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態英雄」矚目森林中國 點贊生態英雄

他們, 熱衷生態公益事業, 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生態保護意識, 自願投身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建設事業, 積極參與並推動生態建設公益活動, 在促進生態保護理念傳播和森林品質改善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他們, 長期紮根防沙治沙、造林綠化、森林防火、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一線, 熱愛林業事業, 在艱苦條件下盡職盡責、默默奉獻, 贏得政府部門和公眾的一致認可, 在本地區、本行業產生良好的示範效應。

他們在林業科技、教育、文化、管理等工作中, 具有“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精神, 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

立足本職崗位, 刻苦鑽研、甘於奉獻、勇於創新, 在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中取得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016森林中國·尋找中國生態英雄”遴選結果揭曉。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生態英雄!

布周

青海可哥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

布周

青海可哥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 作為土生土長的青海玉樹州少數民族幹部, 他與這方熱土和各族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 多年來, 他舍小家為大家, 遠離家鄉和親人, 來到格爾木市工作, 不負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用行動詮釋著對可哥西裡生態保護事業的滿腔熱情。

在常年的一線工作中, 他與同事的足跡遍及保護區腹地各個角落, 不僅要同盜獵、盜采團夥作鬥爭, 還要忍受常人難以想像的惡劣自然環境, 更經歷了與藏羚羊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磨練。 在他的帶領下, 全域幹部職工勵精圖治、頑強拼搏, 不斷創造出喜人的成績, 使可哥西裡成為名副其實的“野生動物王國”, 也成為青海省和玉樹州的“生態名片”。

“選擇了生態保護這個職業, 就選擇了忠誠;選擇了忠誠, 就選擇了使命和責任。 ”在高寒缺氧、環境惡劣的可哥西裡, 他依然以愛心和責任譜寫著可哥西裡生態文明的讚歌。

廖理純

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副院長

廖理純

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副院長。

他曾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2005年變成了一位環保公益人士, 開始從事植樹封沙綠化活動。 2011年5月1日, 由廖理純帶隊的首批綠化志願者奔赴渾善達克沙地, 開始了第一綠化基地的建設。 2013年, 他又在位於內蒙古高原上的河北省張北縣建立了第二綠化基地。 短短5年時間, 廖理純先後帶領204批次志願者逾7000人次參與綠化植樹活動, 種植樹苗150多萬棵, 綠化沙地40000畝。 這兩個綠化基地的總投資1200多萬元, 全部來自廖理純的個人積蓄。

他希望有更多志願者參與到綠化事業, 感受環境惡化的嚴峻挑戰。 為此, 每年4月中旬到11月中旬, 他都在基地種樹, 與志願者同吃、同住、同勞動,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執著堅守, 把綠化沙地的理念滲透進植樹封沙的志願者團隊,

在綠化沙丘的同時也綠化著人們的心靈——這也是他在公益行為背後更深遠的考量。

金文元

原吉林延邊軍分區副司令員

金文元

原吉林延邊軍分區副司令員。 2004年退休後, 出於對延邊這片熱土難以割捨的情懷, 他紮根深山, 開荒栽樹,帶民致富,並在此過程中找到了幸福和快樂。

這些年,他先後投入70余萬元植樹造林,卻由於種植方法不當、地勢選取不好、防病不及時等原因,前期多以失敗告終。總結失利的原因後,他帶著問題多次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觀學習,終於摸索出一套實用的種植養殖辦法。如今,他種植了11萬棵落葉松、20多畝五味子、18畝桔梗,還發展林下參、養殖林蛙,使過去的荒山溝變成今天的“金山溝”。

12年風風雨雨,說不辛苦是假話,但看到綠滿山林間,他說自己辛苦一點兒也心甘,因為這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表示,自己將繼續帶領延邊鄉親,用智慧和汗水,讓家鄉的山更綠、水更清、鄉親們更富裕。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常務副主任,菌草綜合利用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發明的菌草技術,不僅解決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還成功地應用于生態建設、菌物飼料與生物質能源開發等方面。目前,菌草技術已在我國31個省487個縣推廣應用,並傳播到全球101個國家。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認為,“在新世紀,發展菌草業將成為發展中國家保護生態環境、增加就業、消除貧困的重要途徑”。

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踐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農民錢袋裡”的理念,不忘初心,百折不撓,常年奮戰在科研、推廣、教學第一線和“老少邊窮”地區,以及發展中國家最艱苦的地方。他先後承擔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以及國家星火計劃、科技扶貧、援外技術合作等一系列重大科研與推廣項目,為科學研究、扶貧減困、保護生態、促進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

