務院總理。至於孫中山,最適合當一名外交官,負責海外事宜……

孫中山憤怒!此前,孫大炮為了懲戒不認真北伐,反而排擠革命党人的桂系,登上戰艦,發射大炮,炮擊了廣東都督府(桂系的勢力在廣西、廣東)。

桂系很多人也根本就不想搞什麼議會,議員集體出走與孫中山聯合,一些部隊驅逐了陸榮廷(桂系老大),建立了新的軍政府。

陳炯明

可不久後,孫中山任命的廣東省長陳炯明就叛變了。陳炯明與孫中山政見不一樣,主張像美國學習,搞聯邦自治,孫中山說必須要搞民主革命。後來又發現他倆不僅政見不同,脾氣也不合,加上其他一系列矛盾,最終導致孫中山撤了陳炯明的司令和省長之職。陳炯明哪裡肯幹?領兵來揍孫中山。孫中山好漢不吃眼前虧,離開廣州跑到了上海。

孫中山深知,沒人支持是不行的。別的軍閥都有日本或者西方列強支持,孫中山找不到支持者,最後還是決定向蘇聯求援,同意容共。

1922年,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提出了“聯俄聯共”之政策。1923年,孫中山又回到了廣東,聯合之前支持他的某些桂系、滇系的軍隊,驅逐了陳炯明。在蘇俄的支持下創辦了黃埔軍校,訓練高級人才。

這個時期,馮國璋已死,直系新老大是曹錕,受夠了皖系的段祺瑞,兩下裡直接開幹了,史稱直皖戰爭(1920年夏)。

隨後,直系將領吳佩孚,聯合奉系張作霖,圍攻老段。段祺瑞大敗。

沒了槍桿子,就沒政權,自然要辭職退位,把北京政府的大權讓給了直系和奉系。但這個直系,和東北張作霖的奉系,幕後不是一個東家。

張作霖是日本人支持的,段祺瑞也是日本人支持的,而直系是英美支持的。你直系把皖系攆走了,想在中央當老大,張作霖願不願意?張作霖願意,可日本人不願意。日本人要求張作霖(奉系)和皖系合作。

正好,張作霖和直系在一個政府裡工作,衝突不斷,於是直接就開幹了。奉系和直系打的這一仗,被喚作直奉戰爭(1922年、1924年)。直系一度勝利,但因為大將馮玉祥臨陣倒戈,最終敗北。

奉系贏得勝利後,任命張宗昌為皖魯剿匪司令。而張作霖自然成了老大,控制了北京政府,和皖系聯合舉薦親日小先鋒梁士詒擔任總理。

孫中山政府之所以擴張得比較順利,正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北方在掐架,沒空顧及南方。孫中山直接用黃埔軍校組建成了一個軍隊,稱為國民革命軍。而黃埔軍校的校長,就是蔣介石。孫中山去世後,由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戰爭開始,蔣介石擔任北伐總司令。由於經費不足,民國政府做了細緻的安排,砸鍋賣鐵賣廠子,債券收稅什麼的,原計劃打到哪兒算哪兒,沒想到一路高歌:

一開始制定的基本策略是:

連同馮玉祥(西北)和閻錫山(山西),打倒吳佩孚(藍色),聯絡孫傳芳(黃色),不理張作霖(紫色)。等弄死吳佩孚(藍色)後,便回頭猛揍孫傳芳(黃色),滅了張宗昌(山東),幹死張作霖(紫色)。

北伐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基本消滅了孫傳芳和吳佩孚的勢力,同時重創了張作霖。

1927年,張作霖因抵擋不住國民革命軍的猛攻,決定求和。同時因為沒能滿足日本人的種種要求,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其子張學良主持大局,決定改易旗幟,撤了奉系軍的五色旗,改掛中華民國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北洋軍閥時代就此結束。

補充(一):

“北洋”這個名詞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存在了近60年,但將永遠存在于中國歷史長河裡。一部中國近現代史都與北洋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從北洋大臣到北洋水師再到北洋政府北洋軍閥。其間充斥著中興與沒落,統一與分裂,革命與保皇,共和與立憲,忠誠與背叛。這是一個遍地烽火的年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也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年代。這段歷史因此也顯得格外的紛亂複雜。

具體到北洋軍閥,以便理解,我們簡單地劃分了幾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北洋軍閥的形成(1911-1916,辛亥革命到袁世凱去世);

第二階段是軍閥混戰(是1916-1926,袁世凱去世到國民革命軍北伐);

第三階段是北伐戰爭(1926-1928,誓師北伐到東北易幟)。

理論上說,1928年12月張學良東北易幟後,中國大地上再也沒有北洋五色旗存在,都換成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然而軍閥還是沒有退出歷史舞臺。接下來還有蔣桂戰爭(1929),中原大戰(1930)等等。一直到抗戰爆發,國民政府都不曾事實上統一全國軍政軍令(閻錫山、桂系、紅軍等)。

北洋五色旗

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1.北洋軍閥的形成(1911-1916)

事情還要從甲午年說起。

1894年甲午戰爭大清敗於日本,朝野震動。落後就要挨打,怎麼辦?大家一致認為要軍事現代化。於是全盤西化,由袁世凱主持開始小站練兵。1901年,袁世凱接任北洋大臣,組建北洋六鎮,北洋軍(這個時候還不是軍閥)開始形成。六鎮共7萬餘人,為大清國精銳陸軍部隊。

在那個年代,“北洋”這個詞簡直就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和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後來叱吒中國政治舞臺的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都出身北洋六鎮。

1908年慈禧去世,攝政王載灃把袁世凱趕回老家。載灃遛鳥逛街長大,忽然被捉來統治偌大個國家,有如老農被推進波音飛機駕駛室。瞎搞一氣後,到1911年,大清眼瞅就要完蛋了。

辛亥革命形勢圖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稀裡糊塗就成功了(孫中山黃興等事先根本不知道),清軍協統黎元洪被從床底下拉出來當起義軍都督。各省雲起響應紛紛獨立。清政府萬般無奈之下,重新啟用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掌握軍政全權。

從地圖上看,革命黨的地盤似乎要比清廷控制的地盤要大,但無論軍事還是政治實力,袁世凱都要比南方革命党強得太多。只要袁世凱願意,完全可以擊潰革命軍,成為大清再造恩人。

但袁世凱有更大的志向。革命党人給袁私下承諾,若老袁出力推翻清朝,則共和國首任總統非他莫屬。

1911年12月15日孫中山回國,1912年1月1日宣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自任首任臨時大總統。隨後1月22日向全國宣佈,只要袁世凱促成清帝退位,我孫文即刻辭去大總統,讓你老袁來做。

接下來就好辦了。北洋將領們(段祺瑞帶頭)聯名發電,要求清帝退位。大老粗們表示要”謹率全軍將士不日入京,與王公部陳利害”,把小皇帝和他媽嚇得直哆嗦。

2月12日,隆裕太后頒佈遜位詔書;13日孫中山辭去大總統,推薦袁世凱接任;3月10日袁世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革命黨人一琢磨,辛辛苦苦九死一生搞反清大業,結果便宜了袁大頭,自己成了冤大頭。越想越不是滋味(事實上以當時革命軍和北洋軍的實力對比,推翻清廷談何容易)。好在現在民主共和了,就用選票跟老袁一爭高低吧。然而書生畢竟搞不過軍閥。

1913年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重組同盟會,成立國民黨。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過半席位。宋教仁開開心心要去組閣當總理,不料3月在上海火車站被暗殺。雖然到現在也沒弄清楚誰是幕後兇手,但孫中山一口咬定是袁大頭幹的,二話不說就要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沒搞成,孫中山等被迫逃亡日本。南方革命黨控制的很多省份也很快被北洋軍攻佔。

1915年12月12日,在“洶洶民意”的勸進下,袁世凱登基做皇帝啦。1916年是為洪憲元年。結果老袁這事搞得有點過了。其實哪怕老袁就是做上一百年的大總統,歷史評價也是很正面的。現在搞得眾叛親離。蔡鍔等發起護國運動殺入四川,唐繼堯(雲南軍閥)殺入湖南,李烈鈞(辛亥時江西都督,革命元老,二次革命時被北洋軍趕跑)殺入廣西。廣西軍閥陸榮廷首鼠兩端。

老袁派曹錕率北洋精銳進入湖南四川迎擊護國軍。北洋軍裡很多將領也不理解袁大帥稱帝(段祺瑞馮國璋就不贊成,所以這次讓曹錕帶兵),士兵們也沒啥鬥志。於是大家紛紛打假球(這幫北洋軍在辛亥革命時就有過打假球的經驗),碰上護國軍不是撤退就是潰散,要不就互相對峙乾瞪眼不開槍。

此次入川有兩個北洋旅長值得提一下,都是以後的風雲人物,一個叫馮玉祥,一個叫吳佩孚。由於得不到北洋軍的支持(日本人也上躥下跳反對),袁大頭不得不在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表示要繼續當他的大總統,為國家鞠躬盡瘁。不過這次全國人民不答應了。6月6日,老袁覺得沒意思,就先死一步了。

2.軍閥混戰(1916-1926)

