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家川縣的“構樹”——烏龍頭趟出扶貧新路徑

縣委副書記夏草, 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李國恩4月28日與當地群眾一起參加烏龍頭採摘活動, 實地調研烏龍頭產業發展情況

天天天水網訊 4月28日,

在張家川縣劉堡鎮夭兒村的綠野種養殖專業合作烏龍頭種植基地, 筆者看到這裡綠意盎然, 500畝一到三年生的烏龍頭樹遍佈田野山間, 很是壯觀。 據悉3年內這裡將打造千畝烏龍頭樹種植、加工、養殖綜合園。

正當張家川全縣上下扎實推進花椒、核桃、蘋果“三棵樹”套種套養的立體林業產業, 掀起產業扶貧新高潮, 共築生態屏障之際, 另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規模扶貧產業——烏龍頭產業在該縣正在醞釀。 有著“西北構樹”之稱的烏龍頭樹具有速生、豐產、多抗、耐砍伐等特點, 在嫩苞鮮食、生物製藥、退耕還林、生態綠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

構樹又叫枸樹, 雜交構樹產業是國家十大精准扶貧工程之一,

自國務院提出的‘構樹扶貧’工程後, 張家川縣一直在思考如何借鑒“構樹扶貧”模式, 把外地成功經驗運用到烏龍頭樹上。 目前, 張家川縣經過不斷探索和研究, 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劉堡鎮夭兒村已經實現野外環境下大規模育苗, 為全縣發展烏龍頭樹產業奠定了基礎。

現場稱重瞭解一棵三年生烏龍頭樹鮮食嫩苞的產量

在夭兒村一處三年生的烏龍頭採摘園裡, 縣委副書記夏草, 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李國恩與當地群眾一起採摘了烏龍頭嫩苞。 “因為生長環境的改變, 這裡的烏龍頭樹單個芽苞的平均重量都在1.5兩左右。 平均一棵三年生的烏龍頭樹一季的產量在2斤左右, 一畝地一季產出300斤左右的鮮食烏龍頭, 經濟效益比種糧食划算多了。 ”夭兒村黨支部書記馬甲平一邊採摘一邊向參觀的領導介紹有關情況, 並現場組織群眾通過稱重的方式計算一棵三年生烏龍頭樹的嫩苞產量。 夏草在參加採摘活動和實地調研過程中說, 要以培育烏龍頭產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創新產業鏈和農戶利益聯結模式為目標, 在劉堡鎮繼續深入進行烏龍頭樹的種植和開發, 打造高效綠色精品鮮食產業鏈, 形成集現代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展示、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產業發展示範, 帶動全縣產業發展, 促進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助力全縣脫貧攻堅。 劉堡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將堅持市場導向與利用荒山坡地、零星集整、規模開發相結合的原則, 因地制宜, 把烏龍頭產業建設與扶貧開發、科技興農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 打造高效綠色精品鮮食產業帶, 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有機統一, 從而推進產業的發展, 實現精准脫貧。 據瞭解, 以烏龍頭樹為生態脫貧項目示範引領,
劉堡鎮已將全鎮百余戶貧困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納入了新一輪退耕還林規劃, 涉及土地面積2000餘畝, 計畫栽植經濟樹種, 提高貧困戶政策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 已初步形成以畜禽養殖、烏龍頭栽植種植為主的特色種養業, 同時通過“企業 +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 採取訂單生產、土地託管、牲畜托養、雇傭生產和貧困戶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 有效增加貧困人口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