景祥俊

四川省通江縣鐵廠河林場女護林員

景祥俊

四川省通江縣鐵廠河林場女護林員。從小就在林場出生、成長,艱苦的環境鑄就了她藤蔓般堅韌的性格,林業世家的身份讓她傳承了父輩們對大山、森林和林業的濃濃情懷。當初與她一同來到泥地坪的林業技校同學早已“大雁南飛”,唯有她堅持守山護林19年,儘管身患重病,仍然栽下松柏64萬株,綠化荒山4000多畝,看護森林上萬畝,讓昔日荒山變為今日綠穀。

19年來,她紮根大山深處,生活、工作在最邊遠、最閉塞的泥地坪工區,條件的艱苦可以想像。但是,只要是上級分配下來的任務,她從不拈輕怕重、挑三揀四,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她管護的這片山林,10多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也未出現過一起盜伐林木和捕獵採挖野生動植物案件。2015年,她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巾幗獎狀(獎章)”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她被四川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王化東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夏劉寨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宿州市化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王化東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夏劉寨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宿州市化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夏劉寨村三面環山,有近萬畝的荒山荒坡。1999年以來,在他的帶領下,全村人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通過3次產業結構調整,實行規模種植、集約經營,收入大幅增加。近年來,他又搶抓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積極回應國家“退耕還林,綠化荒山”的號召,在林業部門的指導下,大力發展幹雜果業,栽植甜杏、板栗、石榴、李子、大棗、側柏等苗木70余萬株,使荒山成為花果山,畝均收入3000元以上,全村650戶2000多人通過林果經濟脫貧致富。

為提高夏劉寨村整體綠化水準、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他按照區政府和林業局的統一部署,實施石質山綠化造林專案,總面積2000畝,計畫分兩期兩年內完成。如今,夏劉寨村已首批進入安徽省“森林村莊”和“美麗鄉村”示範村行列。

遊雲

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游雲生態教育工作室創始人

游雲

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游雲生態教育工作室創始人。2000年,她第一次走進紅樹林,就被它的魅力所折服,從此無怨無悔地踏上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教育之路。她引領一批又一批孩子去野外研習,並在深圳大學開設教師繼續教育遠端課程,內容是關於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教育。

2008年2月,“遊雲-紅樹林生態教育特色教師工作室”掛牌成立,成為全國首個以中小學環境教育推廣為核心任務的教師工作室,搭建起教育部門、政府環保職能部門及民間NGO組織溝通與合作的橋樑。迄今為止,她的《走進紅樹林》《觀鳥觀自然》《探索紅樹林》等系列生態教育教材,已被深圳市近萬所學校作為綜合實踐活動配套教材或地方校本教材,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師生認識到紅樹林這一重要的生態系統對於人類的意義。

“或許我們不能改變現在,但我們一定能夠影響未來!”這位守護紅樹林的靈魂工程師,在生態教育的道路上,闊步向前,從未止步。

李躍

江西省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

李躍

2008年起擔任江西省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全身心投入濕地候鳥保護工作,同各種侵害濕地資源和候鳥生境的歪風邪氣堅決鬥爭,既維護了濕地安全屏障,也守護著候鳥自由飛翔。

在他的建議下,都昌縣委、縣政府從2010年開始成立聯合保護領導小組,並將濕地候鳥保護工作列入“生態立縣”重大戰略部署。為了準確及時掌握湖區動態,他利用臨湖近鳥優勢,在湖區重點鄉鎮、村組聘用當地農民為護鳥員,發揮一線宣傳、巡護、報告的輔助補充作用。2012年,他多方奔走,策劃籌建了全省首座候鳥救護醫院,還成立了“小天鵝”護鳥協會和鄱陽湖生態攝影協會,為候鳥撐起一張民間保護大傘。

近年來,他先後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保護森林和野生動物植物資源先進個人”,被世界自然基金會授予“長江濕地保護與管理先進個人”榮譽稱號,3次被江西省林業廳授予“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先進個人”。

王樹清

黑龍江省拜泉縣生態文化博物館館長

王樹清

黑龍江省拜泉縣生態文化博物館館長。多年來,他堅定夢想,“讓家鄉的綠水青山早日變成金山銀山,讓未來的綠色福祉永惠家鄉百姓”“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將綠色革命進行到底”。他是黑龍江省拜泉縣生態農業建設的奠基人。在他的主抓下,1992年,拜泉縣成為全國首個平原地區人工造林百萬畝縣,全縣的造林成活率、保有率都在98%以上。