北洋軍閥關係圖

1911年後的中國可以大概分為南北兩方。北方就是北洋政府控制區(後分裂為直系、皖系、奉系),而南方則是由地方軍閥控制(主體是原各地的地方新軍。雲南唐繼堯,廣西陸榮廷等。後來孫中山也摻和進來)。

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四川,一直在跑龍套。還有一個縮頭烏龜般的存在,就是山西的閻老西,躲在厚厚的殼子裡面就是不出來。從1916年到1926年,基本上是北方打北方的,南方打南方的,偶爾也有南北互毆的情況。

1917年-1918年軍閥割據示意圖

袁大總統死後,副總統黎元洪接任大總統,馮國璋接任副總統,段祺瑞繼續做他的國務總理。

黎元洪祖上不知道積了什麼德,莫名其妙就當上了大總統(他當副總統之前可只是一個小小的新軍協統啊)。

馮國璋、段祺瑞什麼人?北洋三傑是也(還有個王士珍),當然不會鳥黎大總統啦。只是把他當個蓋章的工具而已。黎元洪受了一肚子悶氣,很不開心。後來府院之爭,老黎居然借英美之手趕跑了段祺瑞(1917年,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借款被英文報紙曝光,黎元洪於5月23日下令罷免國務總理兼陸軍部長段祺瑞)。

這下捅了馬蜂窩了。北洋系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老黎的政府玩不轉了。

辮帥安徽督軍張勳(也是北洋六鎮出身)自告奮勇要去北京跟總統總理好好說道說道,調停調停。老張帶五千辮子軍6月底到北京,也沒顧上去幫總統總理修復感情,逕自跑到紫禁城把溥儀迎出來繼續做小皇帝,康有為來做首相。同時趕跑黎大總統,解散國會。

天賜良機,7月中旬段祺瑞馬上出兵趕跑辮帥(讓他去打黎大總統還有點不好意思)。

三造共和美名遠揚,爽得不得了。黎元洪跑路的時候讓副總統馮國璋接任總統,老馮於是也樂顛顛地跑到北京當大總統去了。

二次革命後一直無所事事的孫領袖一看,咦,小皇帝又回來了,這下有事做了。1917年7月4日孫中山到達廣州,當即聯繫南方陸榮廷、唐繼堯。孫中山為了革命,陸唐想借革命的大旗搶地盤,於是一拍即合。孫中山手裡沒兵,只能搞點虛的。他把被趕走的國會議員迎回廣州(之前議會不是被張勳給解散了嘛),讓他們把自己選為大元帥。

陸唐軍閥習性不改,不聽革命領袖指揮。陸榮廷殺向湖南,唐繼堯進攻四川(這兩個地方一直在混戰)。

到了9月,南北劍拔弩張,開始在湖南打起來了。但這個時候馮國璋和段祺瑞意見開始不同了。段總理手裡有兵,把孫陸唐幹翻在地最為省事,所以提倡“武力統一”。馮總 統覺得打仗傷和氣,呼籲“和平統一”。

到11月底,段祺瑞又被馮總統趕跑了。北方單方面宣佈停戰。北洋軍分裂為直系(馮國璋,馮鞏他太爺爺)和皖系(段祺瑞)(後來在東北的奉系張作霖也入關參和)。

南北停戰,陸唐很開心,又多占了一些地盤。老孫則不以為然,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哪能革到一半就不革了的。孫領袖深深感受到沒有自己控制的軍隊的無奈。

1917年12月,陳炯明帶領粵軍子弟兵佔領汕頭,老孫總算有自己的一塊地盤了。

南方這麼鬧騰,北洋大佬覺得很沒面子,於是對馮總統橫加指責。馮總統一看形勢不對,趕緊讓北洋軍攻打湖南,並迎回段祺瑞繼續做總理(1918年3月)。

曹錕、吳佩孚打下湖南,段總理卻讓自己的親信張敬堯當湖南總督,讓曹吳繼續攻打廣東。曹吳覺得很不爽,打半天好處都被別人給收割了,沒意思。於是8月就停戰了。不打了那就選舉吧。黎大總統不是跑路了麼,那就再選一個吧。為了表示高風亮節,馮國璋、段祺瑞雙雙辭去總統總理職務。

1918年9月國會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徐世昌那是北洋老前輩了,跟袁大頭稱兄道弟的)。

1919年,馮國璋突然病死,曹錕成了直系領袖。

1920年4月,直系奉系結盟,準備幹段祺瑞了。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5天后吳佩孚擊敗徐樹錚,段祺瑞宣佈下野,皖系分崩離析。陝西陳樹藩和李厚基趕緊投靠老曹,浙江盧永祥投靠奉系張作霖。皖系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1920年8月,南方陸榮廷趁亂攻打同是革命同志的陳炯明的粵軍。沒想到用三民主義革命理想武裝起來的粵軍今非昔比啦,把陸榮廷打的滿地找牙。8月粵軍就反攻到海陸豐,11月打下廣州。孫中山回到廣州,被非常國會(還記得被張勳趕跑的那撥議員麼)選舉為非常大總統。開始勸北方的徐世昌大總統辭職,並且放出話來,只要徐下臺他也下臺。我孫文不是為了當什麼大總統,是為了護衛法統。

1920年,湖南人譚延闓帶領三千湖南子弟兵,喊著“湘人治湘”的口號,趕走段祺瑞任命的湖南總督張敬堯,開始自治。“外鄉人莫再來”。沒幾個月,寫字很好但帶兵不行的譚延闓被部下趙恒惕取代(譚後來是國民黨大佬)。趙軍閥不僅要自治,還要治人,提出“聯省自治”的新鮮概念(意思就是趙軍閥也要統治隔壁省份)。

直皖戰爭後軍閥割據示意圖

譚延闓喊出“湘人治湘”後,隔壁鄰居四川馬上回應,要川人治川,並把雲南軍隊趕出了四川(我們的朱老總就被趕走了。當然朱老總不是軍閥,當時駐川滇軍的頭領叫顧品珍)。顧軍閥回雲南後,趁唐繼堯不注意,於1921年2月突然襲擊昆明,趕跑唐繼堯。唐繼堯跑到香港後不久又殺回來。

1922年3月,顧品珍戰死,所部潰散,未來的朱老總去了德國留學。他在德國認識了周恩來,並且入了黨。

1921年6月陸榮廷又殺向廣東(第二次粵桂戰爭)。陳炯明又一次擊潰來犯桂軍(老陸搞得挺沒意思的,老是腆著臉來打革命同志,又老是被打跑),並於7月殺入廣西。8月粵軍進入南寧,陸榮廷逃亡香港(終於消停了)。

陝西陳樹藩名聲太臭(原來皖系那個),雖然向直系示好,但收了老陳厚禮的曹錕吳佩孚並沒有給老陳撐腰,1921年5月擼掉了老陳陝西督軍職位。老陳不肯下臺。吳佩孚派馮玉祥入陝。馮部很快攻入漢中,老陳跑路(老馮開始嶄露頭角了哦)。皖系完蛋了,下面自然就是奉系和直系對決了。大家都在伸著脖子等著看熱鬧。曹錕和張作霖很無奈,聯合闢謠。

1922年初,老曹把7歲的女兒嫁給老張8歲的兒子,一時傳為佳話。

親家歸親家,該打還得打。

1922年4月28日,直奉大戰爆發,吳佩孚再一次發威。一周之內把張作霖打得丟盔棄甲,逃回關外(不愧為儒帥啊)。老張被徐世昌大總統擼去一切職務。

時代雜誌封面上的吳佩孚

北方打得快收得也快,孫中山看得目瞪口呆。還沒反應過來第一次直奉大戰就結束了。於是趕緊在韶關宣佈北伐(1922年5月6日),史稱第二次護法戰爭。北伐軍開進江西後,陳炯明親信葉舉帶兵進入廣州,要求恢復老陳職務(4月孫中山免去陳炯明的總司令職務)。6月1日孫中山急忙趕回廣州,要以革命情誼說動陳炯明。6月2日,北京宣佈大總統徐世昌年事太高,決定下臺(徐世昌也不想當這個總統),並迎回黎元洪,恢復1912年議會。

孫中山又一次目瞪口呆。法統都恢復了,還護個毛啊?躲在惠州的陳炯明馬上發電要求孫中山下臺(還記得1920年孫中山說過徐世昌下臺他也下臺麼)。6月15日葉舉進攻總統府,孫中山半夜逃上永豐艦,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

北伐軍潰散的潰散,投降的投降。其中由許崇智帶領的一支部隊居然趕跑了福建的李厚基(許是蔣介石的結拜大哥)。次年革命軍回粵,福建被皖系王永泉佔據。

失敗後的孫中山開始走聯俄聯共的路,開始打造忠於自己的革命力量。不久居然又占回了廣州。於是改組國名党,建立軍校,吸收共產黨人,搞得熱火朝天。

1923年3月,吳佩孚派孫傳芳進攻福建,勢單力薄的王永泉只能俯首求和,期望和平共治。共治到10月份,老王還是被孫傳芳趕跑了。

1923年6月,直系準備進攻浙江盧永祥。東北張大帥急了,你打我小弟我必打你。上海不比其他地方,帝國主義勢力錯綜複雜,不好打。各方調解了一年多,1924年9月3日,浙直大戰爆發。9月15日,張大帥率兵進攻直隸,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這裡要著重介紹一下在這次戰爭大放異彩的馮玉祥,馬上他就要成主角了。馮玉祥的軍隊在陝西嶄露頭角(1921年趕走陳樹藩),人稱西北軍,以大刀聞名於世。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時馮玉祥任直軍第三路總司令。手下有鹿鐘麟、孫良誠、韓複榘、孫連仲、宋哲元、石友三、佟麟閣、劉汝明等,都是悍將。

