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戈雅《神奇的幻想》

人們常說, 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所以很多神奇的夢, 可能只是源於那些存在腦海深處的幻想。

象的“大腦”原因。 記憶是由腦細胞組成的, 研究既視感必須要從大腦下手。 麥克修等人仔細研究了大腦中新記憶生成區域的神經網路, 發現很多記憶都有相似的地方。 為了證明新舊記憶之間可能會出現混淆, 麥克修等人特地做了一個白鼠實驗。

麥克修等人認為在人的大腦裡存在一種這樣的機制, 它可以憑藉某個點喚醒人大腦裡的所有記憶。 比如你看到一個熟悉的場所, 便會由此想到許多曾在這個場所裡發生的事情。 這種機制被稱為“模組分離”, 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基因之一, 當它暫時失靈時, 似曾相識的感覺便會出現。

白鼠實驗就是在此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 麥克修等人成功製造出一隻缺乏這種機制的小白鼠, 將它放在一隻可以震動的盒子裡。

小白鼠為了保持平衡, 一動不動地待在原地。 片刻之後, 他們將白鼠轉放到另一隻沒有震動的盒子裡, 此時的小白鼠依舊保持著原先的姿勢, 一動不動。 在很長一段時間後, 小白鼠才確定自己換了地方, 開始活動起來。 而正常的、沒有經過改造的小白鼠, 則能很快分清兩個盒子的不同, 以做出不一樣的舉動。

麥克修等人認為, 這個實驗已經很好地說明了問題, 人們之所以會產生跟凱蒂一樣的感覺, 是因為大腦裡“模組分離”的程式紊亂, 出現了失靈的現象, 從而導致人的新舊記憶混為一體, 讓人出現錯覺。 經過研究發現, 癲癇患者是出現這種感覺的主要人群。 也就是說當癲癇患者病發時, “模組分離”就會卡殼, 大腦線路瞬間混亂。

然而, 很多人認為這種解釋並不足以令人信服。 凱蒂並非癲癇患者, 她的身體狀況一直很好, 可她卻三番五次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 顯然, 麥克修等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學根據, 卻不能完全解釋這個奇異的現象。

無論是對大腦的研究, 還是對時間的探索, 人類目前的知識都遠遠不夠。 既視感是很多人都曾有過的體驗, 這微妙的、經常被人忽略的體驗裡, 也許蘊含著宇宙運轉的秘密。

◆喬托《若亞敬之夢》若亞敬是聖母馬利亞的父親, 畫中, 他正睡在牧羊人的小屋前, 一位天使在他的夢中出現,

告知他馬利亞即將誕生的消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