2007年從副市長的崗位退休後,他自願當起一名義務護林員。“享受著被信任的快樂同時,更要有敢於擔當的精神”,是他常說的一句話。為此,他牽頭建起了全國首家生態文化博物館,目的是“讓未來任意查閱,給後人任意挑選”。從創意設計到布展維護,從文字撰寫到圖片篩選,他都親力親為。歷時近8年,生態文化博物館終於在2010年正式對外全天候免費開放。目前,博物館每年接待參觀人數達6萬多人次。他作為解說員,以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語言,向來賓介紹拜泉縣生態文明的歷史變遷與今昔對比。

億利資源集團

億利資源集團

億利資源集團

堅持把治理沙漠與扶貧開發同步推進,通過治理庫布其沙漠、修建穿沙公路、發展互補產業、實施生態移民等多措並舉,創造了政府政策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的成功經驗,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億利資源集團創立於1988年,核心業務是生態環境修復、清潔能源和金融產業。成立28年來,該集團緊緊抓住發展沙漠生態產業這一核心目標,依靠創新“向沙要綠、向綠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電”,創造出“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的“六位一體”產業體系,同時構建了資產收益、就業帶動、創業扶持、教育扶智和公益並重的扶貧機制,在創造出4600多億元生態財富的同時,也實現了對沙化地區由“輸血型”救濟向“造血型”扶貧的轉變,因此被中國政府授予“國土綠化獎”,被聯合國授予“全球治沙領導者獎”。

更多模範人物……

開荒栽樹,帶民致富,並在此過程中找到了幸福和快樂。

這些年,他先後投入70余萬元植樹造林,卻由於種植方法不當、地勢選取不好、防病不及時等原因,前期多以失敗告終。總結失利的原因後,他帶著問題多次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觀學習,終於摸索出一套實用的種植養殖辦法。如今,他種植了11萬棵落葉松、20多畝五味子、18畝桔梗,還發展林下參、養殖林蛙,使過去的荒山溝變成今天的“金山溝”。

12年風風雨雨,說不辛苦是假話,但看到綠滿山林間,他說自己辛苦一點兒也心甘,因為這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表示,自己將繼續帶領延邊鄉親,用智慧和汗水,讓家鄉的山更綠、水更清、鄉親們更富裕。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常務副主任,菌草綜合利用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發明的菌草技術,不僅解決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還成功地應用于生態建設、菌物飼料與生物質能源開發等方面。目前,菌草技術已在我國31個省487個縣推廣應用,並傳播到全球101個國家。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認為,“在新世紀,發展菌草業將成為發展中國家保護生態環境、增加就業、消除貧困的重要途徑”。

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踐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農民錢袋裡”的理念,不忘初心,百折不撓,常年奮戰在科研、推廣、教學第一線和“老少邊窮”地區,以及發展中國家最艱苦的地方。他先後承擔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以及國家星火計劃、科技扶貧、援外技術合作等一系列重大科研與推廣項目,為科學研究、扶貧減困、保護生態、促進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

景祥俊

四川省通江縣鐵廠河林場女護林員

景祥俊

四川省通江縣鐵廠河林場女護林員。從小就在林場出生、成長,艱苦的環境鑄就了她藤蔓般堅韌的性格,林業世家的身份讓她傳承了父輩們對大山、森林和林業的濃濃情懷。當初與她一同來到泥地坪的林業技校同學早已“大雁南飛”,唯有她堅持守山護林19年,儘管身患重病,仍然栽下松柏64萬株,綠化荒山4000多畝,看護森林上萬畝,讓昔日荒山變為今日綠穀。

19年來,她紮根大山深處,生活、工作在最邊遠、最閉塞的泥地坪工區,條件的艱苦可以想像。但是,只要是上級分配下來的任務,她從不拈輕怕重、挑三揀四,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她管護的這片山林,10多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也未出現過一起盜伐林木和捕獵採挖野生動植物案件。2015年,她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巾幗獎狀(獎章)”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她被四川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王化東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夏劉寨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宿州市化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王化東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夏劉寨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宿州市化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夏劉寨村三面環山,有近萬畝的荒山荒坡。1999年以來,在他的帶領下,全村人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通過3次產業結構調整,實行規模種植、集約經營,收入大幅增加。近年來,他又搶抓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積極回應國家“退耕還林,綠化荒山”的號召,在林業部門的指導下,大力發展幹雜果業,栽植甜杏、板栗、石榴、李子、大棗、側柏等苗木70余萬株,使荒山成為花果山,畝均收入3000元以上,全村650戶2000多人通過林果經濟脫貧致富。