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雙方在山海關對轟。到10月中旬,直軍告急,吳佩孚下令駐守北京的第3師調到前線去,京城守備空虛。馮玉祥大喜,1924年10月19日晚從燕山古北口回師,22晚進入北京城扣下曹錕,史稱北京政變。23日通電全國,大罵曹錕吳佩孚,請張作霖段祺瑞孫中山來京商議國政。所屬部隊改名叫國民軍。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大驚失色。

更壞的消息接踵而來,27日張宗昌率部越過燕山攻佔灤縣,摸到山海關吳佩孚軍隊的屁股後面去啦。於是吳佩孚坐船從塘沽逃命,直軍被關門打狗,全線潰散。至於曹錕,馮玉祥也沒有為難,沒幾天就把他放走了(畢竟是老領導)。

插播張宗昌詩作:

《俺也寫個大風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求雨》

玉皇爺爺也姓張,為啥為難俺張宗昌?三天之內不下雨,先扒龍皇廟,再用大炮轟你娘。

《游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天上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鏈,好像玉皇要抽煙。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鏈。

《笨不蹦》

吾絕非笨! 懶於去蹦! 汝不是笨? 為何不蹦? (這首詩很有意境)

這下國內格局大變。首先馮玉祥發達了。直奉戰爭後,張作霖和馮玉祥平分京津。老馮分得北京察哈爾和冀西南。馮玉祥的國民軍又向西拿下綏遠,接著又與甘肅馬鴻逵聯繫,說服了他加入,成為名符其實的西北軍,號稱國民一軍。

和老馮一起政變的還有胡景翼和孫岳兩位。胡南下拿下河南洛陽,號稱國民二軍(胡當月去世,由部下岳維峻繼任河南督軍);孫岳趁關中空虛殺入潼關,佔領西安周邊,號稱國民三軍。

國民軍的地盤,北京察哈爾綏遠甘肅陝西河南河北,圍成一個圓圈,正好把山西圍在裡面,把閻老西嚇得心驚肉跳的。

老馮也是上過時代雜誌封面的哦(這照片也很有喜感,尤其那顆牙)

奉軍方面。張作霖分得天津河北熱河;張宗昌當上山東督軍;盧永祥投靠張作霖後,由張宗昌護送,又殺回江蘇上海。

孫傳芳占了浙江福建江西。孫算是直系,但很識時務,早早就向張作霖俯首稱臣。

張宗昌護送盧永祥回來,孫傳芳怕張宗昌發橫來打,於是包了各種花花場所,讓張宗昌爽個夠。兩人情投意合,竟義結金蘭,讓人好感動!

吳佩孚在直奉大戰後先去洛陽,後被趕走。跑到湖北,老部下肖耀南卻勸他下野。於是乾脆就跑到湖南趙恒惕的地盤隱居。不曾想為了對付奉軍和國民軍的緊逼,孫傳芳、肖耀南、趙恒惕等還是需要一面大旗,長江流域幾省的原直系將領又把老吳推出來,奉為共主。大旗豎起來後,搞著搞著在湖北河南一帶,也弄出了一些忠於自己的軍隊和地盤,這個大旗越豎越堅實。

北京政變,馮玉祥邀請孫中山進京,孫欣然前往。 結果在張大帥那裡碰了一鼻子灰(那個時候老馮已經跑到張家口去了)。老孫念叨的那些革命理念在張作霖那裡連個屁都不是。本來身體就不好,加上失望鬱悶,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與世長辭。

孫中山去世前也沒說讓誰來接他的班。南方革命軍經過一番混戰,先把陳炯明打跑,然後趕走雲南唐繼堯。唐繼堯本來要帶兵去廣州,結果路過廣西時居然被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那幾萬桂軍們打得落荒而逃。

1925年7月1日,廣東革命軍在廣州宣佈成立國民政府。7月,李黃白宣告廣西統一,新桂系接受國民政府領導(汪精衛說動的,老汪有軍隊依靠啦)。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變故後(廖仲愷遇刺,胡漢民遠走蘇聯,汪精衛出國,許崇智避難香港),資歷尚淺的蔣介石開始執掌大權。

3、北伐戰爭(1926-1928)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大帥佔據了從東北一直到長江的大片土地,勢力最大。按照槍打出頭鳥的原則,大家又開始尋思著聯合起來搞老張了。中國北方又是一陣混戰,遍地烽火。

大概就是孫傳芳、馮玉祥和吳佩孚聯合起來,策反了奉系大將郭松齡和李景林(這幾個人前幾個月還打得你死我活的),從1925年10月10日一直打到第二年。開始大家摁著老張一陣猛揍。打著打著不知怎麼吳佩孚又和張大帥(這幾個人前幾天還打得你死我活的)聯合起來揍馮玉祥(老馮名聲太差了,倒戈將軍可不是沒有來頭的。吳佩孚、張作霖、閻錫山、張宗昌、孫傳芳和李景林都被他耍過,個個都恨他恨得咬牙切齒)。

這其中各種背叛倒戈投降,一筆糊塗賬。具體說一下馮玉祥。國民軍揍完張大帥後,部將爭地盤,認為老馮不公平,老馮很是鬱悶。加上老馮把所有人都挨個耍了一遍,搞得聲名狼藉。1925年12月31日,吳佩孚宣佈停止反奉,看樣子是要聯合張大帥一起幹老馮的樣子。兩天前國民軍大將張之江居然把皖系大佬徐樹錚抓去殺掉,天下譁然。

1926年元旦,馮玉祥宣佈下野以謝國人(其實民國下野的人多了去了,袁世凱下過野,段祺瑞下過野,後來的蔣介石不知下了多少次野。只要軍隊在,下不下野沒什麼兩樣)。沒過幾個月,三一八慘案發生(劉和珍那回),天下更加譁然。

雖說是段祺瑞下令開槍的,但段祺瑞現在就是個橡皮圖章啊,還是捏在你馮玉祥手裡。馮玉祥已經下野,沒法再下一次,只好出國避風頭去了(1926年3月20日去蘇聯)。這段時間南方國民政府也東征西討,統一了兩廣,為北伐做好了準備。

1926年4月開始,張作霖和吳佩孚等聯合起來打馮玉祥的國民軍(那時老馮已經跑到蘇聯去了)。國民軍退守南口(現在八達嶺那一帶)。南口易守難攻。張吳打不下,國民軍也不想撤,兩方乾瞪眼(馮玉祥出國前倒是讓國民軍撤回綏遠。按張大帥吳大帥那個尿性,你不在他們眼前晃蕩找不自在,他們遲早自己幹起來。可惜京津花花世界,不是西北窮山惡水可以比的。國民軍將領就沒聽馮玉祥的)。僵持到7月,國民政府開始北伐了。吳佩孚急了(北伐軍打到他屁股了),死命打南口。到8月13日,西北軍潰敗,一路退到綏遠去了。這個時候北伐軍已經打下湖南,快打到武漢了。

北伐戰爭初期軍閥割據示意圖(看到萬年潛水夫閻錫山冒出頭占了綏遠麼,後來綏遠就成了晉系大將傅作義的地盤,晉軍也變成晉綏軍啦)

下面主角就要出場了。“嗟我將士,爾肅爾聽。國民痛苦,火熱水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7月11日攻佔長沙。北伐軍沿鐵路北上。吳大帥結束南口戰事後星夜回援。制度這個東西就是這麼神奇。用三民主義和革命思想武裝起來的北伐軍戰鬥力爆表。按現在的說法,叫做軍隊的革命性質完全不同了哪。8月29日賀勝橋一戰,吳大帥幾萬軍隊灰飛煙滅。

9月6日,孫傳芳最後通牒要求北伐軍撤回兩廣。當日,朱培德革命軍第三軍殺入江西。李宗仁第七軍,張發奎第四軍也隨後跟進,和孫傳芳的五省聯軍鏖戰江西。11月1日,北伐軍圍攻南昌,到11月8日孫傳芳部全線崩潰,孫軍5萬餘人投降。當月,四川大小軍閥易幟,個個表示服從三民主義,然後埋頭繼續打。

9月17日馮玉祥回到綏西,舉行五原誓師。要和北伐軍一起幹老張老吳老孫。老馮的誓詞和北伐軍那嚴嚴整整的四句四句的又不一樣,全是話糙理不糙的大白話,大意就是說,他們那些忘八蛋罵我老馮赤化,我老馮以前哪裡夠格叫做赤化啊。現在我老馮從蘇聯走一趟回來,這個見識大大不同啦!這回我老馮就要帶大家,讓你們好好看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赤化!

