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勞動者之歌】五一假期 那些仍堅守崗位的勞動者為勞動節做出最好注解

央廣網北京4月30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 今天是五一小長假的第二天, 明天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 屬於勞動者自己的節日。 實際上, 即使是這樣的節日, 很多勞動者為了國家建設、社會發展、人民健康和安全, 舍小家為大家, 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無私奉獻著。 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 去體會這份溫暖和感動。 2017-04-30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這個假期, 山東大嶺隧道施工現場, 工程車輛來來往往, 就像往常一樣繁忙。 為了確保專案今年年底如期通車, 大嶺隧道自2015年開工以來, 一直採取24小時歇人不歇馬的方式進行。

劉吉滿是大嶺隧道二村工班的班長, 他告訴記者, 已經7年沒有回家。

劉吉滿:有時候也念叨, 把老婆孩子都舍家裡去了, 和不管不顧一樣, 實際上也挺想家的。

雖然想家, 但劉吉滿說, 只要想到城市因為自己的勞動變的更美好, 便發自心底地自豪。

劉吉滿:那時候什麼都沒有, 就是一片荒山, 你看現在隧道快打透了。 每當幹完一個工程, 走的時候說這是我們幹的, 心情是比較好的。

在陝西西安北郊的西成高鐵建設工地上, 同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建設者們為了西成高鐵按時完工, 放棄了節假日的休息, 向著通車全力衝刺。

王貝貝:軌距好!高程左軌高0.2!

在兩條鐵軌之間, 中鐵七局西安公司西成項目部的技術員王貝貝正半蹲著,

用手中的電子道尺, 測量著軌道的軌距、水準、高低、軌向等指標。

他說, 軌距的誤差只允許正負一毫米, 這就是高鐵的標準。

王貝貝:因為西成客專的運行速度是250公里每小時, 如果一個頭髮絲的誤差的話, 對車輪產生的衝擊力就會達到8噸左右, 所以說為了列車運行的安全, 對軌道的施工、驗收都要嚴格把控。

記者在正在建設的北京七號線東延線的豆各莊站看到, 由於緊鄰居民社區, 且車站建成位置位於潛水層, 施工具有一定難度。

正在現場辦公的承建此專案的北京城鄉建設集團7號線東延01標段項目總工趙富壯表示:我們這個要在年底之前, 完成主體結構的封頂。 現在一些霧霾天, 一些重大活動, 都要求停工。

所以, 我們工期還是比較緊的, 所以就沒有什麼節假日、白天晚上。 只要有條件, 我就得幹。

正在現在工作的鋼筋工楊子亮告訴記者, 他和工友們每天要完成五十米的鋼筋綁紮工作, 大約有1000多個綁紮點, 其中的主體鋼筋重量將近5噸, 自開工以來還沒有休息過。

楊子亮:每天就是五十米, 哥幾個多努力一點唄。

水文觀測員韓偉:五號水尺讀數是0.58, 現在水位就是6.74, 流向是順流, 風速是東風三級。

清晨, 水文觀測員韓偉沿著長長的階梯, 來到姑溪河邊, 俯下身子, 仔細地觀察水尺上的讀數。 不論颳風下雨, 酷暑嚴寒, 早晚八點的水文作業, 雷打不動, 每一個資料都來不得半點差錯。

水文觀測員韓偉:儀器傳輸或者儀器採集, 肯定會有一些小的弊端,

所以我們人工和遙測也有, 經常起到一個互相校核的作用。

韓偉工作的安徽馬鞍山當塗縣水文站是國家重要水文站之一。 5月起, 長江流域進入汛期, 對水文工作人員來說, 也意味著一場嚴峻的考驗。 他們既要增加測流頻率, 還要確保下轄的水位站和雨量站的設備安全。 多年來, 水文工作人員不辭辛苦、把脈江河;水漲水落, 牽動著他們的每一根神經。

水文觀測員韓偉:防汛的時候需要24小時值班, 遇到大暴雨的時候, 需要每天連續地測流, 經常會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不回家。

早上7點,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負一樓的放射科核共振科, 86歲高齡的李樹新教授拿著影像片, 為患者耐心解釋。 有病變的地方,

李樹新會畫上一個一個的圈。 作為河南省醫學影像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李樹新已經聲名在外。 即使已經從醫60多年, 他也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李樹新:我在這在做這個工作, 我就是感覺說我這個人還有用, 這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