為提高夏劉寨村整體綠化水準、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他按照區政府和林業局的統一部署,實施石質山綠化造林專案,總面積2000畝,計畫分兩期兩年內完成。如今,夏劉寨村已首批進入安徽省“森林村莊”和“美麗鄉村”示範村行列。

遊雲

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游雲生態教育工作室創始人

游雲

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游雲生態教育工作室創始人。2000年,她第一次走進紅樹林,就被它的魅力所折服,從此無怨無悔地踏上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教育之路。她引領一批又一批孩子去野外研習,並在深圳大學開設教師繼續教育遠端課程,內容是關於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教育。

2008年2月,“遊雲-紅樹林生態教育特色教師工作室”掛牌成立,成為全國首個以中小學環境教育推廣為核心任務的教師工作室,搭建起教育部門、政府環保職能部門及民間NGO組織溝通與合作的橋樑。迄今為止,她的《走進紅樹林》《觀鳥觀自然》《探索紅樹林》等系列生態教育教材,已被深圳市近萬所學校作為綜合實踐活動配套教材或地方校本教材,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師生認識到紅樹林這一重要的生態系統對於人類的意義。

“或許我們不能改變現在,但我們一定能夠影響未來!”這位守護紅樹林的靈魂工程師,在生態教育的道路上,闊步向前,從未止步。

李躍

江西省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

李躍

2008年起擔任江西省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全身心投入濕地候鳥保護工作,同各種侵害濕地資源和候鳥生境的歪風邪氣堅決鬥爭,既維護了濕地安全屏障,也守護著候鳥自由飛翔。

在他的建議下,都昌縣委、縣政府從2010年開始成立聯合保護領導小組,並將濕地候鳥保護工作列入“生態立縣”重大戰略部署。為了準確及時掌握湖區動態,他利用臨湖近鳥優勢,在湖區重點鄉鎮、村組聘用當地農民為護鳥員,發揮一線宣傳、巡護、報告的輔助補充作用。2012年,他多方奔走,策劃籌建了全省首座候鳥救護醫院,還成立了“小天鵝”護鳥協會和鄱陽湖生態攝影協會,為候鳥撐起一張民間保護大傘。

近年來,他先後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保護森林和野生動物植物資源先進個人”,被世界自然基金會授予“長江濕地保護與管理先進個人”榮譽稱號,3次被江西省林業廳授予“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先進個人”。

王樹清

黑龍江省拜泉縣生態文化博物館館長

王樹清

黑龍江省拜泉縣生態文化博物館館長。多年來,他堅定夢想,“讓家鄉的綠水青山早日變成金山銀山,讓未來的綠色福祉永惠家鄉百姓”“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將綠色革命進行到底”。他是黑龍江省拜泉縣生態農業建設的奠基人。在他的主抓下,1992年,拜泉縣成為全國首個平原地區人工造林百萬畝縣,全縣的造林成活率、保有率都在98%以上。

2007年從副市長的崗位退休後,他自願當起一名義務護林員。“享受著被信任的快樂同時,更要有敢於擔當的精神”,是他常說的一句話。為此,他牽頭建起了全國首家生態文化博物館,目的是“讓未來任意查閱,給後人任意挑選”。從創意設計到布展維護,從文字撰寫到圖片篩選,他都親力親為。歷時近8年,生態文化博物館終於在2010年正式對外全天候免費開放。目前,博物館每年接待參觀人數達6萬多人次。他作為解說員,以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語言,向來賓介紹拜泉縣生態文明的歷史變遷與今昔對比。

億利資源集團

億利資源集團

億利資源集團

堅持把治理沙漠與扶貧開發同步推進,通過治理庫布其沙漠、修建穿沙公路、發展互補產業、實施生態移民等多措並舉,創造了政府政策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的成功經驗,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億利資源集團創立於1988年,核心業務是生態環境修復、清潔能源和金融產業。成立28年來,該集團緊緊抓住發展沙漠生態產業這一核心目標,依靠創新“向沙要綠、向綠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電”,創造出“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的“六位一體”產業體系,同時構建了資產收益、就業帶動、創業扶持、教育扶智和公益並重的扶貧機制,在創造出4600多億元生態財富的同時,也實現了對沙化地區由“輸血型”救濟向“造血型”扶貧的轉變,因此被中國政府授予“國土綠化獎”,被聯合國授予“全球治沙領導者獎”。

更多模範人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