11月份孫傳芳江西潰敗後,趕緊向張大帥求救,狗肉將軍兼詩人張宗昌率軍來到南京附近的江北。北伐軍的主要敵人變成了張作霖。到12月份,北方國民軍控制了寧夏、甘肅、陝西三省;南方國名革命軍控制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六省;另有四川貴州兩省歸附,革命力量聲勢浩大。

1927年2月,雲南發生二六兵變,龍雲等趕跑大佬唐繼堯,也舉起了青天白日旗。3月21日,白崇禧在上海擊潰張宗昌直魯聯軍兩萬人;22日,薛岳帶第一師進入上海;24日,北伐軍收復南京。——還有個老熟人不要忘了,那就是吳佩孚。老吳1926年8月份賀勝橋一役大敗而回,萬念俱灰。張作霖說現在南方勢大,我們聯手,你來當副元帥?老吳當沒聽見。老張又說,既然你打不過,要不讓你讓個路,我從京漢線過去打?老吳嘴硬說自己打得過,不用你來。

就這樣老吳跟木頭一樣橫在老張和北伐軍之間,呆在河南不戰不和不進不退,堵著京漢線不讓過,把老張氣得半死。後來張學良帶兵渡過黃河,老吳卻也沒好意思去擋,自己退到豫西。

1927年是國民革命軍內鬥的一年。

4月12日,蔣介石清共,然後寧漢分裂。分裂的原因是汪精衛反對蔣介石清共。當然,老汪並不反對清共,而是反對蔣介石清共。要清也要我汪某人來清,你蔣介石算什麼東西。

馮玉祥急了,你們鬧啥鬧,還有張鬍子在呢,先幹翻張鬍子你們再鬧啊。於是國民黨在內部重重內訌下繼續北伐(汪精衛武漢政府以唐生智為總司令沿京漢線北伐,蔣介石南京政府由何應欽、李宗仁和白崇禧領兵沿津浦路北伐,互相較勁。要不是北方還有張大帥,這兩撥人早就自己幹起來了)。

馮玉祥也出兵河南,5月31日與唐生智會師鄭州。第二天,蔣介石攻佔徐州。鄭州是京漢線和隴海線交匯點,徐州是津浦線和隴海線交匯點,皆是軍事重鎮(津浦、京漢為南北大動脈,而隴海、浙贛為東西大動脈)。

奉軍西線(鄭州一線)退過黃河。在張學良撤過黃河前,還順帶收拾了窩在豫西的吳佩孚伯伯(藉口吳伯伯擋住了張侄兒討伐馮玉祥的路)。叱吒風雲十餘年的儒帥吳佩孚徹底退出政治舞臺。

6月中旬馮玉祥跑到徐州想說服蔣光頭放棄反共立場,結果反而被蔣光頭說服,準確來說是被孔方兄說服了。蔣光頭現在有江浙財團支持,出手闊綽的不要不要的。過了一輩子苦日子的老馮當然就不好意思拒絕啦。

老馮收了錢,大為滿意,也不好意思叫人家蔣光頭了,表示自己與蔣司令“相見恨晚”(之前兩人一直沒見過?)。於是老馮跑回鄭州跟汪精衛和唐生智說,我老馮拿了蔣司令的錢,不好意思再勸人家放棄反共。這樣,要不乾脆我們也反共好了。武漢南京一起反共,雙方再無分歧,皆大歡喜。

老汪說反共不反共都是小事,我就是看不慣蔣光頭。他反對的我就要支持。李宗仁白崇禧悄悄跟老汪說,我們也不支持蔣光頭,我們只是支持他反共。如果汪先生反共,登高一呼,我們自然支持汪先生把蔣光頭趕回奉化老家去。下麵就好辦了。

7月15日七一五事變,老馮老汪一起清除共產黨員,驅逐蘇聯顧問。不過老馮比較溫柔些,不像老汪老唐到處亂砍亂殺。他把自己軍政系統裡的共產黨員禮送出去,沒有太為難。

8月13日,蔣介石下野。

9月,寧漢合流,新南京政府成立。不過老汪也沒能笑到最後,9月13日也下野了。

從此國共也分道揚鑣。

6月份的時候,閻錫山看到北伐軍如此生猛,毅然決然升起青天白日旗,就任蔣光頭給他的“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 閻老西說,現在好了,既然大家都清共,那麼就有共同語言了嘛。要不我去找張大帥說道說道,讓他乾脆也服從三民主義,化干戈為玉帛,也是一樁佳話。老張說,兄弟平生最恨赤俄,現在你們自己動手清共了,很好很好,很有誠意嘛。這個三民主義,孫總理之前也跟我嘮叨過(還記得1925年老孫跑到北京去給老張老馮講革命大道理麼),我是極贊成的。豈止贊成,我老張還要再加上一民,叫民德。以後就不叫三民主義了,叫四民主義,民生民權民族民德,順口的很嘛。講政治沒有比我老張更爽快的啦,你們看如何。老汪老蔣都很無語,發電報把張大帥給罵了一頓。張大帥很憤怒,於是在6月18日就任中華民國海陸空大元帥(北洋最後一位國家元首哦),要跟北伐軍大幹一場。

到11月底,張大帥元氣大傷。1928年6月4日,張大帥返回奉天,專列在皇姑屯被炸。張大帥嗚呼了。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仰承先大元帥遺志,力謀統一,貫徹和平,已於即日起宣佈,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

自此,全國上下再無北洋五色旗,清一色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

民國法統演變圖:

閻錫山

同樣回到清朝滅亡十年前,在山西的五台縣,有個名叫閻錫山的青年,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後來他從日本留學回來,考上了大清朝的上等軍官,憑著出色的表現和學業成績,他在短時間內連升幾級,當上了團長。而他以前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和同盟會有交往。等同盟會起義,他也在山西回應,領軍滅了山西巡撫,成立了軍政府,閻錫山本人當之無愧地被大家推舉為都督。清朝滅亡後,他順應時勢,立即表示擁戴(臣服)袁世凱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這就是晉系軍閥的來源!

於是我們看:

奉系軍閥:頭目張作霖,張學良他爹,在東北,老家奉天。

晉系軍閥:閻錫山,在山西,綽號閻老西,山西簡稱晉。

那個時候的南方並沒有效忠袁大帥的表態,本身就是獨立於北方而存在。先說雲南大軍統領,即雲南都督蔡鍔!

蔡鍔將軍靚照

蔡鍔是梁啟超、譚嗣同的學生。清末他興產業辦教育,整飭軍隊,革除弊病。武昌起義時回應革命軍,革命成功後,自然成為雲南軍政府都督。雲南簡稱滇,所以蔡鍔旗下軍,也換做滇系軍閥。

還有廣西,原是清政府任命的提督陸榮廷在職,響應革命號召反了。革命後繼續留任,成為民國時期廣西軍閥。廣西簡稱桂,因此稱作桂系軍閥。

到此為止,還有一事不明。

四川、湖南等地是什麼情況呢?答案是:這是南北軍閥打來打去的地帶,他覺得他二逼,他覺得他二逼,誰也不服誰。

袁世凱領導的龐大軍團,響應南方革命軍的號召,成立了民國政府。原本南方革命軍是有人主張打袁世凱的,但黃興認為根本就打不過,只能和談。後來大家一想,真的打不過,就和談了。袁世凱同意了和談,不過他的條件是,革命成功後,他來當總統。你想,這個時候有人忽然說,我們要選舉,我們要換領導人,我們要打倒舊勢力,扳倒北洋軍,限制袁世凱的權力,最好把他選下去。是你,你願意?

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等人在南京成立民國政府,弄了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準備搞選舉,孫中山是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很生氣,說好的我支持你革命,你讓我當總統,怎麼你自己當上了,什麼意思?加上後來的一系列衝突,這就要滅了孫中山,於是孫中山號召各省討袁,還好有響應的,打了幾仗,都是慘敗,正愁怎麼辦呢,結果討袁軍在上海的司令部居然被租界給解散了。孫中山、黃興等人被通緝,革命黨人將此舉喚作“二次革命”,意思是第一次革命革的不全,所以再來一次。沒想到二次革命這麼快就失敗了,孫中山流亡海外。

1914年,袁世凱對民主心存的最後一點好感也沒有了,他廢了臨時約法,出臺了《中華民國約法》,解散了國會,讓那些議員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恰在此時,日本來湊熱鬧,進軍青島,耀武揚威,袁世凱被迫接受二十一條。當時也是有媒體報導的,主要戰場就是報紙。說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無恥之極,與日本人狼狽為奸,全國爆發了遊行,以反對袁世凱為榮,以堅決革命為榮。當然這只是導火索,爆發事件出現在1915年——袁世凱居然稱帝了!

