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凝聚共識為改善民生“開良方”——貴州政協委員履職記

新華網貴陽4月30日電“提案不是彙報工作, 要講真話、說實話, 推動幫助解決問題。 ”貴陽市白雲區西普陀寺方丈藏青法師說。

藏青的另一個身份是貴州省政協委員, 從市政協委員到省政協委員, 20多年來, 她通過反映社情民意、提案、專題調研、大會發言等提交了70多條建議, 積極為社會發展獻計獻策。 其中, 最讓她感到欣慰的, 是連續多年不間斷的呼籲解決西普陀寺周邊的環境問題, 終而得到根本解決。

記者採訪瞭解到, 西普陀寺周邊一度環境混亂, 垃圾成堆、雜草叢生, 寺廟背後的泉湖受污水直排影響,

水體發黑發臭;附近的二手車交易市場, 車輛亂停亂放, 占道經營, 秩序混亂。

白雲區區委書記楊明晉說, 近三年來, 貴陽市、白雲區政協收到要求整治泉湖周邊環境、搬遷二手車市場、建設泉湖公園等相關提案11件。

近年來, 通過約談、調查等方式, 跟蹤檢查督查提案辦理落實情況, 白雲區委做出舉全區之力解決泉湖問題的決定, 推動公園建設, 市區兩級政協組織4次委員專項視察, 2次專題調研, 為公園建設理思路、出主意。

通過一年多整治改建, 占地1080畝的泉湖公園今年年初正式向群眾免費開放, 公園裡的雲山、孤山、空山、泉湖、西普陀寺“三山一湖一寺”形成人文自然景觀, 佛教文化融入到公園建設中, 公園水質向好重新煥發生機,

“還湖於民、還生態於民、還文化於民”得以實現。

“今天看到美麗的泉湖公園, 市區兩級政協委員功不可沒。 規劃設計、征地拆遷、施工建設、運行管理, 都有政協委員積極參與建言獻策。 ”楊明晉說, 泉湖公園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帶動周邊區域快速發展。

泉湖公園的建設只是貴陽市“千園之城”建設的一個縮影。 圍繞貴陽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千園之城”目標, 貴陽市政協委員經過實地調研, 提出了16條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推動建設發展。 目前貴陽市已建成森林、濕地、社區等各類公園340個。

“開展民主監督, 這正是我們的‘用武之地’。 ”貴陽市政協委員、民間河長黃成德說, 2010年初, 貴陽市就在全國率先成立由市政協委員和專家、志願者組成的“民間河長”開展巡視監督。

今年, 民間河長與政府“河長”一起組成了河流治理的“雙河長”全新模式, 有30多名政協委員自發加入到“民間河長”巡視工作中來。 “我提出的關於加強貴陽市水源地保護、南明河治理、黔靈湖保護等提案都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關注。 ”黃成德說。

貴陽市政協提供的資料顯示, 過去5年來組織委員開展視察調研、協商議政、座談研討等履職活動351次, 形成建議案、協商議政報告、視察報告等131篇, 推動提案辦理1484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