袁世凱稱帝

南方軍閥,以蔡鍔為領袖,發動了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稱帝。

而段祺瑞等人,居然也反對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抑鬱而終。袁世凱死後,無人有能力一統江湖,操持全域。就連北方的天下,也都分崩離析了。中央方面,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總理,恢復約法,恢復國會。

黎元洪

這個黎元洪,原是湖北軍統帥,革命時被革命黨人逼著當了中央軍大元帥。擔任民國總統時,與段祺瑞就不和。但段祺瑞手握重兵,實際權力高於黎元洪。總統和總理不和,和事老是同為北洋出身的張勳。眼看段祺瑞想再次解散國會,張勳對黎元洪表示,這事兒非復辟不能解決。於是強行擁戴愛新覺羅·溥儀進行復辟大業。

張勳

問題是,段祺瑞你免了就能完事兒了嗎?人家實力在那裡擺著呢,手底下又都是親信的軍團,不是沒有這個職稱就沒這個能力,於是將張勳復辟鎮壓了。

復辟失敗之後,黎元洪覺得自己引張勳當和事老,張勳復辟,自己也有責任,覺得沒臉繼續在中央混了,引咎辭職。總統換人,換成了馮國璋。

段祺瑞稱反對復辟為再造共和。他不止一次造共和。第一次是民國元年,南方革命軍鬧革命,段祺瑞聯名北洋高級將領電促清廷退位。隆裕太后下詔清帝退位。二造共和是袁世凱稱帝時,段祺瑞公開反對,多次勸阻,可惜老袁不聽。後來革命派讓段祺瑞表態,段祺瑞出於對袁世凱幾十年的知遇之恩,雖未公開聲討,但絕不參與,且未獲任何封賞。

段祺瑞和梁啟超等人成立了新政府,段祺瑞說我這是再造共和,孫中山說放你娘的狗屁。他說段祺瑞那個是假共和,我們要建設新共和。所以孫中山從海外流亡歸國,聯合桂系、滇系軍閥,準備打擊段祺瑞。孫中山組織的國會在廣州召開,會議選舉孫中山為海陸(沒空)軍大元帥,其餘軍閥頭目為元帥。同時宣佈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要維護共和之純種法統,否認段祺瑞北京政府。因此發動的戰爭,就叫護法戰爭:

護法戰爭的範圍遍及粵、桂、湘、閩、滇、黔、川、鄂、陝九省,贛、浙、蘇、皖、豫、魯、甘等省及東北地區也出現規模不等的護法武裝及活動。

各省份都有自身的考慮,各種矛盾數不勝數。但既然要打段祺瑞,還是有人支持的。支持打擊段祺瑞政府的,都自稱是“護法軍”。

段祺瑞(皖系)應戰。策略很簡單:安排馮國璋(直系)打頭陣,跟西南來的那群護法神軍撕逼。

護法軍和馮國璋打架示意圖。

直系、皖系等也好記,記住兩個詞,即“瘋子(馮直)”和“斷腕(段皖)”馮國璋又不是傻逼,憑什麼我打你不打?幹了兩仗就不幹了,擅自撤兵,愛誰誰,你段祺瑞自己玩兒去。於是孫中山順利奪取了湖南,痛失湖南讓段祺瑞很生氣,他向大總統馮國璋同志表示,這個總理我他媽不幹了。馮國璋說你不幹那就太好了,我讓王士珍幹(當總理)!這就是傳說中的直皖分裂。

馮國璋主持大局,宣佈:我們大家不要打了,坐下來好好談談。孫中山說,我不想談!但西南的軍閥們卻已經跟馮國璋談好了,單方面宣佈停戰。

和孫中山同樣不滿的,還有段祺瑞。為了制裁馮國璋,段祺瑞召開了十三省軍代表表決大會,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國家要統一,就一定要跟西南軍死磕,收復天下。還是段祺瑞勢力大,北京政府離不開他,畢竟他是虎,馮國璋是狗,狗與虎拼,那是拼不過的。

馮國璋只好說,那還是打吧,再任命段祺瑞為總理。段祺瑞派軍揮師南下,與護法軍大戰於湖南。

因為是直系當的冤大頭,為段祺瑞這個死皖系打前陣,有戰功的人,自然也是直系的。但直系將領曹錕、吳佩孚等人,辛辛苦苦奪了湖南,最後當上湖南省長的卻是皖系(段祺瑞)的人。

曹錕

曹錕震怒,讓吳佩孚不要再往前打了,辛辛苦苦幹活,最後讓不幹活的領工資,咱不值當的。為了噁心一下段祺瑞,吳佩孚發表聲明,說段祺瑞試圖武力統一中國,實乃亡國之政策。直系將領紛紛表示贊同。段祺瑞被迫宣佈停戰。不打了。

孫中山還是不願意,還想著繼續北伐,從而圍攻北京,奪取革命的最終勝利。但坐下來談判的雙方卻簽訂了和約:

西南各省和北方各省均同意:推舉黎元洪或者馮國璋當總統,岑春煊當國務院總理。至於孫中山,最適合當一名外交官,負責海外事宜……

孫中山憤怒!此前,孫大炮為了懲戒不認真北伐,反而排擠革命党人的桂系,登上戰艦,發射大炮,炮擊了廣東都督府(桂系的勢力在廣西、廣東)。

桂系很多人也根本就不想搞什麼議會,議員集體出走與孫中山聯合,一些部隊驅逐了陸榮廷(桂系老大),建立了新的軍政府。

陳炯明

可不久後,孫中山任命的廣東省長陳炯明就叛變了。陳炯明與孫中山政見不一樣,主張像美國學習,搞聯邦自治,孫中山說必須要搞民主革命。後來又發現他倆不僅政見不同,脾氣也不合,加上其他一系列矛盾,最終導致孫中山撤了陳炯明的司令和省長之職。陳炯明哪裡肯幹?領兵來揍孫中山。孫中山好漢不吃眼前虧,離開廣州跑到了上海。

孫中山深知,沒人支持是不行的。別的軍閥都有日本或者西方列強支持,孫中山找不到支持者,最後還是決定向蘇聯求援,同意容共。

1922年,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提出了“聯俄聯共”之政策。1923年,孫中山又回到了廣東,聯合之前支持他的某些桂系、滇系的軍隊,驅逐了陳炯明。在蘇俄的支持下創辦了黃埔軍校,訓練高級人才。

這個時期,馮國璋已死,直系新老大是曹錕,受夠了皖系的段祺瑞,兩下裡直接開幹了,史稱直皖戰爭(1920年夏)。

隨後,直系將領吳佩孚,聯合奉系張作霖,圍攻老段。段祺瑞大敗。

沒了槍桿子,就沒政權,自然要辭職退位,把北京政府的大權讓給了直系和奉系。但這個直系,和東北張作霖的奉系,幕後不是一個東家。

張作霖是日本人支持的,段祺瑞也是日本人支持的,而直系是英美支持的。你直系把皖系攆走了,想在中央當老大,張作霖願不願意?張作霖願意,可日本人不願意。日本人要求張作霖(奉系)和皖系合作。

正好,張作霖和直系在一個政府裡工作,衝突不斷,於是直接就開幹了。奉系和直系打的這一仗,被喚作直奉戰爭(1922年、1924年)。直系一度勝利,但因為大將馮玉祥臨陣倒戈,最終敗北。

奉系贏得勝利後,任命張宗昌為皖魯剿匪司令。而張作霖自然成了老大,控制了北京政府,和皖系聯合舉薦親日小先鋒梁士詒擔任總理。

孫中山政府之所以擴張得比較順利,正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北方在掐架,沒空顧及南方。孫中山直接用黃埔軍校組建成了一個軍隊,稱為國民革命軍。而黃埔軍校的校長,就是蔣介石。孫中山去世後,由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戰爭開始,蔣介石擔任北伐總司令。由於經費不足,民國政府做了細緻的安排,砸鍋賣鐵賣廠子,債券收稅什麼的,原計劃打到哪兒算哪兒,沒想到一路高歌:

一開始制定的基本策略是:

連同馮玉祥(西北)和閻錫山(山西),打倒吳佩孚(藍色),聯絡孫傳芳(黃色),不理張作霖(紫色)。等弄死吳佩孚(藍色)後,便回頭猛揍孫傳芳(黃色),滅了張宗昌(山東),幹死張作霖(紫色)。

北伐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基本消滅了孫傳芳和吳佩孚的勢力,同時重創了張作霖。

1927年,張作霖因抵擋不住國民革命軍的猛攻,決定求和。同時因為沒能滿足日本人的種種要求,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其子張學良主持大局,決定改易旗幟,撤了奉系軍的五色旗,改掛中華民國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北洋軍閥時代就此結束。

補充(一):

“北洋”這個名詞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存在了近60年,但將永遠存在于中國歷史長河裡。一部中國近現代史都與北洋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從北洋大臣到北洋水師再到北洋政府北洋軍閥。其間充斥著中興與沒落,統一與分裂,革命與保皇,共和與立憲,忠誠與背叛。這是一個遍地烽火的年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也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年代。這段歷史因此也顯得格外的紛亂複雜。

具體到北洋軍閥,以便理解,我們簡單地劃分了幾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北洋軍閥的形成(1911-1916,辛亥革命到袁世凱去世);

第二階段是軍閥混戰(是1916-1926,袁世凱去世到國民革命軍北伐);

第三階段是北伐戰爭(1926-1928,誓師北伐到東北易幟)。

理論上說,1928年12月張學良東北易幟後,中國大地上再也沒有北洋五色旗存在,都換成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然而軍閥還是沒有退出歷史舞臺。接下來還有蔣桂戰爭(1929),中原大戰(1930)等等。一直到抗戰爆發,國民政府都不曾事實上統一全國軍政軍令(閻錫山、桂系、紅軍等)。

北洋五色旗

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1.北洋軍閥的形成(1911-1916)

事情還要從甲午年說起。

1894年甲午戰爭大清敗於日本,朝野震動。落後就要挨打,怎麼辦?大家一致認為要軍事現代化。於是全盤西化,由袁世凱主持開始小站練兵。1901年,袁世凱接任北洋大臣,組建北洋六鎮,北洋軍(這個時候還不是軍閥)開始形成。六鎮共7萬餘人,為大清國精銳陸軍部隊。

在那個年代,“北洋”這個詞簡直就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和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後來叱吒中國政治舞臺的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都出身北洋六鎮。

1908年慈禧去世,攝政王載灃把袁世凱趕回老家。載灃遛鳥逛街長大,忽然被捉來統治偌大個國家,有如老農被推進波音飛機駕駛室。瞎搞一氣後,到1911年,大清眼瞅就要完蛋了。

辛亥革命形勢圖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稀裡糊塗就成功了(孫中山黃興等事先根本不知道),清軍協統黎元洪被從床底下拉出來當起義軍都督。各省雲起響應紛紛獨立。清政府萬般無奈之下,重新啟用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掌握軍政全權。

從地圖上看,革命黨的地盤似乎要比清廷控制的地盤要大,但無論軍事還是政治實力,袁世凱都要比南方革命党強得太多。只要袁世凱願意,完全可以擊潰革命軍,成為大清再造恩人。

但袁世凱有更大的志向。革命党人給袁私下承諾,若老袁出力推翻清朝,則共和國首任總統非他莫屬。

1911年12月15日孫中山回國,1912年1月1日宣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自任首任臨時大總統。隨後1月22日向全國宣佈,只要袁世凱促成清帝退位,我孫文即刻辭去大總統,讓你老袁來做。

接下來就好辦了。北洋將領們(段祺瑞帶頭)聯名發電,要求清帝退位。大老粗們表示要”謹率全軍將士不日入京,與王公部陳利害”,把小皇帝和他媽嚇得直哆嗦。

2月12日,隆裕太后頒佈遜位詔書;13日孫中山辭去大總統,推薦袁世凱接任;3月10日袁世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革命黨人一琢磨,辛辛苦苦九死一生搞反清大業,結果便宜了袁大頭,自己成了冤大頭。越想越不是滋味(事實上以當時革命軍和北洋軍的實力對比,推翻清廷談何容易)。好在現在民主共和了,就用選票跟老袁一爭高低吧。然而書生畢竟搞不過軍閥。

1913年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重組同盟會,成立國民黨。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過半席位。宋教仁開開心心要去組閣當總理,不料3月在上海火車站被暗殺。雖然到現在也沒弄清楚誰是幕後兇手,但孫中山一口咬定是袁大頭幹的,二話不說就要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沒搞成,孫中山等被迫逃亡日本。南方革命黨控制的很多省份也很快被北洋軍攻佔。

1915年12月12日,在“洶洶民意”的勸進下,袁世凱登基做皇帝啦。1916年是為洪憲元年。結果老袁這事搞得有點過了。其實哪怕老袁就是做上一百年的大總統,歷史評價也是很正面的。現在搞得眾叛親離。蔡鍔等發起護國運動殺入四川,唐繼堯(雲南軍閥)殺入湖南,李烈鈞(辛亥時江西都督,革命元老,二次革命時被北洋軍趕跑)殺入廣西。廣西軍閥陸榮廷首鼠兩端。

老袁派曹錕率北洋精銳進入湖南四川迎擊護國軍。北洋軍裡很多將領也不理解袁大帥稱帝(段祺瑞馮國璋就不贊成,所以這次讓曹錕帶兵),士兵們也沒啥鬥志。於是大家紛紛打假球(這幫北洋軍在辛亥革命時就有過打假球的經驗),碰上護國軍不是撤退就是潰散,要不就互相對峙乾瞪眼不開槍。

此次入川有兩個北洋旅長值得提一下,都是以後的風雲人物,一個叫馮玉祥,一個叫吳佩孚。由於得不到北洋軍的支持(日本人也上躥下跳反對),袁大頭不得不在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表示要繼續當他的大總統,為國家鞠躬盡瘁。不過這次全國人民不答應了。6月6日,老袁覺得沒意思,就先死一步了。

2.軍閥混戰(1916-1926)

北洋軍閥關係圖

1911年後的中國可以大概分為南北兩方。北方就是北洋政府控制區(後分裂為直系、皖系、奉系),而南方則是由地方軍閥控制(主體是原各地的地方新軍。雲南唐繼堯,廣西陸榮廷等。後來孫中山也摻和進來)。

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四川,一直在跑龍套。還有一個縮頭烏龜般的存在,就是山西的閻老西,躲在厚厚的殼子裡面就是不出來。從1916年到1926年,基本上是北方打北方的,南方打南方的,偶爾也有南北互毆的情況。

1917年-1918年軍閥割據示意圖

袁大總統死後,副總統黎元洪接任大總統,馮國璋接任副總統,段祺瑞繼續做他的國務總理。

黎元洪祖上不知道積了什麼德,莫名其妙就當上了大總統(他當副總統之前可只是一個小小的新軍協統啊)。

馮國璋、段祺瑞什麼人?北洋三傑是也(還有個王士珍),當然不會鳥黎大總統啦。只是把他當個蓋章的工具而已。黎元洪受了一肚子悶氣,很不開心。後來府院之爭,老黎居然借英美之手趕跑了段祺瑞(1917年,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借款被英文報紙曝光,黎元洪於5月23日下令罷免國務總理兼陸軍部長段祺瑞)。

這下捅了馬蜂窩了。北洋系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老黎的政府玩不轉了。

辮帥安徽督軍張勳(也是北洋六鎮出身)自告奮勇要去北京跟總統總理好好說道說道,調停調停。老張帶五千辮子軍6月底到北京,也沒顧上去幫總統總理修復感情,逕自跑到紫禁城把溥儀迎出來繼續做小皇帝,康有為來做首相。同時趕跑黎大總統,解散國會。

天賜良機,7月中旬段祺瑞馬上出兵趕跑辮帥(讓他去打黎大總統還有點不好意思)。

三造共和美名遠揚,爽得不得了。黎元洪跑路的時候讓副總統馮國璋接任總統,老馮於是也樂顛顛地跑到北京當大總統去了。

二次革命後一直無所事事的孫領袖一看,咦,小皇帝又回來了,這下有事做了。1917年7月4日孫中山到達廣州,當即聯繫南方陸榮廷、唐繼堯。孫中山為了革命,陸唐想借革命的大旗搶地盤,於是一拍即合。孫中山手裡沒兵,只能搞點虛的。他把被趕走的國會議員迎回廣州(之前議會不是被張勳給解散了嘛),讓他們把自己選為大元帥。

陸唐軍閥習性不改,不聽革命領袖指揮。陸榮廷殺向湖南,唐繼堯進攻四川(這兩個地方一直在混戰)。

到了9月,南北劍拔弩張,開始在湖南打起來了。但這個時候馮國璋和段祺瑞意見開始不同了。段總理手裡有兵,把孫陸唐幹翻在地最為省事,所以提倡“武力統一”。馮總 統覺得打仗傷和氣,呼籲“和平統一”。

到11月底,段祺瑞又被馮總統趕跑了。北方單方面宣佈停戰。北洋軍分裂為直系(馮國璋,馮鞏他太爺爺)和皖系(段祺瑞)(後來在東北的奉系張作霖也入關參和)。

南北停戰,陸唐很開心,又多占了一些地盤。老孫則不以為然,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哪能革到一半就不革了的。孫領袖深深感受到沒有自己控制的軍隊的無奈。

1917年12月,陳炯明帶領粵軍子弟兵佔領汕頭,老孫總算有自己的一塊地盤了。

南方這麼鬧騰,北洋大佬覺得很沒面子,於是對馮總統橫加指責。馮總統一看形勢不對,趕緊讓北洋軍攻打湖南,並迎回段祺瑞繼續做總理(1918年3月)。

曹錕、吳佩孚打下湖南,段總理卻讓自己的親信張敬堯當湖南總督,讓曹吳繼續攻打廣東。曹吳覺得很不爽,打半天好處都被別人給收割了,沒意思。於是8月就停戰了。不打了那就選舉吧。黎大總統不是跑路了麼,那就再選一個吧。為了表示高風亮節,馮國璋、段祺瑞雙雙辭去總統總理職務。

1918年9月國會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徐世昌那是北洋老前輩了,跟袁大頭稱兄道弟的)。

1919年,馮國璋突然病死,曹錕成了直系領袖。

1920年4月,直系奉系結盟,準備幹段祺瑞了。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5天后吳佩孚擊敗徐樹錚,段祺瑞宣佈下野,皖系分崩離析。陝西陳樹藩和李厚基趕緊投靠老曹,浙江盧永祥投靠奉系張作霖。皖系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1920年8月,南方陸榮廷趁亂攻打同是革命同志的陳炯明的粵軍。沒想到用三民主義革命理想武裝起來的粵軍今非昔比啦,把陸榮廷打的滿地找牙。8月粵軍就反攻到海陸豐,11月打下廣州。孫中山回到廣州,被非常國會(還記得被張勳趕跑的那撥議員麼)選舉為非常大總統。開始勸北方的徐世昌大總統辭職,並且放出話來,只要徐下臺他也下臺。我孫文不是為了當什麼大總統,是為了護衛法統。

1920年,湖南人譚延闓帶領三千湖南子弟兵,喊著“湘人治湘”的口號,趕走段祺瑞任命的湖南總督張敬堯,開始自治。“外鄉人莫再來”。沒幾個月,寫字很好但帶兵不行的譚延闓被部下趙恒惕取代(譚後來是國民黨大佬)。趙軍閥不僅要自治,還要治人,提出“聯省自治”的新鮮概念(意思就是趙軍閥也要統治隔壁省份)。

直皖戰爭後軍閥割據示意圖

譚延闓喊出“湘人治湘”後,隔壁鄰居四川馬上回應,要川人治川,並把雲南軍隊趕出了四川(我們的朱老總就被趕走了。當然朱老總不是軍閥,當時駐川滇軍的頭領叫顧品珍)。顧軍閥回雲南後,趁唐繼堯不注意,於1921年2月突然襲擊昆明,趕跑唐繼堯。唐繼堯跑到香港後不久又殺回來。

1922年3月,顧品珍戰死,所部潰散,未來的朱老總去了德國留學。他在德國認識了周恩來,並且入了黨。

1921年6月陸榮廷又殺向廣東(第二次粵桂戰爭)。陳炯明又一次擊潰來犯桂軍(老陸搞得挺沒意思的,老是腆著臉來打革命同志,又老是被打跑),並於7月殺入廣西。8月粵軍進入南寧,陸榮廷逃亡香港(終於消停了)。

陝西陳樹藩名聲太臭(原來皖系那個),雖然向直系示好,但收了老陳厚禮的曹錕吳佩孚並沒有給老陳撐腰,1921年5月擼掉了老陳陝西督軍職位。老陳不肯下臺。吳佩孚派馮玉祥入陝。馮部很快攻入漢中,老陳跑路(老馮開始嶄露頭角了哦)。皖系完蛋了,下面自然就是奉系和直系對決了。大家都在伸著脖子等著看熱鬧。曹錕和張作霖很無奈,聯合闢謠。

1922年初,老曹把7歲的女兒嫁給老張8歲的兒子,一時傳為佳話。

親家歸親家,該打還得打。

1922年4月28日,直奉大戰爆發,吳佩孚再一次發威。一周之內把張作霖打得丟盔棄甲,逃回關外(不愧為儒帥啊)。老張被徐世昌大總統擼去一切職務。

時代雜誌封面上的吳佩孚

北方打得快收得也快,孫中山看得目瞪口呆。還沒反應過來第一次直奉大戰就結束了。於是趕緊在韶關宣佈北伐(1922年5月6日),史稱第二次護法戰爭。北伐軍開進江西後,陳炯明親信葉舉帶兵進入廣州,要求恢復老陳職務(4月孫中山免去陳炯明的總司令職務)。6月1日孫中山急忙趕回廣州,要以革命情誼說動陳炯明。6月2日,北京宣佈大總統徐世昌年事太高,決定下臺(徐世昌也不想當這個總統),並迎回黎元洪,恢復1912年議會。

孫中山又一次目瞪口呆。法統都恢復了,還護個毛啊?躲在惠州的陳炯明馬上發電要求孫中山下臺(還記得1920年孫中山說過徐世昌下臺他也下臺麼)。6月15日葉舉進攻總統府,孫中山半夜逃上永豐艦,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

北伐軍潰散的潰散,投降的投降。其中由許崇智帶領的一支部隊居然趕跑了福建的李厚基(許是蔣介石的結拜大哥)。次年革命軍回粵,福建被皖系王永泉佔據。

失敗後的孫中山開始走聯俄聯共的路,開始打造忠於自己的革命力量。不久居然又占回了廣州。於是改組國名党,建立軍校,吸收共產黨人,搞得熱火朝天。

1923年3月,吳佩孚派孫傳芳進攻福建,勢單力薄的王永泉只能俯首求和,期望和平共治。共治到10月份,老王還是被孫傳芳趕跑了。

1923年6月,直系準備進攻浙江盧永祥。東北張大帥急了,你打我小弟我必打你。上海不比其他地方,帝國主義勢力錯綜複雜,不好打。各方調解了一年多,1924年9月3日,浙直大戰爆發。9月15日,張大帥率兵進攻直隸,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這裡要著重介紹一下在這次戰爭大放異彩的馮玉祥,馬上他就要成主角了。馮玉祥的軍隊在陝西嶄露頭角(1921年趕走陳樹藩),人稱西北軍,以大刀聞名於世。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時馮玉祥任直軍第三路總司令。手下有鹿鐘麟、孫良誠、韓複榘、孫連仲、宋哲元、石友三、佟麟閣、劉汝明等,都是悍將。

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雙方在山海關對轟。到10月中旬,直軍告急,吳佩孚下令駐守北京的第3師調到前線去,京城守備空虛。馮玉祥大喜,1924年10月19日晚從燕山古北口回師,22晚進入北京城扣下曹錕,史稱北京政變。23日通電全國,大罵曹錕吳佩孚,請張作霖段祺瑞孫中山來京商議國政。所屬部隊改名叫國民軍。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大驚失色。

更壞的消息接踵而來,27日張宗昌率部越過燕山攻佔灤縣,摸到山海關吳佩孚軍隊的屁股後面去啦。於是吳佩孚坐船從塘沽逃命,直軍被關門打狗,全線潰散。至於曹錕,馮玉祥也沒有為難,沒幾天就把他放走了(畢竟是老領導)。

插播張宗昌詩作:

《俺也寫個大風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求雨》

玉皇爺爺也姓張,為啥為難俺張宗昌?三天之內不下雨,先扒龍皇廟,再用大炮轟你娘。

《游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天上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鏈,好像玉皇要抽煙。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鏈。

《笨不蹦》

吾絕非笨! 懶於去蹦! 汝不是笨? 為何不蹦? (這首詩很有意境)

這下國內格局大變。首先馮玉祥發達了。直奉戰爭後,張作霖和馮玉祥平分京津。老馮分得北京察哈爾和冀西南。馮玉祥的國民軍又向西拿下綏遠,接著又與甘肅馬鴻逵聯繫,說服了他加入,成為名符其實的西北軍,號稱國民一軍。

和老馮一起政變的還有胡景翼和孫岳兩位。胡南下拿下河南洛陽,號稱國民二軍(胡當月去世,由部下岳維峻繼任河南督軍);孫岳趁關中空虛殺入潼關,佔領西安周邊,號稱國民三軍。

國民軍的地盤,北京察哈爾綏遠甘肅陝西河南河北,圍成一個圓圈,正好把山西圍在裡面,把閻老西嚇得心驚肉跳的。

老馮也是上過時代雜誌封面的哦(這照片也很有喜感,尤其那顆牙)

奉軍方面。張作霖分得天津河北熱河;張宗昌當上山東督軍;盧永祥投靠張作霖後,由張宗昌護送,又殺回江蘇上海。

孫傳芳占了浙江福建江西。孫算是直系,但很識時務,早早就向張作霖俯首稱臣。

張宗昌護送盧永祥回來,孫傳芳怕張宗昌發橫來打,於是包了各種花花場所,讓張宗昌爽個夠。兩人情投意合,竟義結金蘭,讓人好感動!

吳佩孚在直奉大戰後先去洛陽,後被趕走。跑到湖北,老部下肖耀南卻勸他下野。於是乾脆就跑到湖南趙恒惕的地盤隱居。不曾想為了對付奉軍和國民軍的緊逼,孫傳芳、肖耀南、趙恒惕等還是需要一面大旗,長江流域幾省的原直系將領又把老吳推出來,奉為共主。大旗豎起來後,搞著搞著在湖北河南一帶,也弄出了一些忠於自己的軍隊和地盤,這個大旗越豎越堅實。

北京政變,馮玉祥邀請孫中山進京,孫欣然前往。 結果在張大帥那裡碰了一鼻子灰(那個時候老馮已經跑到張家口去了)。老孫念叨的那些革命理念在張作霖那裡連個屁都不是。本來身體就不好,加上失望鬱悶,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與世長辭。

孫中山去世前也沒說讓誰來接他的班。南方革命軍經過一番混戰,先把陳炯明打跑,然後趕走雲南唐繼堯。唐繼堯本來要帶兵去廣州,結果路過廣西時居然被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那幾萬桂軍們打得落荒而逃。

1925年7月1日,廣東革命軍在廣州宣佈成立國民政府。7月,李黃白宣告廣西統一,新桂系接受國民政府領導(汪精衛說動的,老汪有軍隊依靠啦)。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變故後(廖仲愷遇刺,胡漢民遠走蘇聯,汪精衛出國,許崇智避難香港),資歷尚淺的蔣介石開始執掌大權。

3、北伐戰爭(1926-1928)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大帥佔據了從東北一直到長江的大片土地,勢力最大。按照槍打出頭鳥的原則,大家又開始尋思著聯合起來搞老張了。中國北方又是一陣混戰,遍地烽火。

大概就是孫傳芳、馮玉祥和吳佩孚聯合起來,策反了奉系大將郭松齡和李景林(這幾個人前幾個月還打得你死我活的),從1925年10月10日一直打到第二年。開始大家摁著老張一陣猛揍。打著打著不知怎麼吳佩孚又和張大帥(這幾個人前幾天還打得你死我活的)聯合起來揍馮玉祥(老馮名聲太差了,倒戈將軍可不是沒有來頭的。吳佩孚、張作霖、閻錫山、張宗昌、孫傳芳和李景林都被他耍過,個個都恨他恨得咬牙切齒)。

這其中各種背叛倒戈投降,一筆糊塗賬。具體說一下馮玉祥。國民軍揍完張大帥後,部將爭地盤,認為老馮不公平,老馮很是鬱悶。加上老馮把所有人都挨個耍了一遍,搞得聲名狼藉。1925年12月31日,吳佩孚宣佈停止反奉,看樣子是要聯合張大帥一起幹老馮的樣子。兩天前國民軍大將張之江居然把皖系大佬徐樹錚抓去殺掉,天下譁然。

1926年元旦,馮玉祥宣佈下野以謝國人(其實民國下野的人多了去了,袁世凱下過野,段祺瑞下過野,後來的蔣介石不知下了多少次野。只要軍隊在,下不下野沒什麼兩樣)。沒過幾個月,三一八慘案發生(劉和珍那回),天下更加譁然。

雖說是段祺瑞下令開槍的,但段祺瑞現在就是個橡皮圖章啊,還是捏在你馮玉祥手裡。馮玉祥已經下野,沒法再下一次,只好出國避風頭去了(1926年3月20日去蘇聯)。這段時間南方國民政府也東征西討,統一了兩廣,為北伐做好了準備。

1926年4月開始,張作霖和吳佩孚等聯合起來打馮玉祥的國民軍(那時老馮已經跑到蘇聯去了)。國民軍退守南口(現在八達嶺那一帶)。南口易守難攻。張吳打不下,國民軍也不想撤,兩方乾瞪眼(馮玉祥出國前倒是讓國民軍撤回綏遠。按張大帥吳大帥那個尿性,你不在他們眼前晃蕩找不自在,他們遲早自己幹起來。可惜京津花花世界,不是西北窮山惡水可以比的。國民軍將領就沒聽馮玉祥的)。僵持到7月,國民政府開始北伐了。吳佩孚急了(北伐軍打到他屁股了),死命打南口。到8月13日,西北軍潰敗,一路退到綏遠去了。這個時候北伐軍已經打下湖南,快打到武漢了。

北伐戰爭初期軍閥割據示意圖(看到萬年潛水夫閻錫山冒出頭占了綏遠麼,後來綏遠就成了晉系大將傅作義的地盤,晉軍也變成晉綏軍啦)

下面主角就要出場了。“嗟我將士,爾肅爾聽。國民痛苦,火熱水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7月11日攻佔長沙。北伐軍沿鐵路北上。吳大帥結束南口戰事後星夜回援。制度這個東西就是這麼神奇。用三民主義和革命思想武裝起來的北伐軍戰鬥力爆表。按現在的說法,叫做軍隊的革命性質完全不同了哪。8月29日賀勝橋一戰,吳大帥幾萬軍隊灰飛煙滅。

9月6日,孫傳芳最後通牒要求北伐軍撤回兩廣。當日,朱培德革命軍第三軍殺入江西。李宗仁第七軍,張發奎第四軍也隨後跟進,和孫傳芳的五省聯軍鏖戰江西。11月1日,北伐軍圍攻南昌,到11月8日孫傳芳部全線崩潰,孫軍5萬餘人投降。當月,四川大小軍閥易幟,個個表示服從三民主義,然後埋頭繼續打。

9月17日馮玉祥回到綏西,舉行五原誓師。要和北伐軍一起幹老張老吳老孫。老馮的誓詞和北伐軍那嚴嚴整整的四句四句的又不一樣,全是話糙理不糙的大白話,大意就是說,他們那些忘八蛋罵我老馮赤化,我老馮以前哪裡夠格叫做赤化啊。現在我老馮從蘇聯走一趟回來,這個見識大大不同啦!這回我老馮就要帶大家,讓你們好好看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赤化!

11月份孫傳芳江西潰敗後,趕緊向張大帥求救,狗肉將軍兼詩人張宗昌率軍來到南京附近的江北。北伐軍的主要敵人變成了張作霖。到12月份,北方國民軍控制了寧夏、甘肅、陝西三省;南方國名革命軍控制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六省;另有四川貴州兩省歸附,革命力量聲勢浩大。

1927年2月,雲南發生二六兵變,龍雲等趕跑大佬唐繼堯,也舉起了青天白日旗。3月21日,白崇禧在上海擊潰張宗昌直魯聯軍兩萬人;22日,薛岳帶第一師進入上海;24日,北伐軍收復南京。——還有個老熟人不要忘了,那就是吳佩孚。老吳1926年8月份賀勝橋一役大敗而回,萬念俱灰。張作霖說現在南方勢大,我們聯手,你來當副元帥?老吳當沒聽見。老張又說,既然你打不過,要不讓你讓個路,我從京漢線過去打?老吳嘴硬說自己打得過,不用你來。

就這樣老吳跟木頭一樣橫在老張和北伐軍之間,呆在河南不戰不和不進不退,堵著京漢線不讓過,把老張氣得半死。後來張學良帶兵渡過黃河,老吳卻也沒好意思去擋,自己退到豫西。

1927年是國民革命軍內鬥的一年。

4月12日,蔣介石清共,然後寧漢分裂。分裂的原因是汪精衛反對蔣介石清共。當然,老汪並不反對清共,而是反對蔣介石清共。要清也要我汪某人來清,你蔣介石算什麼東西。

馮玉祥急了,你們鬧啥鬧,還有張鬍子在呢,先幹翻張鬍子你們再鬧啊。於是國民黨在內部重重內訌下繼續北伐(汪精衛武漢政府以唐生智為總司令沿京漢線北伐,蔣介石南京政府由何應欽、李宗仁和白崇禧領兵沿津浦路北伐,互相較勁。要不是北方還有張大帥,這兩撥人早就自己幹起來了)。

馮玉祥也出兵河南,5月31日與唐生智會師鄭州。第二天,蔣介石攻佔徐州。鄭州是京漢線和隴海線交匯點,徐州是津浦線和隴海線交匯點,皆是軍事重鎮(津浦、京漢為南北大動脈,而隴海、浙贛為東西大動脈)。

奉軍西線(鄭州一線)退過黃河。在張學良撤過黃河前,還順帶收拾了窩在豫西的吳佩孚伯伯(藉口吳伯伯擋住了張侄兒討伐馮玉祥的路)。叱吒風雲十餘年的儒帥吳佩孚徹底退出政治舞臺。

6月中旬馮玉祥跑到徐州想說服蔣光頭放棄反共立場,結果反而被蔣光頭說服,準確來說是被孔方兄說服了。蔣光頭現在有江浙財團支持,出手闊綽的不要不要的。過了一輩子苦日子的老馮當然就不好意思拒絕啦。

老馮收了錢,大為滿意,也不好意思叫人家蔣光頭了,表示自己與蔣司令“相見恨晚”(之前兩人一直沒見過?)。於是老馮跑回鄭州跟汪精衛和唐生智說,我老馮拿了蔣司令的錢,不好意思再勸人家放棄反共。這樣,要不乾脆我們也反共好了。武漢南京一起反共,雙方再無分歧,皆大歡喜。

老汪說反共不反共都是小事,我就是看不慣蔣光頭。他反對的我就要支持。李宗仁白崇禧悄悄跟老汪說,我們也不支持蔣光頭,我們只是支持他反共。如果汪先生反共,登高一呼,我們自然支持汪先生把蔣光頭趕回奉化老家去。下麵就好辦了。

7月15日七一五事變,老馮老汪一起清除共產黨員,驅逐蘇聯顧問。不過老馮比較溫柔些,不像老汪老唐到處亂砍亂殺。他把自己軍政系統裡的共產黨員禮送出去,沒有太為難。

8月13日,蔣介石下野。

9月,寧漢合流,新南京政府成立。不過老汪也沒能笑到最後,9月13日也下野了。

從此國共也分道揚鑣。

6月份的時候,閻錫山看到北伐軍如此生猛,毅然決然升起青天白日旗,就任蔣光頭給他的“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 閻老西說,現在好了,既然大家都清共,那麼就有共同語言了嘛。要不我去找張大帥說道說道,讓他乾脆也服從三民主義,化干戈為玉帛,也是一樁佳話。老張說,兄弟平生最恨赤俄,現在你們自己動手清共了,很好很好,很有誠意嘛。這個三民主義,孫總理之前也跟我嘮叨過(還記得1925年老孫跑到北京去給老張老馮講革命大道理麼),我是極贊成的。豈止贊成,我老張還要再加上一民,叫民德。以後就不叫三民主義了,叫四民主義,民生民權民族民德,順口的很嘛。講政治沒有比我老張更爽快的啦,你們看如何。老汪老蔣都很無語,發電報把張大帥給罵了一頓。張大帥很憤怒,於是在6月18日就任中華民國海陸空大元帥(北洋最後一位國家元首哦),要跟北伐軍大幹一場。

到11月底,張大帥元氣大傷。1928年6月4日,張大帥返回奉天,專列在皇姑屯被炸。張大帥嗚呼了。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仰承先大元帥遺志,力謀統一,貫徹和平,已於即日起宣佈,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

自此,全國上下再無北洋五色旗,清一色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

民國法統演變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